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实录.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659547 上传时间:2019-12-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实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年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实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年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实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实录教材分析: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课文中的第二篇,节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语言精炼传神,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教学理念: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更多发挥自己语言和才能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发现、质疑、创新。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侄儿、穿梭、郎中、诸亲六眷、挑掉、登时”等字音。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吝啬鬼形象。3、体会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方面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4、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人物形象。2、品中鉴赏作者高超的讽刺艺术、经典的细节描写,学习通过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孩子特别爱读书,尤其喜欢读名著,现在老师来考考你,倾听我描绘一个人物形象,你们迅速抢答是名著中的哪个人物。第一个人物:手持金箍棒,捉妖降魔,七十二变。(孙悟空)第二个人物:少年英雄,三头六臂,带有六件法宝。(哪吒)第三个人物: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手持鹅毛扇。(诸葛亮)第四个人物:武艺超群,酒量过人,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武松)第五个人物是出自红楼梦中的:聪明伶俐,熟读诗书。整日泪光点点,多愁善感,病如西子胜三分。(林黛玉)红楼梦中还有个人物:着装华贵富丽,心狠手辣,精明能干,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王熙凤)最后一二人物是出自水浒传里面的:彪形黑大汉,性格粗鲁,好赤膊上阵,善使两把板斧。(李逵)(设计意图:所猜学生熟悉的人物形象,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效地激起学生阅读的期待,学生便能产生欲罢不能,不读不快的心理。)二、课堂教学(一)揭示课题,结识文中人物师:看来同学们不但善于读名著而且对名著中的人物也是颇有研究。这节课,我们也来认识一个同样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出自于我国古典名著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出示儒林外史书本的封面)儒林,就是众多的读书人。他的名字叫严监生。 (板书:严监生) 谁来读读。生读(设计意图:从学生平时读课外书谈起,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容易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并从读课题入手,抓住关键字眼通过朗读表达感情。)“多数学生把把严监(jin)生读成了严监(jin)生”。师:请注意一个字的读音。出示:jin (监考)(监督)监: jin (监生)师:这个名字中的第二个字念一声。生齐读。知道什么是“监生”吗?。谁来说一说?生(读注释):监生是指明清两个朝代的时候,在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的人。师:严监生何许人也?他的家境如何?资料中是这样记载的:出示:他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良田万亩,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少有几百两银子。 节选自儒林外史师:从这段华中你获得了哪些讯息?生自由发言。生1:非常有钱。师:能用一个成语来说说吗?生2:家财万贯。师:这个成语来形容严监生最恰当不过了,老师把它写下来。(师板书:家财万贯)师:严监生的确有钱。一两银子,相当于500元人民币。他家资产折合人民币亿万元,就算是我们班所有的人的家产加起来也没有他多,那这样一个家财万贯的人在临死前会是怎样的情形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临死前的严监生这篇课文,一起读课题(板书:临死前的严监生)。生 (齐读) :临死前的严监生。(设计意图:通过儒林外史中关于描写严监生富有的句子,让学生感受到严监生的富有,为下文感悟严监生的吝啬打下铺垫。)二、初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预习提示自由地读课文。这是一篇白话文,它和我们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和用语习惯不太一样,可能比较拗口,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结合文中的注释,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生自由读文。师:刚才大家读得都很认真,下面看看你们读得效果怎么样?先看屏幕上的这些词语,理解哪一个词语的意思,就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出示:诸亲六眷、严监生、郎中、哥子、登时、一声不倒一声、不得断气、灯盏、挑掉一茎一生读以上词语。师:读的真是字正腔圆,字字有交代。这位同学有一个多音字读的特别好,“挑掉”的“挑”是念三声的。生齐读这些词语。师:这些词语的意思你们都明白吗?你知道哪个词语的意思就站起来告诉我们大家。全班交流词语的意思生1:我知道哥子在这里是古代对男孩子的一种称呼。生2:郎中是方言中医医生。生3:一声不倒一声是一声连着一声。(设计意图:由于文中一些字词学生较难读懂,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这是阅读教学的最基本的要求。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培养学生预习的良好习惯。)师:看来字词已经没有问题了。临死前的严监生到底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请同学们再来默读课文,边读边把描写严监生神态动作的句子画下来,还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空白处。生交流: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生:读句子。(读得比较到位)师:此时的严监生如果要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用什么? 生自由说生1:命悬一线。生2:奄奄一息。生3:病的非常厉害。生4:生命垂危。师:能不能把这些体会送到句子中里,读出来,让我们一听就能感觉到他已经命悬一线啦!师:(指名读后)真有水平,我们也一起来读一读!(设计意图:通过感情朗读,入情入境地读,深入体会临死前严监生奄奄一息的情形,为下文体会人物形象作铺垫。)师:就是这样一个(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危在旦夕)的严监生,却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是什么意思呢?(板书:两个指头) 师:同学们,想一想当一个人到了生命的尽头,念念不忘的会是什么?生1:自己的财产。生2:最亲的人。师:是啊,面对严监生的两个手指他的家人也是这么想的,大侄子猜的是?生:两个亲人!(板书)师:二侄子猜的又是什么?生:两笔银子!(板书)师:奶妈猜的又是什么?生:两位舅爷!(板书)师:这三个人猜得都很合情理,但猜中了没有?我们从哪些句子一读就能明白!生读句子1: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生读句子2: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生读句子3: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三、细读课文,走进人物内心(一)举一抓关键词语,展开想象师:为什么这些人都没有猜中,此时的严监生在想什么?我们就通过严监生的神情、动作揣摩他的内心世界,完全明白了他的心思,一定能帮助我们读得更好。(请一位同学读读这个句子。)出示:严监生喉咙里痰(tn)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他想说:师:读得真好。(相机板书:摇了摇)他一连几天都说不出话来了,他一定有无限的话想说,到底有多少话想说呢,他想说: 生:自由猜测说严监生想说的话生1:大侄子呀大侄子,你没看见我的两个手指头吗,我指的是两茎灯草。生2:你呀真是,什么亲人不亲人,满屋子不都是亲人吗?怎么就不明白我的心呀,真是气死我了。师:刚才这两个同学都是抓住了不同的关键词,我受刚才同学的启发把它无限的心里话整理成了一段话,你们听:他把头摇了两三摇,心想:大侄子呀大侄子,什么亲人不亲人的,满屋子不是亲人吗,不是都来了吗?你没看到我伸的是两个指头吗?你怎么都不明白啊,你们说的都不对呀,我指的是两茎灯草,耗了我的油就是耗了我的钱,你们再不挑掉一茎的话,我是断不了这口气的。师:看来我们只要抓一两个关键词语,就能走进了严监生的内心,把他心里想说的话用一段话表达出来。同桌之间再交流交流。(学生互相交流)(设计意图:严监生本人不能说话,但严监生的动作、神情在说话,填白心理描写就是凸现作者方法之效果,遣词之精妙。)师:这样一个有钱而又吝啬的人平时的生活是怎样的?老师给大家看一段小资料出示:严监生拼命地节制生活费用,从不舍得吃一口肉。过了灯节后,就叫心口疼痛,初时撑着后来就渐渐饮食不进,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银子买药吃 节选自儒林外史师:读到这里,你们觉得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生1:吝啬师:是吝啬,那在吝啬后面再加一个字就是生:吝啬鬼。(师板书:吝啬鬼)生2:爱财如命生3:守财奴(师板书:守财奴)生自由说体会严监生的吝啬。(设计意图:读悟过程中,借助原著中的资料从而使学生对人物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人物形象也越来越丰满。)(二)反三选择一处,想象写话师:这样的守财奴,这样的吝啬鬼,临死前念念不忘他的两茎灯芯,继续伸着他的两个手指。(出示二侄子和奶妈说的话。)女生读二侄子的话,男生读奶妈的话。(师相机板书狠狠摇,闭眼摇)师:作者可真了不起,就是一个摇头,从大侄子的“摇了摇”,到二侄子“狠狠摇”到再到“闭眼摇”不同的描写,关于两个手指头描写也有变化,从“伸出手指头”到“指得紧”到“指着不动”,想告诉我们什么呀?生自由说。师:越来越气愤,简直要绝望了。请同学们,选择一处,用刚才的方法,抓几个关键词,把他或越来越气愤或越来越绝望的心里活动写一段话。想象临死前的严监生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请两位学生读一读后,大家选择一处写一写。)出示: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心想: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心想: (学生写话,老师巡视)生自由说师:这两位同学之所以写得好,因为用了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的。话语符合严监生的心里。我们吸收别人的优点,继续发言。(设计意图: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让学生把习得的表达方法运用到写作中,自自然然地体现从读到写,读写结合,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三)体会表达,感情朗读师:对于一个奄奄一息的人,作者准确地抓住了他动作上的微妙变化,一个鲜活的守财奴的形象跃然纸上。(指着板书)生(根据板书回答):头摇了两三摇、狠狠摇、闭着眼摇。伸出两个手指头,指得越发紧,指着不动。师:正是作家吴敬梓对人物的传神刻画,才让个性鲜明的严监生从文字中活了起来,下面就让我们拿起书,读一读这篇文章,现在的朗读水平肯定跟刚才不一样。觉得自己一定有进步的同学,我们一起读一读。(学生先齐读,然后把自己读得最好的一部分展示给大家。)四、延伸课外,激发阅读兴趣师:“两个手指头”这传神的一笔,有着极强的讽刺意味。讽刺了这个视金钱重于性命的守财奴、吝啬鬼形象。完全能够与莎士比亚的夏洛克、莫里哀的阿巴公、巴尔扎克的葛朗台等举世闻名的吝啬鬼形象描写媲美。这堂课的学习马上进入尾声。最后我们再来一个猜一猜游戏。猜一猜,这么一个吝啬的人 ,他的大老婆得了重病了,他愿意花大钱为她治病吗?猜一猜,大老婆病死了,他愿意花钱大办丧事吗?猜一猜,他的哥哥犯了事,逃了,知县到家里抓人,他会花大钱消灾吗?(学生纷纷猜测,均猜测为严监生不会舍得化一分钱。)生:不可能。师:看来这个吝啬鬼、守财奴的形象已经深入你们的内心了。你们全都猜错了。你们看出示:为了治好妻子王氏的病,他每日四五个医生用药,都是人参附子。王氏去世,他自此修斋、理七、开丧、出殡,用了四五千两银子,闹了半年。他哥哥犯事逃了,差人来抓,“随即留差人吃了酒饭,拿两千钱打发去了。” 节选自儒林外史师:你们觉得怎么样?生:太不可思议了。师:是啊,这一切的一切,显得让人不可思议,他虽然吝啬但不乏人情味。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他,让我们课下继续走进儒林外史这部名著,走进一个内心复杂的可怜吝啬鬼,在那里你还能看到许多封建时代的读书人追求名利鲜明形象。如:从小时候爱读书爱画画,长大后不愿做官的王冕写起,写到了范进中了举人以后发疯了的疯态。匡超人,代人参加各种考试,天天吹牛的狂态。穷秀才看到女儿绝食而死,仰天大笑说:“死得好!死得好!”的癫态课下让我们继续走进儒林外史品人物之精彩。(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鼓励学生阅读,让学生深入了解儒林外史这部名著,走进一个内心复杂的可怜吝啬鬼,在那里可以看到许多封建时代的读书人追求名利鲜明形象。)板书设计:临死前的严监生两个指头 神态、动作 内心亲人 摇了摇 家财万贯 奄奄一息 银子 狠狠摇 吝啬鬼 守财奴 舅爷 闭眼摇两茎灯草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 12 页 共 1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