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输血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387732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2.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分输血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成分输血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成分输血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输 血,输血疗法发展史,蒙昧年代 现代蒙昧探索把血当作药物使用 的历史相当久远。雷伊坦尼希尔指出,差不多有2000年之久,在埃及和其他地方,“血被视为痳疯的特效药。”罗马人相信喝人血可以治疗癫痫症。德尔图良论及血作为“医药”用途说:“请想想在竞技场的表演结束时,那些贪婪地把邪恶罪犯的鲜血拿去治疗他们的癫痫症的人。”1492年 教皇八世?1628年 威廉哈维 发现血液循环1667年 疯子莫鲁瓦,图:James Blundell的输血手术。The Lancet, 1828-1829,1818 年 Blundell 首次采用输血,成功救治产妇。,输血疗法发展史,1900 年 Landsteiner 发现 ABO 血型。,兰士台纳(Karl Landsteiner)发现了人类的血型,输血疗法发展史,二战期间 分离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在前线救治了大量伤员- 开创成分输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二人直接输血仪器,1940年 发现Rh血型系统。1954年 Dausset发现HLA系统。?年 发现血小板抗原系统。现状 成分输血和血浆代用品的广泛应用,人造血球的研究-合理、节约、安全用血。 将来 抹去血型,输 血,输血 是一种补充血液成分不足的支持性治疗措施。输血疗法 是广泛应用临床各科的重要治疗措施。任何血液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及凝血因子)的缺失,均可采用输血治疗。,成分输血,血液由血浆和各种血细胞组成。将供者血液不同成分应用科学方法分开,依据病人病情的实际需要,分别输入有关血液成分,称为成分输血。,10,为何要成分输血?,成分输血是输血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成分输血是输血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全血输注有很多缺点:最主要的缺点是全血中保存损害产物多,如细胞碎屑、钾、钠、氨、乳酸等。成分输血有很多优点:最主要的优点是制品浓度高、疗效好、不良反应少。,11,全血并不全,血液离开血循环要与抗凝保存液混合,发生了“保存损害”。保存液是针对红细胞设计的,4只能保存红细胞,对其他成分无保存作用。血小板离体后需要在222振荡条件下保存。白细胞中的粒细胞是短命细胞,离体后8小时功能丧失,很难保存。凝血因子和不稳定,需要在18以下保存。,12,全血的缺点,大量输全血可使循环超负荷;全血输入越多,病人的代谢负担越重;全血容易产生同种免疫,不良反应多;全血中除红细胞外,其余成分含量低,有些已丧失功能,疗效差;全血是宝贵的社会资源,盲目输注全血是资源浪费。,全血,新鲜冰冻血浆(FFP),(板球),浓缩红细胞,白蛋白静脉免疫球蛋白各种凝血因子,洗涤红细胞,血液制品知多少,去白细胞板球,去白细胞全血,机采血小板,机采白细胞、造血干细胞,冷沉淀,冰冻红细胞,离心,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分离,分离,白细胞滤器/射线照射,分离、纯化病毒灭活,低温沉淀,静脉放血,去白细胞浓缩红细胞,白细胞滤器射线照射,白细胞滤器射线照射,自身全血,冷藏/回输,分离,生理盐水洗涤3-4次,袋采血小板,过滤,成分输血的优越性,一、疗效显著 高纯度、高效价、体积小 例:欲将体重60公斤的患者的血小板 由10109/L 升至 50109/L 需全血: 3000 ml 需浓缩血小板: 200 ml (2.51011/200 ml),二、副作用少 1.输血反应少,输全血与输红细胞的输血反应率比较:,2. 输入量少:可减少输血过多所致循环负荷过重或输入保存液过多所致酸中毒的发生率。3. 减少血源性疾病的传播:肝炎、 AIDS、梅毒等。,三、节约血源 一血多用,各取所需: 红细胞、 血小板、 血浆 ,一、全血输注 适应证有限:1. 急性大出血 * 出血量 总血容量 20,可补充胶体液、电解质、红细胞。 * 出血量 总血容量 30,可输全血。2. 换血: 新生儿溶血病。3. 体外循环手术,成分输血,二、红细胞输注 需ABO、Rh 交叉配血试验。 1. 浓缩红细胞输注 制备:全血经离心去除血浆、白细胞、血小板。100 ml红细胞分离自200ml全血。 适应证: * 慢性贫血,Hb6080g/L伴明显缺氧表现; * 急性出血,包括手术出血,出血量低于 总血容量30(1500ml); * 贫血伴心、肾功能不全。,2. 洗涤红细胞输注 制备:浓缩红细胞经生理盐水洗涤34次。 适应证: * 血浆蛋白过敏的贫血患者 * 部分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 * 部分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 * 非O型患者输O型血,3. 少白细胞红细胞输注 制备:用滤器或细胞分离机去除白细胞。白细胞去除率93-99%。 减少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降低了病毒传播的可能;降低了HLA同种免疫。 适应证: * 需长期、反复输血者; * 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致输血反应者。 * 器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避免产生白细胞抗体)。,4. 冰冻红细胞输注 制备:去除血浆的红细胞加甘油,保存在-80C,可保存10年。解冻后洗涤甘油,加生理盐水或红细胞保存液或原血浆。 适应证: * 与洗涤红细胞相同。 * 自身输血。,三、浓缩白细胞输注 需ABO血型相同。 制备: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单个供血者循环血液中的白细胞 ( 11010/袋)。 适应证:中性粒细胞100109/L,四、浓缩血小板输注 机采与手工采的血小板相比,优点:红细胞混入少,可以不作交叉配型;白细胞混入少,输血反应降低;一次输注来自一个献血员,降低了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延缓了无效输血的发生速率。,四、浓缩血小板输注 影响浓缩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常见因素:产生了同种免疫抗体;伴脾亢;有血小板消耗过多的因素存在;服用了抗血小板药。,五、血浆输注 需ABO型相同。 1. 新鲜液体血浆(FLP) 制备:新鲜全血中分离出来的液体血浆(4 24小时内)。 特点:含全部凝血因子等血浆蛋白。 适应证: * 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 * 严重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 * 大量输注浓缩红细胞。 * 不主张常规用于纠正其它血浆蛋白缺乏和扩充血容量。,2. 新鲜冰冻血浆(FFP) 制备:采血后68小时内分离血浆并速冻成块。保存在-20以下一年之内。 特点:含全部凝血因子(但因子V、VIII活性可能低于FLP) 等血浆蛋白。 使用:在30水浴中融化后输注。多数血站将FFP制成200m1、100m1、50m1的不同规格。 适应证:与FLP相同。,凝血因子的特点,凝血因子的特点,32,新鲜冰冻血浆(FFP)的适应证,单个凝血因子缺乏的补充(无相应浓缩剂时);肝病病人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这是应用FFP的最佳适应证);大量输血伴发的凝血功能障碍;口服抗凝剂过量引起的出血;抗凝血酶(AT)缺乏的补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血浆置换时的置换液。为补充凝血因子一般要输FFP 10mlKg。,3. 普通冰冻血浆(FP) 制备:FFP在-20C以下保存1年、 4年。 特点:含长期冻存下仍稳定的凝血因子等血浆蛋白。但这些凝血因子的活性可能也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适应证: * 各种原因所致的稳定的凝血因子(II、VII、IX、 X、XI、XII、XIII)缺乏症。,34,冷沉淀制备,新鲜血浆,-50速冻,新鲜冰冻血浆,4 ,融化后,离心,移去冷上清,冷沉淀,冷沉淀储藏在18以下,在37溶解后要立即使用,供者的ABO血型必须与受者的相同或相容。若供者血浆中有高凝度的抗-A和抗-B,就必须ABO同型输注,4.冷沉淀,35,冷沉淀的特点,400m1全血分离出的血浆制成的冷沉淀为1个单位。该制品含有5种成分:丰富的因子;丰富的纤维蛋白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因子;纤维结合蛋白(纤维粘连蛋白)。,36,冷沉淀的适应证,治疗儿童和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补充纤维蛋白原(每单位冷沉淀含纤维蛋白原200300mg);治疗血管性血友病(我国少见?);治疗因子缺乏症(罕见);补充纤维结合蛋白。冷沉淀的常用剂量为11.5单位10Kg体重,37,冷沉淀临床应用的延伸,深度烧伤 在创面喷洒冷沉淀,通过纤维结合蛋白(Fn)很强的生物活性,可缩短创面修复时间皮肤、粘膜疾病 应用冷沉淀对外阴白斑局部外敷治疗有效,口服冷沉淀治疗消化道粘膜病变(如溃疡病,出血性胃炎),可缩短愈合时间;治疗眼角膜疾病,无深层斑痕,损伤修复快,病程缩短手术创伤 创伤及严重感染时,血浆中Fn被大量消耗,使吞噬细胞功能明显降低,输注冷沉淀后,血液中Fn明显提高,有助于创伤的修复,38,冷沉淀使用中的注意事项,由于冷沉淀未经灭活病毒,使用冷沉 淀仍然有感染病毒的风险,不可滥用使用冷沉淀可能发生过敏反应,IgA缺乏者可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治疗出血时,为尽快达到止血目的,静脉输注时应以病人所能耐受的速度较快输入,39,血浆的不合理使用,血浆不宜用于扩容 血浆不宜用于补充营养 血浆不宜用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血浆不宜用于全血再构成(重组全血),40,血浆不宜用于扩容,因为血浆没有常规灭活病毒血浆可引起过敏反应晶体液、人造胶体液和白蛋白上述风险小,故扩容应首选,41,血浆不宜用于补充营养,因为输注的异体蛋白质必须先分解成氨基酸才能参与机体组织蛋白质的合成,而血浆蛋白以白蛋白为主,白蛋白的半衰期约为20天,所含氨基酸释放缓慢,42,血浆不宜用于补充营养,必须氨基酸中的色氨酸及亮氨基酸含量较低,从营养学的角度而言,给危重病人输注FFP以补充营养的价值不大,反而可能引起输血反应 补充营养正确的做法是口服食物及肠胃外静脉营养疗法,43,血浆不宜用于增强免疫力,血浆中含有免疫球蛋白,但临床应用的血浆为单个供者,所含免疫球蛋白低,抗体含量少 对血容量正常的病人而言,靠输注FFP来提高血浆免疫球蛋白的水平是不可取的,44,血浆不宜用于全血再构成,2单位红细胞+1单位血浆1单位红细胞+1单位血浆,搭配输血,不可取,开放条件下二者相加更不可取,原因:增加输血的风险,45,血浆使用的禁忌证,输注血浆曾发生过敏反应的病人 对血浆蛋白过敏的病人,如缺乏IgA已产生 IgA抗体者,46,血浆输注的剂量和方法,血浆输注的剂量取决于适应证和每个患者具体情况。一般认为输注FFP的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015ml,大多数凝血因子被提高到正常水平的25%30%就能有效止血。输注FFP的速度不应超过10ml/min。单个献血者的血浆必须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同或相容,不必作交叉配合试验,47,注意:血浆不能够汇集,输用血浆时不能加任何药物,患者的ABO血型 供者血浆ABO血型,未知 紧急时发AB型血浆,O O, A, B, AB,A A, AB,B B, AB,AB AB (A, 如果AB不够用),一、输血反应二、经血传播的感染性疾病三、血色病 长期输血者,输血的副作用,输血反应主要由供、受者抗原不同引起。RBC:ABO、Rh、P、MNS、Lewis、I等21种其它血型,共约200余种抗原。WBC:HLA-A、B、C (I类);HLA-DR、DQ (II类) 共约900余种抗原。PLT:11种不同抗原和HLA-I类抗原。Ig:多种同种异体抗体。,一、输血反应,发热反应 由HLA抗原抗体反应及致热原引起。 过敏反应 由Ig聚合体或Ig抗原抗体反应引起。 溶血反应 由RBC血型不合、血制品污染引起。 输血相关GVHD 由输入HLA不合的T细胞引起。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 由输入HLA抗体引起。 输血后紫癜 由输入抗血小板抗体引起。 血小板无效性输注 由输入血小板抗原或HLA抗原不合引起。,输血反应种类及其原因,1. 发热反应 原因:致热原(细菌、蛋白质等) 免疫反应(血细胞、血小板、 免疫球蛋白的同种异体抗体) 表现:输血开始 2 小时内发热 处理:停止输血,对症处理,观察病情,2. 过敏反应 原因:过敏体质、Ig聚合体、同种异体抗体 表现:瘙痒、荨麻疹、水肿、关节痛 处理:轻者减慢输血速度、抗组织胺药; 重者停止输血、氢化考的松,3. 溶血反应 原因:ABO 或 Rh 血型不合(常见)其它血型不合(少见) 血源污染(多个环节) 表现:寒战、高热、腰背痛、少尿、血红蛋白尿、黄疸、呼吸困难、DIC、休克 处理:立即停止输血、送检血样;输新鲜血浆、低分子右旋糖酐、补液(含碱性液)、氢化考的松;小剂量肝素(预防DIC),酌情抗感染,必要时换血,4.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原因: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接受 HLA 不合的免疫活性 T 细胞 表现:皮肤损害、肝脏损害、肠道损害、骨髓损害 处理: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环孢菌素(CsA)、甲氨喋啉(MTX)等免疫抑制剂,5.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 发病率: 1/1300 1/5000 死亡率: 5% 25% 发病机制:供者血浆中抗体与受者肺内粘附白细胞发生免疫反应,损伤内皮细胞,导致渗漏。供者白细胞与受者体内抗白细胞抗体发生免疫反应,损伤内皮细胞,导致渗漏。供者血浆中磷脂激活受者肺内皮细胞磷脂受体,损伤内皮细胞,导致渗漏。,表现:输血起始后6小时内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紫绀、双肺湿啰音、休克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X线肺内广泛渗出、肺水肿,处理:立即停止输血充分给O2必要时用呼吸机酌情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利尿剂,预防:严格输血指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尽量输新鲜血浆或新鲜成分血应用白细胞滤器对易感人群(多次输血者、接受大手术者、有严重感染者)提高警惕(限制多次妊娠妇女献血或限制多个供者血浆混合使用不现实),6. 输血后紫癜 原因:输入抗血小板抗体 表现:发热、出血、休克 处理:氢化考的松、IVIG、血浆置换,7. 无效性血小板输注 原因:患者产生抗同种异体的血小板抗体或非免疫性消耗(脾亢、DIC等) 表现: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数不升高或下降 处理:输注抗原相同血小板 血浆交换 去除非免疫性消耗因素,8. 输血所致循环负荷过重 原因:输血过多、过快 表现:心力衰竭(左心为者) 处理:停止输血、吸氧、强心、利 尿、血管扩张剂,9. 输血所致枸橼酸钠蓄积中毒 原因:大量快速输入ACD或CPD保存的血液,在肝、肾、心功能不全患者尤易发生 表现:低钙血症(肌肉震颤、手足抽搐、心律失常)及酸中毒,可致休克 处理:减缓或停止输血,补充 10葡萄糖酸钙(一次1020ml),检测血钙水平,抗心律失常,二、经血传播的感染性疾病 1. 肝炎(乙肝、丙肝、其它型):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1.2亿,输血后丙肝发生率1020%。 2. AIDS病:我国HIV感染者已超过60万。 3. 梅毒 4. CMV、弓形体、疟疾、HTLV-I 等。,输血的安全性比以往大大提高,供者筛查感染病原的筛查项目 HBsAg 肝功能 HBsAb HCV HBeAg HIV HBeAb 梅毒 HBcAb,危险性依然存在,已知病原,但无检测方法或无法常规检测未知的病毒白细胞假阴性,危险性依然存在,已知病原,但无检测方法或无法常规检测未知的病毒白细胞假阴性,冠状病毒 (SARS)、西尼罗病毒 (WNV)、巨细胞病毒 (CMV)、疱疹病毒、EB病毒、HTLV I / II朊病毒,危险性依然存在,已知病原,但无检测方法或无法常规检测未知的病毒白细胞假阴性,细菌培养阳性率(日本资料),危险性依然存在,已知病原,但无检测方法未知的病毒白细胞假阴性,日本对17,174例筛查阴性者进行随访被证实为假阴性者 210 HBV 207 HCV 2 HIV 1,危险性依然存在,已知病原,但无检测方法未知的病毒白细胞假阴性,输血后病毒感染率(日本资料),HBV incidence in Japan is 0.3,小结输血疗法是广泛用于临床的支持性疗法。提倡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常用血制品及其适应证。常见输血副作用的预防及处理。,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