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形势与改革前景讲解.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662239 上传时间:2019-12-20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3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形势与改革前景讲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形势与改革前景讲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形势与改革前景讲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形势与改革前景,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导周满生研究员,主要内容:,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状况;二、当前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深化改革,切实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状况,(一)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竞争中的位置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一,第二位的美国加上网络学习注册学生数,也就是1700万人左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有2002/03年度数据的130个国家(地区)统计,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平均为31.3%,我国以2005年21%的数值计算,也不过排在第80位上下,尚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从业人员中专科以上学历的仅占5%左右,近期能够改善的,也只是新增从业人员学历水平,而人才存量与中等以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还有显著差距,至于同发达国家在高层次人才拥有量相比,落后甚远。因此,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国际排位并不算高,尚存增长的空间。,综观世界,人类社会在进入21世纪以来正在发生着两大根本性的转变:一是工业化社会向知识为基础的社会转变。这个转变被称为再次现代化的进程,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浪潮是其表象。二是一次性学历教育向终身学习转变。第二个转变被称为人类学习模式的重大变革。,近半个世纪以来,重大科学发现主要来自大学学者,70%以上的诺贝尔奖得主在大学工作。由于大学在国家创新中具有的关键地位,世界各国高度重视高水平的大学建设,在抢占世界学术高地方面明显加快了步伐。,美国拥有全球最多的高水平大学。2005年世界大学200强中美国有54所,前10强中美国有7所。德国政府2005年启动了“精英大学”计划,遴选出10所大学进行重点建设。俄罗斯也于今年3月启动创新型大学申报和竞争评选工作,计划对30所一流大学给与强有力的支持。,我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实施“211工程”和“985工程”,有力地推动了高水平大学建设,起步早、进步快、见效大,受到国际教育和科技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现在我国已与英、法、德、澳等26个发达国家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基本质量是有保证的。,*所有希望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甚至制高点的国家,都在加紧筹划本国的教育制度改革。*知识经济一旦成为经济社会新的增长点,最突出的特点是发展依托资源类型的重大变化,从自然资源转向更加倚重人力资源,从“硬实力”竞争转向兼顾“软实力”的竞争。,*各国都在制定国家战略、积极谋划新世纪的教育发展:美国的2002-2007年战略规划(2001)不让一个儿童落伍法(2002)俄罗斯的2010年前俄罗斯教育现代化构想(2001)韩国的人力资源开发基本法(2002)都力图通过加快教育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抢占制高点。,参考文件(1)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等联合发布迎接风暴报告简介(2006年2月)2006年2月,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及两院下属的医学研究所发表了联合报告迎接风暴:振兴美国经济,创造就业机会,建设美好未来(简称迎接风暴),在美政界、教育界与科学界引起比较强烈的反响。,迎接风暴实际上是21世纪美国科技教育发展战略报告,很有参考价值,有利于我们了解世界,面向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谋划我国教育科技发展战略。英文名称为:RisingabovetheGatheringStorm:EnergizingandEmployingAmericaforaBrighterEconomicFuture,迎接风暴报告的主旨和特点:迎接风暴报告提出四项重大政策建议:即美国政府应当在基础教育、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和经济政策方面行动。美国21世纪委员会相信:如果实施迎接风暴报告建议的话,将能够帮助美国在21世纪实现繁荣。该报告突出强化了以下特点。,特点:,直面竞争危机瞄准中国等国反思教育问题,*强调美国面临几个领域挑战:1、基础教育阶段在科学和数学方面的知识准备不足;2、本科生对科学和数学专业的兴趣有限;3、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数严重减少;4、科学与工程教育在某些情况下使学生不能充分做好在大学以外工作的准备。,强调政府责任应当复兴责任感和使命感,来保证美国人民继续在全球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巨大机遇中获益。在强调政府责任的同时,也强调“科学家和工程师也是公民,他们既有责任,也有机会帮助保护美国。重视培养人才高度重视参与国际人才竞争的能力建设,将人才作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针对欧盟与中国、印度的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竞争压力,提出“创新将成为确定美国在21世纪成败与否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加快高层次人才特别是研究生培养,是美国科学、经济和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迎接风暴提出四大政策建议:,1、每年吸引一万名最聪明的学生担任基础教育科学和数学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可影响一千万学生。培训25万教师,提高科学和数学教学水平;,2、国家重点支持科学和工程的基础研究,播撒创新的种子;3、吸引国内外最好、最聪明的人才接受科学与工程教育;4、营造激励创新和投资创新的宽松环境。,21世纪委员会建议:(1)启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本科生奖学金”计划,以使自然科学或工程学领域学位获得者不断增加,并达到24岁同龄人口的10%以上。(2)政府增加拨款、设立奖学金和减免学费等多种方法,吸引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攻读研究生学位。,参考文件(2)2006年6月26日美国教育部“未来高等教育委员会”发布了一份调查报告草案报告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美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较为详细地的改善和提高的建议。具体包括四个方面:I.高校入学(Access)II.接受高等教育的经济承受力(Affordability)III.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与创新(QualityandInnovation)IV.建立完善的高等教育问责体系(Accountability).正式报告计划于今年9月份公布。,I.扩大招生入学,保证合格就学政府要尽最大努力加强资助贫困学生(Need-basedAid)接受高等教育,并确保教育成功率。要保证高中教育合格率,并提高大学生毕业率,校方应清楚,导致学生不能入学和顺利毕业的非学术性障碍(Non-AcademicBarriers),如学生家长对大学教育价值认识不足、经济上负担不起等原因。,II.提高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经济承受力全面改革学生资助体系,使之更加能够满足学生需要和国家需要。要以新的方式切实扩大资助贫困学生。改革后的资助体系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扩大大学学生入学:确保可能因资金问题上不了大学的学生入校学习;2、提高学生保持率和毕业率:使学生能够持之以恒完成学业,保证那些因费用问题不能完成学业的学生顺利毕业;3、消减学生债务压力;,高等教育机构要开发新的、搞好控制教育成本的方法,提高“产出能力”。要使毕业生显示高校学习后“增加的价值”。高中阶段,应让合格的学生提前接受大学教育。如:1、大学预科课程制度(AdvancedPlacementPrograms)2、早期入学选拔制度(EarlyCollegeEnrollmentPrograms)3、双学籍学习制度(DualEnrollment)4、早期大学网络课程(EarlyCollegeOn-LinePrograms),III.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教育创新1、各类高校要积极开发新的教学法,设置新课程,使用新技术来提高学习效果,尤其是提高学生的科学、数学素养。要大力倡导不断创新、持续提高教育质量的科研活动。,设立联邦基金奖励高校教学改革,把迅速发展的科学,如神经科学(Neuroscience)、认知科学(CognitiveScience)、组织科学(OrganizationalScience)、等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为满足乡村、成人以及劳动力发展的教育需求,要加大远程教学的利用和支持力度。,2、制定发展终身学习的国家战略,确保美国公民和美国始终处于要求日益增高,不断发展变化的全球知识经济前沿。要使美国处于知识变革的前沿,教育部长要带头创建一个鼓励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技术的制度。“部长计划”应鼓励建立一个设计合理、简明实用的数字知识传输系统。此系统能让各教育机构间易于转移学分,学生不仅能获得学位证明,并能获得某一技能的证书。,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终身学习基金账户”(LifelongLearningAccounts)试点项目,为个人教育、培训提供经费,可使劳动力本人不断更新知识技术。促进职业发展,提高收入所得。通过国家试点项目的示范,鼓励引导中、低收入人群储蓄投资教育培训。提高与职业相关的技术知识。可通过给予个人和雇员税收鼓励,筹措此账户基金。要消除学分转移障碍和其他影响终身学习成果互认的阻碍,如:不同授权区域间、州与州之间,以及个人一生中接受的,来自学校与社区学习培训间的互认障碍等。,建立“国家创新伙伴”(NationalInnovationPartnership)竞争性计划。将联邦基金发放给各州,鼓励教学项目设计、学分转移等创新。教育部长应与州一级机构合作制定一个全面计划,促使高教、成教、职教更好的协调,整合相关政策、计划和问责体系。建立一个高效、透明、经济并能满足劳工需求的体系。此计划要对调整相关法律、法规提出具体建议。,IV.建立完善的中学后(Post-Secondary)教育问责体系在高等教育街创建讲求责任的、透明的文化。如果高等教育能够大力提倡和实施严肃地问责体系标准,扩大招生入学、提高学生对高等教育的经济承受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创新能力等问题将变得更容易解决。,1、发展更好的学生学习评估制度各州应要求公共高等教育机构使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学生学习成绩评估工具,例如:“全国学生学习参与度调查”(NSSE)“社区大学学生参与度调查”(CCSSE)“大学学习评估测试”(CLA)“学术能力和进步评估考试”(MAPP)以这些机构的评估数据,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联邦政府应鼓励各州政府、高等教育协会、高等教育系统和机构制定注重毕业率的问责体系,为学生、政策制定者、公众,以及高等教育机构内部管理改进提供服务。,学生学习的评估结果,包括现实学生某一阶段技能进步的增值评估,都应告知学生,并将全体学生的总体成绩公诸于众。这些评估结果应记入成绩单,进入全国问责体系数据库。在全美50个州的范围内,鼓励那种可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有意义的、州际间比较的数据收集。进而甄别出各州教育的缺陷和最佳实践。“全国成人文化素质评测”(NAAL)应由教育部来主持,要将10年进行一次测评缩短到5年一次。普查样本要大,不但能表明全国结果,也应能显示各州情况。“全国成人文化素质测评“还应该对两年制和四年制高校即将毕业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并向各州提交数据报告。,2、加强联邦数据收集和报告力度,改善问责制和政策制定。发展以学生为单位的“全国学生学习记录跟踪体系”(StudentUnitRecord)保证私密性。高等教育问责体系应使政策制定者了解所有学生的教育和劳动力市场结果,使州与州可以比较如何为成人学习提供方便。,3、创建一个易于使用的高等教育信息数据库,提供有关教育机构准确的信息,建立一个供学生、家长、政策制定者等其他相关人士使用的搜索引擎,方便其对有关教育机构的绩效进行衡量、比较、定位。教育部应创建一个易于使用的数据库,提供搜索服务。应允许并鼓励第三方机构发布有关高校质量情况的独立、客观的信息。应鼓励、推广“全国公共政策与高等教育中心”组织的州级“测评”(MeasuringUp)。此测评旨在测量与分析比较各州在高等教育准备、参与、经济承受力、竞争力、学习结果等方面的表现。,4、改革认证体系,认证依据要从经费投入和其它投入,转变为是否取得世界一流的教学效果。建立一个全国认证体系框架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求各教育机构和项目提供证据,证明其工作成果,尤其是有关学生学习的证据。(2)促进开发更为公开灵活的认证程序标准,鼓励高等教育创新和多样化,避免规定具体投入和程序标准。(3)要求相关教育机构和项目就特定目标任务达到世界一流质量,并相对于国内国际同行的情况,报告其可测量的进步结果。,评论:美教育界对本报告草案的看法本报告草案发表后,立即引起美教育界,特别是高教界的广泛关注。总的看来,美教育界对报告草案中提出的建议措施表示基本肯定与支持。对于美国的高教体系,要面对当今世界的竞争,就有必要改革现在的高等教育。,对迎接风暴报告和美国教育部“未来高等教育委员会”提议改进美国高等教育的草案的基本认识:,1、美国有强烈危机感,以危机凝聚共识;制造危机,应对挑战,是美国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联邦控制力度、形成和凝聚国家意识的常用手段,已成为美国实施战略管理的成功经验之一。善于发现危机、正视危机和利用危机,是一个重大战略思路。,2、美国继续重视基础教育,强化教师队伍建设;3、试图制定国家标准和考试制度,提高学生学习与竞争能力;4、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长久保持国家竞争力。,(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从现在到2050年前,我国18-22岁学龄人口呈现“两峰两谷”的态势:第一个高峰将在2008年前后到来,接近1.2亿人。随后在2020年前后形成第一个低谷,正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学龄人口不到1亿人,压力有所缓解。2030年前后将迎来第二个高峰,回升到1亿人,2050年处于第二个低谷,届时学龄人口会降到9000万人以下。,“两峰两谷”之后大约会在8000万人上下小幅波动。如果我国到2050年基本实现国家现代化,需要50%的高等教育入学率为支撑,总规模差不多也就是4500万人,与当前之差就是2200万人,这就意味着,在未来45年中,只需每年增长不到50万人,就可在2050年达到50%入学率的目标。,1、高等教育继续快速发展,较好的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过去五年,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相当快的发展,2005年高等教育在学总人数超过2300万人,比2000年增加近一倍;毛入学率达到21%以上,比2000年提高了8.5个百分点。2005年全国共招收普通和成人本科、高职(专科)学生697.25万人,比2000年增加320.49万人,年平均增长13.1%。其中普通本科、高职(专科)招生504.46万人,比2000年增加283.85万人,年平均增长17.99%。,2000年与2005年期间高等教育发展情况,现在每年全国高等教育规模增幅已高达200多万人,仅看2005年的普通本专科学生,毕业306.8万人,招生504.5万人(远远突破招生475万人的年初计划)。到2010年,仍以年均16%增长,届时高教规模将接近5000万人,显然是根本不可能的。到2020年,即使按10%的年均增长率,高教毛入学率甚至超过100%。若以年均增长率3-4%计,毛入学率也可达到40%。今后五年,高教规模每年增幅不应超过100万人,2010-2020年间每年不应超过80万人。,不同国家由于各自的政治、经济体制及文化传统不同,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途径也有所不同。欧洲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主要是公立高校,私立学校只占极小的比重。因此欧洲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也主要是通过大力发展公立高等教育而实现的。美国属于公私立高等教育混合型的体制,但其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大力发展公立高等教育来实现的。亚洲的日本、韩国高等教育75-80是私立的,政府主要负责举办少数精英大学。其高等教育大众化主要是通过大力发展私立高等教育来实现的。,国外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1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问题。许多国家没有解决好大众化与社会需求问题的教训值得关注。存在着“高教育低就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2高等教育发展与经费投入问题。一方面各国高教的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政府的支持能力却不断下降。3高等教育的数量和质量的矛盾。高等学校常常被西方政治家讥讽为“高投入低效益的机构”。,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必须下决心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节奏,正确处理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之间存在的矛盾,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能用精英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规格、学术取向与标准来规范大众化高等教育。,2、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统筹管理为主的体制进一步完善,高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进一步推进。综合性、多科性高校增加,改变了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偏小、结构不合理、单科性院校过多的局面,加强了学科的优势互补,进一步优化了教育资源的配置。,原属中央部委345所普通高校减少到111所,其余2000多所均由省级和地方政府管理,从根本上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部门地方条块分割的状况,调动了省、市发展高等教育的积极性。,3、招生、考试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进一步扩大自主选拔录取、分省命题改革以及录取方式和评卷手段现代化等取得积极进展。,2005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特点:(1)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量大、增幅高,总人数达到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增幅了20.7%;(2)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继续稳步上升;毕业生就业的区域分布状况有所改善;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比上年有所增加;就业方式更加多元化,灵活就业和自主就业均有明显增加。(3)目前存在着结构性就业矛盾,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现象并存,一方面一些大学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另一方面许多工作岗位招不到合适的人员。总的说来,大学生不是太多,而是远未满足实际需要。,4、学校内部人事制度、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进展明显,激发了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了高校的活力。,5、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19992004年全国新建大学生公寓约7200万平方米。新建学生食堂1200万平方米,是新中国头50年建设面积总和的近3倍,有力的保障了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建立了“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6、高等教育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贡献力度不断加大。,(1)高校已经成为国家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高新技术研究的重要方面军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强大生力军。“十五”前四年,全国高校累计获得科技经费991.8亿元,承担各类课题61.9万项,发表论文146.3万篇,其中国际三大检索论文176147篇。,(2)2004年度高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份额分别占到全国的68%、58%、59%,其中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填补了该奖项六年的空白。(3)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不断推进,高校科技产业产值超过了800亿元。(4)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推动理论创新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较好的发挥了现代化建设“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7、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取得进展,2005年教育部完成对75所本科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估。对53所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进行了抽查。对全国238家独立学院开展全面系统的专项检查工作。研究制定了调整和改进教学评估工作的若干政策。加强对高校教学评估工作的分类指导。完成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设计。加强了教学评估工作的宣传。,二、当前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投入严重不足,教育经费投入:A.政府B.社会,政府的教育责任1990-2003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2005?,公共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是衡量一国政府重视教育程度的重要指标。据统计,2004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59878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2.79%,与上年相比,下降幅度较大。主要原因是:2005年国家统计局对2004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做了调整,上调2.3万亿元。目前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统计口径尚不能完全反映我国政府安排教育经费的总量。,全国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逐年下降:2000年7310元,2001年6816元,2002年6178元,2003年5773元,比2002年下降6.56%;2004年为5553元,比2003年下降3.81%。全国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2003年2352.36元,比2002年的2453.47元下降4.12%;2004年为2298.41元,比2003年又下降2.29%。,政府和社会各投多少?教育经费占GDP6%以上是支撑教育现代化的基石,社会投入,政府投入,1980-2001年数据引自胡鞍钢文,发展中国家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2003年,我国财政性高教经费占GDP比重约为0.68。,各国若干教育指标对比,(世界银行:GNI=GDP+来自外国来源的初级收入净额),政府和社会各投多少2003年这两项指标分别为3.28%和2%(合计5.28%)预计中国2020年政府和社会分别占GDP5%和2%(合计7%)(1)政府增长教育经费还有较大空间;(2)民间投入已经接近天花板;(3)未统计家教、乱收费、自费留学等;,2、公共教育与市场经济性质界定不清,政策导向不明确,导致部分办学混乱,趋利现象严重如何认识有关教育产业的争论?可以把教育推向市场吗?A.教育根本不是产业,就是社会公益性事业(纯公共产品,北欧/朝鲜/古巴等)B.教育具有一定产业属性(分化)(准公共产品,日本/韩国)C.教育部分产业化(区别对待)(混合品,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D.教育完全应当产业化和市场化,政府退出(私人品,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国家),国际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三种模式,1.欧洲高福利国家基本依靠公共财政2.大多数国家以公共财政为主,社会资源为辅3.少数国家更多地依靠社会资源,公办教育必须坚持社会公益性事业属性,若要选择其他,应当依法规范改制。民办教育(含中外合作办学)可在教育的公共品(社会公益性)、准公共品(非营利性)和私人品(可营利性)的属性之间进行选择。但是在政策上区别对待。营利性机构要照章纳税,而非营利性机构可享受减免税待遇并获得政府财政补贴.,3、质量问题在整合教育资源过程中和大学扩招过程中出现了超大规模的学校,例如全日制学生达到5-6万,教职工达到1万,数量发展和质量提升形成矛盾。此外许多大学追求大而全,盲目上新专业,导致大学本来有限的资源再被稀释。高校教师的数量和整体素质难以适应新的要求,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质量。,4、在体制和观念上,存在着一些制约发展的障碍性因素,既有来自政府管理部门,也有来自学校。,批评,“大学日益向行政机关靠拢,失去了昔日学术殿堂的功能”。“大学忙于盖楼房而疏于学科建设,大师难寻”。“急功近利主导大学的科研和教学,浮躁风比比皆是”。“大学一味追求数量和规模,忽视了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大学缺乏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培养人才实用化、片面化”。“作假,抄袭,师生一气,互搭便车体现整体道德问题”。“不少大学校长缺乏教育理念,缺乏教育家精神”。,问题的的实质和度的把握,教育公平和效率(努力推进教育公平,缩小社会差距,更加体现注重效率)教育普及和提高(一方面要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和劳动力职业技能水平,另一方面要努力培养国家拔尖人才和高层次专门人才)公共财政和社会资源(教育是公益性事业,发展教育的责任主要在政府,但各国政府普遍对不同教育阶段采取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三、深化改革,切实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1、更深入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牢固确立教学在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1)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2)继续做好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到2007年建设好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继续推进大学外语教学改革;,(4)继续做好各种教育基地、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工作;(5)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6)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严格教育教学秩序。以高等学校教学评估为重要抓手,形成完善的质量监控及评价机制。引导不同类型的高校注重质量、注重教学、从严治教,走有特色的发展之路。,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将是今后的一个关键问题。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因素,实质上在很大程度上是前进过程中积累的矛盾,也有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出现的新问题。在“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的环境中,并不完全是由政府指令学校如何定位和提高质量,而是学校未来生存、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预计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接近40%时,数量与质量之间的矛盾还会显得更加突出,不同类型和办学模式的高等学校也可能面临着“重新洗牌”的考验。,高等教育评估A、构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育评估是加强高校教学工作宏观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教育评估制度来检验各高校的教育质量,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以造成广泛的社会舆论,以此来促进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能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评估B、中国自1985年开始高等教育评估工作以来,坚持了“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逐步建立了五年一轮的高等教育教学评估制度,,高等院校(内部质量保障机构),高等教育评估C、当前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主要政策可以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1)建立五年一周期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制度,使教学评估制度化、规范化;(2)成立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建立专业评估机构;,(3)加强分类指导,鼓励学校找准定位,办出特色,建立并不断完善各级各类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指标体系,促进学校公平竞争,形成以质量为导向的激励机制;(4)建立定期采集和公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制度,加强社会对高等学校办学和教学工作的监督;,(5)规范和改进学科专业教学质量评估,逐步推动建立与人才资格认证和职业准入制度挂钩的专业评估制度;(6)建立社会评估中介机构资质认证制度,积极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中的作用;,(7)把外部评估与内部评估结合起来,积极鼓励高等学校建立内部教育质量监控机制;(8)把评估的结果作为学校增设专业、确定招生计划、进行资源分配等有关工作的重要依据。,高校发展理念:我国高等学校迈入了“大众化”的门槛,但在有些理念还停留在“精英化”阶段。诸如教育发展观、质量观、入学选拔原则、教学形式、师生关系等关键性问题方面的进程稍显滞后。当然,我们解决这些问题,肯定不能简单套用发达国家已经成熟的标准,一定要注重把我们国家的文化传统跟现代大学制度有效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学校群体,迫切需要在发展理念不断创新。,我国高等学校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在新型工业化的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革命的不断冲击之下,高等学校发展的基本定位也将是多样性多层次的,并在持续变革之中;一是少量研究型大学,可以保持以综合学科专业为本位,以传承文化和创新科学为己任,“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应该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应该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应该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二是部分高等学校,应当营造综合学科、应用性学科与职业岗位群需求相结合的学科专业结构;三是多数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应用型技能性人才为主。,按照党的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2020年我国要努力“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不同高等学校一定会在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过程中,抓住发展机遇,找准各自定位,积极发挥引领、参与创新和服务的作用。,高校战略定位:美国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给我们的启示,总体规划的作用与成就,一.提出了一个科学,系统的富有创造性的研究框架和发展思路。二.把相互竞争的不同类大学和学院转变为一个有机的高等教育体系,各类高校功能划分明确。三.政府与高校的关系得到有效改善。,总体规划的作用与成就,四.满足平等与追求卓越的关系。五.促进了加州高等教育的持续稳步增长。六.促进了研究型大学的现代化。,2、大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2006年要开展教学改革立项和试点工作;深入推进高等学校教学水平评估,加强对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规范工作程序,改进工作作风,严肃评估纪律;积极开展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着力调动学生和导师的内在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好2006年高等学校招生计划的安排和管理工作,推动高等教育稳步发展。,3、全面启动实施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国家创新体制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1)要整合高等学校优质资源,加强科研基地建设,积极推进高校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争取国家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给予更大的支持,构筑自主创新平台。(2)要加强对国家重大项目的培育和引导,增强高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能力,提升高校综合竞争力。,(3)要进一步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推进高校科技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的创新,探索建立产、学、研合作的良性机制,大力推进高校与科研所、企业的合作,着力提高应用研究能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4)要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推动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与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紧密结合,把高等学校的发展融入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中。,4、继续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繁荣和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着力构建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力争在2010年之前,完成150种左右的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的编辑任务(西主中附的教学布局及待改革,部分吸收借鉴,不能全盘照搬)。继续抓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队伍建设,继续分期分批分层次对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进行系统培训,五年内全部轮训一遍。,5、要以建设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为重点,努力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力争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和优势的重点学科体系,带动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2006年要启动“211工程”“十一五”建设,扎实推进“985工程”二期建设。,6、采取一系列措施,下大力气解决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1)切实作好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截止目前,全国高校已累计已审批贷款学生156万人,审批合同金额125.5亿元。要采取各种措施,全力推进国家助学贷款按新政策、新机制运行。(2)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3)切实解决好高校招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实施“阳光工程”,建立和完善更加公开透明的招生工作体系,接受群众和舆论的监督,大幅减少招生乱收费、违规录取和中介诈骗现象。(4)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7、2020纲要的基本框架与主要内容,四个要点:一是突出一个主题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此,我们力争在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二是贯穿一条主线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高质量,优化教育结构,注重内涵发展。三是坚持一个宗旨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教育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可靠的基础。四是明确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障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四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020纲要(初稿)文本分为十一大部分:第一部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本次纲要的战略要点,也是主题。第二部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是贯穿纲要的一条主线。第三、四、五、六部分:分别就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政策方针提出了明确要求。,第七、八、九部分:分别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切实保障教育投入,均涉及教育发展条件保障问题。第十部分: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也就是要以深化改革,来促进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十一部分: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是对全党全社会提出的总体要求。,谢谢2006年9月12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