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设计.ppt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3613023 上传时间:2019-12-19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设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设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设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一、课程与教学目标概述(一)课程与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二)价值取向,传统的教学目标分类罗恩特里的目标分类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5我国关于教学目标分类体系的探索,(一)课程与教学目标分类理论,1.传统的教学目标分类,把教学目标分为:事实技能态度,1.传统的教学目标分类,“事实”是已被正确认识到的客观事物、现象、关系、属性及规律性的总称,表现在资料、意见、概念里。,1.传统的教学目标分类,“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智慧动作方式和肢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例如阅读、写作、书写、表演、语言沟通、批判性思考等等。,1.传统的教学目标分类,“态度”是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指的是个体对各种刺激来源的倾向和感受,例如喜好、兴趣、需要等。,1.传统的教学目标分类,举例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获得有关地球的知识(事实)。使学生初步具有自学地理的能力(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新知的精神(态度)。,1.传统的教学目标分类,优点:比较简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易为教师所接受使用。缺点:过于笼统,在教学实施和评价中难以操作,容易走样;逻辑层次不分明,事实、技能、态度难以区分,无法具体化,难以精确代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现象。,2.罗恩特里的目标分类,将教育领域中的目标分为三大类:求生技巧的目标方法目标内容目标,2.罗恩特里的目标分类,求生技巧的目标来源于人们对社会未来需求的期望未来社会将会出现许多新的特点.因此,需要针对未来的新情景、新问题设计目标,以帮助儿童形成在未来社会中生存发展的自身条件及求生技能。,2.罗恩特里的目标分类,方法目标是指各个学科专门的探究模式和求知方式。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对于经验具有不同的反映形式,对于真理和证明采用不同的规则,也有解释和判断的不同模式,这些均可由不同角度促进心灵的成长。方法目标总是分学科分领域的,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方法。,2.罗恩特里的目标分类,学习中的方法目标有:感受并说出教育中的某一个或几个问题;提出一个或数个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措施;选择出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归纳出国内外该问题的进展;提出解决问题的新命题;论证新命题;撰写出规范的研究该问题的论文或报告。,2.罗恩特里的目标分类,内容目标是指学生在其学习领域里,能认识和解释构成该领域实质内容的概念、原理和理论。,2.罗恩特里的目标分类,总结突出了求生技巧目标和方法目标求生技巧目标以充满理想的未来学精神为依据,就未来社会的可能需要,建立教学目标;方法目标则源自学科或领域的探究方法,充满了科学或探究精神。,3.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每一领域内,又细分为若干层次。,3.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情感领域教育目标接受或注意、反应、价值评价、价值观的组织、品格形成。动作技能领域教育目标。辛普森的分类:知觉、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作七级。,4.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加涅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a.态度(attitude)b.动作技能(motorskills)c.言语信息(verbalinformation)d.智力技能(intellectualskills)e.认知策略(cognitivestrategies),4.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a.态度(attitude)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态度有三类:第一类态度是可被看作是期望达到的教育目标;第二类态度包括对某类活动的积极偏爱;第三类是有关公民身份的态度。,4.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b.动作技能(motorskills)动作技能实际上有两种成分:一是如何描述进行动作的规则,即动作的程序;二是因练习与反馈逐渐变得精确和连贯的实际肌肉运动,因此动作技能是一种习得能力,如能写字母、做体操、跑步等。,4.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c.言语信息(verbalinformation)作为一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能记忆诸如事物的名称、符号、地点、时间、定义、对事物的具体描述等具体的事实,能够在需要时将这些事实表述出来。信息在知识体系中是最基本的“建材”或“基本词汇”,这是进一步学习的先决条件,是培养智力技能的基础。,4.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d.智力技能(intellectualskills)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了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主要是理解、运用概念和规则的能力,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智力技能又可分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四个亚类。,4.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e.认知策略(cognitivestrategies)认知策略的学习结果与解决问题学习层次有关,是学习者借以调节他们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过程的技能。认知策略是学习者操纵管理自己学习过程的方式,是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的核心成分。,5.我国关于教学目标分类体系的探索,把教学目标分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健康个性,5.我国关于教学目标分类体系的探索,授受基础知识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现象、事实及其规律的认识结果,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把人类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迅速有效地传授给新生一代,并把它内化为儿童个体的知识和智慧,是教学的目标之一。,5.我国关于教学目标分类体系的探索,形成基本技能技能是指动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完成某种实际活动的行为方式。所谓基本技能则是指各门学科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技能。技能又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5.我国关于教学目标分类体系的探索,发展基本能力人的能力,一是借助基因代代相传的,二是将人的外部客体化的东西作为文化成果继承下来的。个体的发展就是通过掌握外在的人类的能力才得以实现的。以培养人为目标,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组织这种掌握活动,发展儿童的基本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基本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5.我国关于教学目标分类体系的探索,促进个性健康发展个性也称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通过课程教学,促使个体提高能力,改善气质和性格,形成健康的动机、兴趣、理想和信念等,并使它们形成协调的关系,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5.我国关于教学目标分类体系的探索,总结知识是形成技能的基础,它指导着技能的形成。而技能的形成,也会加深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并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条件和手段。能力的发展是在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完成的。一个人的知识、技能、能力对气质、性格的形成和变化的影响非常大,而在某种程度上,对动机、兴趣、理想和信念的发展、形成乃至变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而个性的差异,则对一个人的知识掌握、接纳感形成和能力发展的种类、速度以及品质,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决定作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目标:,(二)价值取向,1、“普遍性目标”取向2、“行为目标”取向3、“生成性目标”取向4、“表现性目标”取向,1.“普遍性目标”取向(1)内涵:一般性教育宗旨或原则,并被运用于课程与教学领域。即一般性教育宗旨或原则等于课程目标。(2)教育价值观:经验哲学观、或伦理观、意识形态或社会政治需要(“普遍主义”的价值观)(3)优点:可被广泛运用到各种教育实践中(模糊性、普遍性)教育工作者可做创造性发挥。(4)缺点: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逻辑不严密;目标在概念表述上不够清晰,2、“行为目标”取向(1)内涵:“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形式加以陈述的课程目标,它指明了经过教学过程后学习者身上会发生的行为变化。基本特点:目标的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2)教育价值观:本质上是受“科技理性”支配,它所体现的是“唯科学主义”的教育价值观,它以对行为的有效控制为核心(行为主义心理学),(3)优点:克服了普遍性目标的模糊性,其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的特点方便教学任务的确定,便于教师有效控制教学过程。同时也便于教学评价,因为行为目标是以具体行为的形式呈现的,所以很容易判断目标是否完成(4)缺点:追求目标精确化、具体化,然而人的具有整体性的心理和行为是不能被原子化(分割开来)人的高级心理和素质很难被分开来培养的。人的高级心理素质也很难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来预先具体化的。,3、“生成性目标”取向(1)内涵:课程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它是问题解决的结果,是人的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泰勒、斯滕豪斯)(2)教育价值观:本质上是对“实践理性”的追求,它强调学生、教师、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正是在这种交互作用中产生课程目标。生成性目标是过程取向的,(3)优点:消除了行为目标取向存在的过程与结果、手段和目的之间的二元对立,当过程与结果、手段和目的被内在统一在一起之后,课程目标就是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在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中所产生的自己的目标,而不是教师和课程开发者所强加的目标(4)缺点:过于理想化,运用生产性目标,意味着教师要能够与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对话,但大多数教师没有这方面的训练;教师很难在实际教学中实施,需要耗费额外的精力。学生自己很难主动发现所学材料与自身的意义,需要教师告诉他们怎么做。,4、“表现性目标”取向(1)内涵:是指每个学生个体在于具体的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艾斯纳,教学性目标与表现性目标)(2)教学性目标:旨在是学生掌握现成的文化工具,它是在课程计划中预先规定好的,这种规定明确指出了学生在完成一项或几项学习活动后,所应习得的具体行为。,(3)表现性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强调个性化。表现性目标不是规定学生在完成一项或多项学习活动后获得的行为,而是描述教育中的“际遇”:指明学生即将的学习情境或即将要解决的问题、或即将从事的活动。但不指定学生在这些际遇中学习到什么。表现性目标意在创设情境,进而期待学生在其中多样性、个性化的反应。(4)教育价值观:本质上是对“解放理性”的追求,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的表现,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指向与人的自由与解放。,7.参考文献,钟启泉著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11页。汪潮、吴奋奋“双基论”的回顾和反思,课程教材教法1996年第5期,第5-9页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2页黄甫全主编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39-25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