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古诗三首》教案 语文S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675962 上传时间:2019-1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春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古诗三首》教案 语文S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春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古诗三首》教案 语文S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春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古诗三首》教案 语文S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能进入诗人描绘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三首诗。 3、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进入诗人描绘的意境。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你瞧,微风轻拂,万树摇绿,百花绽放,到处生机盎然,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理想,新的希望!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都对春天充满深情,歌颂赞美它!今天就让我们尽情地享受春天、赞美春天,享受生活、热爱生活吧!师:说到春天你会想到哪些词语呢?生:春暖花开、万紫千红,花红柳绿 师:很好。春天是一个鲜花烂漫、充满生机活力的季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春景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二、作者简介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了解他吗?(交流杜甫资料)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三、学习江畔独步寻花1、学生自读古诗3分钟左右,然后指名说说读懂了什么?2、精读第一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1)指名读这一句。(2)问:读了这一句你知道什么?“蹊”是何意?哪些写出了黄回娘家花的多?(3)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3、精读第二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1)指名读这一句。(2)问:黄四娘家的花很多了,这些花怎么样,你是如何知道的?(3)想象:如果蝴蝶黄莺会说话,它们看见这么多这么美的花,会说些什么?(4)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4、品味、赏析;你最喜欢诗中的哪句或哪词?为什么?5、感情朗读古诗。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春天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四、随堂作业背诵江畔独步寻花。第二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你们能列举一下中国的传统节日吗?(学生回答)那么,你们知道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是什么节日吗?(没错,就是寒食节)寒食节很早就有了,许多诗人都曾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歌,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一首韩翃寒食。二、背景简介寒食节也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日,清明节的前一二日。这一天,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惟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三、学习寒食1、自读,读准字音。2、指导学习第一句。 出示:春城天处不飞花 (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春城/天处/不/飞花(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4、检查出示。5、指导朗读。四、理解诗意 1、“春城无处不飞花”。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2、“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3、“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五、随堂作业背诵寒食。第三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想一想,在你所知道的古诗中,有哪些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学生:静夜思、春望等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新的思乡之诗泊船瓜洲。二、读1、默读一遍,看一看诗中有什么不会的字和不懂的问题,请用笔画出来。2、指名读,正音,读准下面的多音字。京口瓜洲一水间(jin),钟山只隔数(sh)重(chng)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hun)。3、齐读,初步了解诗歌大意。4、师小结,定感情基调:常言道:“文读千遍其意自现”,所以读是学习古诗的关键和好方法。好了,我们今天的第一个任务已经完成了。现在,谁来讲一讲刚才你在读的时候有什么感觉?是高兴、轻松、愉快,还是忧郁伤感?(生也可能回答:欢快的,乐观的,忧郁的、伤感的)那么,你们的感觉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诗文。三、悟1、理解课题。泊:停船靠岸。在古代,停船靠岸就是快到了晚上,要睡觉休息了。这首诗写作的时间应是临近晚上,地点是瓜洲渡口。2、诗中描写了哪些地点?学生可能回答出三个:瓜洲、京口、钟山。老师补充,还有京城开封,江西临川(王安石的故乡)。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指南京,王安石的第二故乡。开封:今天的河南开封市。3、师:王安石在瓜洲看到了什么景象?当时他的心情是什么样的?用诗中的字词来回答。学生可能回答:“一水,数重山,江南岸,明月”。师:站在瓜洲望京口想钟山触景生情。产生了:(1)愉快、喜悦之情。王安石二次被拜相,他可以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了。心情愉快,人逢喜事精神爽,所以“一水”、“数重山”都不算远。(2)思念。王安石二次被拜相,他可以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了,心情愉快,可是又要离开故乡,所以不免又思念家乡。现在故乡近在咫尺,可是会越来越远的。(3)忧虑、无奈。“春风又绿江南岸”的重心,是“又”字。其实王安石在这里并不是要刻意描绘江南春景之美丽,他把诗句的重心放在“又”字而非“绿”字上,他要表达的是“春风”尚且有情,还知道一年一度“又绿江南岸”春回江南,而诗人自己呢,却不得不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离开江南的家乡,违心地重登仕途。这一去,前途吉凶莫测,不知何时才“又”能回到江南的家中。一个“又”字,融情于景,实在是诗人满心难以排遣的无限乡愁的真实写照。“绿”字是吹绿的意思。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师:“绿”字用得好的原因:首先,反映了江南水乡早春嫩绿的色调。其次,表现了春风使大地复苏的神奇。最后,表现了绿的层次美、动态美。四、赏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写出了一江之隔的几个地点,还展示了春的新绿,月的皎洁。色泽鲜明,以及对故乡欲回不能,欲罢不休的无奈。五、译京口与瓜洲只有一江之隔,而钟山离这里也只有几重山之远。一年一度的春风又吹绿了江南的大地,什么时候才能让我趁着明月再回来呢? 六、随堂作业1、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题,按一定顺序具体介绍春天来临江南的景色。2、如果他来到你的身边,根据你掌握的通信和交通方面的知识,你会怎样劝慰他?排解他的乡愁?3、继续收集有关描写思乡的诗歌。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