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来源姓名字号.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638962 上传时间:2019-12-20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7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姓氏来源姓名字号.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姓氏来源姓名字号.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姓氏来源姓名字号.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梳理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姓名字号,姓氏,姓:,1、也叫姓氏;,2、春秋以前,姓氏分开;,3、秦以后,姓氏不分;,4、汉代,统称为姓。,姓氏的来源,古人有姓有氏,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它产生的时间大约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姓氏的来源,“氏”,由于人口的繁衍,原来的部落又分出若干新的部落,这些部落为了互相区别以表示自己的特异性,就为自己的子部落单独起一个部落共用的代号,这便是“氏”。从时间上来讲,这已是父系氏族社会的事情了,“氏”带上了这个时代的烙印。所以“氏”可以说是姓的分支。通鉴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可见姓和氏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秦汉之前,姓和氏在不同场合使用,哪些人有姓,哪些人用氏有严格规定,汉代以后,姓氏不加区分,姓氏合一,统称为姓。,姓氏的具体来源,1带女字旁的姓氏:如:娰、姬、姜、妫、赢等这是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崇拜的反映。有些直接就是女族长的名姓称号。2以动植物或其它自然物为姓氏如:马、牛、羊、猪、蛇、龙、柳、梅、李、桃、花、叶、谷、麦、桑、麻、粟、山、水、林、木、风、云、河、江、金、石、钢、铁、玉等,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图腾。3以封国、采邑或职官、爵位为姓如:齐、楚、燕、韩、赵、魏、秦、鲁、蔡、郑、陈、宋、阮;司徒、司马、司空、乐正、上官、太史、少正、王、侯、公孙、伯子等,由于古代封爵职官名目繁多,故此类姓很多。,姓氏的具体来源,4以出生地、居住地或职业为姓如:姚(虞舜生姚墟)、东方(伏羲住处)、西门、东门(鲁庄公子遂后代封住地)、东郭、南郭、百里、欧阳(越王勾践,被封在乌程欧阳亭)、陶、巫、卜、医等。5以祖先族号、谥号为姓如:唐、虞、夏、商、周、殷,文、武、昭、穆、康、庄、宣、平、成等。,姓氏的具体来源,6其他(在姓中还有几种变种,突变情况):(1)皇帝赐姓。如刘邦赐项伯姓刘。李煜赐奚廷圭(墨务官)姓李。(2)为避灾难而改姓。如伍子胥在吴被杀后,子孙逃到齐国,改姓王孙;陈厉公子陈完,在陈内乱后逃到齐国做了大夫,改姓田。(3)为避皇帝或圣人讳而改姓。如荀改孙,庄改严,丘改邱等。(4)嫌原姓复杂、字多而改姓。如司马简姓司或马或冯,欧阳简姓欧。(5)少数民族主动从汉姓。如北魏孝文帝规定鲜卑族人改用汉姓。如陆、穆、贺、于等,皇族带头,由原来的姓拓跋改为姓元。(6)另外,拓跋、单于、宇文、长孙、呼延、尉迟、耶律、完颜,爱新觉罗等都是少数民族姓的汉语译音。有些少数民族姓在译成汉语后,嫌字太长就简化,如爱新觉罗改姓罗、金。从以上可看出,同姓不一定一家。,姓氏的产生与血缘姻亲关系十分密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发现,血缘关系相近的婚姻家庭产生的子女中间比较容易出现白痴、畸形等心理或生理缺陷。为了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人们便制定了姓氏,并且产生了同姓不通婚的社会习惯。既然生育是全人类都共同要面对的问题,所以姓氏也就是全人类共同的现象。,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的正妃之姓;李为南唐国王李氏。,百家姓本来收集四百一十一个经增补到五百零四个姓,其中单姓四百四十四个,复姓六十个。,欧阳、太史、端木、上官、司马、东方、独孤、南宫、夏侯、诸葛、尉迟、皇甫、公孙、慕容、长孙、宇文、司徒、司空、,中国100大姓氏排名,看你的姓氏排名第几?01李02王03张04刘05陈06杨07赵08黄09周10吴11徐12孙13胡14朱15高16林17何18郭19马20罗21梁22宋23郑24谢25韩26唐27冯28于29董30萧31程32曹33袁34邓35许36傅37沈38曾39彭40吕41苏42卢43蒋44蔡45贾46丁47魏48薛49叶50阎51余52潘53杜54戴55夏56钟57汪58田59任60姜61范62方63石64姚65谭66廖67邹68熊69金70陆71郝72孔73白74崔75康76毛77邱78秦79江80史81顾82侯83邵84孟85龙86万87段88曹89钱90汤91尹92黎93易94常95武96乔97贺98赖99龚100文,姓名,名:,名是人们之间互相区别的符号;,一般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或长者或有威望的人命名;,姓与名结合起来就是对一个人身份的确定。,名的命名习惯与方式,总述:历朝历代的命名习惯,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的社会意识形态。由于人们所属的民族、社会、历史、宗教信仰、道德传统及文化修养的不同,其命名习惯也很不相同。,名的命名习惯与方式,1、商代人的命名,习惯以天干为名,如盘庚,武丁(盘庚曾孙)。2、战国时,很多贵族通过占卜来给自己的儿子命名,如屈原(皇揽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3、魏晋南北朝人自命清高,玄学盛行,起名讲究高雅。如盛行以“之”命名,如王羲之,科学家祖冲之等。4、唐宋时,道炽一时,僧也极红。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命名成了时尚,如朱熹(火),父名松(木),儿名塾(土),孙名钜、钩、鉴、铎(金),曾孙名渊、泠、潜、济、浚、澄(水),刚好是五行一个循环。,名的命名习惯与方式,民间命名习惯约有以下数种。节令法:以生时节令,花卉为名,如春花、梅、桃、李,夏雨、秋实、秋雨、秋艳、冬晓、冬梅、腊梅等。地名法:纪念孩子的出生地,如杭生、浙生、沪生、渝生、杭宁等。盼子盼财法:如来娣、根娣、玲娣、招娣、延娣、来宝、来发等。,名的命名习惯与方式,民间命名习惯约有以下数种。动物法:如阿牛、阿鼠、小鱼、小狗、小龙、阿龙、凤儿等。性变法:女当男养,如亚男、冠男、家骏、家雄;男当女养,如新妹、宝姬、秋月等。排行法:如大牛、二牛、三牛、小牛,大囡、二囡、三囡等。,字号,字:,1、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亲或长者给取的,只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2、古代男子一般在20岁行冠礼,女子一般在15岁行笄礼。,3、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成人后,称字是对平辈或尊辈的礼貌和尊敬。,字和名的关系,4、字与名间的关系。A、字是名的解释或补充,对名有表述和阐明的作用。,文天祥,字宋瑞,“祥”与“瑞”意思相近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因能“补过”,才能“无咎”。,B、有的字和名的意义是相反的。,如韩愈字退之,退之就和愈相反。,字号,号:,1、号又叫别号、表号、别称。,3、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或别人取定。,4、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2、号初为自取,称自号;后来,才有别人送上的称号(赠号,称尊号、雅号、谥号、绰号等。,字号之自号,1、一般是作者本人所取,不受家庭行辈的限制,而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志趣或抒情的需要自己拟定的,号可谓是文人士大夫自命清高的超俗表现。,2、自号一般都有寓意在内。1或以居住地环境自号:如陶潜,自号五柳先生。李白自幼生活在四川青莲乡,故自号青莲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辛弃疾号称稼轩居士。陆游,号龟堂等。2或以旨趣抱负自号:如杜甫,自号少陵野老。“一万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六一居士”是欧阳修晚年的自号。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这些都体现了个人的旨趣。3有些人还以生辰年龄、文学意境、形貌特征,甚至惊人之语自号:如辛弃疾自号六十一上人。唐寅自号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字号之别人赠号,别人赠号主要有三种情况。1以其轶事特征为号。如李白,人称谪仙人。宋代贺铸因写了“一川烟柳、梅子黄时雨”的好词句,人称贺梅子。张先因写了“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三句带“影”字的好诗,人称“张三影”。2以官职、任所或出生地为号。王安石称王临川;杜工部(杜甫);贾长沙(贾谊);王右军(王羲之);汤显祖称汤临川;清代民谣“宰相合肥天下瘦”说的是李鸿章(合肥人)。3以封爵、谥号为号。如王安石,谥号文。诸葛亮封武乡侯,人称武侯。司马光,封温国公。岳飞,谥号武穆等。,字号之谥号,谥号:,1、古代帝王、卿大夫、诸侯、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的事迹行为和品德评定一个称号以褒善贬恶,这个称号就是“谥”或“谥号”,2、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3、陶渊明为靖节先生,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字号,绰号:,绰号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认的别号,是对一个人的刻画和形容。,花和尚行者智多星及时雨母夜叉一丈青母大虫,水浒传,豹子头青面兽神行太保黑旋风拼命三郎浪子鼓上蚤矮脚虎,将下面所列诗文集分类:,王右丞集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樊川文集诸葛亮集苏东坡全集临川先生集嘉祐集饮冰室全集七录斋集杜工部集柳河东集白氏长庆集王子安集欧阳文忠集陶渊明集,A.以姓名命名:B.以官爵命名:C.以谥号命名:D.以作家的字、号命名:E.以出生地命名:F.以居官或居住地命名:G.以帝王年号命名:H.以书房命名:,人名称谓,一般称谓直称姓名,用于自称,介绍他人或为他人作传以及称轻视的人。称字、号、斋名、谥号、官名、爵名、官地、籍贯等表示礼貌和尊敬。有几项兼称的,一般是先官名,次籍贯,后姓名,后字如“余在史馆,闻翰林(官名)天台(籍贯)陶先生言博鸡者之事”,“马副使(官名)鸣录(名)。”,【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古人自称时称名:如:陈情表:臣密言;滕王阁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鸿门宴不然,籍何以至此?,课后练习一答案,其他称谓,【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四种: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平民之间的交往、友谊。也指显贵与无官职的人相交往)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二、谦称与敬称:,【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人(少德之人)、不谷(不善。和孤、寡意思相并列。用来比喻人没有德行,所以绝后。古代王侯以此自警、自谦。)(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臣等。,二、谦称与敬称:,【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6)其他自谦词有:A、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B、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C、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D、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E、女子自称妾;7、老和尚自称老衲;8、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二、谦称与敬称:,【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二、谦称与敬称:,(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二、谦称与敬称:,(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如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