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鸭子拌嘴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表演鸭子拌嘴,感知力度、速度、音色等音乐要素在作品表现中的作用。2、了解民族打击乐的演奏方式与特点,体会其表现作用。3、能主动参与打击乐演奏发的探究活动,进而对民族打击乐产生兴趣。教学重点:引导儿童初步理解乐曲所表现的情境。教学难点:学用镲、锣、鼓、等打击乐器表现生活情景。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律动星光恰恰恰 二、介绍打击乐器 A、镲的认识:1、这是我们今天认识的第一位朋友镲 (点击课件显示图片)它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2、它只能发出这种声音吗?再听。(师用闷击法击镲)老师用这种敲击方式, 现在声音还是很亮、很长的吗?3、师:除了老师刚才采用的两种敲击方式外,你还能想到其它不同的敲击方式来演奏吗?4、师总结:我们发现通过不同的演奏方式它会发出不同的声音。B.锣的认识:1、下面要来认识第二位朋友它的名字叫“锣” (点击课件图片师出示乐器)2、师:知道它的敲击方式吗?(让学生自己说,并进行探究)这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敲击方式,它的声音又有什么特点? C、响板的认识1、这是我们今天认识的第三位朋友响板 (点击课件显示图片)它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2、师:你会怎么样来敲? 请个别孩子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了解镲、锣、响板的演奏方式,这些演奏方式有的是我们平时见过,有的是今天才认识的。如果让你们用这些乐器来表现生活,你觉得它们能表现生活中的什么声音?二、故事导入1、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利用打击乐器来讲述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里面都说了什么?(点击课件播放 ) 2、听故事:小朋友听出来了吗?这个故事讲述了什么?2、师: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鸭子拌嘴,是由四个情节构成的。“出发”、“玩耍”、“拌嘴”、“回家”。在黑板上贴出写着出发、玩耍、拌嘴、回家的四张图片三、分段欣赏 A 出发1、师: 第一乐段描写了鸭子起床后,排着队一路走来(师示范动作)。首先我们来想象下如果今天妈妈带你上公园,你是怎么迈着步子走出家门的?2、师:如果让你选择乐器来表现鸭子脚步声,你会选择哪种乐器?3、师:好,我们来听听音乐家是怎么表现鸭子走路的呢?(播放音乐)4、你能用动作和声音来模仿鸭子走路的样子吗?5、讨论:听到音乐家用了什么乐器来表现鸭子摇摆行进的步伐?(双响筒)请几个小朋友用双响筒敲击,师:他们敲击的非常不错,随着他们敲击的节奏鸭子们动起来,我们准备出发去玩耍了。B、玩耍1、师:鸭子一摇一摆地走向河边,他们在河里尽情地玩耍着。如果是你在玩耍着,你的心情会怎样?那你会怎么表现? 2、师:对,当我们很高兴的时候就会在动作、语言速度上会加快,声音也会变得很高很亮小朋友认为哪种乐器的音色适合来表现鸭子在快乐的玩耍呢?3、我们一块来听听音乐家使用了什么乐器?播放音乐(镲还有锣)音乐家用镲来表现小鸭的什么动作?(拍打翅膀,游水)你也来表现一下好吗?学生用镲探究体验 4、老师这儿还有一件小朋友都很熟悉的小玩具,发现我们的拍手声也可以模拟小鸭拍打翅膀的声音,大家来试试,(师示范)听听它的声音特别像小鸭子在干什么?(嗯!像极了鸭子拍打翅膀的声音)力度上有变化吗? (生:有 )师:它是怎么变化的?弱强弱 我们一起来模仿小鸭拍翅膀的动作。 (全体孩子弱强弱力度变化得表演拍打翅膀 )我看到了小鸭在非常欢快的拍打着翅膀,好高兴啊!C、拌嘴1、师:玩得正高兴时鸭子们突然为了一点小事争吵了。小朋友你们平时如果闹矛盾了是怎样拌嘴的?(你一言我一语。而且有时高有时低。)2、我们听听音乐家使用了什么乐器来表现拌嘴这个情境的?播放音乐 (镲、锣、鼓)镲是这首乐曲中最主要的乐器。3、师:请两位小朋友用镲来表现你感受到的鸭子是怎样拌嘴的。4、师:他们吵得真激烈!我们不是还学会了其他的敲击法?接下来你还能用哪些不同的敲击法来表现鸭子拌嘴的情景?(探究乐器演奏法)5、再次请小朋友用镲来表现拌嘴的情景(能用上多种演奏法就最棒了)6、师:我们将镲用不同的演奏方式表现了拌嘴的情境,并感受到到强弱和快慢的变化,下面我们再用心听一次音乐家是怎样表现鸭子拌嘴的,你也可以模仿演奏来表现这段音乐。播放音乐(老师和学生一起模仿演奏)7、师:小朋友你们可真棒,用自己不同的方式把鸭子拌嘴表现了出来,现在他们又和好了,听!他们正排着队准备回家了,D、回家1、播放音乐听出这段音乐和前面哪个情节很相似? 2、(第一段) 对,他们也是用双响筒、木鱼的音色来表现鸭子摇摆走路的形象。都是很有规律的节奏。小鸭走回家离我们越来越远,声音也就越来越小(渐弱、渐慢)四、实践体验1、现在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用打击乐器为动画片鸭子拌嘴配音。2、师评价:“通过小朋友们的表演,鸭子拌嘴这首乐曲变得更丰富,更形象地表现活泼可爱的鸭子。五、拓展编创我们的身体就是一件神奇的乐器,现在请小朋友放下打击乐器,用响舌来模仿双响筒的声音,用拍手模仿镲的声音。六、教师总结通过今天的音乐课小朋友知道了,除了我们的语言,打击乐也可以“讲故事”,打击乐器演奏时,加上强弱快慢的变化,可以把故事讲得更加生动有趣活灵活现。 老师希望大家回到家,利用你的身体乐器加上动作表现,把小鸭拌嘴的故事表演给爸爸妈妈看,让爸爸妈妈也分享到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让我们在数鸭子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但是如何才能上好欣赏课呢,这也成了大家的困扰。基本总是泛泛而听,没有深层次的去挖掘作品,分析作品,以至于学生除了愉悦了听觉外,似乎没有学到本质的东西。但这次听了帅老师的森林的歌声后,有了一些清晰的认识。 一、聆听的顺序,帅老师先让学生整体聆听,闭眼欣赏,没有提出过多的要求,只是让学生说说听到了什么,那是个怎样的世界?学生听后纷纷畅所欲言,把自己从音乐中听到的、感受到的都一一表达了出来。接着是分段聆听,感受不同的乐器演奏出不同的旋律与情绪,在整体感受后,再一段一段切开来,通过聆听感受,再模仿动作,再到模唱,学生对这3段不同的主题曲有了一个更加深刻、清晰的认识,也了解了曲子的内在构造。最后再是完整地聆听,还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感受。通过初听-细听-复听。初听是感知,细听是理解、记忆,复听是想像、联想的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欣赏曲子,自然地理解曲子。二、如何细听,这往往就是关键所在了,如果处理的不好,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聊。而帅老师的这节课中,首先很好的把这3个主题曲理了出来,而不是一位地反复聆听,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在聆听的过程中,让学生听辨出是由何种乐器演奏的,模仿演奏的动作,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也使得聆听不再那么单调乏味,还让学生聆听这3个主题曲所表达的情绪是否一样,通过对比,感受区别。最后让学生跟着琴用“啦”哼唱旋律,不仅仅停留在欣赏的表扬,更是通过唱一唱,把这清新优美的旋律牢牢刻在心里。三、创编与活动,这是拓展练习,因为此首曲子名为森林的歌声,而森林中有各种动物,大自然的声音,这时候,老师只要顺势一引导:“你能不能模仿其他大森林中的声音呢”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打开了,风声,雨声,狼叫声,青蛙声等等,还模仿的惟妙惟肖。老师最后再做一下梳理,就成了一个小小的自然之曲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学生正是在主动参与中快乐地学习着。音乐欣赏教学是一项较为复杂而细致的工作,而我们大部分人就是太乱太浮躁了,帅老师的这节课大胆创新,合理运用.作为教师,在欣赏中没有像导演一样高高在上,泛泛而谈,而是演员,置身在学生当中为其营造一个浓厚的欣赏氛围,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与尝试中获取知识,带领着学生一同进入艺术的殿堂森林的歌声设计了这三个教学目标:1、聆听乐曲荫中鸟和森林的歌声,能从乐曲声中听辨各种小动物、各种鸟鸣声等,以体验音乐的描绘功能,从而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2、在欣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记忆各段主题曲调的音色和顺序,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听觉习惯,提高音乐记忆能力。3、模仿森林中动物和自然的声音,编创有节奏的语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音乐创编活动。从教学目标看,这堂课要的任务并不轻松,而要很好地落实这些教学目标更不容易。欣赏课本来就是比较难上,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执教者精心安排。 从一堂欣赏课的角度来说这是节成功的音乐课。思路清晰,详略得当,感受、体验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欣赏森林的歌声时,通过分段欣赏、模仿、记忆主题旋律,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主题旋律等方法,循序渐进,使学生对乐曲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体会到了音乐的描绘功能,学生参与、体会、感受,最终达到教学要求。拓展延伸部分,执教者安排了一个创编活动,先模仿森林中动物以及大自然里的声音,然后在一起创编出属于孩子们的森林的歌声,尾声轻轻松松地过渡到环保意识的渗透之上。音乐教育实际上是“音乐方面的教育”和“通过音乐进行教育”,两者尽管各有侧重,但目标一致,这也是音乐教育赋予音乐教师的双重责任,在这堂音乐课上,我们看到了它的影子。我们要看到好的地方,但一节课总归有值得讨论的地方,课上老师说的太多,比如在初次感受梆笛的音色时是不是可以让学生感受了之后自己来说这种音色的特点,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去听,就单单告知学生,虽然学生也能感受到,但思维容易被框定,欣赏本来就是讲的是自己的感受。还有就是森林的歌声没有全曲欣赏,这是很可惜的地方,课时内容安排多了就没时间完整聆听了。听了管红娟老师的一节音乐欣赏课红旗颂,让我受益非浅。这节课充分渗透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作为实施美育主要途径之一的音乐教学,其目的绝不仅仅是让学生简单地学会唱几首歌、跳几段舞蹈、会几样乐器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音乐课教学,使学习者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动机和兴趣、兴奋和快乐,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能从音乐中发现美、感悟美,受到美的熏陶,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实现能力发展、个性培养和精神提升。 管老师在教学中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及教学特色,充分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 一、视听结合,体现音乐性。 管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音乐语言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在音乐引导中自然地进行学习。比如:在请学生听出主题旋律在整首乐曲中共出现了几遍,并说出主题旋律出现的时候速度有什么变化。她不是将预先确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在与学生的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探索、共同体验、共同感受。得出结论后,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上她既是一个活动的指导者,又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学生都说出了红旗颂带给他们的感受时,她又抛出一个问题:同样一段旋律为什么会带给人不相同的感受呢?那就是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力度、速度和节奏在起作用,这一点就是这节课需要让学生掌握的重点。那么,通过让学生模唱主旋律和用动作表现乐曲,学生根据自己对乐曲的体验,很容易就解决了这个知识点。 当学生对这首乐曲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再单纯得让学生去欣赏这首乐曲,学生就要感到枯燥了,所以接下来管老师就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一幕幕难忘的瞬间,把本课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二、构思新颖,衔接巧妙、自如。 本课教学环节之间,衔接巧妙,课堂教学流利顺畅。教师仔细分析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环节自如地过渡,不流任何痕迹,课堂教学保持整体性。 三、教师基本功扎实,课堂效率高。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音乐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谈不上一节成功的音乐课。在这堂音乐课中,无论是教师的弹,还是教师的唱,无论是教师的表演,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正是因为管老师有了过硬的基本功,才能出色地上好这堂音乐课本节课我用国歌导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国旗、国徽的含义,高唱国歌,学生敬队礼,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然后导入本课主题欣赏红旗颂,我让学生认识了曲作者吕其明,讲述了乐曲的创作背景,接着让学生初步聆听乐曲,感知音乐形象。接着进行分段欣赏,每一段都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学生欣赏很认真,投入,问题回答效果准确率高,在欣赏引子部分,号角的主题时,我先介绍了管弦乐队的四组乐器,接着让学生聆听,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了是小号演奏的国歌音调。在欣赏第一乐段红旗主题时,我先让学生跟着琴哼唱了主旋律,接着让学生聆听,感受这段乐曲的歌唱性主题。接着欣赏了乐曲的红旗连接部分,双簧管走出了哀婉的曲调,仿佛把我们带入深深的回忆中,学生听后,说到,感觉回到了以前,日本人对中国的烧杀抢虐的场面,有的同学感动的流泪了。在欣赏乐曲第二乐段,进行曲风格的红旗主题时,欣赏过后,让全体学生起立,跟着音乐律动,体会进行曲风格的节奏,速度,情感,孩子们踏着整齐的步伐,自信、从容地大步前进,效果较好。接着,我让学生整体,完整欣赏音乐,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学生欣赏完,这个也可以省略,因为前面我已经让学生完整欣赏过了。完整欣赏之后,为了激发学生对国旗的热爱之情,我又让学生欣赏了女高音刘媛媛演唱的视频五星红旗,学生认真欣赏,之后说了自己看到的场面和自己的感受,为表达学生的爱国之情,我让学生配乐(红旗颂第一乐段)朗诵了红旗啊红旗难忘你,学生有感情地朗诵了这首诗。红旗为我们插上了理想的翅膀,号角声声唤我们奋起,让我们唱响豪迈的歌,共同迈向新的世纪!最后我让全体学生起立,跟着音乐演唱孙楠演唱的红旗飘飘,学生跟着老师边唱变律动,使整个课堂气氛得到了进一步升华。小雨沙沙是一首充满活力的儿童歌曲,它是以春雨为素材,引发出种子的生长离不开雨露的主题。乐曲的旋律轻盈、活泼,流畅。我将小雨沙沙一歌设计成以唱歌为主要内容的,与听,奏,动,创有机结合的综合课,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相互的联系较为紧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使耐力较差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在不断变化中感觉新鲜的内容,从而调支了学生的学兴趣和积极性,大大提高的课堂效率。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各种手段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得到美的体验,指导学生在演唱中发挥想象,在编创中得到发展。一、创设情镜,激发情趣。学生说说看到的春天美丽景象,再放一段春天风光的录象在学生初步感受春天的画面和音响后,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声音,自己的律动表现的自己愉快的心情。再用自制的打击乐模仿下雨的声音,在教唱环节中,一创造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结合看课件,听录音及老师用轻柔的声音描绘,向学生再现了一幅大自然春天的美景,学生仿佛看到了天上下着蒙蒙细二、淡化教唱,培养自主性。这首歌短小简练,充满童趣,学生易唱易记。在教学中我淡化了教学环节,以听唱为主。打破老师教学生唱的模式,并用鼓励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大胆上来演唱做示范,虽然学生的音准把握的不是很准确,但节奏非常稳,表情丰富,给其他学生树立了好榜样。三、鼓励积极参与,发挥想象。选出创编环节中运用生动活泼的游戏引入,激起学生创编的兴趣。选出创编好的同学分别扮演“小雨”和“种子”,边唱边表演,引导学生把种子在雨水的滋润下破土而出的喜悦之情表达出来。这时孩子们都想参与到当中,无形中创立了一种自由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孩子们大胆的参与充分的表现。四、不足之处:1、一年级歌曲的音准方面,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近一步提高学生的节奏、音高、音准还有音的强弱。2、在授课过程中,导入学习唱歌的环节不够全面,不够课堂、知识的活跃,欠缺知识的丰富。数鸭子是一首想象生动、有趣的童谣歌曲,歌曲前后都有数板,表现了儿童活泼可爱的天性,充满童趣。因此,我在教这一课时,充分发挥学生好动的特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和舞蹈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充分表现歌曲的内容,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课始,我以律动的方式导入课题,放松学生原本紧张的心情,并增强学习兴趣。也显得亲切,也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表演是教学中倍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在学这首歌曲时,我根据歌词内容启发他们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记忆歌词。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唱放牛歌时,整个教学我运用了“参与体验情感升华式”教学模式展开教学的,课的一开始“激情引趣”,老师播放了一首捷克斯洛伐克的歌曲牧童,老师引领学生用双响筒运用简单的几种伴奏型为之伴奏,并让学生感受到节奏型的变化,目的是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轻快活泼,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注意伴奏的方式和节奏型的变化,为歌曲伴奏做好铺垫,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拉近师生距离。紧接着让学生闭上眼睛,老师再次放音乐让学生仔细聆听,启发学生“你都想到了什么?”从而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经过教师的简单小结使学生了解了牧童的生活和放牧时的心情,为学唱歌曲放牛歌做情感铺垫,接下来的“体验理解”环节还是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让学生模仿小牧童吹笛子的动作,让学生编创节奏。实际教学证明,这个环节设计得比较好,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我的教学目标,熟悉并掌握了所要掌握的节奏。整个教学过程我注重了学生以听觉为主,从听觉入手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学唱歌曲。我认为整体的效果还是不错的,课堂气氛活跃,注重了学生兴趣、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审美为核心,课堂中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演”,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在上两只小象时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首先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给每个孩子提供了参与音乐活动的空间,以便学生能够展示自我。 在教学中我以故事情境导入,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我抓住这一契机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如:第一段歌词教学中我采用了两只小象歌曲伴奏音乐做为故事的背景音乐,加上老师形象的动作和丰富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了故事情境,把孩子们带进了森林中,调动了学习情趣,同时感受到歌曲的情绪,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情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在第二段歌词学习中我以夸小象展开教学,并应用了孩子们喜欢的玩具手偶一边演示,一边和学生夸小象。此外还让他们用手偶亲自来表演,这样一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激情,激发了掌握两段歌词的决心,以“动”调动了学习激情,使学生在动中感悟,加强对歌词的理解记忆。 在唱歌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给学生丰富直观的画面,引发学生唱歌的欲望,让孩子们好象真得走进了情境中,快乐的渡过35分钟提高了课堂气氛的活跃性,在学生创编表演中体现了动脑、动手、动口、合作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设意识,培养了创新能力。展示自我的欲望,达到了教学目的。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