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下册全册易考易错易混知识点.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614613 上传时间:2019-12-19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6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历史下册全册易考易错易混知识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初二历史下册全册易考易错易混知识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初二历史下册全册易考易错易混知识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寄语:我没有靠山,自己就是山!我没有天下,自己打天下!我没有资本,自己赚资本!这世界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我弱了,所有困难就强了;我强了,所有阻碍就弱了!活着就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生活,你给我压力,我还你奇迹!,全册总结,易考易错易混的知识点,两次会议: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起临时宪法的作用的共同纲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在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A通过了共同纲领B确立了土地改革的路线C公布了“一五计划”D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阿沛阿旺晋美)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祖国的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3、所谓的“联合国军”以美军为主,1.改变土地所有制的是:和。2.分田地的是:和。3.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有、。4.从以上政策的变化中我们获得什么教训或启示?,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制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化:将生产资料的私有变公有。,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积极性,破坏生产力。,土地改革后,农业分散经营,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原因,三大改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法,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方式,创举,三大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通过赎买政策,实现和平过渡。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工业化的起步,1953年1957年“一五”计划背景:我国工业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影响: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953年1956年三大改造意义: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3年1957年实施“一五”计划影响: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1956年八大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评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误原因:,后果(影响),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严重失误。,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对国情认识不足;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严重泛滥,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面临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的探索:成功: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三大改造(1953年1956年)八大召开(1956年良好开端)失误:经济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政治领域: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6年)这一时期特点: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教训:搞经济建设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按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经济政策时,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它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71年9月13日“九一三”事件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1976年粉碎“四人帮”江青反革命集团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害:,1.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践踏。2.阻碍了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3.致使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文化大革命”教训和启示:,1.正确认识国内的主要矛盾。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改革开放,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的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对外开放格局特点: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1982年十二大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97年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十五大上首次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个名词。,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1992年十四大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领导集体。,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地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时间:筹建新中国时,2、西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使农奴翻身当家作主,我国现有五个经济特区和两个特别行政区,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是什么?请具体说明。,社会制度不同:经济特区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实行的仍是资本主义制度。,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香港澳门,“一国两制”的构想1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后提出的2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3首先在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4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指导方针,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1992年两会(海基会海协会)共识内容:“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993年汪辜会谈(汪道涵辜振甫)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意义: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的外交成就:20世纪50年代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尼赫鲁)、缅甸(吴努)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有人用“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来形容70年代的三大外交盛事,你能为它们对号入座吗?,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971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新中国的外交成就: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21世纪初2001年中国承办APEC会议(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在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能够取得这些成就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最根本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中美关系是如何实现正常化的,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冰封多年的中美关系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解冻?,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衣食住行变化的原因(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小康社会。,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创新精神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赎买政策“一国两制”构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B.C.D.,C,三大改造过程中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行了赎买政策,这是一大创举。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在农村进行“包产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大发展。三者都能够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创新精神。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并不具有创新精神,所以答案选C。,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措施中客观上符合上述思想的有()“一五计划”经济建设“三大改造”“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准确理解是()A.不同于苏联、东欧模式的社会主义B.发展完善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C.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D.不受马克思主义条条框框的束缚,C,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不能照搬,必须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当年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中国革命必须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评价:积极: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消极: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了“左”倾错误泛滥。,图一,图二,上面两幅图片共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邓小平1992年南方视察期间多次发表讲话,重要观点有有:。影响是:,邓小平南方视察(1992年),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发展才是硬道理,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对联折射了社会生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所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是()A.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主席B.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D.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D,小超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珠海特区的发展”、“邓小平画像”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B,土地改革的意义(积极影响):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3.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1949年10月,面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出自己的心声。1956年,也可以用“时间开始了”来概括这一年的重要历史意义。1978年12月,对无数人来说又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对三次“时间开始了”认识错误的是()A.第一次“开始”实现了人民的真正当家作主B.第二次“开始”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第三次“开始”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D.第二次“开始”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C,第三次“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指()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1949年1956年,中共完成的主要任务有()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立社会主义制度A.B.C.D.,B,D,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凭借票证购买物品的原因是什么?过去经济落后,物资不足,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凡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一法律文件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颁布实施的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求职培训”“养老医保”反映了我国哪一制度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1949年的“中国新生”和1978年的“伟大转折”,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20世纪的最后20年,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1、实行改革开放2、提出“一国两制”3、发表南方讲话4、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5、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等6、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南京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违反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哪一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周恩来是中国外交事业的奠基人,你能说说周恩来的外交活动吗?,1954年访问印度、缅甸,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1954年出席日内瓦国际会议,1953年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PEC”的时间、地点,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参加者有谁?,上海APEC会议的意义是什么?(评价),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上海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2001年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江泽民、布什、普京等19位领导人,谢谢,祝同学们学业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