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846609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0版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0版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 1.苏格拉底率先“把哲学从天上请回人间”。这主要是指他( )A 首先对客观的自然界进行哲学思考B 强调个人利益,创立智者学派C 把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D 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引向理性道路2.苏格拉底对知识的看法与智者学派的不同点是()A 提出“知识即力量” B 认为“感觉即知识”C 认为知识是道德行为的基础D 认为最高的知识就是对“美”这个概念的理解3.下列关于李鸿章的评价,与清政府立场相近的是( )A “为破屋子修修补补的裱糊匠”B “未改变中国之现状,未带领中国走向富强”C “中兴名臣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D “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4.“这种主义的高涨以对劳动群众生活状况的最真挚的同情和对他们的压迫者及剥削者的最强烈憎恨为前提,同时文反过来产生这种同情和憎恨。”列宁评价的应是孙中山的()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C 民生主义 D 改良主义5.我国著名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徐朔方说:“小说成书时,三教合一盛行到这样地步,以至在宋、元、明士大夫中间难得找到一个不受对方影响的儒者、道人或居士。当时只有三教合一以道为主的道者,或三教合一以佛为主的和尚或居士。”下列小说中,最能反映“三教合一”这一文化现象的是()A 西游记 B 水浒传C 三国演义 D 儒林外史6.在议论变法时,宋神宗曾说:“三代圣王之法亦有弊,国家承平百年,安得不小有更张?”这体现了宋神宗()A 同意废止王安石的新法 B 对变法没有明确的态度C 在很大程度上支持变法 D 认为要进行彻底的变革知识点二积贫局面的改变7.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开始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 井冈山时期 B 长征时期C 延安时期 D 新中国成立后8.下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正在辩经论道。画面中,释氏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此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体现了古代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B 此三人不是同一时代,不可能同时出现C 儒、释、道三家主张各异,冲突激烈D 主要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9.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下列对这一主张的分析正确的是()A “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西学”指西方的政治制度B “中学为体”指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国家的根本体制C “西学为用”指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政治制度D 这一主张的根本目的是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10.某学者评价“百家争鸣”时指出:“正是这一时期(战国时期)的政治混乱才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民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由此可见()A 战国时诸子百家开始出现 B 争鸣核心是重建社会秩序C 文化的繁荣源于社会混乱 D “百家争鸣”只关注人际关系11.梭伦执政后,非常重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公元前6世纪雅典的一个双耳陶瓶(见下图)上的画面描绘了当时阿提卡地区()A 海外贸易的盛况 B 收获橄榄的场景C 手工工场的生产 D 灌溉系统的发达12.格列弗游记描述了外科医生格列弗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巫人国的游历,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的社会矛盾,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败和罪恶,被认为是“文学的伟宝库之一”。这部小说在18世纪的欧洲颇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它( )A 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B 体现了冒险精神C 适应了殖民扩张要求D 彰显了启蒙思想13.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 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 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 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 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14.宋代官职大辞典中写道:“乾德三年(965年)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 保证了地方的财政收入,稳定了地方安定局面B 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的管理,从而加强对人民统治C 导致对人民掠夺更加残酷,加剧了社会的矛盾D 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15.北宋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守财耳!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 大力抑制土地兼并B 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C 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D 减轻人民负担,限制贵族特权16.下图是我国水稻平均亩产量柱形图。据统计:1976xx年,中国水稻产量累计增产3.5亿吨,按每吨1000元计算,累计增收3500亿元;按人均口粮每年450千克计算,能解决500多万人一年的吃饭问题。出现这种现象的最直接原因是()A 我国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 家庭联产承包提高了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C 袁隆平的水稻杂交技术提高了水稻亩产量D 我国在基因工程方面的科学技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17.近代有学者说,“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 “西洋画可谓形似极矣!而立体派之思想转变,亦足见形似之不足尽艺术之长”。该学者这一认识的主旨是()A 西方画作都以形似为重B 文人画和西洋画可以取长补短C 文人画有形似的不足D 文人画与立体派都重精神表达18.依据你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所示京剧角色的四大行当,正确的是()A 生净旦丑 B 净生旦丑C 旦生丑净 D 生净丑旦19.“当你出去画画时,要设法忘掉你面前的物体,一棵树、一片田野,只是想,这是一块蓝色、这是一条粉红色、黄色,然后准确地画下你所观察到的颜色和形状,直到它达到你最初的印象为止。”与此画家属于同一流派的画作是()20.“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 )A 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营造了必要空间B 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C 促使了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D 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21.康德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批判的时代,一切事物都必须接受审判”。这里“批判”的本意是强调()A 批驳否定 B 批评指正C 质疑分析 D 理解同情22.“它直接提出群众生活状况及群众斗争问题,热烈地同情被剥削的劳动者,相信他们是正义的和有力量的。”这里列宁评价的是孙中山的()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C 民生主义 D 民主主义23.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A 教会是否腐败B 信仰是否必要C 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D 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24.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指出,中国欲图生存,必须抛弃“官僚的专制的民主政治”,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而要真正实现民主政治,必须依靠全国大多数人的政治觉悟,自觉“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关于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陈独秀号召发动工农群众起来反抗军阀专制统治B 材料背景是要领导五四运动C 材料中的“政治觉悟”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D 陈独秀要实现的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25.毛泽东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是在()A 国民革命时期 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下图是雅典市场。这里既是集市,也是雅典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的公众场所。(1)从图片中你可以得出哪些信息?(2)智者学派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27.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请回答:(1)文中哪些属于史料?(2)文中哪些属于史料解释?(3)文中哪些属于历史评价?28.法律作为一种社会冲突的解决机制,为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材料一“礼不下庶人,刑人不上大夫。”礼记“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源也。”荀子“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春秋繁露材料二“人类的一切法律都因那惟一的神(逻各斯)的法律而存在。”古希腊罗马哲学“法律应该不仅仅是管辖人民,君主如不依法办事,也要管辖君主。”柏拉图理想国“教皇如果有背弃信仰,挥霍教会财产、通奸、抢劫以及其他严重损害教会声誉的犯罪,那他就要受到审判和废黜。”教会法大全“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大宪章材料三 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思想以“自然法理论”为基础,通常有两个基本概念,一个是“自然状态”,一个是“社会契约”。哲学家的历史使命是说明现行的社会制度是不合理的就要找到一个合理的标准来衡量,这也是为了给进一步提出一种合理的社会制度作为理想的典范。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西法律思想的特点。依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古代法律思想的理念。(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建立一种合理的社会制度,哲学家们提出了哪些法律思想。这些思想在近代西方被如何实践(请举例说明)。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时代潮流。2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兰芝被休(强迫离婚)后: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薄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南北朝时期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节选材料二 “闽中少妇丧夫,不能存活,则遍告之亲戚,言将以某日自裁(自杀),而为之亲戚者,亦引为荣,则鸠(筹)资为之治槥(音慧,意为小棺材)。前三日,彩舆鼓吹,如迎神人。少妇冠帔衮服,端坐舆中,游历坊市,观者如堵,有力者设宴饮之三日游宴既尽,当路结彩棚,悬彩绳其上,少妇辞别亲戚,慨然登台,履小凳,以颈就绳而殁,万众拍手称美。林纾畏庐琐记材料三 古今图书集成统计的烈女节妇人数朱熹:“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朱子语类明清时代,内训古今列女传规范等女教读物铺天盖地,明清帝王都曾下过不少诸如此类的诏书、制文。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马尚斌等中国近代史教程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依据材料一回答,南北朝时期的人们对妇女再婚持何态度?并说明依据。(2)依据材料二,概括寡妇殉难的原因。(3)依据材料三,分析“烈女节妇”由少到多的原因。(4)依据材料四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评价儒家思想的?3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二孟子曾对梁惠王说:“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材料三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君者,治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 荀子君道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主要政治主张。(2)结合材料一、二,归纳孟子的主要政治主张。(3)结合材料三,归纳荀子的政治主张,指出荀子与孔子、孟子思想的异同。31.五四运动后,社会发展,风云激荡,各种新思潮层出不穷,人们的思想经历着空前的解放和变换。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某民意测验机构在北京大学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出一位在五四运动时期贡献最大的人物,结果下列人物得票相近。材料二请回答:(1)材料一的四位人物中,你认为哪两位应排在前面?为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有何影响?(3)以上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发展演变的特点如何?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A指的是自然哲学家的贡献,B、C与智者学派相符。苏格拉底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体现了人的理性精神。故选D。2.【答案】C【解析】智者学派认为知识是公民参与公共事务、进行演说的基础,因此人们需要学习知识。苏格拉底认为道德的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是对“善”的认识。3.【答案】C【解析】注意题目的要求“清政府立场相近”,清政府的立场,首先是从维护清朝统治的角度来思考。“庶不愧社稷之臣”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故C正确。4.【答案】C【解析】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以推翻满清王朝为内容,与材料中“对劳动群众生活状况的最真挚的同情”不符,故A项错误;民权主义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内容,与材料“对劳动群众生活状况的最真挚的同情和对他们的压迫者及剥削者的最强烈憎恨为前提”不符,故B项错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体现了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关注,与材料相符,故C项正确;改良主义是以温和的手段在细枝末节上对原有体系制度进行修定补充的政治主张,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5.【答案】A【解析】孙悟空向道士学得七十二变和跟斗云等技艺,又拜入佛门为和尚,在与唐僧相处中强调师道尊严体现儒家思想,最能反映“三教合一”故A项正确;水浒传中108条好汉讲究兄弟义气,“三教合一”不明显,故B项错误;三国演义讲述魏蜀吴三国争霸的故事,未体现“三教合一”,故C项错误;儒林外史主要抨击科举制,强调儒家思想,未体现“三教合一”,故D项错误。6.【答案】C【解析】“小有更张”表明宋神宗同意变法,但并不要求进行彻底的变革。7.【答案】C【解析】1945年的中共七大会议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延安时期是指抗日战争至新中国的成立前,C项符合。8.【答案】A【解析】选项B是现象而不是本质问题,不正确。三人坐到一起辩经论道,说明儒、释、道三种思想有交融之处,事实上从魏晋时期就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故可排除选项C。选项D的说法具有片面性,也不正确。此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古代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A正确。9.【答案】D【解析】“西学”指西方的科学技术,“西学为用”指采用西方科学技术,“中学为体”指以中国封建专制制度作为国家的根本体制,故A,B,C三项不正确。10.【答案】B【解析】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秩序。在这样的形势下,思想领域中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面对“政治混乱”的局势,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反映了对重建社会秩序的追求。11.【答案】B【解析】陶瓶上有从树上敲打和从地面捡拾的场景,明显是在收获橄榄。1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欧洲文学,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18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社会矛盾尖锐,启蒙运动发展到高潮。格列弗游记的核心思想是暴露社会矛盾、揭露社会罪恶,符合当时欧洲的社会现实。A、B、C与这个主题不符,排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13.【答案】C【解析】结合史实可知各界军阀代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故A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军阀自保凭借的是武力,宣传主义仅是为了迎合社会民众需求,以粉饰名声减少矛盾,故B项错误;从各界军阀标榜的主义都体现了爱民、民权、人权等内容,可知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故C项正确;结合题意可知,材料没有体现对三民主义的理解,故D项错误。14.【答案】D【解析】宋朝设置转运使的目的是削弱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所以应该选D。转运使的主要作用是将地方财税运送到中央,不是去管理地方财政和维护地方经济的发展。15.【答案】C【解析】北宋政府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纵容官僚地主兼并土地。16.【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的最关键因素是水稻“亩产量”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项正确。17.【答案】D【解析】从题干材料关键词“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西洋画可谓形似极矣!而立体派之思想转变,亦足见形似之不足尽艺术之长”来看,该学者认为中国文人画和西洋立体派都注重绘画的精神表达。“西方画作都以形似为重”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故A项错误;“文人画和西洋画可以取长补短”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文人画有形似的不足”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故C项错误;“文人画与立体派都重精神表达”符合史实和题意,故D项正确。1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京剧。京剧把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物划分为不同的行当,一般说来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生一般指剧中扮演男子的演员,旦是京剧中女性的统称。净的脸部化妆最为丰富多彩。俗称“大花脸”。以各种色彩勾勒的图案化的脸谱化妆为突出标志。丑被称为“小花脸”,喜剧角色,鼻梁眼窝间勾画脸谱,多扮演滑稽调笑式的人物。19.【答案】C【解析】题干反映的画派是印象画派,A项是现实主义画派,B项是浪漫主义画派,C项是印象画派,D项是立体画派,选择C项符合题意。20.【答案】A【解析】据“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可知“这场思想变革”是新文化运动,故A项正确。21.【答案】C【解析】康德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不是简单的批驳否定,故A项错误;不是简单的批评指正,与材料中“批判的时代,一切事物都必须接受审判”不符,故B项错误;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与材料中“康德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批判的时代”相符,故C项正确;理解同情,与材料中“一切事物都必须接受审判”不符,故D项错误。22.【答案】C【解析】民族主义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故A项错误;民权主义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与题干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提出群众生活状况及群众斗争问题,同情被剥削的劳动者”信息说明是关注民生,符合民生主义,故C项正确;民主主义不是三民主义内容,故D项错误。23.【答案】C【解析】教皇的话,实际是讽刺马丁路德“信仰得救”的主张。根据“信仰得救”的思想,教徒人人都可以读圣经,人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解读圣经,这在教皇代表看来,圣经就成了“软蜡”,“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教皇代表认为,只有教会解读的圣经才是权威的和唯一的。由此可知,两人分歧的要点在于信徒能否仅仅靠信仰得救,故C项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信息;两人都认为信仰是必要的,圣经是信仰的基础,故B、D两项不是两人的分歧。24.【答案】D【解析】题干中并未表现出反抗军阀统治的要求,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五四运动的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内容,故C项错误;题干中陈独秀提出“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体现出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主张,故D项正确。25.【答案】A【解析】在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26.【答案】(1)信息:雅典商品经济发达;公民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雅典民主政治发达;雅典建筑整齐美观,建筑水平高超。(2)经济根源:雅典工商业的发展。政治根源:雅典民主制的繁荣。【解析】27.【答案】(1)史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2)史料解释:民贵君轻。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3)历史评价: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弄清“史料”“史料解释”和“历史评价”的含义。史料即历史资料;史料解释即对史料的解读;历史评价指人们对历史人物、事件等一切历史现象从价值角度所做的认识。28.【答案】(1)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特征:等级特权:人治(或君权至上);德主刑辅(或礼法融合)、法律思想儒学化明显;重刑法(公法);法律断案的主观性或随意性;根据罪犯动机的主观善恶来定罪。西方古代法律思想理念: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法律的客观性;法治(或法律面前人人遵守);君民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关系;重民法(私法);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重视司法程序,体现司法公正。(2)思想: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人民主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行事。实践:例如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三权分立和民主共和。时代潮流:由专制走向民主,由人治走向法治。【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材料一礼记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法律思想是讲究等级的,从材料一荀子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法律思想是强调君权至上的,其他的特点按照材料依次概括即可,西方法律思想的特点也按照此办法进行概括。西方古代法律思想的理念主要从天赋人权理念、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等角度进行分析。(2)材料三主要涉及到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这些思想在近代西方被如何实践可以举美国的1787年宪法,也可以举法国的人权宣言,只要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法律文献即可,当然还要具体地指出该文献所体现的具体的思想主张才可。当然这些法律思想反映的历史潮流就是从人治到法治、从君主到民主,这个答案是考生们经常用到的万能答案。29.【答案】(1)认为妇女再婚正常。因为官僚贵族子弟争娶兰芝,阿兄(亲属)认可。(2)生活困难,难以生存;社会观念鼓励,认为非常荣耀。(3)唐朝社会风气相对开放(封建礼教观念不强)。宋明理学发展,强调三纲五常。明清统治者不断强化对妇女守节的推崇和提倡。(4)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儒家伦理道德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必须摧毁儒家旧道德。【解析】(1)第一问需要学生读懂材料,加以判断。它反映了女子改嫁现象在当时很为正常。由于当时理学尚未建立,且佛道盛行,儒学地位也受到了冲击,故而伦理道德没有那么突出,因上对于女性的约束也没有那么多。(2)本问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学生需要厘清材料的内容关系,从材料中提取出几点信息。“不能存活”说明了寡妇生活的困难。而“亦引为荣”说明了当时形成了这种社会风气,寡妇殉难被看成是一种光荣之事。(3)此题要注意分析由少到多的原因,因此要分析唐朝少的原因、宋朝和明朝增多的原因。唐朝时期,理学尚未形成,且文明伴有胡汉融合特点。宋朝则出现了理学,伦理道德束缚了女性。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进一步束缚了女性发展。(4)本问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材料四认为儒学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它的传播不利于中国建立民主制度。因此,要建立民主制度,就必须反对旧思想、旧文化、旧道德,即打倒孔家店。30.【答案】(1)“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之一;孔子主张以德治民;遵循周礼。(2)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给农民一定土地,不夺农时,宽刑薄税。(3)荀子主张以德治民,以法治国;法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依据,礼法并用才能维护国家的统治,礼义教化和刑罚惩处二者缺一不可。荀子继承了孔子与孟子的“仁政”思想,对“礼”的内容作了新的发展,即在“礼”的基础上又赋予了“法”的内容。【解析】本题选取孔子、孟子、荀子三位思想家的相关材料,要求归纳、概括他们各自的政治主张,在作答时应注意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在回答荀子与孔子、孟子思想的异同时,应指出荀子对孔子、孟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31.【答案】(1)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首倡者和领导者,积极宣传民主、科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积极参与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以后,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李大钊: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积极宣扬民主、科学、新道德及新文学;积极参与五四运动;最早在中国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如选蔡元培或胡适,均可按照相同的思路组织答案)(2)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通过创办通俗刊物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一现象促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3)特点:中国思想界的主流经历了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潮到马克思主义的演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