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823727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选择题1. 下列有关细胞成分及其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中的微量元素不参与有机物的合成B. 脂肪是动物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C. 有氧呼吸合成ATP的过程与放能反应相联系D. 与细胞代谢有关的酶都是在核糖体中合成的【答案】C【解析】细胞中的微量元素也参与有机物的合成,例如Fe2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A错误;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糖类是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B错误;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成C02和 H2O,并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即有氧呼吸合成ATP的过程与放能反应相联系,C正确;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蛋白质都是在核糖体中合成的,D错误。2.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不能用洋葱鳞片叶表皮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B. “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中,NaOH用于营造碱性环境C. 观察其线粒体的分布应该用健那绿染液对解离后的细胞染色D. 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入活酵母菌的提取液后,不可能产生二氧化碳【答案】B3. 关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 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红细胞B. 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中Na+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神经元,再通过主动运输运出神经元C. 氧分子在肺部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红细胞,在组织处又以自由扩散方式出红细胞D. 胰岛素通过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外,又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靶细胞传递信息【答案】D【解析】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被动运输),A正确;兴奋产生时,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属于被动运输;兴奋传到过程中钠离子会通过主动运输排到细胞外,B正确;氧气分子进出红细胞的方式都是自由扩散,C正确;胰岛素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并没有进入靶细胞,D错误。4. 下列属于真核细胞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基质的共性的是A. 都含有DNA和蛋白质 B. 都含有RNA和蛋白质C. 都含有蛋白质,都能产生ATP D. 都含有RNA,都能产生ATP【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细胞质溶胶、线粒体基质、叶绿体基质中都含有RNA、酶,都能与能量代谢活动,线粒体、叶绿体的基质中有DNA,而细胞质基质中没有DNA。所以B项正确。A、C、D项不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真核细胞结构成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5. 如图是某同学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在透明的容器B中放入湿润的种子。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 设置A装置的目的是为了除去空气中的C02,确保实验的科学性B. 种子的呼吸作用一般不受光照的影响,但温度会影响呼吸作用的强度C. 该装置一定要放在黑暗的环境中,避免光下种子光合作用的干扰D. C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 C02的缘故【答案】C【解析】A.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避免对实验结果有影响,故A正确;B.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有温度和氧气浓度等,光照不对细胞呼吸产生影响,故B正确;C.种子不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无需放在黑暗环境中,故C错误;D.CO2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如果C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CO2,故D正确;答案选C。6. 酶和ATP是细胞代谢过程中所需的两种重要的化合物,而细胞内还有与ATP结构类似的GTP、CTP和UTP等高能磷酸化合物,但ATP用途较为广泛。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ATP的合成常伴随放能反应,而吸能反应不一定伴随ATP的水解B. ATP分子中高能磷酸键全部断裂后的产物中有某些酶的基本组成单位C. UTP分子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彻底水解可得到3种有机化合物D. 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的过程是一个需要消耗ATP的胞吐过程【答案】C【解析】A.除了ATP以外,还有其他的物质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比如GTP,故吸能反应不一定伴随ATP的水解,故A正确;BATP分子中高能磷酸键全部断裂后的产物中有AMP,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合成RNA的原料,有些RNA起催化作用,故B正确;CUTP彻底水解后得到 1分子尿嘧啶,1分子核糖和3分子磷酸基团,磷酸不是有机物,故C错误;D唾液淀粉酶是分泌蛋白,细胞以胞吐形式排出分泌蛋白过程需要消耗能量,故D正确;答案选C。7. 下列关于有关淀粉和淀粉酶的实验,叙述合理的是A. 淀粉酶是否能催化淀粉水解,可用碘液检验,也可以用斐林试剂检验B. 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经过食道、胃进入小肠后可以继续水解淀粉C. 将淀粉和淀粉酶混合后置于不同温度下水浴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 若利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证明酶的专一性,可以用碘液检验【答案】A【解析】如果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能水解,则可以产生麦芽糖,淀粉是非还原糖,麦芽糖是还原糖,淀粉与碘液变蓝,因此可以利用碘液鉴定观察蓝色的深浅,也可以利用斐林试剂鉴定观察是否出现砖红色沉淀,来判断淀粉酶是否能催化淀粉水解,A正确;唾液淀粉酶进入胃中已经被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分解,因此不能继续水解淀粉,B错误;先将淀粉、淀粉酶分别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一段时间后,再混合保温一段时间,才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错误;由于蔗糖是否发生水解,都不与碘液反应,因此如果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不能用碘液检测实验结果,D错误。8. 如图表示人体内的氢元素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代谢转移的过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 过程发生在核糖体和内质网中,水中的氢来自氨基B. 在无氧的情况下,过程产生C02刺激呼吸中枢加快呼吸C. M物质应该是丙酮酸,过程不产生ATPD. 线粒体内膜折叠成嵴的意义是可以直接促进M分解的快速进行【答案】C【解析】为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生成的水中的氢来自于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A项错误;过程是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不能产生CO2,B项错误;M物质应该是丙酮酸,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该阶段不能产生ATP,C项正确;线粒体内膜折叠成嵴的意义是扩大了膜面积,有利于还原氢和氧气反应的快速进行,D项错误。9.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细胞生长过程中,蛋白质合成的数量增加,物质交换效率增强B. 分化过程中,细胞形态结构里然发生了稳定性差异,但核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C. 正常细胞中只有多个与癌变有关的基因发生突变后,才会引起细胞癌变D. 细胞凋亡过程中,有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该过程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答案】A【解析】细胞生长过程中,细胞体积增加,相对表面积减小,因此物质交换率下降,A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B正确;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C正确;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下的程序性死亡,对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D正确。10. 在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均可能会发生的是A. DNA复制 B. 基因重组 C. 着丝点的分裂 D. 染色体变异【答案】D【解析】A.DNA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故A不符合;B.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有丝分裂中没有基因重组,故B不符合;C.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没有着丝点的分裂,故C不符合;D.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均可能发生染色体的变异,故D符合;答案选D。11. 如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由HI,DNA的含量增加一倍,是复制的结果B. 图中受精作用过程是HJC. 由RP,DNA的含量减少一半是染色体进入两个子细胞的结果D. CD和NR段染色体数相同【答案】C【解析】AH段DNA分子数目减半,表示减数分裂;HI段DNA分子数目增加一倍,表示受精作用;IP段DNA分子数目保持不变,表示有丝分裂。HI段DNA含量增加一倍的原因是受精作用,A错误;图中受精作用过程是HI,B错误;由RP,DNA的含量减少一半,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进入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的结果,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C正确;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的相等;NR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的2倍,D错误。12. 精原细胞的1个DNA分子用15N标记,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再换用含15N的培养基,则产生的4个精子中含15N的有A. 0个 B. 1个 C. 2个 D. 4个【答案】C【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2次,染色体复制一次,在减数分裂间期,DNA复制,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一个用15N标记DNA分子复制后形成的2个DNA分子都含有15N,且存在于一条染色体的2条染色单体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进入两个子细胞,因此则产生的四个精子中含15N的是2个故选:C。【考点定位】DNA分子的复制;细胞的减数分裂【名师点睛】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对DNA分子复制的半保留复制特点和减数分裂过程中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的考查,明确知识点后,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对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方式和减数分裂过程中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13. 某雌雄同株植物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受精作用过程中,A基因的精子与A基因的卵细胞结合会使胚胎致死。现有基因型为Aa的该植株若干做亲本。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如果从亲代起至F2代,每代均自交,则F2植株中A基因的频率为0.2B. 如果从亲代起至F3代,每代均自交,则F3植株中基因型为aa的植株所占比例为7/9C. 如果从亲代起至F2代,每代均自由交配,则F2植株中A基因的频率为0. 25D. 如果从亲代起至F3代,每代均自交,则F3植株中基因型为Aa:aa的植株之比为3:5【答案】D【解析】基因型为Aa自交产生的F1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1:2:1,由于AA胚胎致死,则F1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2:1,子一代自交产生的后代为AA(致死):Aa:aa=1:2:3,因此F1植株中A基因的频率=2/51/2=1/5(0.2),A正确;F2(Aa:aa=2:3)自交产生的后代为AA(致死):Aa:aa=1:2:7,因此F3植株中基因型为aa的植株所占比例为7/9,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F1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2:1,其自由交配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致死):Aa:aa=1:4:4,则F2植株中A基因的频率为4/81/2=0.25,C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如果从亲代起至F3代,每代均自交,则F3植株中基因型为Aa:aa的植株之比为2:7,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楚自交和自由交配的区别,并能够根据后代的基因型比例计算相关基因频率。14. 某植物经减数分裂可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YR:Yr:yR: yr=3:2: 2:1,若该植物自交(配子可随机结合),则其后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是A. 3/8 B. 1/4 C. 9/32 D. 8/64【答案】C【解析】根据生物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是YR:Yr:yR:yr=3:2:2:1,可求出YR、Yr、yR、yr的比例分别是、;因此,该植物进行自交,则后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是+=故选:C15.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染交实验和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在F2代结果有差异,原因是A. 前者有基因分离过程,后者没有B. 前者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后者不一定C. 前者相对性状差笄明显,后者不明显D. 前者使用了假说演绎法,后者没使用【答案】B.【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定律以及实质16. 某哺乳动物的体色由基因A(黑色)和a(白色)控制,基因A和a位于性染色体上。现有两基因型均为Aa的雄性和雌性动物、一基因型为aa的雌性动物和一基因型未知的黑色雄性动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让两基因型均为Aa的雄性和雌性动物杂交,若后代出现了白色雄性个体,说明亲本雄性动物的a基因在Y染色体上B. 基因型未知的黑色雄性动物与基因型为aa的雌性动物杂交可以确定亲们雄性动物的基因型C. 选择基因型为Aa的雄性动物与基因型为aa的雌性动物杂交可以确定雄性动物的X和 Y染色体上分别含有何种基因D. 让两基因型均为Aa的雄性和雌性动物杂交,若后代出现了黑色雄性个体,说明亲本雄性动物的A基因在X染色体上【答案】D【解析】A.让两基因型均为Aa的雄性和雌性动物杂交,若后代出现了白色雄性个体(XaYa),说明亲本雄性动物的a基因在Y染色体上,A项正确;B.黑色雄性动物的基因型可能为XAYA或XAYa或XaYA,与基因型为aa的雌性动物杂交,如果后代都是黑色说明雄性动物基因型是XAYA,如果雄性都是黑色,雌性是白色说明是XaYA,如果后代雄性都是白色,雌性都是黑色,说明是XAYa,即可以确定亲本雄性动物的基因型,B项正确;C.选择基因型为Aa的雄性动物与基因型为aa的雌性动物杂交,如果子代雌性都是显性性状,说明A位于雄性X染色体上,如果雌性都是隐性性状,说明a位于雄性X染色体上,可以确定雄性动物的X和Y染色体上分别含有何种基因,C项正确;D.让两基因型均为Aa的雄性和雌性动物杂交,若后代出现了黑色雄性个体(XAYa或XaYA或XAXA),无法说明亲本雄性动物的A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Y染色体上,D项错误;答案选D。17. 剪秋罗是雌雄异体的高等植物,让宽叶剪秋罗自交得F1,再从F1中选择宽叶剪秋罗继续自交得按照上述方式一直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50%的宽叶剪秋罗和 50%的窄叶剪秋罗。若取F1中宽叶剪秋罗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获得的正常植株全部表现出窄叶性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剪秋罗的窄叶为隐性性状,F1中宽叶植株占2/3B. F1宽叶植株中不存在纯合子,原因是宽叶纯合子致死C. 宽叶剪秋罗的雄性植株中含有宽叶基因的花粉高度不育D. 秋水仙素会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作用于细胞分裂的中期【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让宽叶剪秋罗连续多代自交,每一代中都会有窄叶剪秋罗出现,由此可推知剪秋罗的窄叶为隐性性状(用基因a表示)。根据题意可知,F1中宽叶植株和窄叶植株各占50%,故A项错误;假设宽叶纯合子致死,则F1宽叶植株的基因型是Aa,F1自交得F2的宽叶(Aa)窄叶(aa)21,与题意“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50%的宽叶剪秋罗和50%的窄叶剪秋罗”不符,故B项错误;假设宽叶剪秋罗的雄性植株中含有宽叶基因的花粉高度不育,则宽叶剪秋罗都是杂合子(Aa),产生的雌配子有1/2A、1/2a两种,产生的雄配子只有a一种,宽叶剪秋罗自交产生的子代会出现约50%的宽叶剪秋罗和50%的窄叶剪秋罗。若取F1中宽叶剪秋罗的花粉(只有一种含a基因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a),获得的正常植株(aa)全部表现出窄叶性状,与题意相符,因此,C项正确;秋水仙素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D项错误。18. 蝗虫因染色体数目较少,染色体较大,常用作减数分裂的观察材料。雄性蝗虫染色体组成为 22+XO,雌性蝗虫染色体组成为22+XX。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M前期,可以看到初级精母细胞中有11个四分体、初级卵母细胞中有12个四分体B. 雄蝗虫精巢细胞中X染色体条数可能为0条、1条、2条C. 蝗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与果蝇的不同D. 蝗虫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13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已知,雄性蝗虫染色体组成为22+XO,雌性蝗虫染色体组成为22+XX,因此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初级精母细胞中有11个四分体、初级卵母细胞中有12个四分体,A正确;雄蝗虫精巢细胞中,精原细胞只有一条X染色体,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1条、2条或者0条X染色体,B正确;根据提供信息分析,蝗虫的性别与X染色体的数目有关,而果蝇的性别与性染色体的种类有关,C正确;蝗虫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12条染色体(11条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的DNA序列,D错误。19. 蜜蜂的雄蜂是单倍体,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现有纯合的双显性的蜂王与双隐性的雄蜂杂交,所得F1相互交配得F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F2中雌雄个体比例相等 B. F1中雌雄个体均为双杂合子C. F2的表现型之比为9:3:3:1 D. F2中雌雄个体最多有8种基因型【答案】D【解析】雄蜂是由未受精卵发育成的,而雌蜂(蜂王和工蜂)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所以F2中雌雄个体比例不相等,A项错误;根据题意可知,纯合的双显性的蜂王(设基因型为AABB)与双隐性的雄蜂(由于蜜蜂的雄蜂是单倍体,所以其基因型为ab)杂交,F1中雌性的基因型为AaBb,是双杂合子,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所以F1雄蜂的基因型AB,不是双杂合子,故B项错误;F1相互交配得F2,F2中雌性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和AaBb4种,只有一种双显性的表现型。F2中雄性的基因型有AB、Ab、aB和ab4种,其表现型比例1111,因此,C项错误,D项正确。20. 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不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双亲表现正常,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女儿B.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C. 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可能是雌配子或雄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D. 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答案】C【解析】A在不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双亲表现正常,基因型可以表示为:XBX-、XBY,则他们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儿子,但是女儿一定正常,A错误;B果蝇是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X染色体比Y染色体短小,B错误;C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性染色体为XX,产生的雌配子中只含X染色体;雄性性染色体为XY,可产生含X的雄配子和含Y的雄配子,故C正确;D不是所有生物的染色体都具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之分,如大部分植物都没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之分,D错误;答案选C。21. 个T2噬菌体的所有成分均被3H标记,其DNA由6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鸟嘌呤占全部碱基的1/6,用该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51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可以用含3H的培养基制备标记噬菌体B. 少数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带有放射性C. 子代噬菌体可因基因重组而表现出不同性状D. 该过程共需要6105个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答案】D【解析】获得含3H的噬菌体,要先用含3H的培养基制备标记的大肠杆菌,再让噬菌体侵染标记的大肠杆菌,使噬菌体标记上3H,A错误;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原料来自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所以都没有放射性,B错误;基因重组在自然条件下,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因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或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的,子代噬菌体的合成过程中,不发生减数分裂,可因DNA复制时发生基因突变而表现出不同性状,C错误;因该噬菌体的DNA由6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鸟嘌呤占全部碱基的1/6,G=600021/6=xx个,A=(60002xx2)/2=4000个,子代噬菌体有151个,即151个DNA,其中两条链为亲代噬菌体的,所以共需要T=4000150=600000个,D正确,所以选D。【点睛】关键要注意151个噬菌体的DNA中,有两条链是亲代DNA的。22.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下列关于基因与DNA的说法正确的是A. 豌豆体细胞中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在产生配子时成对的基因都彼此分离B. 同源染色体上含有等位基因A、a的两个DNA分子中(A+G)/(T+C)的比值不同C. 同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和基因的复制与分离总是同步的D. 豌豆皱粒性状的形成体现了基因能够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答案】C【解析】一般情况下,豌豆体细胞核中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在产生配子时细胞核中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A错误;不同的DNA分子中,由于A与T配对,G与C配对,则(A+G)/(T+C)的比值都是1,B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同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和基因的复制与分离总是同步的,C正确;豌豆皱粒性状的形成体现了基因能够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错误。23. 下列不能提高翻译效率的是A. 多个核糖体参与一条多肽链的合成B. 条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C. 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D. 一个细胞中有多条相同的mRNA【答案】A【解析】多个核糖体参与一条多肽链的合成不能提高翻译的效率,而且也不符合实际情况,A项符合题意;一条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因此,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提高了翻译的效率,B项不符合题意;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有利于提高翻译效率,C项不符合题意;一个细胞中有多条相同的mRNA,可同时合成多条相同的肽链,有利于提高翻译效率,D项不符合题意。【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24. 依据下图中心法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物质X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B. 过程在蓝藻细胞中无法同时进行C. 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 人体细胞中可进行过程【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生物的中心法则图解,其中为转录过程,为逆转录过程,为RNA分子复制过程,为翻译过程,为DNA分子复制过程。翻译的物质X为多肽或者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A正确;在原核细胞(蓝藻)中,由于无核膜,所以转录和翻译过程可以同时发生在同一个细胞中,B错误;DNA分子复制、转录、翻译、RNA的复制和逆转录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正确;过程可在人体细胞中发生,逆转录和RNA的复制过程只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发生,D正确。【点睛】注意:逆转录和RNA的复制过程一般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在正常的真核细胞中不发生。25. 一个含5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其中一条链中T+A占40%。若将该DNA分于放在含15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3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中T+A占60%B. 该DNA分子中含有A的数目为400个C. 该DNA分子第3次复制时需要消耗1200个GD. 经3次复制后,子代DNA中含15N的单链占1/8【答案】C【解析】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T+A占40%,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则另一条链中T+A也等于40%,A错误;5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其中一条链中T+A占40%,则整个DNA中T+A也等于40%,又A=T,A即占20%,故A=500220%=200个,B错误;该DNA分子的C=(5002-200-200)/2=300个,第3次复制时,是4个该DNA分子复制,因此需要G=3004=1200个,C正确;经3次复制后,共有8个DNA,共16条链,其中2条是原DNA的,14条是新合成的含14N的链,占7/8,D错误,所以选C。26. 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院确认了X染色体上有1098个蛋白质编码基因,有趣的是,这1098个基因中只有54个在对应的Y染色体上有相应功能的等位基因,而Y染色体上仅有大约78个基因。这些基因的异常会导致伴性遗传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是24条染色体上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序列B. X、Y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无关C. 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0或1或2条X染色体D. 伴X染色体遗传病具有交叉遗传、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的特点【答案】C【解析】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是24条染色体上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序列,而不是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序列,A错误;XY染色体同源区上基因的遗传仍然与性别相关联,B错误;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X染色体数目为0 (含有Y染色体的次级精细胞)或1 (减二前期、中期)或2 (减二后期),C正确;伴X染色体遗传病包括伴X隐性遗传病和伴X显性遗传病,其中伴X隐性遗传病具有交叉遗传、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的特点, D错误。27. 分别用香烟浸出液(甲组)和等量淸水(乙组)培养紫色洋葱,段时间后分别取其根尖制成有丝分裂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下列有关观察结果的说法,错误的是A. 甲组视野中可能会观察到基因突变的细胞,乙组可能观察不到B. 甲组视野中可能会出现染笆体数目异常的细胞,乙组可能不会出现C. 甲组视野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减少,说明香烟浸出液可能延长细胞周期D. 甲组视野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减少,说明香烟浸出液可能抑制细胞分裂【答案】A【解析】基因突变为分子结构的变异,在光镜下不能观察到,A错误;染色体变异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若甲组视野中可能出现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细胞,乙组可能没有,B正确;若甲组视野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比乙组少,则间期细胞增多,说明香烟浸出液可能延长细胞周期,C正确;若甲组视野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比乙组少,说明香烟浸出液可能抑制细胞分裂,D正确。28. 下图为某细胞一个染色体DNA片段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DNA片段中含有3个起始密码子B. 片段中a基因体缺失,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 若c中碱基对发生改变,则性状一定会发生改变D. 在四分体时期,b、c之间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答案】B【解析】图示为DNA片段,而起始密码子位于mRNA上,A错误;片段中a基因整体缺失,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正确;c中碱基对发生变化,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生物体性状不一定会发生改变,C错误; 在减数分裂中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D错误。【考点定位】基因与DNA的关系【名师点睛】1、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2、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3、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4、在自然界中,不仅存在单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而且存在多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以及环境对性状的影响等。29. 下列有关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非同源染色体互换部分片段会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细胞内基因种类发生变化B. 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不一定都是基因突变C. 单倍体育种获得的植株一定是纯合子D. 发生在玉米根尖的变异比发生在玉米花药中的更容易遗传给后代【答案】B【解析】非同源染色体互换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细胞内基因的数目和种类并没有发生改变,A错误;基因是由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不一定都是基因突变,B正确;单倍体育种得到的植株不一定是纯合子,如四倍体AAaa单倍体育种获得得到后代可能还是AAaa,C错误;发生在玉米花药的变异比发生在玉米根尖中的更容易遗传给后代,D错误。30. 以下有关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用普通二倍体西瓜培育出四倍体西瓜,再用普通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则四倍体植株上会结出三倍体无子西瓜B. 基因重组导致杂合子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产生新的基因C. 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达为新的表现型D. 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答案】C【解析】用普通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四倍体植株上会结出四倍体西瓜,含有三倍体的胚,A项错误;杂合子Aa自交,由于等位基因分离导致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而不是由于基因重组,也不会产生新基因,B项错误;由于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达为新的表现型,C项正确;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只发生有丝分裂,不会发生基因重组,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31. 银边天竺葵叶片的边缘呈白色,中间呈绿色(如图所示)。不考虑叶片中光合产物的转移,请以银边天竺葵的叶片为材料,设计一组实验,验证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简要写出:(1)实验思路:_。 (2)预期实验结果:_。【答案】 (1). 先把叶片在暗处放置一段时间,然后再将其置于光下一段时间(2分),最后用碘液分别检测白色部分和绿色部分中是否有淀粉生成 (2). 叶片白色部分不变蓝,没有淀粉生成,绿色部分变蓝,有淀粉生成【解析】试题分析:要验证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淀粉,银边天竺葵白色部分叶片(不含有叶绿体)和绿色部分叶片(含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对照,首先经过暗处理,消耗叶片中的淀粉,再在光下处理,检测银边天竺葵白色部分叶片和绿色部分叶片是否有淀粉生成,从而来检验光合作用的场所。(1)由分析可知,本实验思路为:先把银边天竺葵的叶片在暗处放罝一段时间,消耗叶片中的淀粉,然后再将其置于光下一段时间,最后分别检测白色部分和绿色部分中是否有淀粉生成。(2)预期实验结果:由于白色部分叶片不含有叶绿体,该部位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生成,绿色部分叶片含有叶绿体,该部位能进行光合作用,有淀粉生成。32. 现对某家族遗传病调査后绘制系谱如图1(己知代3号不携带乙致病基因,甲病基因用 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9与12结婚,生儿子患遗传病与生女儿只患一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为:_、_。(2)图2为9与12体内细胞分裂过程中部分染色体及基因情况图,甲细胞是由_提供的,乙细胞是由_提供的。从细胞分裂图判断,在形成9时,4提供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_。【答案】 (1). 3/4 (2). 2/3 (3). 12 (4). 9 (5). aX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7号和8号患甲病,生出不患甲病的女儿11号,故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3号和4号不患乙病,生出患乙病的儿子10号,故乙病为隐性遗传病,3号不携带乙致病基因,故可确认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9不患甲病和乙病,其基因型为1/2aaXBXB或1/2aaXBXb,12患甲病不患乙病,其基因型为1/3AAXBY或2/3AaXBY,9与12结婚,生儿子,患甲病的概率为2/3,患乙病的概率为1/4,则患病的概率=1-不患病的概率=1-(1-2/3)(1-1/4)=3/4。生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2/3,患乙病的概率为0,则只患一种遗传病的概率为2/3。(2)甲细胞为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则甲细胞由12提供的,则乙细胞由9提供;丙细胞如果是甲细胞分裂而来,那么它叫次级精母细胞。4为女性,提供卵细胞,代3号不携带乙致病基因,根据aa(1/2XBXB、1/2XBXb)9推出4当初受精形成9时提供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XB。【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及伴性遗传,要求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特点,能利用口诀,根据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进而判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同时能利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33. 如图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过程是_,此过程既需要_作为原料,还需要能与基因结合的_酶进行催化。(2)若图中异常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一丝氨酸一谷氨酸一”,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则物质a中模板链碱基序列为_。(3)图中所揭示的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_。(4)在细胞中由少量b就可以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其主要原因是_。【答案】 (1). 转录 (2). 核糖核苷酸 (3). RNA聚合 (4). AGACTT (5).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6). 一个mRNA分子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示意图,其中表示转录过程;表示翻译过程;a表示DNA分子,b表示mRNA分子。(1)图中为转录过程,该过程需以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还需要能与基因结合的RNA聚合酶进行催化。(2)若图中异常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谷氨酸-”,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丝氨酸和谷氨酸的密码子分别为UCU、GAA,则物质a中模板链碱基序列为-AGACTT-。(3)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包括: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图中所揭示的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4)由于一个mRNA分子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因此在细胞中由少量b就可以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34. 在一个稳定遗传的白色实验小鼠种群中,偶然出现了一只金色雄性小鼠。研究人员利用这只金色小鼠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让这只金色雄鼠与多只白色雌鼠杂交,F1全部为白色鼠;.F1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得到F2,其中雌鼠全部表现为白色,雄鼠中白色鼠和金色鼠的比例是1:1。请回答下列问题:(1)控制小鼠颜色的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_色是显性性状。(2)导致金色鼠出现的变异_(能、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3)研究人员在用这只金色雄鼠与若干只纯合白色雌鼠杂交的重复实验中,偶然获得了一只金色雌鼠。对于这只金色雌鼠的出现,请给出三种可能的解释。_。_。_。【答案】 (1). X (2). 白 (3). 不能 (4). 基因突变:某只与金色雄鼠杂交的白色雌鼠基因突变产生了一个含金色基因X染色体的卵细胞 (5). 染色体结构变异: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由于染色体片段缺失,某白色雌性个体产生了一个含缺失白色基因的X染色体的卵细胞 (6). 减数分裂异常:某只与金色雄鼠杂交的白色雌鼠,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产生了一个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基因突变以及减数分裂过程的相关知识点,分析相关知识点,再结合题意作答。(1)金色小鼠与多只白色雌鼠交配,得到F1全部为白色鼠,说明白色为显性性状,金色为隐性性状,同时,子二代雌鼠全部表现为白色,雄鼠中白色鼠和金色鼠的比例是1:1,说明控制体色的基因不位于常染色体上,而在X染色体上。(2)导致金色鼠出现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该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3)假设控制白色和金色的基因为A和a,金色雄鼠的基因型为XaY,纯合白色雌鼠的基因型为XAXA,正常情况下,后代雌鼠的基因型为XAXa,全为白色,现在偶能出现金色的雌鼠,其基因型可能为XaXa、Xa或XXa,若该子代金色雌鼠的基因型为XaXa,则是因为亲本中的白色雌鼠基因突变产生了一个含金色基因X染色体(即XA突变成了Xa)的卵细胞。若该子代金色雌鼠的基因型为Xa,则是因为亲本中的白色雌鼠,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产生了一个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若该子代金色雌鼠的基因型为XXa,则是因为亲本中的白色雌鼠,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由于染色体片段缺失,产生了一个含缺失白色基因的X染色体的卵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