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654481 上传时间:2019-12-20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第一节幼儿园社会教育概述,一、幼儿园社会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人的发展的需要,2、幼儿园工作规程为建立和完善幼儿园社会教育提供了法规、政策及理论的空间,第一节幼儿园社会教育概述,二、幼儿园社会教育不同于以往的常识教育,也不等于品德教育。,1、不等于常识教育,包含:情感态度的获得,技能的掌握和知识的学习。,2、社会性与品德的关系,社会性是指人在形成自我意识、进行社会交往、内化社会规范、进行自我控制及进行其他社会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健康人格的培养,第一节幼儿园社会教育概述,三、幼儿社会性的发展,1、社会教育的核心在于发展幼儿的社会性。,2、个体社会性发展包含(1)社会认知:基础(2)社会情感:动力因素(3)社会行为技能:集中表现和关键,第一节幼儿园社会教育概述,(1)社会认知:指幼儿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环境和社会活动的认知,以及对社会行为规范和社会文化的认知。包含:,自我意识:对自己表面特征的认识、对自己优缺点的认识、了解自己情绪的反应、了解并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逐渐学会客观地自我评价,对周围人的认识:了解父母和其他亲人的工作和工作场所、了解同伴和教师以及其他工作人员,愿意合作活动,对周围环境的认识:了解社区,认识公共设施,认识公共场所和公共服务的常见标志;了解家乡文化;爱祖国。,第一节幼儿园社会教育概述,(2)社会情感:社会情感指人民在社会生活中因自己的需要能否满足而产生的主观感受。包含积极情感(快乐、高兴、自豪)和消极情感(悲伤、沮丧、愤怒)。,使幼儿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会认识和调控自己的情绪和情感。,第一节幼儿园社会教育概述,(3)社会行为技能:社会行为主要指人们在交往等社会活动中对周围环境中的人或事情做出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反应,包括合作、助人、同情、安慰、攻击、违反规则等。,发展交往能力:表达要求和情感、能与他人合作、遵守社会行为规范、节约、爱护环境等,引导幼儿遵守规则:,家庭生活规则、游戏规则、学习活动规则、社会公共场所规则、乘车规则行路规则等,第二节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2)幼儿的发展,1、目标制定的依据,(1)社会的要求,(3)学科本身,第二节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2)分类目标和阶段目标,1、目标的结构及其分析,(1)总目标,(3)单元目标,(4)教育活动目标,连续性和一致性,塔形结构,第二节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人际关系指幼儿在与周围环境中认的交往过程形成的相互关系。,1、对社会教育内容的分析,(1)人际关系,交往态度、交往规则、交往技能,以及交往中形成的自我意识、他人意识和相互关系。,第二节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社会环境指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些社会组织形态、社会机构和其他的社会角色。,1、对社会教育内容的分析,(2)社会环境,第二节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社会行为规范指幼儿再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中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各种行为准则。,1、对社会教育内容的分析,(3)社会行为规范,第二节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社会文化指幼儿需要了解的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1、对社会教育内容的分析,(4)社会文化,包括社区文化,我国主要的传统文化、民间节日、民间艺术,著名的人文景观、优秀的艺术作品等。,第二节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2)由易到难,逐步深入的原则,2、选择和组织社会教育内容遵循的原则,(1)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由近趋远的原则,(3)关联与系统的原则,(4)渗透性原则,(5)时代性原则,讲解法的注意点:,实用性、直观形象性、讲解方式的多样性、清晰、简练、准确、生动等,第二节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活动过程:我的名片活动过程:1.问小朋友:有什么办法帮助别人-记住我们呢?2.出示名片,介绍名片的作用,引导幼儿观察、欣赏名片。3.设计名片:(1)老师出示自己制作的名片,引导观察、欣赏。(2)鼓励幼儿用各种不同的图案、颜色来装饰名片。(3)幼儿自由设计、制作名片,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名片来。4.幼儿把制作好的名片贴到名片墙上,互相观赏。,讲解法,谈话法,谈话法的注意点:,谈话问题要是幼儿熟知的。,第二节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教师要向全班的儿童提出问题,使每一位幼儿谈话的机会。,谈话问题应具体明确,难度适当。,谈话问题提出后,要留一定的时间给幼儿。,谈话结束后,要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总结。,讨论法,讨论法的注意点:,选好讨论的主题。,第二节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根据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讨论:知识储备和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引导,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气氛,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结束后,教师应有结论。,谈话结束后,要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总结。,参观法,演示法,演示法的注意点:,根据社会教育任务的实际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第二节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尽量使每一位儿童观察到演示过程,教具的运用与呈现时间要合理,参观法的注意点:,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第二节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注意儿童的安全,做好总结和巩固工作,行为练习法,行为练习法的注意点:,明确行为练习的目的和要求,严密地组织工作。,第二节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儿童是行为练习的主体,行为练习要循序渐进,行为练习要反复进行,强化评价法的注意点:,强化要及时,第二节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强化要恰如其分,以表扬、奖励为主,严禁体罚、恐吓、辱骂或变相体罚。,第二节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4、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方法,(1)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一般的方法,利用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的感染力,渗透幼儿心灵。,通过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情景进行培养。,在园内或园外对实际实物和现象观察、思考。,直接展示实物、教具或者引导幼儿表演、思考或表现。,幼儿对某些社会性问题、观点相互启发、学习、交流意见。,教师与幼儿互相提问、对答的教育方法。,向幼儿说明一些简单的道理、规则及其意义。,艺术感染法,环境陶冶法,对幼儿符合社会言行的表现给予褒贬判断。,组织幼儿按照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进行实践的一种方法。,参观法,演示法,讨论法,谈话法,讲解法,陶冶法,强化评价法,行为练习法,直接知觉教育法,语言传递教育法,第二节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3、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方法,(2)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特殊方法,教师创设情景,让幼儿扮演社会角色,使幼儿表现出与角色一致的且符合这一角色规范的社会行为,并再此过程中感知角色间的关系,感知和理解他人感受、行为经验,从而掌握自己承担的角色所遵循的社会行为和道德要求。,通过故事、情景表演等形式使幼儿理解和分享别人的情绪体验,使幼儿在日后生活中对他人类似的情绪主动地习惯性地产生理解和分享的教育方法。,通过模仿或观察学习,直接学会新的行为模式,获得相应的社会行为的方法。如:伟大英雄任务、教师、同伴,观察学习法,角色扮演法,移情训练法,移情训练法的注意点:,创设的情境要是儿童熟悉的社会生活,或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第二节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要通过换位,让儿童去理解他人的情绪,引起共鸣,要不断变换移情对象的身份,训练他们对各种不同人物的移情,要引申到行为的改变上,教师要真情地与儿童一起训练,不能成为局外人。,角色扮演法的注意点:,角色要被幼儿认识和理解,第二节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角色扮演要有针对性,尊重儿童自主选择角色、变化角色和创造角色,以正面角色为主,教师与幼儿共同平等地扮演角色,情节要简单,内容短小活泼,对话和动作要多。,1、专门的教育活动,综合的教育活动、游戏、区域活动,2、随机教育,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其他领域活动中的随机教育,3、家园合作一致性原则P51,家访、个别交谈、家园联系手册、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家长委员会等,第二节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三、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组织途径,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家长应该带孩子到大自然、大社会中接受教育,注意随机教育,利用电视、儿童读物、节日活动等进行教育,组织孩子参与劳动,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生活技能,创设良好的家庭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第三节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一、活动目标的设计与拟定,(1)总目标,(2)分类目标和阶段目标,(3)单元目标,(4)教育活动目标,连续性和一致性,第三节幼儿园社会教育的设计与指导,二、活动的准备,(1)物质材料的准备,(2)经验材料的准备,第三节幼儿园社会教育的设计与指导,三、活动过程的设计与活动的指导,1、活动过程的组成,(1)开始部分:参观、讲故事、看图片、欣赏录像、情景表演等,(3)基本部分:感知学习和练习,(4)结束部分,第三节幼儿园社会教育的设计与指导,三、活动过程的设计与活动的指导,2、活动形式的选择,(1)参观,(2)社会实践,(3)游戏,(4)谈话,(5)综合活动,第三节幼儿园社会教育的设计与指导,三、活动过程的设计与活动的指导,2、活动的延伸,(1)家庭的延伸,(3)活动区与幼儿园内的延伸,(4)社区的延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