涂装车间工艺培训教材.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900193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PPT 页数:180 大小:7.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涂装车间工艺培训教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0页
涂装车间工艺培训教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0页
涂装车间工艺培训教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涂装车间工艺培训教材技术组撰稿者 刘继华日期 2005年12月1日 教材内容简介 汽车已经成为现代化的主要交通工具 其外表面有90 以上是涂装面 涂层外观 鲜映性 光泽 颜色等的优劣是人们对汽车质量的直观评价 另外 涂装也是提供汽车产品的耐腐蚀性和延长汽车使用寿命的主要措施之一 因为在汽车制造行业越来越重视产品的涂装 并且成为汽车制造最主要工艺过程之一 本教材从涂装的工艺流程入手 阐述了一辆白车身如何在涂装车间中进行各道工序的处理 最后合格入总装的流程 主要分以下几大块阐述 前处理工艺 电泳工艺 PVC工艺 自动机喷涂工艺 常见油漆缺陷产生机理及其防治 目录 教材内容简介 1涂装前处理 2一 概述 2二 组成 2三 主要部件特性介绍 3四 喷枪使用 4 5五 空气喷枪操作三要素 6六 空气喷枪日常维修保养及清洗 7 12涂装电泳知识 13一 概述 13二 组成 13三 主要部件特性介绍 13四 高压喷枪机件组成及名称 14五 高压喷枪使用注意事项 15六 高压喷枪维护保养及拆装步骤 16 19七 高压喷枪故障检测和排除方法 20 PVC知识介绍 21一 概述 21四 挤胶枪机件组成及名称 22五 挤胶枪使用注意事项 23六 挤胶枪维护保养及拆装步骤 24 25七 挤胶枪故障检测和排除方法 26自动喷涂机工艺介绍 27一 概述 27二 主要组成部件 27三 震荡打磨机使用操作步骤 28 29四 抛光机 偏心打磨机 使用操作步骤 30 31常见油漆缺陷及其防治 27一 概述 27二 主要组成部件 27三 震荡打磨机使用操作步骤 28 29四 抛光机 偏心打磨机 使用操作步骤 30 31 脱脂剂的组成 无机盐和碱分散作用 对已脱去的油污部分乳化 碱高的pH值皂化作用 硅酸盐改善负荷能力 在表面能形成硅酸盐膜 有缓蚀作用 磷酸盐除去色料 形成磷酸盐膜 硼酸盐铝材的清洗 碳酸盐稳定pH值 弱碱性产品中的主要碱性成分有机成分 脱脂剂的组成 无机盐和碱有机成分 消泡剂 缓蚀剂 络合剂 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CH3 CH2 n CH2 SO3 Na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H3 CH2 n CH2 OCH2CH2 10 OH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H3 CH3 CH2 10 CH2 N CH3Cl CH3 表面活性剂的 卷裹 机理 卷裹 影响清洗效果 化学品 机械作用 处理温度 处理时间 处理方法 浸渍 喷淋 处理时间槽液污染程度 清洗剂的种类浓度 处理稳定基材和污染物 不同汽车板材的磷化晶貌 800X EG HDG CRS 磷化反应机理 一 微阴极 钢板 Fe Fe2 2e 微阳极 2H 2e H2 扩散层 磷化液 Fe2 Zn H2PO4 2 锌磷化的反应机理 二 阴极区域 Fe Fe2 2e阳极区域 2H 2e H2orO H2O 2e 2 OH 成膜反应 H3PO4 Zn H2PO4 2 Fe H2PO4 2 Fe Zn3 PO4 2 Zn2Fe PO4 2 ZnHPO4 FePO4磷化膜 Zn3 PO4 2 Zn2Fe PO4 2 4份水 磷化渣 ZnHPO4 FePO4Zn2 2ZnPO4 Zn3 PO4 2 Hopeite Fe2 2ZnPO4 Zn2Fe PO4 2 Phosphophylite 喷淋 反应1 反应2 浸渍 反应2 反应1 铁磷化反应机理 三 铁磷化反应平衡 6Fe 8NaH2PO4 3 2O2 3H2O 4FePO4 2Fe OH 3 6H2 4Na2HPO4铁磷化膜的主要成分 Fe3 PO4 2 8H2OFe3O4其它化合物 促进剂的作用机 氢气的去极化防止在工件表面形成阻碍磷化膜生成的氢气泡 使磷化膜均匀 致密 Fe2 的氧化Fe2 被氧化成Fe3 然后形成磷化渣被除去 油漆对磷化膜的要求 封闭 致密的磷化层均匀 细小的磷化膜无挂灰和二次磷化层柔软性耐腐蚀性 磷化槽液的分析 分析项目 Freeacid游离酸Totalacid总酸Accelerator e g Nitrite 促进剂Zinc锌离子Manganese锰离子Nickel镍离子Iron铁离子Fluoride Aluminium 氟离子 铝离子 磷化膜性能 项目基准值试验方法1 外观 平整 均匀 致密目视2 膜重 2 5 3 5g m2GB6807 863 结晶形状 颗粒状电镜1000倍4 P比 85 X射线衍射法5 结晶粒度 4mmDINISO15208 石击试验 1 2P VW3 17 19 划格试验 Gt 0DIN5315110 盐雾试验 240hr 无锈 不起泡DIN50021ss11 30循环 2mmDIN5316712 湿热试验 无锈 不起泡DIN50017sk13 化学品理论消耗量 Ridoline5 10g m2Fixodine0 05 0 1g m2Granodine12 15g m2 不同磷化处理的腐蚀试 磷化工艺膜重 g m2 油漆扩蚀薄膜铁磷化0 2 0 410 20厚膜铁磷化0 4 1 03 7厚膜铁磷化 钝化0 4 1 01 4锌磷化 钝化2 5 1 504小时盐雾 DIN50021 后的结果 在磷化 粉末涂料的基板上划叉 钝化的机理 由钝化封闭磷化膜孔隙 基材 基材 磷化膜 孔隙的底部被钝化磷化膜表面铬化反应 无铬钝化剂 Parcolene90原理 在磷化膜表面形成一层100埃的聚合物覆盖膜 这层覆盖膜能与磷化膜螯合 并与油漆交叉连接 作用 1 封闭磷化膜孔隙 提高耐腐蚀性能 2 为后续油漆提供一个微酸性的表面 加强油漆与底材的结合力 无铬钝化剂 优点 无致癌物质不需单独的废水处理具有同含铬钝化剂相当的处理效果对铝材的处理效果更佳通过离子交换处理 水洗水能循环使用 特性 含锆化学品配槽浓度 0 25 在室温下也能工作须用不锈钢设备 Deoxylyte54NC 水洗水 举例 m 10ml m 表面Co 25g lCx 0 01g l稀释比例 1 2500 消耗量 1个水洗槽25 00l m2表面2个水洗槽0 50l m2表面3个水洗槽0 14l m2表面 水洗水的作用 洗净工件表面的化学残留物 避免对下道工位的不良影响 降低工件的温度 使工件保持湿润 常见的故障处理 一 脱脂工位脱脂不彻底采取的措施 水花 磷化后斑点 提高游离碱至上限 工件干燥 增加表面活性剂的含量 水洗不充分 提高温度至上限 增加喷淋压力或循环量 调整喷嘴 进行预擦洗 在车身车间加强对车身的清洗 适当提高第一水洗的总碱度 增加工位之间的喷湿喷嘴 把pH值控制在11 12 排放槽液 进行更新 常见故障的处理 二 表调工位表调无效或低效 采取的措施槽液使用寿命较短 检查加料系统 设备是否正常 提高表调剂浓度 检查水质 优先使用纯水 软化水 如果F Ti T Ti 1 增加水的硬度 检查pH值 pH 8 0 检查溢流 每周更新一次槽液 1 8周更换 检查循环量和预混和槽的搅拌 检查总碱 前道工序的带入 检查总钛 有效钛的比例 常见故障的处理 三 磷化工位可能的原因膜重太重 表调失效 游离酸太低 温度太高 总酸太高 严重的表面处理 底材活性的变化 磷化槽液循环太弱 膜重太轻 温度太低 促进剂太低 CRS 高游离酸 表调太强 工件干燥 底材内在的问题 晶粒尺寸太大 表调较弱 与底材有关 金属表面处理过 工件干燥 高游离酸 低促进剂 磷化工位可能的原因黄色锈膜 促进剂太低 游离酸太高 工件干燥 工件被氧化 悬链故障 底材钝化 停线 表调太弱 水平条纹 层流太弱 停线 束状 图纹 不适当的循环 搅拌 条纹 脱脂不彻底 工件干燥 底材的内在影响 游离酸太高 镀锌板 烧焦 表调太弱 脱脂侵蚀过度 蓝膜 表调太强或太弱 脱脂不彻底 水洗不充分 工件干燥 与底材有关 促进剂浓度偏离 什么叫电泳涂装 ED 它是将具有导电性的被涂物浸渍在装满水稀释的 浓度比较低的电泳涂料槽中作为阳极 或阴极 在槽中另设置与其相对应的阴极 或阳极 在两极间通一定时间的直流电 在被涂物上析出均一 水不溶的涂膜的一种涂装方法 AED 被涂物为阳极 所采用的电泳涂料是阴离子型 带负电荷 CED 被涂物为阴极 所采用的电泳涂料是阳离子型 带正电荷 电泳涂装的发展简史 1809年 俄国科学家列斯首先发现了胶体粒子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电泳的现象 1960年 英国的卜内门公司和里兰公司共同研制成功阳极电泳涂料 1963年 福特公司在PPG公司的帮助下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条完整的电泳涂装线 阳极电泳 1969年 美国在电泳涂装线上成功引入超滤技术 1971年 PPG公司的第一代阴极电泳漆投入应用 1976年 通用公司成功采用PPG公司的第二代阴极电泳漆 80年代 美 德 日等开发出厚膜型阴极电泳涂料 90年代 环保型阴极电泳涂料投入应用 阴极电泳涂装机理 阴极 被涂物 2H2O 2e 2OH H2 R NH OH R N H2O 水溶性 水不溶性 阳极 极板 2H2O 4H 4e O2 阳极电泳涂装机理 阳极 被涂物 2H2O 4H 4E O2 R COO H R COOH 水溶性 水不溶性 Me Men ne RCOO Men R COO nMe析出 阴极 极板 2H2O 2e 2OH H2 CED涂装示意图 电泳涂装的四个过程 电解 水在通电时产生分解 在阴极上放出氢气 在阳极上放出氧气 电泳 带正电荷的胶体树脂粒子和颜料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向阴极移动 电着 漆粒子在电极上沉积析出的现象 电渗 在电场的作用下 涂膜内部所含的水分从涂膜中渗析出来而移向槽液 使涂膜脱水 目录 1 电泳涂装的发展史2 电泳涂装机理3 阴极电泳涂装的优点及局限性4 电泳涂装术语5 几种常见的电泳弊病及解决方法 阳离子水溶 水不溶原理 CED固化反应 CED用语 1 NV NonVolatile 不挥发份 固体份 的简称 表示在涂料中的树脂及颜料的重量比率 NV过高时出现的问题有 二次流痕 膜厚增加 涂料回收率下降 NV过低时出现的问题有 膜厚降低 泳透力下降 CED用语 2 灰分 ASH 表示固体份中颜料的重量比率 由于槽内颜料沉淀导致ASH下降时 涂膜易产生颗粒 过滤器易堵塞 ASH过高出现的问题有 膜厚降低 涂膜水平面失光 涂膜粗糙 ASH过低出现的问题有 抗缩孔能力下降 泳透力下降 CED用语 3 比电导度 表示相距1cm的极间 面积1cm2的阴 阳极间 的电导度 s cm 值越大 导电能力越强 电导率过高出现的问题有 镀锌板上易出现针孔 破坏电压降低 产生桔皮 电导率过低出现的问题有 槽液稳定性下降 膜厚下降 CED用语 4 MEQ 表示涂料中的100g固体份所耗中和剂的毫克当量 是槽液的重要参数 MEQ过高出现的问题有 膜厚 泳透力 破坏电压下降 镀锌板易出现针孔 腐蚀涂料循环管道等设备 U F水洗工序易出现涂膜再溶解等 MEQ过低出现的问题有 槽液稳定性下降 U F透过量下降 CED用语 5 PH值 是氢离子的浓度指数 值越小酸性越强 PH范围 0 14 PH 7是中性 通常CED在6 0 6 7之间 为弱酸性溶液 PH值过高出现的问题有 槽液的稳定性降低 涂料沉淀 凝聚 堵塞过滤 产生颗粒 PH值过低出现的问题有 腐蚀涂料循环管道等设备 库仑效率降低 破坏电压降低 用U F水洗出现再溶解 CED用语 6 溶剂含量 表示槽液中有机溶剂的总重量百分数 溶剂含量过高出现的问题有 泳透力 破坏电压下降 膜厚增加 易产生桔皮 溶剂含量过低出现的问题有 膜厚降低 涂膜干瘪 CED用语 7 库仑效率 表示耗用1库仑的电量析出的涂膜重量 mg c 影响库仑效率的因素有 溶剂含量 NV MEQ ASH 槽温 施工电压等 CED用语 8 分极 电泳析出时单位面积上的电阻值 k cm2 分极值过大产生的问题 膜厚降低 涂膜显得干瘪 分极值过小产生的问题 泳透力降低 膜厚偏厚 涂膜粗糙 CED用语 9 泳透力 是测定电泳涂膜膜厚分布均匀程度的方法 主要显示车身内腔等电场难以达到的部位的上膜能力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 关西管式法 福特盒法 关西四枚盒法 三菱法 一汽管式法等 CED用语 15 隔膜电极 利用法拉第原理除去槽液中过剩的中和剂 阴极电泳 有机酸 保持槽液中的酸浓度 MEQ 的稳定 极液中有时因细菌繁殖而生成的淤泥状物堵塞极液配管 此时要定期加抗菌剂 极液中的酸浓度的管理可通过对比电导度的管理自动进行 对于HB 2000 阳极液的比电导度宜控制在400 600 s cm CED用语 16 极间距 表示阳极 电极 和阴极 被涂物 的距离 极间距过长 由于槽液的电阻大 被涂物的实际外加电压下降 相反 极间距过短 易引起被涂物局部电流集中 从而发生涂膜破坏 通常 极间距要设计在30cm以上 另外 带电入槽时 从被涂物入槽部到第一个阳极的距离短的话 易产生涂膜阶梯 颗粒等弊病 CED用语 17 超滤 U F 通过对槽液加压过滤 把得到的滤液作水洗水使用 以回收被涂物带出的涂料 U F膜的孔径为10A 0 1 透过U F膜的树脂成份的分子量约500以下 槽液中的杂离子 特别是Na离子 蓄积过多时 可通过排放超滤液来排除 CED用语 18 更新周期 补充涂料的累计固体分与槽液固体分相等时称为一个更新周期 T O 一般若是0 2T O 月以上的话 不需要定期添加溶剂 更新周期太长的槽液易老化 上膜能力下降 CED用语 19 涂料置换率 涂料置换率 1 e T O 100 CED用语 23 通电方式 电泳槽有通过式和间歇式两种 通过式适用于产量大的生产线 间歇式适用于产量在2000台 月以下的生产线 通电方式有带电入槽和入槽通电两种 通电又分为慢速通电和急速通电 急速通电 从一开始就将电压升到施工电压的方式 此方式冲击电流值较大 故应选择量程较大的整流器 慢速通电 软起动 慢慢地上升外加电压的方式 例如 用30秒时间慢慢地从0V升到250V 实际生产线上一般采用2段通电或3段通电方式 第一段用慢速通电方式 以获取光滑涂膜 第二段 第三段 采用急速通电方式以获取高泳透力 CED用语 24 脉动率 表示整流器的直流变换精度 用于电泳工艺中 脉动率必须在10 以下 最好在5 以下 例如 设定电压为250v 脉动率为10 时 实际施加的电压为225 275v 脉动率过高时出现的问题 镀锌钢板易产生针孔 涂膜被破坏等 CED用语 25 表面流动电位 实际通到电泳槽内的被涂物上的电压 它受极间距的影响 可通过仪器 例如杜邦 潜水艇 测量被涂物上某一位置的表面流动电位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对研究涂膜的表面状况和泳透率很有帮助 CED用语 26 盖尔分率 表征涂膜固化程度的指标 测量时 将烘烤后的ED试板于20 下浸泡于乙二醇乙醚 MIBK 1 1的混合溶剂中 24hr后取出 于105 下烘烤30min以挥发掉表面的溶剂 根据浸泡前后的ED膜的重量即可计算出盖尔分率 盖尔分率 浸泡前后ED膜的重量差 浸泡前ED膜的重量 100 一般 盖尔分率大于90 即可认为ED膜已经固化充分 关西ED发展历程 CED的发展方向 1 无铅环保型CED2 高耐气泡针孔型3 耐石击型CED4 高耐候型CED ESTA自动喷涂原理 喷涂参数对于喷涂的作用和影响 雾化效果 喷涂效果 漆料的物料性能 喷涂参数 油漆喷涂工艺喷杯结构涂料的量成形空气的量 旋杯转速喷涂距离高压 漆料的粘度固体含量溶剂类型数量密度表面张力基料体系 漆粒性能 大小速度运行轨迹漆粒喷出时的停留时间 色彩色调流平性面漆结构膜厚 ESTA喷涂原理 1 概述 回流 涂料输送装置 阀门 成形空气 电机气流 回流阀门 ESTA喷涂原理 1 概述ESTA静电喷涂的整个工艺可以划分为四大部分 漆料的雾化静电的加压将雾化后的漆粒从雾化装置喷射到被涂物体 成膜 ESTA喷涂原理 1旋转式喷杯喷涂示意图 漆液的机械雾化静电加压使漆粒带电与静电雾化将雾化的漆粒喷射到被涂物上成膜 ESTA喷涂原理 2 雾化工艺2 1 影响参数雾化旨在扩大液体所能覆盖的表面积 雾化属于物理作用方面的操作 效果的评定主要取决于雾化后油漆覆盖面积的大小与涂装质量 旋转式雾化装置 涂料首先被运送至喷杯内壁 然后借助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将涂料传输至喷口位置 雾化过程仅仅是通过机械作用力 离心力 空气动力 来实现的 FZ mw2R m 2pn 2RmMasse RRadius nGlockendrehzahl Lackdichte Wineklbeschleunigung ESTA喷涂原理 2 雾化工艺 2 2 旋转式喷杯的雾化原理 当喷杯的转速大于 20000min 1在高速旋转的情况下进行涂料的雾化处理 此时漆粒不会有衰变现象出现 在对涂料进行线状雾化的过程中 会在喷杯的喷口处形成许多液态的线状物质 这些液态物质又会通过线状分解或是喷射漆流的分解作用重新形成漆粒 所形成的小漆粒又可以通过会聚形成大的漆滴 在喷杯转速不断增加的情况下 一般的线状雾化转化为片层状或涡轮状多片式雾化 多片式雾化处理之后的漆粒不会有衰变 分布范围要比线状雾化后的漆粒分布范围要宽的多 雾化工艺2 2 旋转式喷杯的雾化原理采用旋转式喷杯的雾化喷涂装置 可以根据喷涂条件进行调节 以实现下例各个离解机制 漆滴雾化线状分解多片式雾化 片层状 涡流状 ESTA喷涂原理 Dropletformationwithbroadspectrum液滴形成光谱图 Atomisationatthebelledge在杯的杯刃处雾化状态 Formationofdropletsfromfilaments narrowspectrum液滴形成丝状体的光谱图 Detachmentoflamellas broadspectrum簿片分离光谱 PaintflowincreasesfromItoIII漆滴扩散的三幅图 雾化与杯速 旋杯结构 旋杯雾化曲线 ESTA喷涂原理 3 涂料加压机制直接加压加压的电极即为旋杯的折角间接加压加压的电极呈环状围绕在喷杯杯体外侧直接加压与间接加压 涂料雾化 和 高压 这两个步骤实施的先后次序有所不同 如果设备采用的是间接加压 那么涂料必须先进行雾化 然后通过在电极上产生的静电高压使涂料带电 如果采用直接加压 那么涂料的雾化和加压过程都在喷杯的边缘位置上同步完成 一般来说 旋转式喷杯的高压上限为100KV ESTA喷涂原理 3 涂料加压机制 直接加压 间接加压 ESTA喷涂原理 3 涂料加压机制旋转式喷杯喷涂示意图 喷杯 喷射漆流 包覆效应 工件 ESTA喷涂原理 3 涂料加压机制旋杯或极针接负极 被涂件接正极 加电压后在旋杯 或极针 与被涂件之间形成静电场 当电压足够高时 旋杯 或极针 附近区域的空气产生强烈电晕放电 并使静电场形成气体电离区域 被雾化涂料在旋杯边缘或极针处接触带电 带电的漆滴经过气体电离区时再次带电 同时被分裂成更细小的带电液滴 并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正极的被涂件移动 最终涂覆在被涂件面上 如果静电压过高或喷涂距离过小 旋杯 或极针 与被涂件之间的空气全部被击穿 此时即发生火花放电 将引起喷涂设备 有机溶剂燃烧 爆炸的不安全状态 ESTA喷涂原理 3 涂料加压机制在静电磁场下 对漆粒有一个作用力 这个电场力的大小取决于电场强度与漆粒上的电荷量 F QEE V S这一作用力的方向同电力线的方向相同 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漆粒的运动速度 电压的升高会使产生的离流子增加 同时也会加强静电场的电场力 此时被涂物体表面部位的磁力线密度较高 尤其是在折角 边缘部位的锐角处 会使得涂料的上漆率增加 从而导致此处涂层表面出现流挂 气泡 发花等缺陷 静电场的电力线分布 ESTA喷涂原理 涂料加压机制间接加压和直接加压的原理不同 对漆粒进行外部间接加压和对漆粒进行雾化处理 这两个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明显划分 在对漆料进行外部加压的过程中 会在外部加压电极之间形成电离区 基于离子的运动性 它会和同性接地基质之间产生相互排斥作用 而和异性接地基质 车身 相互吸引 这样就形成了一股离子流 一些细小物质由于其本身体积较小 质量较轻 因而会精确的沿着电力线移动 ESTA喷涂原理 涂料加压机制静电电压与雾化静电电压的上升 漆粒的平均粒径反而有所下降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在于静电磁场的作用 导致漆粒表面张力有所降低 表面张力是影响旋转式雾化喷涂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在大部分性能参数恒定不变的情况下 表面张力的降低会直接导致漆粒直径大小的降低 ESTA喷涂原理 4 漆粒的运行4 1 影响参数外部作用力 质量惯性 离心力 电场产生的电力重力 质量产生的重力 空气动力 成形空气 喷漆室内的空气流动 空气沉降速度 ESTA喷涂原理 4 漆粒的运行4 1 影响参数对漆膜的形成以及最终的喷涂效果产生一定影响 漆粒传递过程以及旋杯结构对于以下几项性能参数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 漆粒的分离效果喷射漆流的膨胀程度漆粒在喷射流中的停顿时间雾化后漆粒中的成分分布涂料分离过程中漆粒相互撞击形成的脉冲喷涂有效系数喷射漆流的均匀程度喷射漆流的速度漆流的密度 ESTA喷涂原理 4 漆粒的运行4 2 借助于空气流动传递漆粒除电压值以外 成形空气也是影响漆流喷射形状以及漆粒运动速度的一个主要参数 涡流的形状取决于空气压力的大小 成形空气的供给情况 空气配给环 以及喷杯的结构形状 对于漆粒的运行轨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ESTA喷涂原理 漆粒的运行4 3 借助于静电磁场的作用力传递漆粒借助于静电磁场的作用力传送漆粒的过程中 漆粒不会沿着磁力线运动 这是因为喷杯高速旋转所产生的涡流及其本身的重力 以及喷杯内辐射状离心漆粒所产生的离心力都会对漆粒的运行轨造成一定影响 当然 磁力线本身对于漆粒达到油漆对象的途径也有一定影响 ESTA喷涂原理 漆粒的运行4 4 漆粒的运行轨迹喷杯和油漆对象之间会形成一个较大的涡流 在这个区域内漆粒会进行单次或多次运动 同时会有一些漆粒从涡流中甩出 在涡流中还存在漆流的回流 漆粒回流的程度会在电压被切断的瞬间急剧增大 ESTA喷涂原理 4 漆粒的运行4 4 漆粒的运行轨迹Lit Scholz T ExperimentelleUntersuchungenzurMehrphasenstr mungimSpr hkegeleineselektrostatischunterst tztenHochrotationszerst ubers Fortschritt BerichteVDI Reihe7Str mungstechnik Nr 346 喷射漆流分为二个主要的漆粒流 径向漆粒流 以辐射状从喷杯中喷出 圆锥形喷射流中轴向的回流漆粒流 ESTA喷涂原理 4 漆粒的运行4 4 质量惯性与运动轨迹漆粒会沿着电力线达到异性物质 接地基材 在此过程中 由于漆粒本身存在质量惯性 因此漆粒的实际运动轨迹和传递路径有少许偏差 由此 可能会在基材表面形成一些不规则的漆斑 或者在雾化装置或自动运行设备上留下一些析出物质 如污物 ESTA喷涂原理 漆粒在喷杯范围内的运行4 4 漆粒的运行轨迹采用静电式旋杯喷涂设备进行油漆喷涂 涂层厚度呈辐射状分布 这里所谓的辐射状 是指在静止状态下取得涂料的喷射形状 其涂层厚度由四周向中心递减 涂层厚度分布不均匀 主要是由于雾化喷涂装置的结构所造成的 但是通过加大成形空气的量 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缓和这一现象 ESTA喷涂原理 粒径的分布采用空气雾化装置进行油漆喷涂时 小颗粒漆粒容易随着物体表面气流方向的转换而变化运行方向 以至于可能无法准确达到被涂表面 而大颗粒漆粒由于其本身的质量较大 故不易偏离其运行轨道 10 m漆粒到达被涂面约10 40 m约80 采用静电旋杯进行油漆喷涂时相反 小颗粒漆粒由于其本身质量较轻 容易沿着磁力线到达被涂物体表面 而大颗粒漆粒容易在离心力作用下被甩出 成形空气和磁力还不足以使大颗粒的漆粒克服离心力作用 进而到达被涂物体表面 ESTA喷涂原理 5 粒径分布 BASFCoatingsAG ESTA Pneumatic空气喷涂 Overspray过喷涂 Effectpigments forex Aluminiumflakes 效应颜料 铝粉 Pigmentswithlowdensity低的颜料密度Pigmentswithhighdensity高的颜料密度 空气雾化装置与旋转式雾化装置的区别 8 10 12 14 16 18 20 金属铝的颗粒含量 气压5bar270ml min 气压5bar540ml min ESTA HR30000 min100 ml min 湿的样漆 喷涂参数对于喷涂效果的作用和影响 1 概述在评价喷漆设备油漆喷射质量时 应注意以下几项性能参量 油漆漆粒大小及分布均匀程度喷漆过程中 喷杯圆锥雾粒的形状喷射流中漆粒的速度及分布喷杯圆锥内漆粒的速度喷漆时的油漆漆粒密度漆粒在冲击油漆物体表面时的脉冲油漆漆粒的动能漆粒相互碰撞的频率 喷涂参数对于喷涂效果的作用和影响 1 概述高速旋杯的漆粒运动速度 1 0 1 2 3 4 5 6 7 50 0 50 100 150 Spraymitte Sprayrand mm m s 漆粒运动的平均速度 漆粒在喷射漆流中的位置 喷涂参数对于喷涂效果的作用和影响 1 概述 旋杯漆粒大小的分布 0 2 4 6 8 10 0 20 40 60 80 100 漆粒大小 总数 m 喷涂参数对于喷涂效果的作用和影响 2 涂料流量对于喷涂效果的影响 m s mm 旋杯漆粒运动的速度 200 100 喷涂参数对于喷涂效果的作用和影响 2 涂料流量对于喷涂效果的影响 mm m 200 100 喷涂参数对于喷涂效果的作用和影响 2 涂料流量对于喷涂效果的影响涂料流量的加倍会加重喷射漆流中央漆粒的回流现象 并使得漆粒回流的区域范围有所扩大 在成形空气量的恒定不变情况下 喷射漆流的宽度会从240mm扩大至280mm 喷射距离为200mm 涂料流量的增大对于漆粒直径没有太大的影响 涂料流量的加倍只能使漆粒直径扩大约1 5 2 m 喷涂参数对于喷涂效果的作用和影响 2 旋杯流量对于喷射漆流的影响增大涂料的流量 其主要表现为圆锥形喷射漆流的宽度增加 漆流的密度增大 漆粒总数 漆粒流的密度 同时 产生的粗颗粒的漆粒的比例也会相对有所下降 将涂料的流量增大一倍 以上三种现象的划分比例为 漆粒的直径从38 5增大至40 m 占10 左右喷射漆流的宽度从240扩大至约280mm 占40 左右漆粒流的密度增大 占50 左右 喷涂参数对于喷涂效果的作用和影响 3 成形空气对喷涂效果的影响 m cm 蓝125 红100 绿70 喷涂参数对于喷涂效果的作用和影响 3 成形空气对于喷涂效果的影响随着成形空气释放量的降低 圆锥形喷射漆流的宽度有所扩大 成形空气的量达到70NI min时 喷射漆流的中心位置上的涂层厚度会较周围来得小 即形成一个涂层凹陷 这一现象可以通过适当扩大漆流回流区域来抑止 随着成形空气量的加大 喷射漆流中央部位上的涂层厚度会有明显的增加 这一现象可以通过减小漆粒回流来抑止 喷涂参数对于喷涂效果的作用和影响 4 电压高低对喷涂效果的影响 电压值为0kv 喷涂参数对于喷涂效果的作用和影响 4 电压高低对于喷涂效果的影响 喷涂参数对于喷涂效果的作用和影响 4 电压高低对于喷涂效果的影响 喷涂参数对于喷涂效果的作用和影响 4 旋杯电压值的高低对于喷涂效果的影响如不对设备施加高压 则会在喷涂过程中导致巨大的漆流回流现象 油漆物体表面会因此出现明显的涡流 随着电压的逐步升高至40kV 圆锥形喷射漆流的宽度会有明显增加 回流漆粒的数量也会有所减小 油漆物体表面的涡流现象也会相应减轻 随着电压的进一步升高至80kV 圆锥形喷射漆流的宽度会进一步扩大 但不如电压从0升至40kV时 宽度增大来的明显 回流漆粒的数量也会进一步减小 喷涂参数对于喷涂效果的作用和影响 4 旋杯电压值的高低对于喷涂效果的影响 喷涂参数对于喷涂效果的作用和影响 5 采用不同结构的喷杯 所形成的涂层厚度分布 理论状态下 喷射漆流的中心对称轴 大号喷杯 涂层厚度 小号喷杯 在圆锥形喷射漆流中的位置 喷涂参数对于喷涂效果的作用和影响 5 喷杯结构对于喷涂效果的作用和影响综述 喷涂参数对于喷涂效果的作用和影响 6 色漆的色彩与色调空气喷枪与旋杯的区别采用高速静电旋杯以及采用空气雾化喷枪喷涂色漆 金属漆 珠光漆 两者的喷涂效果在色泽度 色彩度上都有明显的区别 用旋杯喷涂的金属色漆 与空气喷涂的金属漆相比 其色泽较深 但色彩较鲜艳 造成空气喷枪和高速旋杯不同色彩喷涂效果的主要原因在于 金属漆漆膜中铝的含量喷射漆流中铝的分布铝片的表面覆盖能力漆粒相互碰撞的脉冲 漆膜中铝的含量 铝粉在漆膜中的定向排列 油漆流量 空气流量 施工粘度 表面张力 漆液密度 影响因素变化率 漆雾粒子尺寸变化 喷嘴面积 减小 增大 空气喷涂参数与雾化关系图 旋杯喷涂参数与雾化关系图 表面张力 角速度 密度 杯直径 施工粘度 吐漆量 影响因素变化率 漆雾粒子尺寸变化 增大 减小 传统喷涂金属铝粉定向排列情况 静电喷涂金属铝粉定向排列情况 高速旋杯自动静电喷涂特点 成膜分布好 颜色均匀 质量稳定涂着效率高 可大于90 节能降耗保护环境迅速有效的颜色变换和涂料清除 生产效率高能雾化喷涂粘度高固体分高油漆 低VOC D rrECOBell M picturefromD RRCompany Ecobell M 杯 传统Ecobell杯 cm cm 喷射漆流的形状以及漆膜厚度的分布 filmthickness m filmthickness m Ecobell EcobellM SlidefromD RRCompany ESTA喷涂原理 喷涂参数 汽车漆施工应用 旋杯应用参数枪到被涂物距离250 350mm 260 280mm较好 4300V cm产生火花放电 到被涂物的角度90 油漆的流量50 250ml min旋杯转速25000 50000r min成形空气50 200NL MIN电压50 90KV 喷房条件温度20 28 湿度55 75 垂直风0 2 0 3m s 旋杯转速 对漆液雾化粒径影响因素最大 雾化粒径大小是漆膜流平的重要因素 雾化粒径小 漆膜平滑性好 转速大 漆雾密度趋小 溶剂挥发加快 要酌情添加高沸点溶剂 溶剂性漆 中涂与底色漆转速 一般控制在30000 35000r min 清漆转速 一般控制在35000 40000r min ESTA应用参数 油漆流量 油漆流量对雾化粒径影响较小 但对漆膜厚度影响较大 底色漆要控制膜厚通常膜厚不要超过25 m 清漆在不流挂前提下 可适当增加膜厚 以提高漆膜流平效果与丰满度 施工粘度 施工粘度对雾化粒径影响较小 粘度降低 漆膜趋簿 底色漆效果颜料 平行于底材排列倾向性加大 金属底色漆的空气喷涂与ESTA喷涂膜厚比例 空气喷涂一般在30 40 ESTA70 60 缩孔 凹陷 鱼眼 颗粒 桔皮 流挂 针孔 砂纸痕迹 起泡 膨胀 露底 遮盖不良 咬起 发白 白化 拉丝 颜色不均 色发花 失光 鲜艳性不良 厚边 缩边 露角 起皱 烘干不良 擦伤 漆膜开裂 常见的涂膜缺陷及对策 缩孔 凹陷 鱼眼 涂面产生涂膜被压扁的凹状 涂面在指触干之前 附着有与涂料不相容的异物 涂料不能均匀附着 产生抽缩而露出被涂面 形成缩孔状态 引起的主要原因 环境原因 周围使用了有机硅类或蜡等物质 涂装环境空气不清洁 有灰尘 漆雾等 涂装环境温度过低 湿度过高 设备 机器原因 调漆工具及设备不洁净 涂装工具 工作服 手套不干净 涂装作业时的原因 底材脱脂不良 有水 油 遮蔽胶带的胶 灰尘 肥皂 打磨灰等异物附着 旧涂膜打磨不完全 存在针孔 凹陷等缺陷 涂层过厚 材料导致的原因 所用涂料的表面张力偏低 流动性差 释放气泡性差 本身对缩孔的敏感性大 所用涂料中混入水 油等 混入了异种涂料 对策及处置 对策 在涂装车间 无论是设备 工具还是生产用辅助材料等 绝对不能带有对油漆有害的物质 尤其是硅酮 确保压缩空气清洁 应无油无水 确保涂装环境清洁 空气中应无尘埃 油雾和漆雾等 严禁裸手 脏手套和脏擦布接触被涂面 确保被涂面洁净 旧涂层应充分打磨彻底 擦净 改良涂料性能 提高涂料对缩孔的敏感性处置 缩孔之处必须完全打磨后进行修补涂装 现象及原因 涂膜表面存在凸起物 指触干之前涂膜附着异物成凸状 颗粒 引起的主要原因 环境原因 喷涂环境的空气洁净度差 有灰尘 纤维等杂质 空气流通不良 漆雾过多 喷涂温度过高或稀释剂挥发太快 设备 机器原因 喷涂压力不足 雾化不良 喷抢清洗不良 输漆循环系统处理不良 过滤网选定不合适 涂装作业时的原因 工作人员服装不洁或材质容易掉纤维 车体清扫不良或清扫材质容易掉纤维 底材没有除去凸起物 材料导致的原因 涂料变质 出现析出 反粗 絮凝等异常 涂料的颜料或闪光材质分散不良 涂料未过滤或过滤效果不好 对策 定期清扫调输漆室 喷涂室 晾干室和烘干室 彻底清除灰尘 确保涂装环境洁净 定期清扫送风系统 整理过滤无纺布 保证喷涂环境的空气洁净度 供漆管道上安装过滤器 配置合适的过滤装置 操作人员穿戴不掉纤维的工作服及手套 加强操作人员培训 注意喷涂顺序 从上至下 从里到外 清洁被涂面的颗粒 尘埃 纤维等异物研磨后抛光处理 改良涂料性能 不使用变质或分散不良的涂料 设定涂料最佳施工参数 根据现场进行稀释剂调整 处置 将大颗粒打磨 进行局部修补 小颗粒研磨后抛光处理 桔皮 涂面如桔子表皮状凹凸不平 在涂液形成涂膜过程中 溶剂蒸发时在涂膜内部产生对流现象 如果其流动过早停止则会引起漆膜表面凹凸 引起的主要原因 环境原因 温度高 风速强 设备 机器原因 喷枪口径小 压缩空气压力低 喷枪不佳或清扫不良 导致雾化不良 涂装作业时的原因 车体温度高 涂膜过薄 喷涂压力低 吐出量过少 喷枪速度快 喷枪距离远 晾干时间短 材料导致的原因 稀释剂挥发速度过快 涂料粘度高 涂料流平性不好 对策及处置 对策 降低涂料稀释剂的挥发速度或添加流平剂 以改善涂料的流动性 降低涂料粘度 选择合适的压缩空气压力 选择出漆量和雾化性能良好的喷涂工具 使涂料达到良好的雾化 一次喷涂膜厚增加 改善漆膜流动性 降低喷涂环境温度 风速 减慢溶剂挥发速度 降低被涂物的温度 加强操作人员培训 调整合适的喷涂速度 喷涂距离处置 轻微桔皮抛光即可 以 500 800 1000的砂纸水磨 再以中目 细目 极细目研磨修正 严重桔皮则需打磨后返工 流挂 现象及原因 垂直面涂膜成局部的过厚 产生不均一的条纹和流痕 根据流痕形状可分为下沉 流挂 流淌等 干燥慢 流动性持久 成流动 流挂 和桔皮相反 引起的主要原因 环境原因 温度低 周围空气的溶剂蒸汽含量高 风速慢 设备 机器原因 喷枪口径大 喷枪雾化不良 涂装作业时的原因 车体温度低 喷涂压力低 吐出量过大 喷枪速度慢 喷枪距离近 涂膜过厚 材料导致的原因 稀释剂挥发速度慢 涂料粘度低 对策及处置 对策 改善涂料配合 提高抗流挂性能 正确选择稀释剂 注意选择溶剂的溶解能力和挥发速度 增加涂料施工粘度 严格控制涂料的施工粘度和温度 改善涂装环境 控制合适的环境温湿度 风速 提高喷涂操作的熟练程度 喷涂均匀 注意正确的喷涂手法 走枪速度和枪距处置 轻度流挂 用砂纸研磨后抛光或修补 全面流挂 应彻底打磨流挂痕 再重新涂装 针孔 现象及原因 涂膜上产生针刺状孔或象皮革的毛孔样现象 涂膜中的溶剂在表面干燥过程中快速蒸发 其痕迹成孔残留 工件的边角等 为容易产生部位 引起的主要原因 环境原因 温度高 风速快 湿度高 设备 机器原因 升温过急 表面干燥过快 涂装作业时的原因 吐出量大 涂膜过厚 腻子的底孔 材料导致的原因 稀释剂挥发过快 涂料的流动性差 涂料中混入水分等异物 对策及处置 对策 改善涂料性能 提高涂料的针孔极限 添加挥发慢的溶剂或降低涂料施工粘度 使湿漆膜的表干减慢 加强管理 避免混入不纯物 改善涂装环境 设定合适的涂装温度 湿度 风速等条件 提高喷涂操作的熟练程度 注意正确的喷涂手法 走枪速度和枪距 保持均一 合适的漆膜厚度 升温时应缓慢升温 避免溶剂急速挥发 降低被涂物的温度和洁净度 清除被涂物面的小孔处置 将针孔彻底打磨后重新喷涂 砂纸痕迹 现象及原因 涂膜表面显现明显砂纸研磨痕迹 且影响涂膜外观 光泽 平滑度 丰满度和鲜艳性 以粗砂纸研磨后 因为面漆涂料的溶剂使砂纸痕迹膨胀扩大 导致面漆无法遮盖其痕迹 引起的主要原因 环境原因 温度低 风速慢 压缩空气压力低 设备 机器原因 喷枪口径大 涂装作业时的原因 过度稀释 一次上膜过厚 底漆涂料干燥不足 喷涂厚度不够 底漆打磨痕大深 材料导致的原因 砂纸过粗 面漆涂料溶剂溶解力过强 面漆涂料的填充性不良 对策及处置 对策 尽量使用细砂纸 中涂一般使用600 800 水砂纸打磨 改善面漆涂料的填充性 降低面漆涂料溶剂的溶解力 改善打磨方式 减轻打磨深度 加强操作人员培训 调整合适的喷涂速度 喷涂距离 提高喷涂厚度处置 一般需重新涂装 起泡 膨胀 现象及原因 涂膜层间产生无数大小水胀状隆起 下图为产生过程 引起的主要原因 环境原因 温度高 湿度高 水溅到涂膜表面 湿晾干时间短 烘干加热急 设备 机器原因 压缩空气管道中含油 水等 涂装作业时的原因 脱脂不良 研磨颗粒 手印 汗 指纹剥离剂 底材干底材燥不良 材料导致的原因 层间附着不良 耐水性不良的底材 溶解力不良的稀释剂 对策及处置 对策 涂膜并非完全的防水膜 不同程度的水份会渗透 蒸发 在其过程中 如果在层间残留有水 可溶物质或灰尘等 则会滞留水并发生起泡 应当除去 每次应先干燥且作致密的涂膜 尽量防止水的渗透 降低涂装室的湿度处置 晴天时膨胀或会消失 此系一时的现象 如湿度变高水份渗透后 则会再发生 以针刺之 检查发生的部位 完全打磨后 再予涂装 露底 遮盖不良 现象及原因由于漏涂 涂得薄或涂料遮盖力差而使被涂面未涂漆或未盖住底色的现象 引起的原因 涂装方面 喷涂不仔细或被涂物外形复杂 出现漏喷或少喷 底 面漆色差过大涂料方面 所用涂料的遮盖力差 涂料在使用前未充分搅拌 涂料的粘度设定偏低 或施工固体份低 对策 调整涂料性能 增加面漆对底涂的遮蔽性使用前和涂装过程中充分搅拌均匀适当提高施工粘度或增加喷涂次数 增加漆膜厚度加强操作人员培训 保持合适的喷涂速度 喷涂距离 涂装次序及涂装次数将底涂的颜色尽可能和面漆的颜色接近 咬起 现象及原因底漆层被咬起脱离 产生皱纹 胀起 起泡等现象底涂未干透或面漆含有强溶剂 可能引起的原因 涂料方面 涂料不配套 底漆层耐溶剂性差 面漆含有能溶胀底涂层的强溶剂涂装方面 底涂层未干透 面漆喷涂太湿 面漆喷涂太厚 对策 改变涂料体系 选配合适的底面漆加强烘烤 保证底漆干透适当调整面漆的稀释剂 剔除对底涂溶胀的强溶剂在易产生咬起的配套涂层场合 先在底涂层上薄薄喷涂一层面漆 等稍干后再喷涂 白化 发白 现象及原因 涂膜表面好似有霞雾 呈乳白色 失去光泽 易发生于高温多湿条件下 涂装后 因溶剂中的溶剂快速挥发致使空气中的水分凝结 作用于涂膜面而使其失去光泽 可能引起的原因 环境原因 湿度高 压缩空气带入水份涂装原因 被涂物温度低于室温涂料原因 稀释剂沸点低 挥发过快 溶剂和稀释剂的选用及配比不恰当 真溶剂挥发过快 造成树脂从涂层中析出而变白 涂料或稀释剂含有水份 对策 控制涂装环境 温度最好保持20 30 相对湿度最好保持小于70 调整涂料稀释剂的挥发速度调整涂料配合 防止树脂在成膜过程中析出防止通过稀释剂或压缩空气带入水份涂装前最好先将被涂物加热 使其比环境温度略高 拉丝 现象在喷涂时涂料雾化不良 呈丝状喷出 使涂膜表面呈丝状 可能引起的原因 涂料的粘度高 导致雾化不良涂料所用的树脂分子量偏高涂料所用的溶剂溶解力不足溶剂在喷涂时挥发过快 对策 调整涂料配合 使用分子量分布均匀的或分子量较低的树脂调整稀释剂 选用溶解能力适当的溶剂调整涂料最佳的施工粘度或最佳的施工固体份 色不均 色发花 现象由于涂装不当或涂料组份变质 漆膜颜色局部不均一 出现斑印 条纹和色相杂乱的现象 可能引起的原因 涂料的颜料分散不良涂料稀释剂的溶解能力不足涂料施工粘度不适当喷涂过厚 漆膜中颜料产生里表 对流 喷涂膜厚不均 对策 使用分散助剂 加强颜料分散 增加颜料分散后稳定性选用合适的稀释剂调整涂料合适的施工粘度加强操作人员培训 喷涂合适的 均一的膜厚 失光 现象有光泽涂层干燥后没有达到应有的光泽或涂装后不久出现光泽下降 雾状朦胧现象 可能引起的原因 涂料方面 颜料的选择 分散和混合比不适当树脂的混溶性差涂料的溶剂选配不当涂装方面 被涂面对涂料的吸收量大 且不均匀被涂面粗糙 且不均匀漆雾干扰或补漆造成在高温高湿下或极低温的环境下涂装2C1B湿喷湿体系 底层未指触干即喷涂面涂 造成清漆渗透 对策 改善涂料性能 避免出现失光现象选择合适的稀释剂 调整合适的施工粘度增加底面涂的配套性 以消除被涂面对面漆的吸收细心打磨 砂纸型号及打磨方法 消除被涂面的粗糙度加强操作人员培训 注意施工次序 减少漆雾的产生及附着补漆后 充分干燥再抛光处理控制最佳的涂装条件 温度最好保持20 30 相对湿度最好保持小于70 鲜艳性不良 现象 漆膜出现反射影像不够鲜明 像有一层雾气遮盖着 这是由于射向涂膜的反射光向反射方向两侧散射 造成反射影像不够鲜明 这种病态称为涂膜的鲜艳性不良 主要表现在其装饰性差 一般平滑性 光泽不良会导致鲜艳性差 鲜艳性用PGD表示 一般高级轿车鲜艳性为0 8 1 0 普通型轿车 轻型车等要求在0 6 0 7左右 如低于此规定数据 则称为鲜艳性不良 可能引起的原因 涂料原因 涂料的流平性差 光泽不高 细度不合格 涂料稀释剂选用不对 涂装施工粘度设定不对涂装原因 喷涂工具不好 涂料雾化不良 涂面桔皮严重 涂装环境差 涂层表面产生颗粒 被涂面表面的平整度差 喷涂漆膜厚度偏薄 丰满度差 2C1B湿喷湿体系 面漆和底色漆相互渗透 漆膜出现各种病态 桔皮 微孔 失光 颗粒 起皱等 均会导致鲜艳性不良 对策 改善涂料性能 增加涂料的流平性和光泽度选择合适的稀释剂 调整合适的施工参数 保证多层涂装体系各涂层间不相互干扰提高加工精度 增加被涂物的表面平整度改善涂装环境 减少颗粒 灰尘等异物对涂膜的影响选用雾化性能好的喷涂工具 使涂料达到最佳的雾化效果 厚边 现象及原因 喷涂后的涂膜 边角处特别厚 烘烤后边角发黑 看上去犹如镜框 主要是由于边角的湿膜溶剂挥发比别处快 使该处成膜物的浓度高于别处 温度也低于别处 形成高表面张力区 迫使临近的涂料流向边角 加厚了该处膜厚 同时由于颜料流动而变深 造成厚边现象 可能引起的原因 涂料方面 涂料的触变值低 涂料的稀释剂挥发速度太慢 涂料的施工粘度太低涂装方面 喷涂太湿 一次成膜太厚 喷涂次数太多 喷涂膜厚太厚 静电涂装的边缘效应也导致边角膜厚偏厚 对策 改善涂料性能 适当添加流变助剂 增加涂料的触变性适当加快稀释剂的挥发速度适当提高涂料的施工粘度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 控制一次成膜膜厚及总膜厚 露角 现象及原因 喷涂涂料后 在底材的边 角处的涂膜回缩 导致该处涂膜较薄 甚至露底 主要是由于涂料湿膜的表面张力过高 使体系的表面能趋向最小 导致湿膜从边角处回缩 可能引起的原因 涂料方面 涂料的触变性差 涂料的施工粘度太低 涂料的稀释剂挥发速度太慢涂装方面 被涂物边角为锐角 锐边 喷涂太湿 漆膜的流动性太好 对策及处置 对策 改善涂料性能 添加适量的流变助剂 增加涂料的触变性适当加快稀释剂的挥发速度适当提高涂料的施工粘度被涂物设计时要使用倒角 倒边 不能存在锐角 锐边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 控制一次成膜膜厚及总膜厚 或改进喷涂处置 产生露角的部位进行局部修补 起皱 现象 在干燥过程中漆膜表面出现皱纹 凹凸不平且平行的线状或无规则线状等现象 涂膜施涂过厚 湿膜闪蒸时间不够 骤然高温加速干燥所致 另对含有干性油的油性漆及醇酸漆 因固化剂选用不当 使用钴和锰催干剂过多 锌干料缺少均会引起涂膜起皱 可能引起的原因 涂料方面 A涂料本身的防起皱性能差 如桐油制油性漆 涂料的施工粘度太低 产生流挂 涂料堆积部位 制漆时催干剂选择不当 使用了锰干料涂装方面 被涂物烘干升温过急 表面干燥过快 喷涂太厚或浸涂时产生 肥厚的边缘 氨基漆晾干过度 表干后再烘烤 易产生起皱现象 对策 对策 减少桐油类树脂的使用量 调整合适的施工参数 控制漆膜在不发生起皱的厚度范围内 按标准的晾干和烘干工艺规范执行 氨基类面漆在规定时间晾干后就进行烘干 选择合适的催干剂 尽量不用锰干料 烘干不良 现象 漆膜干燥 自干或烘干 后未达到完全干固 手摸漆膜有发湿之感 漆膜软 未达到规定的硬度或存在表干里不干等现象 可能引起的原因 涂料方面 涂料本身的干燥性能不良 自干型涂料所加固化剂失效 或使用量不合适涂装方面 涂料的烘烤温度或时间未达到工艺规范 涂料一次喷涂太厚 尤其是氧化固化型涂料 自干型涂料的自干场所换气不良 湿度高 温度偏低 被涂物上有蜡 硅油 油和水等 对策 严格执行干燥工艺规范自干场所和烘干室的技术状态应达到工艺要求氧化固化型涂料一次不宜喷涂太厚严格控制自干型涂料的固化剂类型和加入量严防被涂物和压缩空气中的蜡 油和水等进入涂层中 擦伤 现象被涂物在运输 装配和使用过程中受外力作用产生漆膜出现伤痕 可能引起的原因 涂料方面涂料的耐擦伤性能差涂装方面烘烤温度低 漆膜硬度不够装配和运输中不注意漆面保护 产生划伤在使用过程中受风沙和外物的冲击 对策 改善涂料性能 提高其硬度和耐擦伤性注意采用标准的烘烤工艺在运输 装配和使用过程中应妥善包装和放置 加强漆面保护 漆膜开裂 现象及原因漆膜出现部分断裂的现象 根据裂缝的开裂程度 一般分为裂纹 细裂 龟裂 鳄鱼皮裂纹等 可能引起的原因 涂料的底面涂层配套不佳 底层涂膜和面漆漆膜的伸缩性和软硬度差距大底涂层未干透立即喷涂面漆涂料耐温变性差涂料中颜基比设定不对 颜料份太高面漆的户外耐侯性性差面漆层喷涂过厚 对策 合理选择配套的底面漆 一般使底层漆膜和面漆漆膜的硬度 伸缩性接近改进涂料的耐侯性 耐户外性 耐温变性等性能加强涂装控制 按标准施工工艺施工 控制适当的膜厚 减少漆膜弊病 减少重涂次数严格按标准干燥工艺烘烤 使漆膜完全固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