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法院内设机构改革方案

上传人:Q** 文档编号:381798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法院内设机构改革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市法院内设机构改革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市法院内设机构改革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法院内设机构改革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工作部署,推进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进一步落实司法责任制,根据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的通知精神和 xx省高级人民法院全省法院内设机构改革指导意见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工作部署,推进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进一步落实司法责任制,根据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的通知精神和 XX省高级人民法院全省法院内设机构改革指导意见要求,结合 XX 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结合xx 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一、现有内设机构及领导职数现有政法编制数 xx 名,设院领导职数 x 正 x 副,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副县处级)x 名,科级领导职数 xx 正 xx副,外加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纪检组副组长各 x 名(正科级) 。根据“三定”方案及历次机构调整核定情况,现有核定内设机构 xx 个:监察室、办公室、研究室、审判管理办公室、干部人事处、教育培训处、立案庭、刑事审判第一庭、刑事审判第二庭、民事审判第一庭、民事审判第二庭、金融审判庭、民事审判第三庭(知识产权庭) 、环境资源审判庭、行政审判庭(赔偿委员会办公室) 、审判监督庭、执行局(执行庭) 、执行实施处、执行监督处、执行综合处、司法鉴定处、司法警察支队、司法行政装备管理处、书记员处。纪检监察机构设置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另设机关党委负责院机关的党群工作。二、内设机构整合调整方案法院内设机构改革是今年的重要工作,内设机构改革不仅是机构合并问题,更是人心合并问题,不把人心聚拢,把改革变成凝神聚力的手段,则机构改革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机构改革不仅是法院内部机构的压缩和整合,也是审判资源和管理资源的再分配,在法院人少案多矛盾仍然大量存在的情况下,内设机构改革需要改变思路,调整方向,以达到实现机构改革与案件审判的良性互动。为此,笔者认为应当从三个方面加以引导和把握。法院内设机构改革应坚持职能统一、审判专业化分工的原则。也就是说,虽然内设机构改革后,数量会减少,但仍然应兼顾审判的专业化分工,不能将完全不同类型不同思维的案件在一个机构内处理,防止因机构改革降低审判质量。刑庭、民庭、执行局等机构工作思路和案件类型完全不同,不能将这些案件混在一个部门处理,也不要相信存在全能法官,这是对法官不切实际的空想。在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精细的今天,只有将审判工作相对专业化审理,才能满足人们的法治需求,即使法院内设机构合并,仍然应当坚持专业化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使司法改革不断造福人民,给人民群众更多的幸福感。法院内设机构改革应坚持扁平化管理原则。法院内设机构改革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实现职能整合,也是为了减少管理环节,实现法院管理工作的扁平化、直接化,更好地实现法官的内部管理和交流沟通,使法院内设机构改革后更加增强活力和干劲,更加体现机构改革的初衷。当然机构改革后,很多庭长及副庭长因机构改革而不再有相应职位,建议由现任院领导兼任合并后设立的庭长职务,既便于对审判庭内部的管理,也能减轻因内设机构改革带来的人事任免阵痛。而且对于基层法院来说,机构改革后,内设机构减少,也不需要很多院领导分管,但每个机构内部人员可能会很多,院领导兼任庭长,利于统筹协调,管理好合并后较为庞大的内设机构,减少合并后管理上可能导致的真空地带。而且院领导兼任庭长,更利于管理职责到位,贯彻落实好扁平化管理原则。法院内设机构改革人员分流调整应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法院内设机构改革,面临着管理岗位很多同志的人事调整,对于新机构撤销而导致管理岗位消失的庭长或副庭长会有失落感,但是应当看到法院司法改革就是要破除过度管理的行政化藩篱,建立专业化审判的工作团队,形成一支风清气正的法院工作队伍,因此,破除法院管理的行政化科层化是符合司法规律的改革方向,在新机构组建的用人上,要按照司法改革的要求,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充分尊重法院的干部和人才,用足用好人才,不因机构合并而使法官掉队,使法院现有的干部队伍出现滑坡,使审判执行工作受到影响。要通过合理调剂法院干部,在全市或本地区基层法院之间调剂机构改革分流的干部及人员,使每个同志在机构改革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都能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认真完成审判执行工作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