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露田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

上传人:H****r 文档编号:382436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2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木耳露田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黑木耳露田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黑木耳露田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67.080.20B 31DB 45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DB 45/T XXXXX2017黑木耳露田栽培技术规程Rules for open paddy fields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Auricularia auricula (征求意见稿)2017 - XX - XX 发布 2017 - XX - XX 实施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DB45/T XXXXX2017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进行起草。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昭平县天润仙回食用菌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先群、吴登、梁明玉、何达崇、沈达伟、欧娜、何礼健、黄雪星、曾维铭、黄奕洲。DB45/T XXXXX20171黑木耳露田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全日光露田黑木耳(以下简称黑木耳)的术语和定义、栽培场所、原料要求、栽培季节、菌种、栽培技术、采收与烘干、包装、运输及贮存等操作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境内露田黑木耳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2440 尿素及其测定方法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HG 2940 饲料级轻质碳酸钙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T 2798.5 无公害农产品 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 第 5 部分:食用菌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3术语和定义GB/T 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栽培场所4.1栽培环境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T 5010、NY/T 2798.5的要求。4.2场地条件选择适宜的交通、水源方便的场所。5原料要求5.1栽培主原料可以采用阔叶树屑(叶、枝)、果树枝屑等为主,应符合 NY/T 2798.5的要求。5.2辅料 有机辅料常采用麦麸、稻糠、黄豆粉等,无机辅料常采用石膏、碳酸钙、石灰等。要求新鲜、无虫、无霉变、无异味。DB45/T XXXXX201725.3水应符合GB 5749的要求。6栽培季节一年生产一季。8月中旬9月接种,11月中、下旬下地催耳,次年3月末出耳结束。7菌种7.1菌种选择应使用具有菌种生产经营资质单位供应的菌种,选择菌丝洁白健壮、无污染、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市场需求的适宜的适龄菌种,如黑916、黑29品种。 在使用前必须经出菇试验成功后方能应用。7.2栽培种制备应按照NY/T 528的规定操作。8栽培技术8.1栽培工艺按以下顺序进行:培养料配制装袋灭菌接种发菌管理起畦开口排场催芽管理出耳管理采收晒干8.1.1培养料制备8.1.1.1培养料配方(1)木屑79%、麦麸或细米糠20%、石灰0.5%、石膏粉1%、培养料含水量55%-60%。 (2)木屑76.5%、麦麸10%、稻糠10%、黄豆粉2%、石灰0.5%、石膏1%,培养料含水量55%-60%。 8.1.1.2拌料按培养料配方准备,将原材料混合拌匀,培养基含水量应控制在5560。8.1.1.3装袋袋子规格:17cmX33cm或53cmX14cm低压聚乙烯袋,用装袋机装袋,装袋时要求做到:将拌好的料要在5小时内装完,及时细心检查是否有破孔,发现后立即用胶带粘上。 8.1.2灭菌可采用常压或高压蒸汽灭菌,灭菌时菌袋需装在铁筐中,便于内部空气流通。灭菌后当菌袋温度降到70时趁热出锅,将菌袋送人冷却室冷却。 8.1.3接种DB45/T XXXXX20173待袋温降到30以下时,转人接种箱(或接种室)内无菌接种。接种前,接种箱(或接种室)提前用消毒剂消毒,或用高锰酸钾和甲醛混合熏蒸消毒,接种工具和菌种也要用75%酒精或新洁尔灭、0.1%的高锰酸钾溶液等进行消毒。接种时在袋口一头进行接种,接种时要求做到堵实菌穴。接菌要迅速,不可耽搁时间过长,防止有杂菌侵人,接种后用棉塞封好菌穴,再外套一个袋子。8.1.4发菌管理将接种后的菌袋放到发菌棚(室),采用多层立式发菌,前期菌丝萌发阶段温度应控制在24 28,保持温度恒定,及时向棚内通风增氧,给予菌丝充足的氧气。黑木耳发菌的光照强度控制在100Lx以下,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左右为宜。 8.1.5起畦将地块或空地平整作成畦宽200cm,长度不限;沟深10cm,宽40cm每亩地用40kg石灰粉撒施杀菌。畦床上覆盖地膜,架设14号(2mm )铁丝,支撑木耳棒,并布好喷水设施。喷水设施要在菌棒排场前架好。8.1.6开孔排场8.1.6.1开孔菌袋长满菌丝7-10天后,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消毒,开孔可用刺孔机,每袋刺孔170个为宜,孔深0.5-1公分,靠地面的开孔口要求离地面5cm以上。 8.1.6.2排场选择闲田或空地,先用石灰粉消毒地面,再在地面上铺一层农用塑料薄膜,打桩拉线,菌棒进行交错摆放。8.1.7催耳管理8.1.7.1温度要求温度选择在15 20之间。8.1.7.2湿度要求先喷湿地面及菌棒,1天后早晚温度低时喷水,上午8时和下午7时喷水,每次5分钟;雨天不喷水,中午高温不喷水,阴天少喷水,25d 30d 即可形成耳基。8.1.8出耳管理8.1.8.1耳基形成期这个时期主要是保持耳场湿度。空气新鲜,加大昼夜温差,不能让菌袋划口处干燥和缺氧。8.1.8.2子实体分化期从珊瑚状耳基到长出小耳芽时,这个时期主要是保持耳场湿度,要轻喷、微喷、连续间歇微喷不超过6天,要停水晒袋3天为宜,要本着干干湿湿的原则。8.1.8.3子实体生长期DB45/T XXXXX20174此时开孔处已彻底被子实体封住,这时就可以逐渐加大喷水量,每天少量多次,保持耳片边缘不干枯,连续喷水6-7天,停水晒袋2-3天,本着干就干透长菌丝,湿就湿透长木耳为原则,干干湿湿的管理方法。既防病、防虫,又不长杂菌,木耳开片好,菌丝生长也健壮。8.1.9 二潮耳的管理一潮木耳采收完毕后,木耳休养生息,以利于第二、第三潮耳生长。二潮木耳更应注重干干湿湿,连续浇水7-8天后停水晒袋6-7天,反复如此,雨水多的春天,不用人工浇水,依靠天气自然降水。8.1.10 病虫害防治8.1.10.1 防治原则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严格控制化学防治。使用农药应严格执行GB/T 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在原基形成后至采收前,不得使用任何农药。8.1.10.2 病害防治常见病害主要有链袍霉病、青苔、流耳等病害。 8.1.10.2.1 链抱霉 切实搞好发菌、出菇场所的环境卫生,做好工具、器具、菇床的消毒。 严防培养料的带菌,必须做到灭菌彻底和无菌条件下接种。栽培环境通风,避免高温、高湿。药物处理,可用烟雾消毒剂每立方米8克熏蒸消毒,消毒时间不少于12小时,严重的用柴油涂抹后隔离培养或掩埋。 8.1.10.2.2 流耳 为避免流耳,应及时采摘,保持水源洁净,发生流耳时可用“链霉素”或“流耳力克”治疗。 8.1.10.2.3 青苔 选用洁净的水源,定期可喷施“专用除藻剂”,进行防治。8.1.10.3 虫害防治出菇期间,不得向菇体直接喷洒任何化学药剂。主要虫害防治方法如下:蛞蝓防治:傍晚用石灰粉撒在蛞蝓活动处,或撒在菇田周围地上形成隔离带,每隔 3d4d 撒施一次;或用 5的食盐水喷洒;或用人工捕杀。9采收与烘干9.1采收当耳片背面出现白色抱子,耳根变细,要及时采收,可用手握住耳片贴根处拧下,用刀子将耳根的锯沫及白色原基割掉。 采收时要采大留小,让小木耳继续生长,采前应停水,每采一次菌棒换面一次,要做到菌棒靠地面一头适当重采,中上轻采,秋冬耳要分多次采收,一般须4-5次才能采收结束。9.2干制9.2.1 晒耳床制作 DB45/T XXXXX20175用木杆或竹竿搭成宽 120cm,离地面 50cm 左右,长度不限的床面,中间挂好纱窗或筛底,用于晒木耳。顶部纵向拉一铁丝或木杆,下雨时搭上塑料布防雨。 9.2.2 晒干方法 将木耳置于晒耳床上,耳片向上,耳根向下,呈大朵状的要在晾晒时将耳片撕开,晒干后按要求进行保存或销售。 10包装、标识、储存和运输应符合NY/T 2798.5的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各类标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