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五年级语文下册《掩耳盗钟》教案 语文A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624998 上传时间:2019-1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五年级语文下册《掩耳盗钟》教案 语文A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五年级语文下册《掩耳盗钟》教案 语文A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五年级语文下册《掩耳盗钟》教案 语文A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五年级语文下册掩耳盗钟教案 语文A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自学,掌握寓言中的生字、新词2.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钟”的意思,并遭一个句子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抓住和理解重点词句去理解课文。体会文言文寓言的魅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寓言的学习,明白其中所包含的深刻道理,从中学习一些处事的方法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难点:理解这则文言文寓言所蕴含的寓意,从中学习一些处事的方法。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家搜集一些寓言。谁能把你知道的寓言告诉老师?生: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滥竽充数,掩耳盗铃师:那什么是寓言呢?板书“寓言”二字,谁能够来帮帮老师,告诉我什么是寓言生:师总结: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就像我们以前学过的诗歌,记叙文,说明文,童话等等一样。不过,寓言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韵味深长的道理。师:那你能讲讲你读过的寓言故事又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生:师: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老师就对刚才xx讲的掩耳盗铃非常的感兴趣,于是我昨天就查找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可是我居然没有找到,不过看到了一个与它很相似的寓言故事 掩耳盗钟原来掩耳盗铃是从掩耳盗钟这则寓言引申过来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1课 寓言二则掩耳盗钟(板书)师:请大家一起读课题生读课题二,揭示课题、解题师:谁知道掩耳盗钟是什么意思?生:师:听了你的回答,我知道了掩耳盗钟和掩耳盗铃的意思是差不多的。掩耳盗钟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板书)师:吕氏春秋是秦王朝丞相吕不韦请他的三千多名食客编写的,当时吕不韦是将这本书悬挂在城门上,说如果有人能改动里面的一个字就赏黄金千两,吕不韦的这个举动就使得这本书名声大噪。现在就请大家一起去体验一下这一字值千金的文章吧。师:生自由读课文,你发现了什么?与前面所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生:短小,精炼,读不通,读不懂,文言文师:大家那现在有可能没读懂,没读通,我们暂且将这些问题放在这里,先听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不过请大家认真听,然后用一两句话来概括老师所讲的故事。话说在春秋时期,有五大贵族,分别是韩氏,赵氏,魏氏,范氏和智伯。这个智伯在当时可是最有地位的,他野心勃勃,一心想要称霸。于是他先联合其他三大贵族,用各种阴谋灭掉了范氏,这个在晋国也有一定地位的范氏也经不起这样的折磨呀,于是就败落了。四大家族瓜分了范氏的田地、财产。人去楼空啊,偌大的房子里能搬的都被搬走了,值钱的都被拿走了。就在这混乱之际,有个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他想“这么有钱的人家,总该还剩点值钱的吧,我随便拿点都够我花大半年的了”于是他到范氏家翻东翻西的,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生概括师:老师刚才用了大约三分钟的时间才将这个故事讲完,你们也用了一段话才概括。可是书上确仅仅只用了42个字。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再来感受一下文言文给我们带来的短小、精炼的语言魅力吧!三,整体感知课文生自由读师:谁能站起来给我们大家读一读。请生读师:刚才大家听明白没有?(预设1,断句不正确。那老师来读一读,看你能不能够听明白,不过,听的时候请听老师断句,最好能在书上做上记号2,大部分正确。某某地方老师听明白了,但是xx地方我还是不太理解。那老师来读一读,看你能不能够听明白,不过,听的时候请听老师断句,最好能在书上做上记号3,完全正确,真不错,老师听明白了,没有听懂的听老师来读一读,不过,听的时候请听老师断句,最好能在书上做上记号)师读掩耳盗钟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棰毁之,钟怳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师:同学们标好停顿了吗?请同学自由练习,等下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1生:2生:3生:分组读,齐读师:现在我们已经会读这篇课文了,那么你们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现在请同学对照书上的白话文部分,自由读一读。生自由读课文及白话文部分师:为了考考大家,现在由我读一句文言文,你们读相应的白话文。男生读文言文,女生读白话文。调换3,读注释、释词师:文言文最难理解的就是字词,那么现在就请同学们读一读书下面的注释,标出你不理解的,和同桌商量一下,可以仿照书上的注释,将它逐一的写出来。如果还是不能解决的,就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讨论。得:得到 欲:想要 走:跑 则:然而(转折) 以: 之:代指钟恐:担心 夺: 掩:4,生再读课文,想想这则寓言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起因: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经过:则/钟大/不可负,以棰/毁之,钟/怳然有音。结果: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分组分别读)5,在书上画出“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怳然有音”,齐读。师: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槌儿打钟的后果,没有就此打消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同示思考题:掩住自己的耳朵,用槌儿砸钟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声音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1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2那个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砸钟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板书:自作聪明,十分愚蠢)(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3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小故事。4,评价,说寓意5,联系生活实际,读感受,说现象6,总结四、作业设计1、小黑板:选择成语填空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揠苗助长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让孩子学这学那,这真是()!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吧!有的同学做练习册上的题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自欺欺人吗?2、选择作业: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找几个小伙伴,把这个故事演给别人看;把你课外看到的其他寓言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用“掩耳盗铃”说一句话并背诵这则寓言。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