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第27课 项脊轩志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860485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第27课 项脊轩志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第27课 项脊轩志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第27课 项脊轩志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7课 项脊轩志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渗漉(shn)(2)修葺(q)(3)栏楯(shn)(4)偃仰(yn) (5)异爨(cun) (6)先妣(b)(7)呱呱而泣() (8)以手阖门(h) (9)长号(ho)二、文言基础知识梳理1.通假字而母立于兹通“尔”,你2.古今异义(1)室仅方丈古义:一丈见方。今义:佛寺或道观中住持住的房间;寺院的住持。(2)往往而是古义:到处。今义: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3)先大母婢也古义:去世。今义:时间或次序在前的(跟“后”相对);表示某一行为或事件发生在前。3.一词多义(1)顾(2)稍(3)置(4)去(5)归4.词类活用(1)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名词作状语,向下。(2)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名词作状语,从上面。(3)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名词作状语,向西。(4)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名词用作动词,用乳汁喂养。(5)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名词作状语,亲手。5.文言句式(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状语后置句。(3)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省略句(读书于轩中)。(4)轩凡四遭火,得不焚:被动句。6.翻译句子(1)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译文: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疏密交错,微风吹来,树影摇动,美丽可爱。(2)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译文: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格局跟过去稍有不同。三、名言警句1.课本名句(1)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2)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2.课外名句(1)文章,天地之元气,得之者直与天地同流。归有光(2)天下之事,因循则无一事可为,奋然为之,亦未必难。归有光一、作者简介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今江苏昆山)人,明代古文家。后徙居嘉定(今上海嘉定),读书讲学,生徒多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他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主张,提倡“出于胸臆”,强调真实情感,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因此被人称为“唐宋派”。他的散文通过记叙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有诗一般的意境,可谓“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二、背景展示归有光原居昆山,“项脊轩”是他在昆山时的书斋名。他35岁中举后,徙居嘉定安亭江上,授徒讲学,不复回故里。由此可以推知,他18岁写此文,35岁左右可能在迁居前由于翻检书箧,触及旧稿,引起了对亡妻的深深的怀念,因而补写了附记,其间相距十六七年,妻死那年手植的枇杷树也生长了五六年。这样,不仅枇杷树“亭亭如盖”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且“多在外,不常居”之语也有了着落。三、文体知识志“志”为文体的一种,与“记”有相似之处,但二者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记”通常用以记事或物,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等。“志”则大都用以记录人物事迹,如墓志、人物志等等。项脊轩志名为记“物”,内容则以记“人物事迹”为主,故以“志”为名。文白对照漏下。雨泽:雨水。下注:往下流。下,名词作状语,往下。注,流。案:书桌。顾视:环视。者:助词,与动词“置”构成名词性这里显示豪放自若。啸,口里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冥然兀坐:静静地独自端坐着。万籁(li):各种声音。籁,孔穴中发出脉络梳理小屋环境暗示家道的衰败。修葺小屋反映自己学业上的勤奋,暗示并反衬自己的不得志。诸父异爨直接描写家道的衰败,抒发怀念往昔、思念亲人的感情。四次遭火以往都有神护,现在呢?反而破败不保。反衬家庭现在的不幸。妻至轩中抒发对亡妻的怀念之情。1.文章前后两部分写于不同的时期,时间跨度大,但形散而神不散,前后格调一致,情感贯通,这是由于作者善于用线索将生活琐事串联起来。本文采用了双线结构,请说说是哪两条线索。答:_答案一条是项脊轩的兴废变迁,一条是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或喜或悲)。2.修缮前的项脊轩是什么样子的?作者这样写有何作用?答:_答案 (1)狭小“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破旧“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阴暗“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2)作用:在点出项脊轩的特点的同时,渲染出一种衰败、阴冷的凄清气氛,为后文描述修缮后的样子作反衬。3.作者在第二段中写道:“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请找出作者的“可悲”之事有哪些。作者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答:_答案(1)诸父分家流露出对家道中衰的悲慨,怨恨却无奈悲凉。(2)慈母早逝对体弱多病的母亲过早去世感到痛心哭泣。(3)祖母亡故对疼爱、关切、鼓励自己的祖母的思念长号不禁。(4)爱妻去世表达对爱妻离世的缅怀、眷恋卧病无聊。作者“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答:_答案究其原因,大致有四点:(1)对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的感慨;(2)对寄厚望于自己的祖母的深深的愧疚;(3)隐含着作者对家庭变迁的悲叹;(4)对逝去的亲人痛彻心扉的深切怀念。1.课本素材点击素材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自然景物之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运用示例在现代社会的纷扰喧闹中,人们更应走进自然,投身自然,让自然之美洗去浮华与疲惫,诗意地栖居。王国维曾说:“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栖息山间林疏的农家小院,嗅着满院飘香的桂花香味,仰望半墙上的明月,倾听万籁之音。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人只有跳出世俗的浮华,摆脱生活的烦恼与疲惫,才能投身自然,寻觅到生命最纯粹的本色、最本真的格调,尽享尘世清欢。(高考满分作文尽赏自然,尽得清欢)2.课外素材自制板车拉着母亲游中国王凯、王锐兄弟俩是黑龙江兰西县农机局汽车队退休职工。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实现母亲的夙愿,从2007年至2010年,兄弟俩自制板车为“房车”,取名“感恩号”,载着八旬母亲畅游中国。三人风餐露宿,磨破37双鞋,徒步30多个省(区、市),跨越1 000多个城市,517天走过3.7万里路程,完成了母亲畅游中华的感恩之旅。兄弟俩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孝子之一。点评王凯、王锐兄弟俩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及感悟阐述了“人孝百事成,家和万事兴”“孝道不在于轰轰烈烈,而在于平时的点点滴滴”等道理,“尽孝并不是要给父母多好的物质生活,而是要尽自己的能力让父母的生活充满阳光”。他们用朴实而富有激情的语言传承着中华民族的至孝美德。请你思考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我爱项脊轩,更爱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爱她那明月下的半墙,爱她那三五之夜的静谧,爱她的窄小且简朴。每每翻开那充满书香的语文书,扑入眼帘的就是一座低矮但给人心灵以踏实的小轩。这里安居着追求安然、静然的震川先生,这里绽放着一颗泰然、悠然的灵魂。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我的心也已为这安谧的气息所陶冶,我的浮躁也俨然已经荡然无存。所以我只敢站在项脊小轩的门口,仰望那不高但又很高的他,注视着这里的一切的一切,聆听着大自然为之演奏的音乐。(1)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想着那借书满架的场景,听着那偃仰啸歌的狂狷,感受着那种被书拥挤着的幸福感,然后回忆着那充满淡淡忧郁但又美好甜蜜的过去,回忆着父母、朋友、同学、老师甜甜的微笑,沉浸在那种人人有之但又逐渐遗忘的回忆的幸福之中!然后轻轻地哭泣,又轻轻地微笑!(2)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想着冥然兀坐的神情,在那寂寂的庭阶前,学喂食的少女,捋下袖子,挥手撒出谷子,引来那人至不去的小鸟。然后站在那里静静地看着,注视着,融入这片静谧但又有着跳动旋律的院色之中,等待那淡了、暗了的暮霭,等待夕阳西下,庭前花开花落的那一瞬。然后脑中浮现小鸟珊珊可爱的神情,学着小鸟在跳动的旋律中享受这份来自大自然的和谐。(2)也怪不得震川先生独自钟爱这破落但亦可久居的小轩,也怪不得震川先生可以在庭前、在明月下想起那绵绵的爱、那天长地久的感动,也怪不得震川先生有如此细腻的心灵写出如此细腻的文章。(3)这份钟爱、这份感动、这份细腻来自那甜美的回忆,来自那大自然的和谐,来自心中的那份安然、悠然!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看着那渐高的月儿,看着那在月色中朦胧依稀的小轩,想起李乐薇的空中楼阁,想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又何尝不是我的心灵深处所追求的空中之阁,又何尝不是我冥冥之中享受的荷塘月色?(4)这份静谧,这份和谐!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站在回忆的转轴上,站在大自然的琴弦上,站在自我心灵的钟磬旁!(5)思悟要点提醒这是一篇高考满分作文。汲取教材内容,赋予新意,巧妙成文是高效写作的捷径之一。(1)第段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提示内容上:概括项脊轩的特点、主人的心境及“我”的感受。结构上:承上启下,领起下文。(2)结合第段理解作者“站在项脊轩的门口”联想到什么。提示想起了美好又甜蜜的往事,想起了往日的亲朋好友,想起了往日尽享大自然和谐悠然的神情。(3)画线的句子连用三个“也怪不得”,有什么作用?提示构成排比句式,充分肯定了作者对项脊轩及幸福生活的那种特有的钟爱、感动,也间接点明了自己爱“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的理由,照应题目。(4)第段中写李乐薇和朱自清有何作用?提示充实文章的内容,拓宽文章的意境,揭示了心灵深处对静谧、和谐的钟爱。(5)最后四句话体现了怎样的逻辑关系?提示借助逐层递进的关系,揭示了“我”心目中“项脊轩”的丰富的内涵,明示了本文的写作意旨。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农历每月十五B.妪,先大母婢也先大母:去世的祖母C.吾妻归宁归宁:回来D.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束发:指十五岁。古人到了十五岁就把头发束起来,表示成年答案C解析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B.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C.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D.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答案D解析D项乳:名词用作动词,用乳汁喂养。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是第二人称的一项是()A.而母立于兹B.久不见若影C.汝姊在吾怀D.先妣抚之甚厚答案D解析之:第三人称代词。4.下列句子中“顾”字作“反而”讲的一项是()A.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B.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C.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二人在也D.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答案A解析B项环顾。C项只是,但是。D项拜访。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译文:_(2)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译文:_答案(1)庭院中开始是用篱笆隔开,后来又砌成了墙,总共变了两次。(2)我们家读书长久没有得到效果,这孩子取得成就,就可以有指望了呀!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杏花书屋记归有光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孺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公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芳洲杜若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注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B.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C.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D.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答案D解析原文标点为: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指时间或次序在前的,跟“后”相对。“先大夫”指已去世的大夫。如先王、先父。B.“谪”在封建时代特指官吏降职,调往边外地方;“迁”指职务变动,“左迁”指官员升官。C.“登第”犹登科、及第。“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D.“殁”指死。古代人对死的称呼不同: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庶人称“死”。答案B解析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之。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富贵显赫的人,他们的子孙也跟着富贵显赫;而贫穷之人,其子孙依然贫穷。B.友人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正直的知识分子,他敢于大胆向皇上进言,不怕触怒皇上。C.本文先介绍杏花书屋的由来及其布置,然后用“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引出议论。D.全文围绕书屋的建造和命名,展示友人的父亲的崇高人格,使得本来极为普通的书屋具有了不平凡的意义。答案A解析与原文表达的意思相反。由“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几句可知。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译文:_(2)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译文:_答案(1)如今科考进士,也是在杏花盛开之时,读书人中第,常常把梦见杏花作为考中的前兆。(2)但以前和他同时中进士做官的人,一时富贵兴盛显赫,可他们的后代就有现在不知沦落到何地的。参考译文杏花书屋,是我的朋友周孺允建造的读书室。孺允自己曾说他的先父玉岩公担任御史,在玉岩公谪戍到沅、湘一带时,曾梦到自己居住在一间房子里,室外杏花烂漫,自己的几个儿子在房子里读书,琅琅的读书声传到户外。嘉靖初年,玉岩公被朝廷起用后升任御史,于是他的家从原先住的地方迁到县的东门,也就是他现在居住的房子。玉岩公曾经指着房子后面的一块空地对孺允说:“他日应当在那里建造一栋房子,命名为杏花书屋,以此来记录我昔日的梦。”玉岩公后来升官至南京刑部右侍郎,还没有来得及荣归故里就死在了南京。玉岩公死后,孺允兄弟多次被侵害欺侮,免不了有动荡不安、很不稳定的祸患。像这样好几年,才得以安定地生活。到了嘉靖二十年,孺允修葺玉岩公的居室,趁此机会在园中建造了五间房屋,藏书达万卷,用玉岩公昔日命的名,悬挂在门楣之上,在院落的四周,种植花果竹木。当春天到来时,杏花烂漫,整个院落如玉岩公当年的梦中之境。再回想玉岩公昔日谪戍在沅、湘一带的情景,真可谓是醒来所见的现实是虚妄的,而梦中所想做的才是真实的。走上这个厅堂,追思玉岩公,怎能不感慨万千!以前唐代人重视进士科,读书人将要登第的时候,正是长安杏花盛开之时,所以人们都把新进士的杏园宴当作一件美事。如今科考进士,也是在杏花盛开之时,读书人中第,常常把梦见杏花作为考中的前兆。这是世俗对荣华不能忘记成为这样的。玉岩公因为向皇帝进谏而触犯了皇帝,(被贬谪)在岭南地区辗转了十几年的时间,所以他的心肠像铁石般刚强,对于追求富贵的念头已经灰飞烟灭了;但玉岩公仍希望自己的子孙考取功名。大约古代的君子,爱自己的国和自己的家,不仅鞠躬尽瘁,竟至对他们的后代子孙,仍然希望他们代代享受恩德并且永无止境地为国效力。玉岩公的良苦用心大约就在上述这些吧。如今距离玉岩公去世,还没有多长时间,但以前和他同时中进士做官的人,一时富贵兴盛显赫,可他们的后代就有现在不知沦落到何地的。孺允兄弟虽目前还不得志,但人们正期望他们能被重用;并且玉岩公的本家孙辈都才华出众,散发秀美的神采,可以凭着这知道受到了诗书传家的影响啊。诗经中说:“打如今开了头,年年都有好收成,君子有了厚禄就留给子孙。大家都欢乐无比啊!”我在周氏家族看到了诗经所说的情形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