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29古诗两首乞巧教案2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679189 上传时间:2019-12-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29古诗两首乞巧教案2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29古诗两首乞巧教案2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29古诗两首乞巧教案2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29古诗两首乞巧教案2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学会“乞、巧、霄、渡”四个生字,体会“字形字义相联系区别同音字、形近字”的方法。2、理解乞巧这首诗诗句的意思,渗透“利用注释,抓重点词语,通过故事,背景资料袋”等读懂诗句的重要方法。3、讲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了解乞巧节的来历和民风民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蕴涵的丰富民间文化的魅力。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且背诵。教学重难点:以三维目标的整合为前提,基于学生已有学习基础及语文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从“文字”到“文学”而“文化”,对诗歌从“意思”到“意味”而“意蕴”,在自身能力不断增长的同时,发现诗歌中“隐藏”的世界。课前准备:学生预习乞巧这首诗,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激趣导入1、今天,我们将走进我国诗歌集大成的唐朝,去学习一首唐诗:乞巧。请大家举起右手,跟老师一起写题目(板书:乞巧)揭题释题2、“乞”字的最后一笔横折弯钩,特别传神,看到这笔你想到什么?它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乞”字的意思向人讨,乞求。我们的汉字要顺着它的意思想就有意思了。3、题目会写了,知道题目乞巧是什么意思吗?从哪里知道的?(利用注释,是我们学习诗歌时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二、合作交流1、自由反复读全诗,注意把字音读正确,诗句读通顺。2、抽读检查1,注意字正腔圆,字字落实。 抽读检查2,注意有板有眼,读出诗的节奏。 齐读检查3.会读了,能背吗?试试看。3、挑战难度升级,谁敢来写写这首诗,四行二十八个字,能写正确吗?三、品读感悟1、先看看第一位同学写的,写正确了吗?下面同桌看看,最容易写错的字。2、“宵”和“霄”这两个字读音完全相同,字形又十分相似,的确很容易弄混淆,你有什么好办法帮我们区分这两个字?联系它们的意思想,“宵”的意思是夜晚,晚上我们都待在家里,所以和“家”字一样是个宝盖头;“霄”是指天空,空中有云有雨,所以取了它的雨字头表义是我们汉字最大的特点,所以将字形和字义联系起来,就能尽可能地避免写错别字。3、两个“宵、霄”字写对了,意思也弄明白了。七月初七这天夜里仰望天空。怎样的天空被称作“碧霄”呢?它让我们想到哪些词语?4、(课件出示图画)原来在第一行的七个字中藏着这样的一片碧海青天,藏着这样一幅美丽的画卷,谁来用你的朗读把这藏着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讲故事,理解第二行诗句“牵牛织女渡河桥” 过渡:在这样一个夜晚,凝望着这样的夜空,人们到底在搜寻什么?(读第二行)1、先检查大家写得正确吗?统计大家最容易写错的字。“渡”容易写成“度”,之前,我们发现写字要想着意思写,渡河的“渡”有三点水,没有三点水的“度”一般指时间上的过去。2、你知道这渡的是哪条河,过的又是哪座桥吗?天河,鹊桥,牵牛,织女他们背后藏着怎样一个故事呢?你能简洁地给我们讲讲这个故事吗?3、这便是我们中国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在这样一个夜晚,望着这样一片碧霄,人们在搜寻那勤劳勇敢的牛郎,心灵手巧的织女;搜寻那闪烁奇异光彩的银河,还有那能带来幸福、团聚的鹊桥读一、二行。(板书“天上“)结合“资料袋”,理解三、四行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过渡:那一夜的天空充满神话色彩,那一夜的人间呢?(读三、四行)看第二位同学写正确了吗?1、全诗中第二次出现“乞巧”,它与课题中的“乞巧”意思一样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2、读“资料袋”,你知道了什么?、乞巧的意思是:乞取智巧,变得和织女一样心灵手巧。、古人乞巧的方式:用五彩线穿九孔针,看碗底针影的样子。(读书,特别是读大篇大篇的资料时,要学会抓住主干,这样才会越读越清晰。、乞巧节是古人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3、从这两行诗句中你能看出古人非常喜欢这个节日吗?、“家家”,你怎么理解这个“家家”的?上至达官贵人的深宅大院,下至平民百姓的农家小院,家家都在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连皇宫也不例外,据说每年七夕,唐玄宗就命人在宫中搭起百尺高的乞巧楼,让宫中妃嫔登楼乞巧。可见当年的盛况。、“尽”“几万条”也能看出古人对这个节日的喜欢。当时唐朝有不少诗人描绘过这七夕的盛况,其中崔颢就写道: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七夕那一夜,长安城内的大街小巷是“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长安城外的山乡村野也是“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四、拓展延伸古人为什么这么喜欢这个节日?1、学生讨论:人们企求的不仅仅是心灵手巧,更是他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2、正是人世间每个平凡人对幸福生活的那份强烈的向往与渴望,才让这个七夕的夜分外的打动人,才让这个乞巧的日子格外的吸引人。读全诗。3、现在我们再提到“七夕”,你会联想到哪些词?想着这些词再读全诗。4、绚丽的夜空,动人的故事,浪漫的企盼,区区二十八个字却给我们营造出了一个怎样的夜,一个怎样的天上人间!带着这些美好的感受再次拿起笔,写这首诗。(注意写正确,写工整,写美观)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以后每到农历五月五,端阳,我们会想到爱国诗人屈原;九月九,重阳,我们会忆起遥知兄弟登高处的王维;七月七,七夕,希望大家能记住牛郎和织女,林杰的乞巧,还有我们今天这堂课。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