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622854 上传时间:2019-12-19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21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T2噬菌体(病毒),三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2)代谢特点: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不能独立地进行新陈代谢。(3)增殖特点: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2实验方法:。,自身遗传物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3过程及现象(1)标记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含35S的培养基蛋白质含的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含32P的培养基DNA含的大肠杆菌(2)标记T2噬菌体T2噬菌体含35S的大肠杆菌含的T2噬菌体T2噬菌体含32P的大肠杆菌含的T2噬菌体,35S,32P,35S,32P,(3)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高,低,低,高,35S,32P,放射性.,放射性.,放射性.,放射性.,检测不到标记的蛋白,检测到标记的DNA,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面是实验的部分过程:,1.原理: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就会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从而大量增殖。,2.过程:,1)标记噬菌体,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用T2噬菌体分别侵染上述细菌就制得DNA中含,32P或蛋白质中含有35S的噬菌体,2)噬菌体侵染细菌:,分别用被32P或35S标记T2的噬菌体去感染细菌,3)测放射性:,经过短时间的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沉淀物中则含有被感染的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胞外,不起作用,DNA进入到细菌细胞内,指导T2噬菌的增殖,细菌内没有放射性的T2噬菌体,细菌内有放射性的T2噬菌体,(3)赫尔希和蔡斯发现:细菌体裂解释放出噬菌体中,可以检测到32P标记的DNA,但不能检测到32S标记的蛋白质。这结果说明什么?,在亲代与子代之间有连续性的物质,是而不是蛋白质,4.实验表明(1)T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留在外面。(2)子代T2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遗传的。5结论:是遗传物质,蛋白质未起到遗传作用。,DNA,蛋白质外壳,亲代的DNA,DNA,2:为什么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提示:通过对噬菌体中蛋白质和DNA的研究表明,仅在蛋白质中含有S,而P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想一想噬菌体的结构和侵染细菌过程包括哪些阶段?提示:噬菌体的结构包括核酸分子和蛋白质外壳。侵染细菌的过程包括:吸附、注入、生物合成、组装、释放。看一看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从哪些方面说明了DNA是真正的遗传物质?提示:DNA是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连续的物质;DNA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2)噬菌体侵染细菌要经过吸附注入核酸合成组装释放五个过程。噬菌体增殖场所是大肠杆菌细胞内,除噬菌体的DNA做模板起指导作用外,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核糖体、ATP和相关酶等全由大肠杆菌提供。3结果及分析,2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分别用同位素32P和35S作出标记,如下表:,此实验所得的结果是:子代噬菌体的外形及侵染细菌的特性均相同,请分析:,(1)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原因是。,(2)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原因是。,31P和32P,子代噬菌体的DNA是以侵入细菌的亲代噬菌DNA(含32P)为膜板,利用细菌的化学成分(含31P的脱氧核苷酸)合成出来的,35S,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蛋白质外壳(含32S的氨基酸)未进入,在细菌体,内,是利用细菌的化学成分(含35S的氨基酸)合成新的蛋白质外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