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一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9《大山是怎么高起来的》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676952 上传时间:2019-1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秋一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9《大山是怎么高起来的》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秋一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9《大山是怎么高起来的》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秋一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9《大山是怎么高起来的》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山是怎么高起来的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辶、亻”2个偏旁。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趣味和特点。3、通过朗读诗歌,引导学生语言练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学重点:1、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辶、亻”2个偏旁。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趣味和特点。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诗歌,引导学生语言练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1、教师呈现旅游爬山的照片,猜一猜这是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2、教师引学:你爬过山么?感觉怎么样?请跟我们分享一下。3、教师引问:同学们知道大山是怎么高起来的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首很有趣的儿童诗歌,跟着老师一起板书,老师带你们去发现大山高起来的奥秘:板书:大山是怎么高起来的。4、教师范读诗歌,请学生回答:大山是怎么高起来的?诗歌中是怎么说的?5、学生自由读。6、教师引学:在这首诗歌中,你会认哪些字呢?读一读。哪些字不会认,请用铅笔标出来。二、初读诗歌,正确识字。1、学生朗读诗歌,对于在自学过程中用铅笔标出的认识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2、学生充分朗读:同桌互读互考。如果发现同桌读错了,一定要教同桌多读几遍。3、引导学生全班齐读,齐读之后轮读。考查学生是否都会读了。4、学生读生字,教师检测。(1)学生自由读。(2)重点抽读,用生字卡片抽读,主要抽读“怎、你、远、推、边”5个易错的重点字。(3)抽读重点。平舌音、翘舌音、前后鼻音发音不准的学生。(4)全班齐读。5、导学:我们已经认识了生字,让我们再来读读诗歌,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次自由地大声朗读古诗,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6、学生自由练习读诗歌,教师巡回纠正字音。7、导学:下面我们开展一次朗读比赛,比一比读诗歌的时候,谁的声音最好听,句子读得最正确、最流畅。9、学生先在小组内两两赛读,最后选出一名优胜者,然后每组派一名优胜者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赛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选出你认为读得最好的选手。三、熟读成诵,感知大意。1、教师导入:同学们朗读得很棒,我想很多同学都已经熟读成诵了吧,我们来比一比谁背诵得最快。2、学生自由背诵。3、教师抽背,表扬背诵得好的同学,鼓励背诵稍慢的同学。4、教师引言:背得不错!你在背诵的时候想到大山是怎么高起来的了么?5、教师出示诗歌第一小节,看一看诗歌中是怎么描写的?大胆的说出来。6、教师引问:诗歌中说“山背山,山扛山”,怎么背,怎么扛?你能模仿出来么?7、山不仅是高,山还很长、很远,像一幅长长的画卷。让我们看一看诗歌第二小节,是怎么描写山的连绵起伏呢?读一读,说一说,模仿一下。8、教师总结引导:从诗歌中我们通过童趣的对话,知道了山的高、山的远,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山有多高,山有多远吧!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1、指名背诵诗歌。2、多种形式背诵诗歌。二、自学生字。1、指导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认读生字。2、小组内利用生字卡片识记生字,教师巡视指导。3、教师导学:拿出生字卡片,找同学说说是怎么识记的,说说识字方法。(1) 边、远:半包围结构。边里面是“力”,远里面是“元,”外面都是“走之旁”。组词:天边、一边、旁边、很远、远处等。 起: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己”,外面是“走字旁”。组词:起来,起开,起飞等。(2) 怎:上下结构。上面是作业的作去掉单人旁,下面是心字底。组词:怎么、怎会等。 背:上下结构。上面是“北”,下面是“肉月旁”,组词:背起、背包等。(3) 你:左右结构。可以利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住,“尔”左边加个单人字旁;也可以利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左边是“亻”,右边是“尔”,合起来就是“你”。组词:你们、你的等。 到:左右结构。左边“至”,右边“利刀旁”。组词:到来,到了等 推:左右结构。左边“提手旁”,右边“住”多一横。组词:推开、推走、推到等。4、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的偏旁:“辶”叫“走之旁”;“亻”叫“单人旁”。5、同桌之间互相考查识字。6、游戏:识字大转盘。三、指导书写。1、呈现“边、来、你、高”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这4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2、教师整体范写,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边”走之旁的第二笔“横折折撇”,第三笔“平捺”,捺首先要沿着横折弯的出锋处的笔势向上提,至与其重合,到达横折弯的尾部,向斜下方平推(具体角度依照具体字形来定)。至适当处(依照具体字形来定)开始收笔出锋。“你”的第四笔横钩下笔向右写横,行笔至起钩处顿笔向左下轻快钩出。学生跟笔书空。3、学生在书上先描红再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4、班级展示。四、积累诵读。1、教师导言:(充满激情地)这首诗歌可真有趣呀,用童趣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山的高,山的远。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描写山的诗歌吗?(引导学生扩展知识,激发其喜爱朗读的情感。)2、回家请爸爸妈妈说一说山有多高,山有多远,创编出来一首新的儿童诗歌。3、搜集更多赞美山的句子、词语,张贴在教室的“读书角”,学生之间共同学习。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