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4单元 14 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1 青岛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641252 上传时间:2019-1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4单元 14 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1 青岛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年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4单元 14 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1 青岛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年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4单元 14 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1 青岛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4单元 14 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1 青岛版一、 设计理念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突出探究体现本质,注重学生发展。)本课的设计以皮亚杰为代表的传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认识来源于动作(活动),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将个体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分为同化、顺应、平衡和自我调节等环节。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故本人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出现,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对当前知识有效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努力体现如下特征:1、强调创设情境并使学生进入情景。2、强调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活动。3、强调为学生提供多种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进行问题研究。4、强调通过探究式教学方法,利用小组合作模拟形式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喜悦与乐趣。5、强调学生进行意义建构。二、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旋转特征。2、通过模拟实验观察和讨论。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3、通过模拟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乐于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三、 教学用具地球仪、十字方向标、烛、火柴、白色的乒乓球,地球自转及昼夜现象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激发引入师:同学们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你们对我们的家园地球了解有多少呢?生:-。(学生依靠以前所学所接受的知识进行回答,内容很丰富。)师:同学们对地球了解的确实不少,现在我有一个问题哪个同学是否能帮我解疑?我们常看到太阳周而复始地东升西落,是太阳绕地球旋转造成的吗?(常见的先入错误概念与的正确概念发生冲突,激发学生的兴趣。)生:不对,是地球自转的结果。师:地球究竟是如何自转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探究。(二)探究(1)地球的自转师:请同学们转动地球仪,看看地球仪有几种转动方向?生:(通过转动地球仪)有自西向东和自东向西两种。提出问题:师:地球究竟是绕地轴自西向东还是自东向西旋转呢?建立假设:学生假设:1、地球自西向东旋转。2、地球自东向西旋转。设计实验方案:师:如何来设计实验检验我们的假设呢?(根据以上的猜测假定太阳不动,用点燃的矿烛代表太阳,白色的乒乓球代表地球仪,在“地球仪”上某点贴上十字方向标以判定方位,在十字方向标中间插上一火柴代表观察者。)师:怎样检验我们的假设是否正确呢?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以观察者看到太阳是否是东升西落为标准。)方案一:猜测地球自西向东旋转。方案二:猜测地球自东向西旋转。实验探究师:请各组派一代表汇报探究的结果,进行组间交流。得出结论:1、地球是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2、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三)、探究(2)昼夜交替和昼夜交替现象师:我们知道我们生活的一天中有白天和黑夜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否世界各地都同时是白天和黑夜呢?能否用我们现有的工具来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讨论,设计方案:-。教师小结完善其中一方案:(1、用点燃的矿烛代表太阳,白色的乒乓球代表地球仪,让“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观察“地球”那部分被“太阳光”照到哪部分没有被照到。各代表一天中的什么时候?2、转动“地球”使它自西向东旋转(即自左向右)转动,观察同一地点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实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小组中学生代表发言:“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的部分代表白天即(昼);“太阳光”没有照射到“地球”上的部分表示黑夜即(夜)。转动“地球”使它自西向东旋转(即自左向右)转动,观察同一地点会出现交替现象。师:造成昼夜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讨论回答:-。结论: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半就是白昼,而被着太阳的另一半则太阳照不到,是黑夜,这就产生了昼夜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地球每转一周,昼夜就更替一次,这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师:昼夜更替一次的时间是多少?生:约24小时。播放昼夜现象及昼夜交替现象课件。(使较抽象较难理解的现象直观化、具体化、可接受化。)师: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对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有没有好处?为什么?请大家课后思考。师:通过这节课我们大家的探讨、研究,你们对地球有那些新的认识?及你得到了些什么?是否有新的问题!生:小结(通过学生小结使新的知识与原有知识进行意义的建构,与原有知识进行顺应。同时产生新的问题激发新的探究动机和目标。)教学反思:激发学生探究动机及兴趣是有效进行探究式教学和这种教学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本设计抓住学生的先入错误概念与的正确概念的冲突引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动机及学习兴趣。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也较抽象,但通过模拟实验的形式把它形象化、可视化、易懂化使学生可操作化,效果较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实以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出现,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按照探究活动的步骤进行探究活动,使学生能真正的动起来、活起来,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教师确实要改变教育观念,不能做好好先生把学生捧在手心怕他碎了,含在嘴里怕他化了,应相信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只要我们能为他们创设起较好情境、合适的氛围学生的素养完全可以在“开放、自主”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