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心理反应及团体心理辅导.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625972 上传时间:2019-12-19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后心理反应及团体心理辅导.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地震后心理反应及团体心理辅导.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地震后心理反应及团体心理辅导.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少年灾后心理及团体心理辅导,青少年灾后心理,团体心理辅导,1,2,主要内容,一、危机二、危机心理三、个体如何应对危机?四、老师如何帮助学生?五、老师如何保护和帮助自己?,(一)危机的界定,危机(crisis)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突发事件,如地震、水灾、空难、疾病爆发、恐怖袭击、战争等。二是指当人处在紧急状态时原有的心理平衡状态被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而进入的一种失衡状态。,(二)一般危机事件的分类,自然灾害(飓风、泥石流、火灾水灾、地震、海啸、雪灾等)恐怖事件(美国9.11、校园枪击案、汽车爆炸案、人质劫持案、劫机等)社会性事件(空难、海难、陆难、矿难、山难等)公共卫生事件(非典、禽流感、疯牛病、食物中毒、流行病发作等)其他意外事件(自杀、他杀等),人生无常,灾害或危机在人生中不可避免。这次教育不仅仅限于地震本身,而应当是危机应对心理知识和技能的普及性教育。,初级受害者:亲历了危机事件的人(如校园遭受暴力者、自杀未遂者)次级受害者:目击危机事件或危机事件中的救助者(如置身现场的师生或警察等)三级受害者:遭受危机事件非直接影响的人(如受害者家属、同学),(三)受害群体,(一)心理危机的界定,G.Caplan从1954年开始对危机进行系统研究,1964年提出了危机心理干预理论。他认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努力保持一种内心的稳定状态,保持自身与环境的平衡和协调,当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心理危机状态。,(二)危机心理反应阶段,当个体面对危机事件时会产生一系列身心反应,主要表现在生理上、情绪上、认知上和行为上,危机反应会维持68周。人们对危机事件的心理反应通常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为冲击阶段:也称强烈的情绪反应阶段,一般发生在危机事件出现后不久或当时。如果刺激过大,就会使人感到震惊、眩晕、不知所措,也可称为类休克状态。如突然听到四川地震、亲人死伤、学校师生被埋、死亡人数骤增等消息后,大多数人会表现出惊慌、害怕和震惊。只有少数人能保持冷静与镇定。,(二)危机心理反应阶段,第二阶段为安定阶段:也称逐渐接受现实阶段,人们会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恢复心理上的平衡,控制焦虑和情绪紊乱,恢复受到损害的认识功能。而后采用各种心理防御机制或争取亲人、朋友的支持。如随着政府一系列救助措施,抗震救灾迅速开展,各种媒体透明,人们的恐慌心理逐渐减低。,(二)危机心理反应阶段,第三阶段为解决阶段:也称寻求改变阶段,求助者会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向产生压力的危机,并努力设法处理它。可能采取逃避行为而远离产生压力的原因,如依赖药物、酗酒等;或者提高自己的应付技能,改变策略和行为,直接面对危机、解决困扰,如求助。比如,地震发生后,有的人躲在家里不出门或不敢回家,而有的人则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后照常工作等。,(三)危机心理的表现:身体症状不适的症状,生理方面:失眠、做噩梦、易醒、容易疲倦、呼吸困难、窒息感、发抖、容易出汗、消化不良、口干等;觉得好晕经常感到眩晕,呼吸困难,胃痛、紧张、无法放松、心跳突然加快等,(三)危机心理的表现:情绪反应,情绪方面:悲观、愤怒、紧张、失落、麻木、害怕、恐惧、焦虑、沮丧等;,情绪反应,无助感觉得人们是多么脆弱,不堪一击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感觉前途茫茫觉得世界末日到来或一切转眼成空。,情绪反应,悲伤这是最常见的感觉和情绪,为亲人或其它人的死伤感到很难过、很悲痛大多数人会以大声嚎哭或不断啜泣来宣泄或抒解。少数人以麻木、冷漠无表情来表达。,情绪反应,内疚感觉得没有人可以帮助我,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罪恶感到自己做错了什么,或者没有做应该做的事情能够避免亲人的死亡,行为方面:注意力不集中、逃避、打架、骂人、喜欢独处、常想起受灾情形、过度依赖他人等。,你的反应是遇到不寻常的事件时的正常反应。你有这样的感觉是是很正常的,每个有类似经历的人都可能会有的反应。,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灾后心理干预,不知道心理干预对我们有什么用?一般而言,灾后干预应包括两个部分,一为物质干预,二为心理干预。个体的物质损失总能在一段时间后得到恢复,但是心理上的创伤如果不及时干预,那就会伴随个体一生。有研究表明,约占70%的当事人可以在没有专业人员帮助的情况下自己愈合其心理创伤;另外30%的当事人则或多或少会由此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在日后表现出如焦虑、抑郁、躯体形式障碍、进食障碍、睡眠障碍、酒依赖和药物依赖等。,我们自己没有遭遇严重的灾难,心理干预对我们而言是否就没有需要必要性?有70%有的人,还有依靠自己的愈合。灾难当事人是我们干预的重点,但不是说其他人员就不需要了。有研究表明,一位当事人可能会影响周围2030人,对他们产生间接的心理创伤。因此,受灾地区最好是进行全面的心理干预,当然干预的程度可以有所区别。,每一个见证到灾难的人均会被灾难影响:灾难是一个令人敬畏的事件,单单看到那种广大的破坏性及可怕的景象就会出现许多深刻的感觉(印记)。而自身强烈的反应却因其并为直接受灾而困惑。,三、个体如何应对危机,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创伤事件,会使人对生命有更丰富的经验,而且对自己有更深入的认识。以下介绍几种克服创伤事件的途径:,您也可以找一些柔软的物体怀抱,如抱枕、布娃娃等。近期少安排些事物给自己,一次只安排一件事情,(一)自动方式1找一个安静合适的地方,令自己松弛下来;回顾整个创伤事件,重新感受当时的情绪和生理反应,并依下列各项,逐一体会自己的感受:(1)那部份经验令你最难受?(2)在这事件中你失去什么?(健康?财产?亲人?信心?安全感?)(3)你用什么方法应付?(4)在这创伤经验中你得到什么?在回想过程中,如果你感到困难或情绪激动,可以深呼吸,放松自己,告诉自己“平静下来”、“我可以应付”,然后再深呼吸几次,就会松弛下来。,2参加一些消闲的康乐活动,令自己愉快。3暂时变换生活安排,休息一下。4若无法做到以上各项,下列的松弛练习会对你有帮助:(1)舒适地靠在椅背上或躺下来;(2)慢慢地吸气和呼气;(3)每次呼气时对自己说:“我很放松”、“我很平静”、“我可以应付”;(4)慢慢呼气时,放松下唇和下颚(因为许多人沮丧不快会咬牙切齿);(5)接着放松肩膀和双手;(6)渐渐放松时,试试细想一些快乐的事情;(7)尽量享受这种松弛状态;在练习中,若感到紧张,立刻停下来,回想过去比较轻松的情景。,(二)向他人倾诉1向一个自己信赖或有类似经历的人倾诉自己的经验和感受。2倾诉的内容,可以参考(一)甲项。(三)寻求专业人士帮助若上述方法均未能奏效,便要寻找专业人士(如临床心理学、精神科医生、辅导员、社会工作者等)的帮助。023-68383721www.P,我们要:,保证睡眠与休息,如果睡不好可以做一些放松和锻炼的活动保证基本饮食,食物和营养是我们战胜疾病创伤,康复的保证与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有任何的需要,一定要向亲友及相关人员表达。,我们不要:,不要隐藏感觉,试着把情绪说出来,并且让家人一同分担悲痛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或忌讳,而逃避和别人谈论自己的痛苦,要让别人有机会了解自己不要阻止亲友对伤痛的诉说,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痛苦,是帮助他们减轻痛苦的重要途径之一不要勉强自己和他人去遗忘痛苦,伤痛会停留一段时间,是正常的现象,更好的方式是与我们的朋友和家人一起去分担痛苦。,灾难发生后,我自己也很痛苦,经常处于恐惧和焦虑之中,不知道这种情绪状态会不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亲人和老师是他们学习的重要榜样,如果您自己处于恐惧和焦虑之中,那么很可能这种情绪状态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虽然他们没有将同样的情绪状态表达出来,但是他们的内心已受到了影响。当然,许多成人也会遭受灾后的心理创伤,如果您自己无法走出心理阴影,建议您去寻找专业心理咨询人员进行心理咨询,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更好的帮助孩子与其他人。,学生可能的表现:,经历过这次大灾难,孩子们不论在生理、心理或行为上,均会产生许多的反应。一般而言,这些情绪反应并不会持续很久,但目前看起来状况很好的孩子也有可能在灾难发生数周后才逐渐地表现出来。由于儿童与青少年们对灾变事件(例如死亡)的想法与成人不同,因此表现出来的反应也稍异于成人。以下是孩子们可能会出现的反应:,对黑夜、分离或独处会有过度的害怕会特别黏父母,对陌生人害怕过度担心,焦虑年纪小的儿童会出现退化行为(如尿床或咬手指)不想上学饮食或生活作息习惯改变攻击或害羞的行为增加做恶梦头痛或其他的身体症状的抱怨,老师如何帮助学生?,尽量提供儿童安全感,不要让他们孤单没人陪伴,让他们觉得教学场所是安全的地方,老师是可以信赖的人允许他们表达对灾难的哀伤、紧张以及害怕。但不要勉强他们,否则他们会更害怕鼓励他们和其他孩子玩以转移注意力,于正常的游戏中回复正常活动预期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会暂时下降,了解孩子的退化行为,对他们在学校的行为表现可暂时放宽标准,然而仍应要求孩子有基本的礼节与遵守常规如果这些情况持续时间较长,或者没有减轻反而加剧,出现严重的恐惧和紧张情绪、麻木、过度警觉、反复回想灾难发生时的景象、人际过于退缩、严重的退化行为和身体症状等情况,请及时联系心理专业工作人员。,然而,当您在学校面对学生,试图帮助学生走过大地震所带来的阴影与伤痛的过程中,很可能遭遇以下这许多的挫折:因为觉得自己还可以为学生做的更多而产生挫折感与罪恶感为学生的遭遇感到十分悲伤,甚至由学生的反应与行为,回想到自己本身的情形,进而严重影响个人情绪原来怀抱满腔热情想帮助学生,却因为学生拒绝谈论灾后创伤或拒绝关心而感到十分挫折,老师如何保护和帮助自己?,面对如此重大灾难之后,老师自己也可能出现以下反应:对自己经历的一切感到麻木与困惑对幸免于难产生罪恶感过份的为受害者悲伤、忧郁因心力交瘁、精疲力尽而觉得生气,例如对周围亲友、政府官员、媒体感到愤怒,甚至出现暴躁易怒的情形觉得自己可以做的更好、做得更多而产生罪恶感,怀疑自己是否已经尽力,有没有充分帮助周围的人由于身心极度疲劳,休息与睡眠的不足,此时容易产生生理上的不适感,例如晕眩、呼吸困难、胃痛、紧张、无法放松等对于接受帮助觉得尴尬、难堪。,教师可以为自己做些什么?,出现上述反应时,请注意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而您能为自己做的事,是利用以下的方式,试着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与痛苦,早日从灾变的冲击中恢复过来。接受自己的感觉并将这些感觉与经验表达给其它人听多留意自己的身心状况,适时让自己休息多给予自己及周围其它亲友鼓励,彼此相互打气、加油,尽量避免批评自己或其它救难人员的救援行动接受他人诚心提供的帮助与支持,当发生上述情形时,您能为自己做些什么?,肯定自己有这些心理反应,如罪恶感、悲伤、忧郁等,都是正常的。可以与其它教师讨论,相互支持、鼓励对学生多些包容。学生面临如此重大压力、伤害时,可能出现一些异常行为,例如学生会很黏老师、愤怒攻击其它学生、或出现一些幼儿时期才会有的行为确认孩子的需要,再提供可能的协助,手指变长游戏微笑改变心情和人际关系习得的无助心理学家塞利格曼习得的勤奋艾森伯格掌握心理和行为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可以帮助人们有效调节身心,获得健康心理。,(一)行为改变技术,训夫记(或妻、子、恋人、学生)要点:即时强化小步子前进共同行动耐心,(二)情绪疏导技术,叹气法诱导宣泄法:哭出来笑出来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暴力宣泄法运动宣泄法,(三)放松训练技术,呼吸放松冥想放松拮抗放松搞怪放松,(四)团体辅导技术,手指操千千结同舟共济下雨啦,团体心理辅导概述,定义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援助与心理指导的一种咨询形式。由咨询员根据求询者问题的相似性或者自发组成的课题小组,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同的发展问题或共有的心理问题。,目标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团体活动,有助于组织课堂、活跃团体气氛、以团体的方式提供心理支持来处理灾区学生可能出现的情绪问题和满足其相应的心理需求。,优点团体辅导的感染力强,具广泛的影响力;团体辅导效率高,省时省力;团体辅导的效果容易巩固与迁移;特别适合用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人。,缺点在团体情景中,个人深层次的问题不易暴露;个体差异难以照顾周全;有的成员可能会受到伤害;在咨询过程中获得的一些关于个人的隐私,事后可能会无意泄露;对指导者的要求高;团体咨询并非适合于任何人。,团体辅导方法,小熊猫的故事手指操按摩,团体讨论,这是所有教学活动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方法,它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学生对某一专题各抒己见,经过讨论分析或争辩,得出结论的方法。在采用这种活动形式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导而不牵,循循善诱,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并要注意引导学生变被动的听众为主动的演说者;注意引导学生变片面为全面;注意变注重结论为注重过程。,祝愿,所有老师心理健康、家庭幸福!祝愿老师们培养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