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管法隧道施工.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808852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管法隧道施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沉管法隧道施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沉管法隧道施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节沉管法隧道施工,一般沉管隧道的施工工序,一、管段制作,对管段施工的基本要求是自身不漏水,即使承受最大水压时也不渗漏;管段本身材质均匀、质量对称、结构牢固,以免浮运时倾倒。管段有钢壳型和钢筋混凝土型两种。1)钢壳管段钢壳管段的制作工序主要包括:,建造钢壳制作厂,一般利用船厂的设备。制作钢壳。托运至驳装栈桥,并且固定。浇筑内部混凝土。安装顶板止水板并注入砂浆。2)钢筋混凝土沉管段混凝土箱型管段结构通常在干船坞内制作。预制混凝土管段必须历经干坞注水、管段起浮、浮运和沉放等过程最终沉埋于江底基槽中所以管段结构应满足严格的防水要求、可靠地承受各工况中的各种荷载、并能平稳起浮和不倾斜等多项要求。,钢筋混凝土沉管管段施工注意要点:使混凝土具有高质量的防水性和防渗性。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重度、注意混凝土重度若超过1%以上,管段将浮不起来。严格控制模板的变形,防止因模板变形较大,造成混凝土质量不均匀,管段在浮运中发生倾斜。慎重处理施工缝和变形缝,确保各项质量符合要求。管段主体结构完成后,须在管段的两端离端面0.51m处设置端封墙。端封墙用于使沉管管段成为封闭结构,使可在坞中浮起,以便对管段进行防渗检漏,及将其浮运到预订地点。此外,还需对管段安装压载设置。管段下沉一般由向压载设置加压实现,压载设施一般采用水箱。管段在出坞前最后需做渗漏检查和调整干舷值。,管段制作的难点主要在于:管段制作精度高主要体现在对管段总质量、总体积、干舷高度、沉放对接精度的要求上。管段防水要求高主要体现在管段结构不允许出现贯穿裂缝,并尽量避免和控制表面裂缝。特别是目前沉管管段防水设计的趋势是以结构本体放水为主,在管段外侧不再采用外部防水设施。管段制作的流程一般是将一根管段分为若干节,分节浇筑。,二、管段浮运、沉放与水下对接,管段浮运是将干坞中制作的沉管管段通过水路拖运至沉放地点的工序。管段起浮前应先在干坞中进行管段检漏。为保证浮运过程中管段稳定,要求管段有一定的干舷。干舷是指管段浮运时,管段顶部露出水面的部分。管段沉放是沉管隧道施工中用于使管段下沉就位的工序。按工艺特点可分为吊沉法和拉沉法。水下对接是沉管管道下沉就位后,将其与先期陈设的管段和水下接合的工序。连接方法有水下混凝土连接法和水力压接法。,1)干舷高度确定干舷高度是指在浮运过程中,管段露出水面部分的高度。G-管段重心;F-管段浮心,即管段排水体积的重心;B-管段外包宽度(m);H-管段外包高度(m);Hb-干舷高度;1-压舱水箱内的压舱水,在综合考虑管段外形尺寸、混凝土重度、结构含钢量、水体重度、施工荷载和制作误差等因素的情况下,矩形断面管段完成拼装后的干舷高度宜控制在100-200m,其值可近似按下式计算:Hb=H-+式中:Ws管段自重(KN)Wa舾装质量(KN)L管段端封墙之间的外包长度(m)水体重度(KN/m3),2)管段定倾高度的计算在通常情况下,横向摆动倾角小于10度时,定倾高度可采用下面列出的方程进行计算。(1)管段内有压舱水时的计算方法在浮运阶段,管段内有压舱水时,定倾高度的计算式为:MG=GF(2)管段内无压舱水时的计算方法MG=212()GF,(3)沉放阶段定倾高度的计算=323123)管段抗浮验算在施工和使用阶段,管段应按下列公式进行抗浮验算:+Ff=,4)管段浮运技术沉管隧道施工中,在干坞内完成混凝土管段的预制作业后,需先对其安装用于浮运、沉放及水下对接施工的全部附属设备及设施,然后向干坞内灌水,使混凝土管段在坞内起浮。坞内外水位达到平衡状态后,即可进行抗渗漏检验和开始浮运管段。浮运沉管隧道管段,应注意以下条件:在现场特定条件下隧道管段的特性。在航运水道中可以利用的空间。拖船的种类和能力。定位系统和将有关信息提交给作业指挥者的方式。可能遇到的其他情况。,浮运的两种主要方式:(1)拖轮浮运(2)岸上绞车拖运和拖轮顶推浮运,LOGO,LOGO,LOGO,5)管段沉放技术(1)管段沉放方法管段沉放的目标是需满足隧道设计对不同位置的管段提出的定位精度要求,采用何种沉放方式需根据管段尺寸、水流随度、水位深浅以及以往施工经验。,a.分吊法起重船吊沉法浮箱吊沉法起重船吊沉法:又称为浮吊法。沉放前起重船通过管段顶板预埋的个吊点提吊,同时逐渐给管段内压载,使管段慢慢沉放到规定的位置。,优缺点:该法可免去主要的沉放设备,但占用水面较宽,对航道干扰大,指挥不方便。,LOGO,c.浮箱吊沉法:将管段顶板上方只浮箱通过吊索和管段起吊点连接。吊索起吊力作用在浮箱的中心,分前后两组,用钢桁架连结,起吊提升机和浮箱定位提升机安放在浮箱顶部,管段本身用根锚索定位,定位提升机安设在定位塔顶部。,浮箱吊沉法的优缺点:减少水上作业,使管段对航道的影响减小;设备简单,水上作业简化,尤其适用于大型沉管。,LOGO,d.扛吊法在左右方驳之间加设”扛棒“,”扛棒“下吊设沉管,然后沉放,这种方法也成为方驳扛沉法。优缺点:吊扛法使用于小型管段的沉放,不仅沉放时较为平稳,而且浮运时还可以利用驳船组挟持管段航行,使浸水面积对浮轴的惯性矩成倍增大,从而使浮运时抗倾覆稳定性及安全度提高。,e.骑吊法骑吊法系用水上作业平台”骑“于管段上方,将其慢慢的吊放沉没,所用水上作业平台,也叫自升式作业平台,实际上是矩形钢浮箱。就位时,向浮箱内灌水加荷压载,使条钢腿插入海底,需要入土较深时,可以压沉一次后,排水浮起钢平台,然后再注水加荷压沉。如此反复数次达到设计要求。,骑吊法适应条件:适合于水深或流速较大的河流或海湾沉放管段施工时不受洪水、潮水、波浪影响,不需要锚碇,对航道干扰小。风浪较大时有利,但设备费用大。,.拉沉法利用预先设置在沟槽底面上的水下桩墩作为地垄,依靠架在管段上面钢桁架顶上的提升机,和扣在地垄上的钢索,将管段缓缓拉下水,沉放到桩墩上。须在水底设置桩墩,费用较大。,(2)管段沉放方法的选用原则安全原则效率原则环境影响最小原则经济原则6)管段的水下连接与沉管隧道的防水技术(1)管段水下连接的类型沉管隧道相邻管段之间的连接结构,简称为管段接头。,刚性接头在相邻两节管段端面之间,沿隧道外壁浇注一圈钢筋混凝土将之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永久性接头。刚性接头应能抵抗弯矩、剪力和轴力,不低于管段自身的强度。,刚性接头水密性不可靠,在使用过程中常因不均匀沉降而开裂渗漏。“先柔后刚”接头:水力压接时所用的胶垫,留在外圈作为接头的永久性止水防线,刚性接头在胶垫的防护之下,不在渗漏。其刚性部分一般在沉降基本结束之后,再浇注钢筋混凝土。,柔性接头利用水力,压接时所用的胶垫,吸收变温伸缩与基础不均匀沉降造成的角度变化,以消除或减小管段所受温变与变形应力。,(2)管段接头的构成及工序管段之间的刚性接头一般由在两侧钢板之间填充混凝土形成。构成柔性接头的构件有以下几种:GINA橡胶止水带二次防水橡胶水平和垂直抗剪键接头连接钢缆或W形钢板GINA橡胶止水带闭锁装置端部钢壳,(3)最终接头的构造和工序最终接头的构造类型最终接头的构造可按其所在位置分为两类:水中最终接头和岸上最终接头。水中初密封和最终接头的形成水中初密封的结构一般由钢结构构件和橡胶止水带组成。橡胶止水带通常在向干坞灌水前安装,管段沉放对接后,把相邻管段端头封板间的水抽掉,即可由水压作用形成初密封。,三、沉管隧道的基础处理,1)沉管隧道基础处理的特点沉管隧道的地基、基础的沉降问题与一般地面建筑的情况截然不同。区别为沉管隧道在基槽开挖、管段沉放、基础处理和最后回填覆土后,抗浮系数仅1.11.2,使作用在沟槽底面的荷载不会因设置沉管而增加,相反却有些减小。可见在沉管隧道的沉管段中构筑的人工基础,一般不会因荷载过大而发生沉降问题。,基础处理的目的:不是为了对付地基土的沉降,而是为在管段沉放前,基槽开挖不平整,使槽底表面与沉管底面之间存在很多不规则的空隙,这样会使地基受力不均,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并使沉管结构受到较大的局部应力而开裂。因此在沉管隧道施工中必须进行基础处理,使管段底面与地基之间的空隙充填密实,均匀接触。,2)沉管基础处理方法:刮铺法(先铺法)喷砂法和压注法(后填法)桩基法灌砂法灌囊法,刮铺法,刮铺法是在管段沉放前采用专用的刮铺船上的刮板在基槽底刮平铺垫材料,作为管段基础。基曹底应超挖mm,在槽底两侧打数排短桩并安设导轨,以便在刮铺时控制高程和坡度。,投放铺垫材料采用抓斗或通过刮铺机的喂料管进行。刮板船用沉到水底的锚块稳定,刮板支撑在刮板船的导轨上。平整度砂mm,刮石mm。,缺点:需要专门的刮铺设备;作业时间长,干扰航道;刮铺完后需经常清除回淤土或塌坡的泥土;在管段底宽较大是施工困难。,喷砂法是从水面上用砂泵将砂、水混合料通过伸入管段底的喷管向管段底部喷注,填满空隙。砂垫层厚度一般为1m左右。平均砂粒径为0.5mm,混合料中含砂量一般为10%,有时可达到20%。,压砂法在管段内沿轴向铺设直径200mm输料钢管,接到岸边或水上砂源,通过泵砂装置及吸料管将砂水混合料泵送到已接好的压砂孔,压入管底孔隙。,桩基法适用条件:地基特别软弱,容许承载力很小。桩基法的优点:采用桩基础支撑沉管,承载力和沉降都能满足要求,抗震能力也较强,而且桩较短,花费不大。,.水下混凝土传力法基桩打好后,在桩顶灌筑水下混凝土,并在其上铺一层砂石垫层,使沉管荷载经砂石垫层和水下混凝土均匀传递到桩基础上。.砂浆袋传力法管段底部与桩顶之间用大型化纤囊袋灌注水泥砂浆垫实。,.活动桩顶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