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儒道三家管理学概述.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899259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儒道三家管理学概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法儒道三家管理学概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法儒道三家管理学概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儒道 中国历史 浩浩荡荡 古典文化 恒久弥香 自远古三皇五帝到新中国改革开放 上下五千年所传播出的传统思想至今仍让人如痴如醉 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不仅给中国 也给世界带来了璀璨的文明之光和恒久的思想启迪 彼之时 大争之世 列国纷争 诸侯群雄并立 天下豪杰四起 以孔子为首的儒家 以商鞅为首的法家 以老子为首的道家 各以其富含哲学与方法论的思想 在那个年代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百家之言 虽着墨于政治 或主张富国强兵 建立霸业 或讲究无为自然 天道自行 但其中所表达的管理道理 对于时下的现代企业管理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 管理 此之时 科技进步 信息发展 21世纪的今天 经过古今中外的商业演化 涌现出许多管理学著作 其中尤以彼德 德鲁克最为瞩目 然则 其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的实践 等著作中所体现出来的管理理念 在中国儒 法 道家典籍中总能找到丝丝印象 而在西方传为经典的X Y 超Y理论及日本的Z理论 早已在彼时的商鞅 荀子 韩非等人的人性本善本恶的争论里有所体现 因此 可以肯定的说 中国的儒 法 道家思想 蕴含着无尽的管理渊源 儒家 道家 法家 在全球化的视野中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 中国式管理思想日益显示出巨大价值和蓬勃的生命力 因此 充分挖掘传统的人文资源 提升管理效率 成为当代中国商业管理学者的历史使命 也必将成为中国企业领导人的必然选择 以儒家 道家 法家为代表的诸子百家思想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 对后世政治制度 经济行为 礼仪风俗 衣食住行 科学技术等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更成为历代君主 贤相名臣 治国 治吏 御人的利器 我以为 综合古今中外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 辩证分析其中异同 管理的终极方略 可归纳为儒 法 道家思想大融合 具体体现为儒为本 法为用 道为基三个方面 一家之言 简述如下 如何从这座宝藏里发掘出适合现代企业管理之道 就是本文所要表达的主旨意思 一 儒为本 一 儒为本 以人为本 建立规范 加强教育 重视人的作用 儒家 由孔子创立 以孔子 孟子和荀子为代表人物 以 四书五经 为代表作 主张以人为本 王道仁政 其核心思想可概括为四个方面 仁治 礼治 德治和人治 仁治 1 仁治 所谓仁治 以 仁 为核 讲究 克己复礼 仁者爱人 推己及人 给管理的启示是管理应以人为本 关心客户与员工 注重换位思考 在管理中 企业客观看待人性至关重要 看到人性中的善端 就能信任 授权和奖励 激发人们的主动性 积极性和创造性 看到人性中的恶端 就能约束 监督和处罚 让人们自我约束 克服怠惰 避免堕落 仁者爱人 推己及人 要求企业有社会责任感 不仅关心自身 也关心客户 关心员工 强调管理的换位意识 充分从客户和员工的角度思考问题 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礼治 2 礼治 所谓礼治 就是建立国 家道德行为规范 以之为纲 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 它给管理的启示是企业应做好全面规范化管理 强调文化体系建设 用 礼 规范员工行为 在管理中 礼治 就是进行全面规范化建设 笔者以为 礼治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可包括企业组织架构明晰 部门职能分工明确 工作流程简便高效 员工位责权利清楚 员工行为礼仪规范等 换句话说 也就是企业规范化的五个层面 即括组织规范化 流程规范化 制度规范化 文化规范化 信息规范化五个方面 德治 3 德治 儒家主张 为政以德 以德服人 提倡教化 反对 不教而诛 它给管理的启示是企业应注重员工培训 制度宣导和文化统一 用培训和文化辅助管理推进 以德服人 从而达到最大管理 在管理中 讲究德治 就是注重价值观教育 强调企业制度和行为规范的培训与宣导 寻求员工的意识认同和自我约束 以形成统一的企业文化 从而有效推进企业管理 促进企业发展 这是一种比强力推进 简单奖罚更为有效的方式 人治 4 人治 儒家主张 为政在人 其人存 则其政举 其人亡 则其政息 认为管理的好坏取决于管理者的好坏 提出 惟仁者宜在高位 有治人 无治法 它给管理的启示是企业应对人力资源高度重视 确保人岗匹配 贤者当位 在管理中 诚如儒家所说 人治不可避免 因为凡事皆须由人完成 正因如此 人的重要性才不言而喻 人治 强调以人为中心 充分认识和发掘人的作用 注重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面建设 注重职岗体系的完善规划 注重激励措施的综合运用 做到人岗匹配 以使人当其位 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因此 其 人治 中的积极因素尤显可贵 值得现代管理借鉴 此外 儒家是一种入世治政之说 不消极 不逃避 正视人在管理中的作用 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二 法为用 二 法为用 以法为纲 用法治作为手段 推行全面规范化管理 早在春秋时期 管仲就提出 以法理政 以法统军 以法治民 郑国子产铸刑鼎 颁布成文法 到战国初期吴起 李悝变法 法家始盛 法家分法 术 势三派 分别以商鞅 申不害 慎到为代表人物 法治以法为核 讲究依法行事 事断于法 术治重在吏治 讲究因任授官 循名责实 势治 以势为要 讲究握法处势 法势结合 战国后期 韩非子集法家三派之大成 强调法 术 势三者兼具 法家以 法经 韩非子 商君书 为代表作 综合来说 法家核心思想可概括为五个方面 以法为纲 事断于法 法由一统 以法为教 不法常可 1 以法为纲 在法家看来 法之所以重要 是由于它具有 定分止争 兴功禁暴 的作用 它给管理的启示是企业应建立起管理的基本原则与规章制度 明确职 责 权 利 并协调统一 2 事断于法 法家认为 事断于法 国之大道也 也就是说 人治不如法治 因为人治没有一定标准 随心而定 如果 事断于法 就可 怨不生而上下和 在管理上 由于人存在主观上的裁量与偏见 难免失真 标准不定 因此企业应以 法 为准 建立客观 量化的标准化流程 规范化制度和综合评价机制 法 3 法由一统 法家主张 法由一统 强调政出一门 由官府统一管制 在管理上 企业亦应统一规范化管理 必须有专门的规范化管理部门 这样 才能保证规范化的全面性 严谨性 统一性和实时性 才能最大程度上将规范化管理的效用发挥到最大 4 以法为教 法家指出制定法令必须明白易懂 在管理上 企业对规范化管理的内容应加强教育和培训力度 不断宣导 更为重要的是 与规范化冲突的其他内容 都应该加以摒弃和消除 以免影响规范化管理的效果 5 不法常可 法家认为法无常可 须应时而变 它给管理的启示是企业的规范化管理 如组织架构 职能分工 工作流程 规章制度 行为规范等等 都应依时而变 动态管理 实时更新 使之与实情相符 法法法法法 时代在变 形势在变 人心在变 一切都在变 法 亦需应时而变 管理上 各种措施都应顺势而变 企业中不存在一成不变的管理 组织架构随情而变 职能分工应需而调 工作流程时时优化 规章制度多为损益 行为规范常有更新 这些都是为必要 三 道为基 三 道为基 以客观为基础 尊重规律 追求主客观辩证统一 做到无为无不为 道家 为老子所创 以老子 庄子为代表人物 以 老子 庄子 为代表作 主张无为 其核心思想可概括为道法自然 相对主义 天人合一 无为而治四个方面 1 道法自然 道家认为天地万物有其客观运行规律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就是道 而道源于自然 寓于自然 故道法自然 给管理的启示是推行管理应以客观为基础 尊重规律 不违背规律 在管理上 道法自然 要求我们应以客观为基础 尊重自然规律 而不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 尤其是不片面夸大主观的作用 管理措施不可急功近利 不搞 浮夸风 要实实在在去做好工作 2 相对主义 道家认为天地万物及其运行规律都是相对的 无为即是有为 无用也是有用 二者对立统一和相互转换 给管理的启示是企业应辩证看待管理 决策行动时应多方面综合考量 而不是片面 孤立 静止地进行管理 在管理上 相对主义要求我们不可片面 孤立 静止的看待问题 而应该学会全面 联系 动态的思考 从而多方面综合考量 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3 天人合一 道家主张天人合一 追求 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 的精神境界 给管理的启示是推行管理应追求客观与主观的辩证统一 对主观能动性不夸大 不贬低 让管理行为符合管理规律 做到合法 合情 合理 在管理上 讲究 天人合一 就要求企业在推行管理时应不断探索和认识管理规律 使自身的管理行为符合管理规律 体现出来 就是管理行为要合法 合理 合情 不夸大 不贬低主观能动性 4 无为而治 道家认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顺自然之理而趋 遵自然之道而行 国则自治 人则自正 主张无为而治 就是最好的管理 给管理的启示是管理应顺其自然 处事低调 懂得授权与集权 各司其职 不擅自越级 越权 力求以最简单 最自然 最朴实的方法进行管理 在管理上 讲究清静无为 就是要顺其自然 顺势而为 返朴归真 用最简单 最自然 最朴实的方法进行管理 不妄为 不胡为 不折腾 从而减少内耗 消除障碍 提高效率 达成目标 法儒道 由于儒 法 道家思想各有优劣 互有短长 单一而论 都将失之片面 是以上述三个方面应综合辩证来看 儒为本 法为用 道为基 绝非孤立存在 而应相互连贯 互为补充 辩证认识 融合使用 法儒道 首先 各家思想均有互通联系之处 相互连贯 互为补充 真正而言 它们并没有根本的冲突 都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道家道法自然 是指导管理的最高理论 从根本上把握事物本质 洞察管理精髓 是避免管理陷入主观主义 本本主义 教条主义的指南针 儒家以人为本 是展开管理的根本理念 失之人本 管理就会误入歧途 法家以法为纲 是规范管理的重要依据 只有以法为纲 才能为管理建立秩序 道家 无为 谓 上善若水 儒家 仁义 学水之品格 法家法治 依法顺势用术 其中过程 俱推崇兵法 运用策略 法儒道 其次 各家思想似都有偏颇之处 甚至形成观点对立 这与各自侧重点有关 根本上讲 实质都是相通的 就现代管理而言 如果加以辩证认识 就能做到融合使用 道家清静无为 非听之任之 而是顺其自然 讲究不妄为 不胡为 不折腾 这合于儒家 有为 有序则无为 无序则有为 管理之有为无为 以秩序构建为要 儒家以人为本 非估息纵容 本恶为人性弱点 本善为人性优点 看似对立 实仅角度不同 管理之人本善恶 就是要建立约束与激励机制 控制人性弱点 激发人性优点 法家讲究法治 亦主张激赏 法之制订 从人本出发 依据人性善恶 建立法制 儒家讲究礼治 亦认同约束 即礼教规范 礼与法是管理两面 结合起来就是隆礼重法 儒家讲究德治 反对 不教而诛 法家讲究法治 反对 不宣之法 二者都主张教育 只是儒家重礼德 法家重法制 管理 就应该注重培训与宣导等 让制度规范公开 透明 让文化礼仪 道德操行等都得以宣扬 法儒道管理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出 辩证地将中国古典文化思想进行联结贯通 做到以儒为本 以法为用 以道为基 就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佳方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