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门头沟高三语文期末试卷2018.1.18WORD版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371022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1门头沟高三语文期末试卷2018.1.18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8.1门头沟高三语文期末试卷2018.1.18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8.1门头沟高三语文期末试卷2018.1.18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15 页门头沟区 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卷高 三 语 文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 10 页。 2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处。3试卷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请使用 2B铅笔填涂,用黑色字迹签字笔或钢笔作答4. 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试卷满分 150 分。一、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3 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7 题。材料一名人故居的多少是一座城市历史悠久和文化厚重程度的标志之一。重视历史名人的遗迹,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诗经甘棠就留下了 “棠荫” 、 “棠树”等词,专指曾有名人流连并具有纪念意义的地方。保护这些地方的原貌,使之不因时间流逝而毁弃,不仅让后人感受到我们文明长河的久远,而且还能形成一种文明氛围,让仰慕文化的人们产生对这个地方的敬仰。当一个参观者步入一所文化名人故居时,仿佛重新翻开了一部丰富厚重的历史书籍,这部史书默默无声地向每一位到那里参观的膜拜者叙述着名人们不平凡的生活经历以及历史功绩。展柜中的各种陈列品、被时间侵蚀的房间,无不打上历史的印迹,可以说名人故居营造的特殊人文环境是某一特定历史的缩影,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等待着参观者去体会去领悟。在一些人眼里,所谓名人故居就是些历经苍桑的几间摇摇欲坠的破房子而已。殊不知,少了一个不见得占了多大地方的“破烂” ,可能就少了一个文化符号,就少了一个成长的痕迹。应当看到,当现代城市建设愈发趋同之时,开始比拼的、能够增添魅力的则是城市的文化内涵,文化名人故居就是重要标志之一。莎士比亚故居、托尔斯泰故居、鲁迅故居留给后人的是独特的文化回响,它们是世界宝贵文化无法复制的遗存,生动、写实的记录着特定时代的文化魅力。同时,故居中的某些用品还有文物价值。故居内部文物包括作品、手稿、照片、相关文件、重要史料、生前用品等,它们承载着名人身上浓厚的文化精神,不仅能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文化名人当年生活的真实情境,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好走进名人所生活的时代,更有利于对有影响的名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无论在哪里,每一所名人故居都承载着一段历史,如果能怀着静谧和敬仰的心境,在故居里徜徉,品评旧宅自然风韵,回味名人曾经的历史,这不仅是一种高雅的闲趣,而且也是一种莫大的精神享受,更是多样人文素养的滋润。 高三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 15 页在谈到名人故居价值时,冯骥才说:“名人故居大多普普通通,看似平常,甚至狭小简陋,可是当我们得知一种曾经影响世人的精神或时代审美诞生其中,它就变得异样神奇,散发出夺目的光彩了;就像我们在巴黎近郊不足七平方米的斜顶而昏暗的梵高故居里感受到的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由此我们更坚定地认为:名人故居的真正意义是,在历史巨人这个特定的生命场中,将他们的精神影响后人。 ” 1.材料一中的加点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苍桑 B静谧 C徜徉 D震撼2.下列对材料一关于“名人故居的价值”概括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名人故居具有历史价值。B名人故居具有文化价值。C名人故居具有经济价值。D. 名人故居具有文物价值。 3.下列对材料一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诗经甘棠中曾用“棠荫” 、 “棠树”来指代名人具有纪念意义的地方。B名人故居营造的特殊人文环境是指故居中各种陈列品和各个古老的房间。C参观游览名人故居可以培养高雅的情趣,可以享受多样人文精神的滋养。D. 冯骥才认为名人故居看似普通实则神奇,是因为在此能感受到一种力量。材料二北京建都 800 余年,作为历史悠久的政治中心与文化中心,聚集过无数的名人,他们以各种方式,点缀了北京历史的天空。记录名人生活场景的文化故居也作为难得的文化资源,成为这座古城的精神财富,延续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但时至今日,很多文化名人故居却面临严重的问题。居住在北京的名人可谓群星璀璨,而目前有幸挂牌保护的故居却甚少,与世界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极不相称。名人故居普查数据显示,仅东城区、西城区就有 300 余处名人故居,而目前而已经挂牌保护的国家级、市级、区级名人故居却只有 39 处。有些名人故居虽然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状态并不理想,需要极大改进。 绝大多数北京文化名人居住的是四合院,大多是砖木结构,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风风雨雨,必然会发生自然的老化而破败不堪。随着时代发展,很多名人故居后来都变成了多户合住的院落,在旧城改造和拆迁中,大多数四合院包括保护院落逐渐消失了,四合院中的名人故居当然也不能幸免于难,院落内部格局遭到破坏,私搭乱建现象比较严重,拥挤不堪,杂物满地,昔日的名人故居,已经沦落为破旧的大杂院。故居内部文物包括名人的作品、手稿、照片、生活用品等,这些文物是名人故居最大的价值所在,能够更全面的表现文化名人的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北京名人故居由于房屋质地和格局以及后来的变迁等问题,很多文物的保存并不尽如人意。另外,相关部高三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 15 页门没有对故居进行完善的保护开发,导致展示空间小,展品少,内容比较单调,管理者也大多只是看摊,陈列的方式与内容也缺乏新意。 大多数故居都存在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的问题。如徐悲鸿纪念馆位于新街口豁口,这里现在是西城区最重要的商业地段,众多的服装店、餐馆、小卖部等形成了浓重的商业气息,使这座艺术殿堂处于颇为尴尬与孤立的境地。一些故居被作为旅游资源加以开发之后,周围的商业场所不断涌现,这种商业化气息与故居的文雅古旧之气严重的不协调,破坏了文化名人故居的文化氛围。4. 下列对材料二“北京名人故居现状”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 分)A.北京名人故居保护的好坏取决于是否挂牌保护、是否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B.北京名人故居多是四合院,随着时间推移和城市化进展,保护工作举步维艰。C.北京名人故居的文物展品单一,展览形式单调,保护文物工作多有欠缺。D.有些名人故居虽然被保护下来,但由于环境变化,丧失了原有的历史形态。5. 下列对在北京至今留有故居的文学家和文学作品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 分)A.曹雪芹的一生坎坷而又光辉,他创作的红楼梦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 术形象,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B.86 年的生命中 49 年住在北京,沈从文创作的边城以湘西为背景,借少女 翠翠的爱情故事,展现人性的善良美好。C.北京是鲁迅生活最久的城市,他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呐喊塑造了狂人、孔乙己、祥林嫂、阿 Q 等一批不朽的艺术形象。D.生于北京长于北京的老舍作品中大多以北京为背景,反映的多是北京普通人的生活,代表作有骆驼祥子 、 四世同堂等。材料三名人故居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既可以给我们提供深远丰厚的历史记忆,也为城市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文化动力。名人故居的保护工作已经迫不及待地提到日程上来。在这方面,域外成熟的保护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俄罗斯政府对莫斯科名人故居充分重视,给予大量资金扶持,派遣专门人才管理。只要名人在这里留下过足迹,都要立牌表示纪念,牌上面注明“某某人曾于某年某月某日某事到过”的字样。在莫斯科,凡是与文化名人有关的建筑,都会被谨慎地保留下来,即使这人仅仅只在这里度过了一生中的几个月,街墙上的人物浮雕时时会映入你的眼帘。俄罗斯绝大多数博物馆都不出售门票,最多也就是象征性地收取一些参观费用。为了让俄罗斯人能够去名人故居参观,他们做了大量的工作,鼓励年轻人了解和认同国家历史中这些应该被记住的人和事。在文化遗产保护法建设方面,法国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据不完全统计,法国在近百年的法制建设中,便颁布过一百多部文化遗产法,这些法律为法国人依法管理文化遗产高三语文试卷 第 4 页 共 15 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巴黎的名人故居作为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法律的保护下无疑得到了较好的保存与管理。在法国遗产保护工作乃至故居的管理开发上,一些专门学者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由于学者的积极参与,确保了法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直没有出现大的失误,同时也避免了政府部门因缺乏专业知识而给普查、保护工作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富有特色的英国首都伦敦是世界上重要的文化名城之一,文化名人故居更是英国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被照管维护的极其完善。伦敦街头的文化名人故居门前都挂着一种蓝色的牌子,是受保护的文物,叫做“英国遗产” 。它们绝大多数并没有被开辟为博物馆或者纪念馆,里面大多依旧住着普通人,只是加以妥善保护,不准拆除,不得改变外形,还要定期修缮。英国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蓝牌委员会”来管理此事,其对象就不限于英国本国,伦敦就为纪念中国的老舍也挂了蓝牌。英国有许多民间组织从事着包括文化故居在内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他们让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市场,市场化运作有多种方式,最为常见的就是将文化遗产产业化,通过观光赢得效益,经费较为充足,管理开发情况也比较好。6下列对材料二、材料三中加点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载体: “载”音 zi,与“载歌载舞”之“载”音同。B. 璀璨: “璨”音 cn,形容光彩夺目,偏旁为玉字旁。C. 尴尬: “尬”音 g, 共七画,第二笔是 “丿” (撇) ”D.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也可写成 “迫不急待” 。7.“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国外城市对名人故居保护开发有哪些有益措施值得借鉴?(6分)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3 题。黄州快哉亭记【宋】苏辙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高三语文试卷 第 5 页 共 15 页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注: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张梦得、苏轼都被贬至黄州。张梦得在寓所西南筑亭,苏轼命名为“快哉亭” ,苏辙作黄州快哉亭记 。窃会(kui)计之余功:窃,偷得,这里即“利用”之意;会计,指征收钱谷、管理财务行政等事务;余功,公事之余。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若:比较B.东西一舍 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C.人有遇不遇之变 遇:指机遇好,被重用 D.将何往而非病 病:忧愁,怨恨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 分)A.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B.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 若属皆且为所虏C.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10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从描写“江流之胜”落笔,再点明筑亭始末及命名由来,因亭景而生意,借亭名而出论,围绕“快哉”二字着墨。B.全文以“快哉”起,以“快哉”结,借题发挥,赞赏谪居生活中的张梦得“不以谪为患” “自放山水之间” ,亦有自慰之意。 C.作者凭吊赤壁古迹,联想到此处发生的楚王宋玉论风、曹操孙权争雄的故事,点明 “快哉”二字出处,又增添了怀古的内涵。 高三语文试卷 第 6 页 共 15 页D.文章气势奔放,笔力雄壮;熔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借用典故并加以发挥,把快意之情写得淋漓尽致。11被贬黄州后,张梦得在寓所西南筑亭,苏轼命名为“快哉亭” 。 红楼梦第十七、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宝玉、元春等人也曾为大观园中的主要景观命名。下列各项中景观与命名对应错误的一项是(3 分)A.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中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 (沁芳亭)B.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怡红院)C.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 (稻香村)D.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飘,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 (蘅芜苑)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6 分)(1)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2 分)(2)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4 分)13. 本文作者苏辙在文末提出了“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的见解,表明了自己对快乐的认识,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而论语述而中,孔子也曾表明了自己的快乐所在,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请简要分析二者快乐内涵的不同之处。 (6 分)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0 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1417 题。南乡子 陆游归梦寄吴樯 ,水驿江程去路长。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高三语文试卷 第 7 页 共 15 页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注】南宋淳熙五年(1178 年) ,陆游自蜀东归。这首词是他在舟中所作。吴樯,归吴的船只。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词的第一、二句写作者身乘归吴的船只,虽经过许多水陆途程,但前路尚远。B.上片写到作者船抵武昌,系缆洲边,看见了日思夜想的那山上山下一片烟树参差起伏的胜景。C.上片最后一句,一个“认”字,便能看出此行是归途重游,因为有前游印象,所以可以对照辨认。D.词的最后三句中所表现出的复杂情感与宋之问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句,有相似之处。15. 陆游在蜀地时,在自己的诗词中多次提到“吴樯” ,表现了他归心之急。下列诗句中不是表现作者思归之情的诗句是(3 分)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B.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春夜闻笛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16. “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语意丰厚,有人考证这源于杜甫作于安史之乱后的得舍弟消息中的“乱后谁归得,他乡胜故乡” 。请结合以上内容,简要分析二者的相同之处及不同之处。 (6 分)1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8 分)游褒禅山记中的“然力足以至焉,_,_” ,是说有“力”而无“志” ,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 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 。 ”杜甫登高中,以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 。 ”琵琶行中通过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感慨同病相怜,唱出了“ , ”的心声。四、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3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823 题。青州思范仲淹高三语文试卷 第 8 页 共 15 页山东青州是中国最古老的行政区之一。昔时大禹治水后,将中国分为九州,其中就有青州。青州是古代“九州”之一,位于东方, “东方属木,木色为青” ,故名青州。现在人们到青州来,主要是两件事:一是上山“拜寿” ,二是到城里凭吊范仲淹。出青州城南五里有一山,自山脚下遥望山顶,崖上隐约有一“寿”字,这就是人们要来看的事业。一条石阶小路折转而上,一色翠柏枝枝蔓蔓撒满沟沟壑壑。树不很粗,却坚劲挺秀都生在石上。树根缘石壁而行,如闪电裂空;树干破石而出,迎风凛冽。偶有一两株树直挡路中,那是修路时不忍斫损特意留下的,然而树皮已被游人摸得油光。直达山顶,回望山下,市井远退,田园如织。这时再仰观那“寿”字犹如一艘多桅巨船,挟云裹雾,似乎就要压到头上。偕行的一个小伙子贴身字上,还没有“寿”下“寸”字的一竖高。这是天下最大的寿字,是书法的精品、极品,日本的书法专家还常渡海来顶礼膜拜。这是明代嘉靖三十九年,青州衡王为自己祝寿时所刻,距今已四百多年。山上残雪未消,我在料峭东风中,细细端详这个事业。这字高七点五米,宽三点七米,也不知当初怎样写上去、刻出来,却又这样不失间架结构,点画笔意。这衡王缔造了事业,但他其时的目的不为艺术,正如古墓中出土的魏碑,今天我们看作书法精品,昔时不外是死者身边一块通俗的石头。衡王刻字希冀自己长寿百岁,同时也向黎民摆摆皇族的威风。可是数代之后,衡王府就被抄家,命不能永存,威风也早风吹雨打去。倒是这个有艺术价值的寿字,寿到现在。从寿字前左行,进一洞,洞如城门。回望门外云气蒸腾,这是云门山的由来。由门折上山巅,如鲤鱼之背,稍平,上有石阶,有亭,有庙,有佛窟。扶栏远眺,海风东来,云霭茫茫,山水河流,远城近乡,都渺渺如画。遥想昔时大禹治水,从这里东去导流入海,天下才得从漫漫洪水中解救出来,有此青州。今后,人们在这里男耕女织,一代一代地繁衍作息。范仲淹曾来这里为官,李清照曾在这里隐居,衡王在这里治理自己的小天地。人们在这石山上摩崖刻字,凿窟造像,嘁嘁喳喳,忙忙碌碌。惟有这山默默无言。我想昔时云门山神看着花钱刻字,顶礼求寿的衡王,一定轻视地哼了一声,便继续打坐入定了。我环山走着,看着这些从唐至明的遗迹,看着山下缭绕的云雾,真为云门山而自得,它蔑风雨而抗雷电,渺四野而越千年。林则徐说山“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它无求无欲,永存于世。从山上下来,到青州城西去谒范公祠。这是人们为纪念北宋名臣范仲淹所修,千年来香火不停。这祠不大,约莫就是两个篮球场大的院子。院心有一井,名范公井,传为范公所修。这井水干净,清冽有加,传范仲淹公用此水调成一种“青州白丸药” ,治民痼疾,颇有奇效,这井就成了后人纪念范公的依托。宋人有诗云“ , 。 ”现在这井还水清如镜。正东有祠堂,有范公像及其生平壁画。院南有竹林一片,翠竹千竿,蔚然秀地灵之气。竹后有碑廊,廊中刻有范公的名文岳阳楼记 。院心有古木三株,为唐楸宋槐,可知这祠的久远。树之北有冯玉祥将军的隶书碑联“兵甲富胸中,纵教他虏骑横飞,也高三语文试卷 第 9 页 共 15 页怕那范小老子;忧乐观天下,愿今人砥砺振奋,都学这秀才先生” 。这两句话准确地归纳综合了范公的一生。范仲淹从小丧父,家境清贫。他立志念书,早起煮一小盆粥,粥凉后划为四块,这就是他一天的饭食。以后他科举得官,授龙图阁大学士,为政清廉,且力争革新。当时,西夏一再入侵,朝中无军事人才,他以文官身份统兵戍边,大败敌寇。西夏人惊呼“他胸中自有雄兵百万” ,边民尊称为“龙图老子” 。连天子都按着舆图说有仲淹在,朕就不愁了。后又调回朝中,主持庆历新政的革新,大刀阔斧地除旧图新,又频繁地调各地任职,亲自推行地方政治的革新。无论在边防,在朝中,在地方,他总是“进亦忧,退亦忧” ,其忧国忧民之心如炽如焰。范仲淹是一个诸葛亮、周恩来式的政治家,一生主要是实践。他按自己认定的处世治国之道,全心全意地去做,将所有才气都投身于处置政务、军务中去,不着意为文。不是没有文才,是没有时间。宋仁宗皇三年(公元 1051 年)范仲淹到青州任知府,这是他的官宦生涯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站。第二年即病逝了。岳阳楼记是他去世前七年,因病从前线调内地任职时所作。正如出师表一样,这是一个伟人后期的作品,也是他一生头脑的结晶。我能想见,一个老人在这小院中,在井亭下、竹林中是怎样地焦虑彷徨,自责自求,忧国忧民。他回忆着“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戍边生涯;回忆着居庙堂之上,伴君勤政的艰辛;回忆赈灾放粮,所见到的平民水火之苦。他总历代先贤和自己一生的政治阅历,终于长叹一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声大彻大悟的慨叹,如名刹大庙里的钟声,浑朴沉远,震悟大千。这一声长叹悠悠千年,激励着几多志士仁人,匡正了几多仕人官宦。 岳阳楼记不在岳阳楼上所作,洞庭湖之大观,其实也不在先生眼前,可以说这是一篇借题施展之作。范公将他对人生、对社会的明白,将他一生履历的政治波涛,将他胸中升沉的思潮,一起借洞庭湖的万千气象,倾注而出,然后又蓦地一收,总成这句名言,化为彩虹,横跨天涯,光照千秋。 东风拂动唐楸宋槐的新枝,翠竹摆动着嫩绿的叶片,这古祠在岁月长河中又迈入新的一年。范公端坐祠内,默默享受这满院春景。选自梁衡散文集有删改18.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 分)A.嘁嘁喳喳: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B.痼疾:文中意思是经久难治愈的病。C.砥砺:本义是磨刀石,这里是勉励、磨练的意思。D.万千气象:天气、气候反复无常。19.根据上下文,填入文中第段划线处最恰当的诗句是(3 分)A.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B.甘清罗致无限己,恰似希文昔日心。高三语文试卷 第 10 页 共 15 页C.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D.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20.根据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开头写青州名字的来历,交代人们来青州来主要是两件事:拜寿和凭吊范仲淹。从结构上看,这是为引出下文所写内容。B.“寿”字是青州衡王为自己祝寿时所刻,更重要的是衡王希望将书法艺术传承下去。C.文中第段划线句子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这声长叹是他对历代先贤和自己一生的政治阅历的总结,也是对人生对社会的理解。D.本文文体与祝福一样,以“我”的视角,写了“我”的所见所感,词藻华丽,意蕴丰富。21.综观全文,分条概括归纳范仲淹忧国忧民的事迹。 (4 分)22.本文题目是青州思范仲淹 ,文中却多次提到青州衡王,作者这样构思的用意是什么?(6 分)23.赏析文中第段的划线语句。 (5 分)五、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60 分。24.微写作(10 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 字左右。冯玉祥将军用“兵甲富胸中,纵教他虏骑横飞,也怕那范小老子;忧乐观天下,愿今人砥砺振奋,都学这秀才先生”概括了范仲淹的一生,敬佩之情溢于言表。在我们的阅读体验中,有很多可悲可叹、可歌可泣的人,他们用各自的方式演绎着生命,请从呐喊 、 平凡的世界 、 边城 、 红楼梦中任选一人,为他/她写一段文字,概括他/她的生平事迹,恰如其分的评价他/她的一生,表达自己的情感。要求:事迹准确,评价得当,感情真挚。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 ,即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半个世纪以前, “红岩精神”曾风靡全国,请你结合红岩的具体情节,概括“红岩精神”的内涵。要求:依据原著,有具体情节,概括简洁。“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 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跨越时空变成经典的英雄,如果万物有灵,那么这条和圣地亚哥鏖战的大马林鱼又经历了怎样的精神挣扎?又有哪些内心独白呢?请发挥想象,如果你是这条鱼,你会有哪些心理变化。要求:想象合理,用第一人称,写出心理变化。25.作文(50 分)高三语文试卷 第 11 页 共 15 页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700 字。将题目抄在答题纸上。(1)有人说,规则束缚了自由;也有人说,规则保障了自由;规则与自由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请以“规则与自由”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2)任“鲲鹏逍遥” ,庄子也无法想象“蛟龙” (载人潜水器) “悟空”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纵横驰骋;任于谦慨叹“凿开混沌得乌金” ,也无法预测到可燃冰的价值;科技改变历史,更改变生活。无论是“新四大发明” (高铁、支付宝、网络购物、共享单车) ,还是“人工智能” (人脸识别、无人驾驶、智能搜索、虚拟 siri 等) ,人们和智能科技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试想 50 年后,智能科技会怎样改变人们的生活。请充分发挥想象,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题目自拟,想象合理,有细节。门头沟区 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卷高三语文答案及评分参考1A 2. C 3. B 4. A 5. C 6. D7. (1)俄罗斯政府对莫斯科名人故居充分重视,给予大量资金扶持;对名人故居全面保护,参观名人故居不收或少收门票,鼓励年轻人走进名人故居。(2)法国颁布百余部文化遗产法,名人故居在这些法律的保护下得到了很好的保存与管理。学者参与保护名人故居,发挥了重要作用。(3)英国设立专门机构“蓝牌委员会”管理挂牌名人故居,挂牌名人故居范围广;许多民间组织参与故居保护工作,实施文化遗产产业化,通过观光赢得效益,效果较好。 (每点 2 分,共 6 分)8. A “若”应解释为“像,如同” 。9. C “乃”都解释为“竟然,却” 。 (A: “以”皆为连词,分别解释为“来”和“因为” ;B:“所”分别为“所+动词”字结构、表被动; D:“焉”分别为语气词“呢”和兼词“于此” 。 )10. C “楚王宋玉说风”的事,发生在楚国宫苑兰台,不在赤壁。11. B 应为“潇湘馆” 。12. (1)那些遗留下来的风尚和古迹,也足够以让世俗之人称快。高三语文试卷 第 12 页 共 15 页(得分点:流风遗迹,遗留下来的风尚和古迹;称快,使称快。 )(2)这些都会成为诗人游子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原因,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得分点:所以,表原因;胜,承受,忍受;乌,哪里。 )13 相同:只要心中坦然自得,不被名利伤害本性,不受外物羁绊,心中就能永远保持畅快与宁静。 (2 分)不同: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强调的是不以个人得失为怀,身处逆境却旷达坦然、随遇而安的思想感情;(2 分)论语中,孔子强调的是重视人的道德修养、不贪图物质享受,在贫困艰苦的情况下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 (2 分)14B 15D 16答案要点:相同点:都有思乡之情。都有他乡与故乡的对比。 (2 分)不同点:杜甫说的是故乡遭乱,欲归不得,不如他乡暂得安身;是对已然之事的比较。 (2 分)陆游说的是久别回乡,交旧多死亡离散的变化,怕比客地还会引起更大的寂寞和伤感;是对未来之事的顾虑。 (2 分)17、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18. D (3 分)19. B (3 分)20. A (3 分)21.用井水调药,治民痼疾。 忧国忧民,为政清廉。 统兵戍边,大败敌寇。 主持新政,推行革新。 (每点 1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22.同为青州官员,范仲淹和青州衡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 分) ,一方面表达了对衡高三语文试卷 第 13 页 共 15 页王的嘲讽与轻蔑(1 分) ,一方面突出了范仲淹忧国忧民的形象(1 分) 。表达了作者对范仲淹的敬仰之情。 (1 分) 。照应了开头,写出了“寿”字的来历(1 分) ,深化了文章的主旨(1 分) 。23.作者用“嫩绿” “新枝”等富有象征意味的词语,写出了范仲淹精神在当今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2 分) ,范仲淹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精神(1 分) ,会与世长存(1 分) ,语言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1 分)作文评分标准 第题类别 评分要求 评分说明一类卷(4250 分)符合题意、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表达得体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以 46 分为基准分。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意、有文采的作文可得 48 分以上。二类卷(3341 分)符合题意、论点明确论据较充实、论证合理语言通顺、表达基本得体结构完整、条理清楚以 37 分为基准分。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为突出的作文可得 39 分以上。三类卷(2532 分)基本符合题意、论点基本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表达得体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以 29 分为基准分。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作文可得 31 分以上。四类卷(0-24 分)偏离题意、立意不当论点不明确、内容空洞语言不通顺、语病多结构不完整、条理紊乱以 24 分为基准分。第题类别 评分要求 评分说明高三语文试卷 第 14 页 共 15 页一类卷(4250 分符合题意、主题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想象丰富合理语言流畅、表达得体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以 46 分为基准分。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意、有文采的作文可得 48 分以上。二类卷(3341 分符合题意、主题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想象合理语言通顺、表达基本得体结构完整、条理清楚以 37 分为基准分。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为突出的作文可得 39 分以上。三类卷(2532 分)基本符合题意、主题基本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想象较合理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以 29 分为基准分。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作文可得 31 分以上。四类卷(0-24 分)偏离题意、立意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语言不通顺、语病多结构不完整、条理紊乱以 24 分为基准分。说明:没有抄写题目的扣 2 分。文言文译文长江出了西陵峡,才进入平地,水势奔腾浩荡。南边与沅水、湘水合流,北边与汉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壮阔。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滚滚,如同大海一样。清河张梦得,被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于是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 。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变化不定。在白天,船只在亭前来往出没;在夜间,鱼龙在亭下的江水中悲声长啸。景物变化很快,令人惊高三语文试卷 第 15 页 共 15 页心骇目,不能长久地欣赏。能够在几案旁边欣赏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足够看了。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 (只见)山脉蜿蜒起伏,草木成行成列,烟消云散,阳光普照,捕鱼、打柴的村民的房舍,都可以一一数清。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原因。到了长江岸边古城的废墟,是曹操、孙权傲视群雄的地方,是周瑜、陆逊驰骋战场的地方,那些流传下来的风范和事迹,也足够让世俗之人称快。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畅快啊!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吧。 ”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罢了,百姓怎么能和您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在这儿大概有讽喻的意味吧。风并没有雄雌的区别,而人有生得逢时,生不逢时的不同。楚王感到快乐的原因,而百姓感到忧愁的原因,正是由于人们的境遇不同,跟风又有什么关系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假使胸怀坦荡,不因为外物而伤害天性(本性) ,那么,在什么地方会不感到快乐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他的内心不能自得其乐,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忧愁呢?如果他心情开朗,不因为环境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情绪,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愉快呢?)张梦得不把被贬官而作为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这是他心中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面对着西山的白云,尽享耳目的美景来自求安适呢?如果不是这样,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是伤感失意的文人士大夫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景色,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