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技能训练1 审题读题训练2.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886447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技能训练1 审题读题训练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技能训练1 审题读题训练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技能训练1 审题读题训练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审题读题训练二一、单选题1(2018山东省威海市模拟)大麦种子吸水萌发时,淀粉大量水解,新的蛋白质和RNA分别在吸水后1520 min和12 h开始合成。水解淀粉的淀粉酶一部分来自种子中原有酶的活化,还有一部分来自新合成的蛋白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萌发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高于干燥种子B淀粉酶水解淀粉的产物经斐林试剂检测后不会产生砖红色沉淀C有些酶和RNA可以在干种子中长期保存D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可以使其无需发芽就产生新的淀粉酶解析萌发种子的新陈代谢旺盛,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高于干燥种子,A正确;淀粉经淀粉酶水解成麦芽糖,具有还原性,用斐林试剂检测会产生砖红色沉淀,B错误;由题意可知,在新的蛋白质和RNA合成前,种子中已有淀粉酶和合成酶所需的RNA,C正确;启动淀粉酶合成的化学信使是赤霉素,因此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可以使其无需发芽就产生新的淀粉酶,D正确。答案B2(2018四省名校大联考)线粒体中含有少量DNA,其存在形式与原核细胞的DNA相似,其上的基因能在线粒体内控制合成部分蛋白质。某线粒体基因中,鸟嘌呤(G)和胞嘧啶(C)占碱基总数的70%。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中的DNA与蛋白质紧密结合形成染色质B线粒体中含有mRNA、tRNA、rRNA三类RNAC该基因转录合成的mRNA的碱基中U最多占15%D一个mRNA分子通过翻译只能合成一条多肽链解析结合题意可知,线粒体内含少量DNA,其中的少量基因可以控制部分蛋白质的合成,说明线粒体内能独立完成遗传物质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线粒体中DNA是裸露的,没有与蛋白质结合,A错误;线粒体内可以独立完成蛋白质的合成,说明线粒体中含有翻译所需要的mRNA、tRNA、rRNA三类RNA,B正确;根据题意,某线粒体基因中GC占70%,则该基因中AT占30%,所以基因中每一条链中AT占30%,若其中模板链中全为A(即T0),其转录产生的mRNA中U最多,也占30%,C错误;一个mRNA分子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进而翻译合成多条相同的多肽链,D错误。答案B3(2018临考精品信息卷)取成熟到第2天和第4天的等量香蕉果肉,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然后在a、c试管中各加5 mL第2天的提取液,在b、d试管中各加5 mL第4天的提取液。如图:在a、b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在c、d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煮沸。观察比较颜色变化,结果是()Aa、b试管呈蓝色,且a比b颜色浅;c、d试管呈砖红色,且c比d颜色浅Ba、b试管呈蓝色,且a比b颜色深;c、d试管呈砖红色,且c比d颜色浅Ca、b试管呈蓝色,且a比b颜色浅;c、d试管呈砖红色,且c比d颜色深Da、b试管呈蓝色,且a比b颜色深;c、d试管呈砖红色,且c比d颜色深解析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贮藏物不断代谢转化,如淀粉转化为还原糖,使香蕉逐渐变甜。由图可知:在a、b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是检测淀粉的含量,在c、d试管中各加入等量斐林试剂,是检测还原糖的含量。取成熟到第2天和第4天的香蕉果肉相比较,前者淀粉含量多,遇碘液后呈现的颜色深,转化的还原糖少,与斐林试剂作用,呈现的颜色浅;后者淀粉含量少,遇碘液后呈现的颜色浅,转化的还原糖多,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呈现的颜色深,B正确。答案B4(2018浙江省选考)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6)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其体内某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B该细胞含有3个四分体,6条染色体,12个DNA分子C该细胞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连着两极发出的纺锤丝D该细胞分裂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BX、aBXA、AbY、bY解析据图分析,图中含有3对同源染色体,其中一条染色体含有A基因的片段移到了非同源染色体上(X染色体),属于染色体畸变,没有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此时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四分体出现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错误;该细胞为动物细胞,每条染色体上的着丝粒都连着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C错误;据图分析可知,该细胞分裂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BX、aBXA、AbY、bY,D正确。答案D5(2018高考模拟金典卷)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t1和t4时刻乙种群的种群密度相同Bt2时刻甲、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同Ct2和t3时刻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同Dt2t4内,甲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解析据图分析,曲线表示(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当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当等于1,种群数量不变;当小于1,种群数量减少。t1和t4时刻乙种群等于1,种群数量不变,但t1之后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则t4时刻种群密度大于t1时刻,A错误;t2时刻,甲、乙种群的相等,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并不是比值,因此t2时刻甲、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同,B正确;t2和t3时刻,乙种群的相等,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并不是比值,t2和t3时刻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同,C正确;t2t4时段内,甲种群先大于1后减少到小于1,则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D正确。答案A6(2018湖南省临考冲刺)科学家对生活在某生态系统的一个蜘蛛种群的能量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了能量流经这种肉食动物的有关数据如图(能量以种群的质量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根据图中的数据不能算出猎物种群和蜘蛛间的能量传递效率B蝴蛛的最低营养级是第二营养级C图中X代表从猎物种群流入到蜘蛛体内的能量D如果蝴蛛全部死亡,对该生态系统其他物种不会有影响解析能量传递效率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100%,由于图中只能看出蜘蛛的同化量,但是不清楚猎物种群的同化量,因此无法计算两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A正确;蜘蛛以猎物种群为食,因此最低处于第三营养级,B错误;图中蜘蛛的同化量代表从猎物种群流入到蜘蛛体内的能量,而X代表的能量属于蜘蛛同化的能量之一,C错误;如果蝴蛛全部死亡,可能会导致猎物种群数量在短时间内增加,也会导致其天敌种群数量减少,D错误。答案A7(2018湖北省武汉市模拟)将基因型为AAbbcc、aaBBcc的植株杂交得到幼苗,将其分别作如下图所示处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经过多次选育不一定能得到所需性状的植株B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C植株能够提供9种类型的雄配子D到过程中,基因A、a所在的染色体会移向细胞同一极解析据图分析,植株的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低频性等特点,因此经过多次选育不一定能得到所需性状的植株,A正确;植株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亲本基因型为AAbbcc、aaBBcc,则子一代(图中的幼苗)基因型为AaBbcc,因此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21/211/4,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幼苗的基因型为AaBbcc,则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BBbbcccc,因此植株产生的雄配子的种类为3319种,C正确;植株是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细胞中不存在等位基因A、a,因此到过程中,不会出现基因A、a所在的染色体移向细胞同一极的现象,D错误。答案D8(2018高考模拟金典卷)番茄叶一旦被昆虫咬伤,会释放出系统素(一种由1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与受体结合,激活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抑制害虫和病原微生物的蛋白酶活性,限制植物蛋白的降解,从而阻止害虫的取食和病原菌的繁殖。下列关于系统素的描述,正确的是()A系统素的作用机理可能与植物激素类似B内含18个肽键的系统素是一种信号分子C系统素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砖红色沉淀D系统素能抑制植物体内与蛋白酶有关的基因的表达解析系统素能通过调节基因的表达过程来调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因此系统素是一种信息分子,其作用机理与植物激素类似,A正确;系统素是一种由1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其内含17个肽键,B错误;系统素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C错误;由题干可知,系统素能促进植物体内与蛋白酶有关的基因的表达,D错误。答案A9(2018考前猜题卷)“无酒不成席”,酒席上,有些人喝了少量酒就脸红,我们称为“红脸人”,有些人喝了很多酒,脸色却没有多少改变,我们称为“白脸人”,“红脸人”体内只有乙醇脱氢酶(ADH),没有乙醛脱氢酶(ALDH),导致乙醛积累才会出现红脸。乙醇进入人体后的代谢途径如下,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红脸人”的基因型有2种B一对“白脸人”夫妇,后代“白脸人”与“红脸人”的比可能为31C老年人醉酒后较长时间才能恢复,且肝脏、脑组织等容易受损伤,这与酒精代谢有关酶的活性下降有关D若某正常乙醛脱氢酶基因复制时,其中一条母链上的G被A所替代,而另一条链正常,则该基因连续复制n次后,突变型该基因占的比例为1/2解析本题以“乙醇进入人体后的代谢途径”示意图为主线,综合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DNA复制等相关知识。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红脸人”为A_B_,其基因型有4种:AABB、AaBB、AABb、AaBb,A错误;“白脸人”为aa_ _或A_bb,若一对“白脸人”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则二者的后代中,“白脸人”与“红脸人”的比为31,B正确;老年人体内与酒精代谢有关的酶活性下降,导致醉酒后较长时间才能恢复,且肝脏、脑组织等容易受损伤,C正确;若某正常乙醛脱氢酶基因复制时,其中一条母链上的G被A所替代,而另一条链正常,则该基因连续复制n次后,产生的子代DNA中有一半是以正常链为模板合成,一半是以突变后的单链为模板合成,所以突变型该基因占的比例为1/2,D正确。答案A10(2018考前猜题卷)内环境是指细胞直接浸浴和生存的环境,是围绕在多细胞动物的细胞周围的液体环境。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血红蛋白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B兴奋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D突触间隙的液体中也含有少量蛋白质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其理化性质、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过程、细胞代谢的内涵等相关知识。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其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A正确;兴奋传递过程中,位于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此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B正确;细胞代谢是指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的许多化学反应,可见细胞代谢发生在细胞内,细胞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C错误;突触间隙中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少量蛋白质,D正确。答案C11(2018高考模拟金典卷)线粒体DNA分子通常是由H链和L链构成的环状双链。该DNA复制时,OH首先被启动,以L链为模板,合成一段RNA作为引物,然后合成H链片段,新H链一边合成,一边取代原来的H链,被取代的H链以环的形式游离出来,由于其像字母D,所以被称为D环复制。当H链合成约2/3时,OL启动,以被取代的H链为模板,合成新的L链,待全部复制完成后,新的H链和老的L链、新的L链和老的H链各自组合形成两个环状双螺旋DNA分子,整个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动物细胞线粒体DNA分子不含游离的磷酸基BRNA引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C若此DNA连续复制2次,共需要4个引物DD环复制过程中,H链和L链不同时完成复制解析由图可知,线粒体为环状双链DNA分子,所以动物细胞线粒体DNA未复制前含0个游离的磷酸基,由于新H链和L链合成是连续的,所以催化合成DNA子链合成的酶是DNA聚合酶。RNA引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由于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续结合到双链DNA片段的引物链上,所以引物的作用是作为DNA复制的起始点,在核酸合成反应时,作为每个多核苷酸链进行延伸的出发点。由图可知,线粒体DNA分子为环状双链,所以不含游离的磷酸基,A正确;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B正确;DNA连续复制n次,最终形成2n个环状DNA分子,共2n1条单链,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需新合成2n12条单链,共需要2n122326个引物,C错误;当H链合成约2/3时,OL启动合成新的L链,所以D环复制过程中,当H链完成复制的时候,L链复制完成了约1/3,D正确。答案C12(2018卓越高中“千校联盟”高考冲刺预测)澳大利亚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植物,研究认为早在200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迁移到该岛时,a部分生活在pH较高的石灰岩上,开花较早;b部分生活在pH较低的火山灰上,开花较晚。由于花期不同,不能相互受粉,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最初迁移到该岛时,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差别较大B从200万年前至今植物a部分没有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C花期不同阻碍了基因交流,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D若将这两种植物种植在同一环境中,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解析最初迁移到该岛时,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差别不大,A错误;新物种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花期不同阻碍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C正确;不同的物种由于存在生殖隔离,因此不能杂交,即使杂交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D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13(2018高考模拟金典卷)研究人员利用三角叶滨藜进行了光合作用有关的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1、图2所示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用NaCl溶液处理后短时间内,A、B、C三组三角叶滨藜的叶绿体基质中C5含量的大小关系是_;用NaCl溶液处理后,三角叶滨藜光合速率变化的原因是_。(2)图2中,用NaCl溶液处理后,丙组光合速率基本不变,原因是_。(3)结合图1、图2分析,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大,三角叶滨藜光饱和点的变化情况是_;两图所示光合速率为三角叶滨藜的_(填“净”或“总”)光合速率,理由是_。解析分析图1,在500 lx光照下,经过NaCl溶液处理后短时间内,光合速率是ABC,说明NaCl浓度越高,光合速率越低;分析图2,经过200 mmolL1 NaCl处理后,100 lx光照组光合速率不变,500 lx光照和1000 lx光照组光合速率下降至相同水平,且1000 lx光照组光合速率下降程度更大。NaCl溶液主要影响细胞失水,导致细胞气孔开度下降,从而使CO2吸收量减少,据此答题。(1)图1中,NaCl溶液处理后,光合作用都下降,说明植物细胞液浓度低于NaCl溶液浓度,植物细胞都失水,引起气孔开放度下降,导致CO2吸收量下降,NaCl溶液浓度越高,气孔开放度越低,CO2吸收量越低。CO2吸收量下降,C5消耗减少,故C5含量增加,因此A、B、C三组角叶滨藜的叶绿体基质中C5含量的大小关系是A组B组C组。(2)图2中,用200 mmolL1NaCl溶液处理后,100 lx光照组光合速率基本不变,说明200 mmolL1 NaCl引起CO2吸收量减少后不影响光合速率,原因很有可能是CO2供应量不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故该组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很可能是光照强度,而不是CO2浓度。(3)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大,气孔开度越来越小,CO2吸收量也越来越少,暗反应速率下降,也就是单位时间内可以消耗的H和ATP将减少,此时只需要更弱的光照就能与最大的暗反应速率实现同步,因此此时的光饱和点下降。净光合速率表示在光照条件下人们测得的植物从外界环境吸收的CO2总量,上述图1和图2表示的是在光照条件下直接测量的数值,因此表示的是净光合速率。答案(1)A组B组C组NaCl溶液处理后,三角叶滨藜细胞液浓度低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导致气孔开放度下降,CO2吸收量减少,从而使光合速率下降(2)丙组三角叶滨藜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而不是CO2浓度(供应量)(4)降低净有光时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直接测量的是净光合速率14(2018临考精品信息卷)图甲表示植物细胞代谢的某些过程,图乙是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下图的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图中数字代表物质,a、b、c代表细胞器)(1)图甲中,细胞器a为_,细胞器b中进行的生理过程包括_两阶段,场所分别是_。(2)图甲中物质是_,在_的情况下,进入c中被分解。代表的物质是_。(3)图乙中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加减慢是因为:_。(4)该植物一天中有机物的产生量_(大于、等于或小于)消耗量。(5)若给该密闭装置通入C18O2,一段时间后,装置内出现了18O2,请用图解简要说明该过程_。解析图甲中,细胞器a为液泡,可通过渗透作用为细胞器b提供水分,物质代表水;细胞器b是叶绿体,利用水和CO2进行光合作用,物质代表CO2;细胞器c为线粒体,利用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产生的丙酮酸和H,结合吸收的氧气,进行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产生水和CO2,同时释放能量(部分用于合成ATP),相关物质代表O2,物质代表丙酮酸,物质代表ATP,物质代表水和CO2。分析图乙可知,D、H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强度相等;AC段还没有光照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但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加更缓慢,最可能的原因是BC段温度比AB段更低,植物呼吸作用更弱;植物在CD段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但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DH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其中FG段变化的原因是光照强,气温高,导致蒸腾作用强,水分散失多,气孔关闭,CO2吸收减慢;HI段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甚至逐渐没有光合作用进行。(1)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图甲中,细胞器a为液泡,细胞器b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两阶段,场所分别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2)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图甲中物质是丙酮酸,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进入线粒体c中被分解。物质代表是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合成的ATP,可直接供应于植物细胞对钾离子的主动吸收所需能量。(3)从图中可发现,同样的AB和BC段都没有光合作用,但BC段CO2浓度上升变慢,主要原因是BC段温度降低,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4)据图分析可知,一天结束时与这天起始时相比,玻璃罩内CO2浓度减小,说明罩内减少的CO2被植物吸收来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并积累成有机物,即植物体内在一天中有机物产生量大于消耗量。(5)若给该密闭装置通入C18O2,一段时间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合成了有机物(CHO)的同时,可能还经过相应的一些生理过程产生了HO,再经过光反应出现了18O2,即C18O2HO18O2。答案(1)液泡光反应和暗反应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2)丙酮酸氧气充足ATP(3)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4)大于(5)C18O2HO18O215(2018河北省石家庄一模)下图表示人胃部活动的有关调节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刺激经途径促进分泌胃酸的调节方式是_。(2)神经递质既可以作用于_,又可以作用于_。(3)胃泌素又称为促胃液素,是一种重要的胃肠激素。胃泌素经_运输,一般只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的原因是_。(4)刺激处引起胃酸分泌_(填“属于”、“不属于”)反射,原因是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和动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要求学生熟知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尤其是两者之间的联系。(1)途径为神经调节,其刺激胃幽门黏膜细胞分泌胃泌素,通过体液调节使胃黏膜壁细胞分泌胃酸,因此刺激经途径促进分泌胃酸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2)神经递质既可以作用于神经细胞(作用于),又可以作用于腺体细胞(或腺细胞、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腺体)(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3)胃泌素又称为促胃液素,属于动物激素类,其运输方式为体液(血液)运输。由于(只有)胃黏膜壁细胞有胃泌素受体,因此胃泌素一般只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4)刺激处引起胃酸分泌不属于反射,因为此过程不具备完整的反射弧。答案(1)神经体液调节(2)神经细胞腺体细胞(或腺细胞、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腺体)(3)体液(血液)(只有)胃黏膜壁细胞有胃泌素受体(4)不属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