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5 童趣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课文学习设想童年是什么?是树上的蝉,是水中的蛙,是牧笛的短歌,是伙伴的迷藏总之,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幸福美好的。沈复通过联想和想像把平常的景物或食物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获得了很多的“物外之趣”。你的童年时代有过这样的体验吗?相信通过本文的学习,你一定会有很多收获和启示的。前置预习1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1)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特点是简洁、典雅。文言文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现代汉语也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二者同源而异流,二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同为主,不同为次,所以不难学,我们要有学好的信心。 (2)学文言是为了继承祖国的文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的许多事情;文言文中的许多词汇、语汇依然保存在现代汉语中,学文言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 一、录 “录”,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抄录下来。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例句:“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梦溪笔谈)句中“元丰”是年号,“庆州”是地名,“子方虫”是害虫名,“秋田”与现代语意思相同,均不必翻译,抄录即可。 二、释 “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释。这些词大致分两类: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但要翻译的古代汉语词,这一类词很多可以用“单音节变双音节”的方法解释;另一类是古今异义的词。例句:“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曾子杀彘)句中“欺”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但要翻译为“欺骗”;“今、是”属古今异义的词,要翻译为“现在、这”。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借助工具书和文中注释;另一方面得根据自己积累的古代汉语词汇进行解释。 三、补 “补”,就是在翻译文言文省略句时,把原句中被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在文言文中,省略句不少,主要是省略主语、宾语、谓语、介词,翻译时应把省略成分补充进去。例句:“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句中“便”前省略了主语“渔人”,“初”前省略了主语“洞口”。例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句中“以”后省略了宾语“之(这点)”。 四、添 “添”,就是有些文言句子,不好说它省略掉什么成分,但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要添加一些词语,译句才连贯通顺。例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此句是判断句,在翻译时需在“高尚”前加“是”。例句:“虽鸡狗不得安宁。”(捕蛇者说)此句应翻译为“(不要说人,)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啊。”需要注意的是,增添的内容一定要必要,二要与语境吻合,否则就是画蛇添足了。 五、删 “删”,就是删除原文有而翻译句可略的字眼。例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弱篷,为楫,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核舟记)这句话中共有七个“为”字,翻译时只需要保留第一个即可,其余省略不翻译,这样反而显得简洁利落。文言句子中,还有些虚词也是不翻译的,也应该删除。例句:“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句中“之”是帮助宾语前置的,不翻译。这种省略原文不翻译的情况虽不多,但也值得注意。 六、调 “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谓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例句:“屠惧,投以骨。”(狼)句中“投以骨”是“以骨投”的倒装,翻译为“把骨丢(给它)”。2查阅资料,了解一点作者和其作品的知识,写在下面。3.大声朗读课文三遍,把不会读的词语写在下面。特别注意下面划横线词语的读音:童稚、藐小、项为之强、鹤唳云端、怡然称快、凹凸、壑、拔山倒树、癞蛤蟆、呀然一惊、驱之别院4.结合课下注释,试着翻译文章。把不能理解的句子写在下面。5.关于文章,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或者有社么发现请写在下面。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2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语感(能读准节奏、停顿),疏通文意。重难点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语感(能读准节奏、停顿),疏通文意。课堂流程学 习 内 容学法指导一目标认定2分钟1.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2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语感(能读准节奏、停顿),疏通文意。学生齐读目标,圈出关键词语二自主学习18分钟独学独学1、作者相关知识填空:作者 ,字三白, (朝代)文学家,工诗画、散文。著有浮生六记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2、为划横线的字注音童稚( ) 藐( )小 项为之强() 鹤唳()云端 怡()然称快 凹( )凸( ) 土砾( ) 壑( ) 庞( )然大物 虾()蟆( )3、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试着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见 藐 小 之物 必 细 察 其 纹 理,故 时 有 物 外 之 趣。(2)私 拟 作 群 鹤 舞 于 空 中。(3)心 之 所 向,则 或 千 或 百,果 然 鹤 也。(4)昂 首 观 之,项 为 之 强。(5)作 青 云 白 鹤 观。(6)果 如 鹤 唳 云 端,为 之 怡 然 称 快。(7)蹲 其 身,使 与 台 齐。(8)见 二 虫 斗 草 间。4、下面的词语大多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解释时不妨用讲述大意的办法。试用解释大意的方法解释下列词语。示例: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 明察秋毫 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 夏蚊成雷5、文言词的解释,有的可用加字的办法解释,如“必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有的要用换字的办法解释,如“昂(抬)首(头)观之”。试选用一种方法解释加横线的字词。第一段:余( )忆童稚( )时,能张目对日( ),明察秋毫( ),见藐( )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 )时( )有物外之趣( )。译文: 第二段:(1)夏蚊成雷( ),私拟( )作群鹤舞于空中( ),心之所向( ),则或千或百( ),果然鹤也;昂首( )观之,项( )为之强( )。第二段:(2)又留蚊于素帐( )中,徐喷以烟( ),使之冲烟( )而飞鸣,作( )青云白鹤观( ),果如鹤唳( )云端,怡然称快( )。第三段:余常于土墙凹凸处( ),花台小草丛杂处( ),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 )细视,以( )丛草为( )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 )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神游( )其中,怡然自得。第四段: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 ),兴( )正浓,忽有庞然大物( )拔山倒树( )而来,盖( )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 )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 ),捉蛤蟆, 鞭( )数十,驱( )之别院。6、翻译下列重点句子。(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3)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4)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5)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学生独立完成,检查预习情况。三展示交流点拨升华20分钟 群学1. 小组成员内交流自己的答案,进行订正。并标注出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巡视课堂,相机进行点拨。2. 班级交流。3. 教师总结重点内容。(1) 通假字:“强”:通“僵”,僵硬的意思。(2) 词类活用:鞭:鞭打。名词活用为动词。(3) 一词多义:之:藐小之物:的 物外之趣:的 昂首观之:代词,代指它们,蚊子。心之所向:助词不译(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项为之强:代词,代指“昂首观之”这一动作。使之冲烟:代词,代它们,即蚊子为之怡然称快:代词,代“青云白鹤”这一景象。观之:代词,代“二虫斗草间”这件事驱之别院:代词,代它,即蛤蟆为: 项为之强:因为 以虫草为林:当作;看作 尽为所吞:被为之怡然称快:因为以: 徐喷以烟:用 以虫蚁为兽:把观: 昂首观之:看 观之:看;观察 “青云白鹤”观:景观; 景象而: 使之冲烟而飞鸣:表修饰关系,不译 拔山倒树而来:表修饰关系,不译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表顺承关系,然后(4) 文中出现的四字短语明察秋毫 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 夏蚊成雷 相机点拨,提升自己的认识。学生组内讨论达成共识,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班级共同交流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点拨提升。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整理归纳,形成知识卡片。小组讨论提出问题教师点拨四达标反馈5分钟1.请在括号中写出下列句子所省略的成分。(1)(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2)( )见二虫斗( )草间。(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 )所吞。2.请写出本文的成语,并解释,至少写三个。 闭卷检测当堂明确学习效果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表现的“物外之趣”。2.品析文章中的“物外之趣”,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重难点感悟课文内容,品析文章中的“物外之趣”,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理解课文中表现的“物外之趣”课堂流程学 习 内 容学法指导一目标认定2分钟1.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表现的“物外之趣”。2.品析文章中的“物外之趣”,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明确目标,标注关键词二自主学习18分钟一、朗读激“趣” 第一次:读出文言味:要求自由朗读,摇头晃脑地读。 第二次:读出回忆味:以一个老人回忆往事的那种恬淡、悠然而又饱含愉悦的感情读。 第三次:读出故事味:读得有情有境,有张有弛。 第四次:读得滚瓜烂熟:限时抢背。二、联想创“趣”1、这篇课文的主旨是什么? 2、请概括地说出作者记叙了哪几件“物外之趣”? 3参考注解,试说说作者提到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么? 4根据作者对童年趣事的描写介绍,你觉得怎样才能得到这种“趣”? 5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启发?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默读课文,仔细考虑,完成五个问题,把答案写在问题下面。三展示交流点拨升华36分钟小组合作群学1小组合作,朗读课文要求多种形式朗读,互提建议,提升朗读水平。2小组合作讨论上面的五个问题,达成共识,并提出在阅读过程中还不明白的地方或问题。交流点拨提升1从第一段来看,小时的我有怎样的本领、习惯和收获?2体现全文中心的词语是什么?3表现作者心情的词语有哪些?有怎样的作用?4推测作者将癞虾蟆“驱之别院”的目的。5第四段表现作者“童稚”的语句是什么?小组同学之间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互相提提建议。小组交流,求同存异,明确问题。学生思索总结,教师相机进行点拨,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记录笔记。小组讨论提出问题教师点拨四达标反馈5分钟阅读课内文段,回答问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_。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_,_,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上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课文空缺处的横线上应填的语句依次是_、_、_。 2下列短语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B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C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3解释下列文言语句。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2)盖一癞虾蟆,舌宁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4文章描述“我”从不失童稚的游戏中获得了“物外之趣”,“物外”是指_的意思。 5根据作者对童年趣事的描写介绍,你觉得怎样才能得到这种“趣”? 6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7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 8学习本文,你认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当堂独立完成,检测学习情况反思梳理学生自评学习效果,客观实际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