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30《古代寓言二则》习题 鲁教版五四制.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643554 上传时间:2019-1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30《古代寓言二则》习题 鲁教版五四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30《古代寓言二则》习题 鲁教版五四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30《古代寓言二则》习题 鲁教版五四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30古代寓言二则习题 鲁教版五四制1、郑人买履选自_,该书的作者_是_末期_家,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刻舟求剑选自_,该书主编者_是_末期秦的丞相。(8分)2、解释句中加点字:(14分)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至之市,而忘操之( ) 已得履( )乃曰:“吾忘持度。”( )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 楚人有涉江者(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遽契其舟( )( )是吾剑之所从坠( )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 )3、解释句中加点的虚词:(8分)之 至之市( ) 至之市,而忘操之( )而置之其坐( ) 反归取之( )是吾剑之所从坠( )而 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4、找出通假字,并加以解释:(6分)置之其坐:_通_ _反归取之:_通_ _5、翻译句子:(8分)曰:“宁信度,无自信也。”_人曰:“何不试之以足?”_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_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6、这两则古代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6分)郑人买履:_刻舟求剑:_B 综合提升卷时间(45分钟) 分值(50分)文言文比较阅读一:(一)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韩非子注释鬻(y):卖; 陷:穿透(二)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不自信也。”韩非子1、 解释加点的字:(10分)誉之曰( ) 吾矛之利( )物莫能陷也( ) 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而置之其坐( ) 而忘操之( )宁信度( ) 遂不得履( )2、 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4分)( )例句:反归取之。A、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B、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C、至之市 D、而忘操之3、 解释下列句中的“其”字:(4分)又誉其矛曰 ( ) 其人弗能应也 ( )先自度其足 ( ) 而置之其坐 ( )4、 翻译句子:(4分)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_及反,市罢。_5、“楚人”听了别人的质问为什么“弗能应也”?(3分)_文言文阅读比较二:(一)自护其短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雪涛小说注释北人:北方人; 仕:做官; 菱:即“菱角”,水生植物,可食。(二)刻舟求剑楚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吕氏春秋6、解释加点字:(9分)席上啖菱 ( )( ) 并壳入口 ( )啖菱须去壳 ( ) 欲以清热也 ( )何地不有 ( )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舟已行矣 ( )7、解释句中的“于”字:(4分)仕于南方( )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8、选出句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4分)( )A、其人自护其短 B、其剑自舟中坠于水C、遽契其舟 D、其人自护其短9、翻译句子:(4分)北土亦有此物否?_舟已行矣,而剑不行。_10、我们可以从自护其短中获得什么启示?(4分)_C 新颖考题集萃卷时间(45分钟) 分值(50分)(一)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韩非子注释株:砍掉树干剩下来的树根,即“树墩子”。耒:即“耒耜(s)”,古代耕地用的农具。耜用来翻土,耒是耜的把。1、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8分)兔走触株 古义:( ) 今义:( )因释其耒而守株 古义:( ) 今义:( )而身为宋国笑 古义:( ) 今义:( )身为宋国笑 古义:( ) 今义:( )2、 解释句中“而”字的意思:(6分)A、折颈而死( ) B、因释其耒而守株( ) C、而身为宋国笑( )3、 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2分)_(二)千金买骨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马至者三。注释 涓人:指在君主左右担任洒扫的人,也指亲近的侍臣。 期(j):一周年4、 选加点词的意思正确的一项:(8分)君遣之: A、打发 B、派遣 C、使 D、送 ( )反以报君: A、返回 B、反而 C、回家 D、谋反( )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A、何必 B、安全 C、怎么 D、安足(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A、市场 B、闹市 C、买 D、卖 ( )5、辨析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8分)A、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B、马今至矣 ( )千里马至者三 ( )6、这位侍臣“五百金”买下死马的骨头,其目的是什么?(2分)_(三)马价十倍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马价十倍。注释 比:连续,接连 贾:同“价”。7、辨析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的意思:(8分)A、人莫知之 ( )B、臣有骏马欲卖之 ( )C、愿子还而视之 ( )D、臣请献一朝之贾 ( )8、指出下列句中的人称代词并解释:(4分)A、 臣有骏马欲卖之 ( ):_B、 愿子还而视之 ( ):_9、文中“马价十倍”的原因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2分)_10、故事中的“伯乐效应”使你联想到了什么生活现象?你是怎样看待今天的这种社会现象的?(2分)_参考答案A 基础储备卷1、韩非子;韩非; 战国; 哲学家; 法; 吕氏春秋;吕不韦;战国 2、鞋子; 量; 集市; 已经; 尺码; 尺码; 于是; 渡; 从; 立即;雕刻; 这是; 了; 移动 3、之:到达;尺码;尺码;尺码;助词,无义 而:然后;但是;却 4、“坐”通“座”,座位;“反”通“返”,返回 5、(楚人)说:“宁可相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有人说:“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船停止下来后,从那雕刻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像这样找宝剑,不也是很糊涂吗? 6、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讽刺了那些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形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的人。B 综合提升卷1、称赞 锐利 没有哪一种东西 对于 有的人 用 放带 宁可 2、D 3、他的; 那个; 他的;他的 4、不能穿透的盾与没有什么东西不能刺穿的矛,不可以同时存在。等到返回来,集市(已经)结束了。5、因为“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6、宴席; 吃; 一起; 去除掉; 用来; 什么;落; 寻找; 已经 7、到、在; 到 8、A 9、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 船已经开动了,但剑却没有移动(位置)。 10、不知道就说不知道,知道就说知道,要实事求是。C 新颖考题集萃卷1、跑 ;步行 于是; 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自身; 身体 被;为了 2、A、然后 B、然后 C、却 3、他错误地把偶然性当作必然性来看待了。 4、B A C C 5、A、用;认为B、(买)到;来到 6、让天下人知道国君善于买马,让天下人把千里马送上门。 7、A、这马是匹骏马B、它,指骏马C、马D、的 8、原因在于“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说明权威的重要性。 9、联系生活实际,这个故事类似于今天卖商品时的做广告。至于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广告效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