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解答题的解法.ppt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3499194 上传时间:2019-12-16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5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体几何解答题的解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立体几何解答题的解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立体几何解答题的解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立体几何解答题的解法,你身边的高考专家,考题剖析,试题特点,03,14,立体几何解答题的解法,应试策略,06,1.近三年高考各试卷立体几何考查情况统计立体几何在每一年高考中都有一个解答题,这是不变的,主要考查空间位置关系(线线、线面及面面的平行与垂直)及空间量(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点线距离、点面距离、线线距离、线面距离、面面距离),一般以三棱柱、四棱柱或三棱锥、四棱锥为载体进行考查,如在2007年高考各地的19套试卷中,有9道锥体或涉及锥体,7道柱体,2道折叠题.当然,也有不规则几何体,如2006湖南卷的八面体,2007江西卷的不规则体.2007年19套试卷中,有11道题涉及到二面角的求法,6道涉及线面角求法,15道涉及垂直关系的证明.2008年的高考试题中主要涉及二面角、线线角、线面角以及距离的有关问题。由此可知,线面位置关系证明依然是命题方向,角的计算依然是不老的话题.求距离依然是常考的重点。,试题特点,返回目录,立体几何解答题的解法,2.主要特点(1)解答题的考查稳中求新,稳中求活.解答题在考查中经常涉及的知识及题型有:证明“平行”和“垂直”;求多面体的体积;三种角的计算;有关距离的计算;多面体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这类问题的解法主要是化归思想,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相交直线所成的角,面面距离转化为线面距离,再转化为点面距离等.但近几年来,也推出了一些新题型,一是开放性试题,也是探索性的问题,如2006年的湖北卷第18题;二是立体几何中的函数问题,如2007年广东卷第19题.,返回目录,试题特点,立体几何解答题的解法,(2)依托知识,考查能力.由于近几年加强了对能力的考查,因此应重视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化归转化能力的培养,因高考数学是通过知识考能力,本章尤其突出的是空间想象能力,而空间想象能力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胡想,而应以题设为根据,以某一几何体为依托,这样会更好的帮助你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题能力.(3)一题两法,支持新课程改革.立体几何解答题的设计,注意了求解方法既可用向量方法处理,又可用传统的几何方法解决,并且向量方法比用传统方法解决较为简单,对中学数学教学有良好的导向作用,符合数学教材改革的要求,有力地支持了新课程的改革.,返回目录,试题特点,立体几何解答题的解法,应试策略,返回目录,1.平行、垂直位置关系的论证证明空间线面平行或垂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理清平行、垂直位置关系的相互转化.,返回目录,应试策略,立体几何解答题的解法,(2)由已知想性质,由求证想判定,即分析法与综合法相结合寻找证题思路.(3)立体几何论证题的解答中,利用题设条件的性质适当添加辅助线(或面)是解题的常用方法之一.(4)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在高考题中使用的频率最高,在证明线线垂直时应优先考虑,应用时需要先认清所观察的平面及它的垂线,从而明确斜线、射影、面内直线的位置,再根据定理由已知的两直线垂直得出新的两直线垂直.另外通过计算证明线线垂直也是常用方法之一.,返回目录,应试策略,立体几何解答题的解法,2.空间角的计算主要步骤:一作、二证、三算;若用向量,那就是一证、二算.(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平移法:在异面直线中的一条直线上选择“特殊点”,作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常常利用中位线或成比例线段引平行线.补形法:把空间图形补成熟悉的或完整的几何体,如正方体、平行六面体、长方体等,其目的在于容易发现两条异面直线间的关系.向量法:直接利用向量的数量积公式cos=(注意向量的方向).,返回目录,应试策略,立体几何解答题的解法,(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作出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作垂线、找射影转化到同一三角形中计算,或用向量计算.用公式计算sin=(PM直线l,M面,是l与所成的角,n是面的法向量).(3)二面角平面角的作法:()定义法;()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法;()垂面法.,返回目录,应试策略,立体几何解答题的解法,平面角计算法:()找到平面角,然后在三角形中计算(解三角形)或用向量计算.()射影面积法:cos=.()向量夹角公式:|cos|=,n1,n2是两面的法向量.(是锐角还是钝角,注意图形和题意取舍).*求平面的法向量:找;求:设a,b为平面内的任意两个向量,n=(x,y,1)为的法向量,则由方程组,可求得法向量n.,返回目录,应试策略,立体几何解答题的解法,3.空间距离的计算(1)两点间距离公式(线段的长度)(A(xA,yA,zA),B(xB,yB,zB)(2)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经常应用三垂线定理作出点到直线的垂线,然后在相关的三角形中求解,也可以借助于面积相等求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可用向量法来计算)(3)求两条异面直线间距离,一般先找出其公垂线,然后求其公垂线段的长.在不能直接作出公垂线的情况下,可转化为线面距离求解(这种情形高考不作要求).,返回目录,应试策略,立体几何解答题的解法,(4)求点到平面的距离,一般找出(或作出)过此点与已知平面垂直的平面,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过该点作出平面的垂线,进而计算;也可以利用“三棱锥体积法”直接求距离;有时直接利用已知点求距离比较困难时,我们可以把点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直线到平面的距离,从而“转移”到另一点上去求“点到平面的距离”.求直线与平面的距离及平面与平面的距离一般均转化为点到平面的距离来求解.(向量法:(N为P在面内的射影,M,n是面的法向量).,返回目录,应试策略,立体几何解答题的解法,考题剖析,返回目录,考题剖析,返回目录,立体几何解答题的解法,考题剖析,返回目录,立体几何解答题的解法,考题剖析,返回目录,立体几何解答题的解法,考题剖析,返回目录,2.(2007南通市模拟题)如图,已知矩形ABCD,PA平面ABCD,M、N分别是AB、PC的中点,设AB=a,BC=b,PA=c.(1)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A、B、M、N点的坐标,并证明MNAB;(2)平面PDC和平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为,当为何值时(与a、b、c无关),MN是直线AB和PC的公垂线段.,解析(1)证明:以A为原点,分别以AB、AD、AP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0,0,0),B(a,0,0),M(,0,0),N().,立体几何解答题的解法,考题剖析,(2)P(0,0,c),C(a,b,0),=(a,b,c),若MN是PC、AB的公垂线段,则=0,即PDA是二面角PCDA的平面角.PDA=45,即二面角PCDA是45.,返回目录,点评在高考立体几何题中,两种方法都可用,但一般来说,向量方法要好些,正确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是解题的前提,同时也要熟悉向量法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立体几何解答题的解法,3.(2007东北三校质检题)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D=AA1=1,AB=2,点E是棱AB上的动点.(1)证明D1EA1D;(2)若二面角D1ECD为45时,求EB的长.,考题剖析,返回目录,解析解法1:(1)对长方体ABCDA1B1C1D1,有AB平面AA1D1D,A1D平面AA1D1D,ABA1D由侧面AA1D1D是矩形且AD=AA1=1,A1DAD1,AD1AB=A,A1D平面ABD1,又D1E平面ABD1D1EA1D,立体几何解答题的解法,考题剖析,返回目录,(2)过D作DGEC,垂足为G,连接D1G对长方体ABCDA1B1C1D1,有D1D平面ABCD根据三垂线定理有D1GEC,D1GD是二面角D1ECD的平面角二面角D1ECD为45,则D1GD=45,又D1D=A1A=1DG=1在矩形ABCD中AB=2,AD=1由SDEC=ECDG=1得EC=2,EB=,立体几何解答题的解法,考题剖析,返回目录,解法2:对长方体ABCDA1B1C1D1,以D为坐标原点,DA、DC、DD1所在直线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由AD=AA1=1,AB=2,点E是棱AB上的动点,设BE=m.D(0,0,0),D1(0,0,1)A1(1,0,1),E(1,2m,0),C(0,2,0)(1)=(1,2m,1),=(1,0,1),=11=0,即D1EA1D,立体几何解答题的解法,考题剖析,返回目录,(2)D1D平面ABCD,平面ABCD的法向量=(0,0,1)设平面D1EC的法向量为n=(x,y,z),由n得n=0又=(0,2,1)2yz=0又=(1,2m,1),x(2m)yz=0取y=1,则z=2,x=mn=(m,1,2)二面角D1ECD为45n=|n|cos45即2=解得m=,即EB=,点评本题第一问事实上是考查三垂线定理,当然也可用线面垂直来证,在第二问的处理中,如果用非向量的方法,画分图是一个常用的方法,这样可以避免由于空间位置关系的失真而出错.画分图就是将空间图形中的某一个平面画出来,然后用平面几何的相关知识来求边与角的信息.,立体几何解答题的解法,4.(2007岳阳市模拟题)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3,BC4,AB=5,AA14,点D是AB的中点,(1)求证:ACBC1;(2)求证:AC1平面CDB1;,考题剖析,返回目录,证明证法1:(1)直三棱柱ABCA1B1C1,底面三边长AC=3,BC=4,AB=5,ACBC,且BC1在平面ABC内的射影为BC,ACBC1;,(2)设CB1与C1B的交点为E,连结DE,D是AB的中点,E是BC1的中点,DE/AC1,DE平面CDB1,AC1平面CDB1,AC1/平面CDB1;,立体几何解答题的解法,(1)(3,0,0),(0,4,4),0,ACBC1.,证法2:直三棱柱ABCA1B1C1底面三边长AC3,BC4,AB5,AC、BC、C1C两两垂直,如图,以C为坐标原点,直线CA、CB、CC1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C(0,0,0),A(3,0,0),C1(0,0,4),B(0,4,0),B1(0,4,4),D(,2,0),考题剖析,返回目录,立体几何解答题的解法,考题剖析,返回目录,(2)设CB1与C1B的交点为E,则E(0,2,2).,DEAC1.,点评(1)证明线线垂直方法有两类:一是通过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证明,二是通过线面垂直来证明线线垂直;(2)证明线面平行也有两类:一是通过线线平行得到线面平行,二是通过面面平行得到线面平行.,立体几何解答题的解法,5.(2007上海黄浦区模拟题)已知正方形ABCD.E、F分别是AB、CD的中点,将ADE沿DE折起,如图所示,记二面角ADEC的大小为(0).(1)证明BF平面ADE;(2)若ACD为正三角形,试判断点A在平面BCDE内的射影G是否在直线EF上,证明你的结论,并求角的余弦值.,考题剖析,返回目录,解析()EF分别为正方形ABCD的边AB、CD的中点,EB/FD,且EB=FD,四边形EBFD为平行四边形.BF/EDDE平面AED,而BF平面AEDBF/平面ADE.,立体几何解答题的解法,(2)解法1:如右图,点A在平面BCDE内的射影G在直线EF上,过点A作AG垂直于平面BCDE,垂足为G,连结GC,GD.ACD为正三角形,AC=ADCG=GDG在CD的垂直平分线上,点A在平面BCDE内的射影G在直线EF上,过G作GH垂直于ED于H,连结AH,则AHDE,所以AHG为二面角ADEC的平面角.即AHG=设原正方体的边长为2a,连结AF在折后图的AEF中,AF=a,EF=2AE=2a,即AEF为直角三角形,AGEF=AEAFAG=a在RtADE中,AHDE=AEADAH=aGH=cos=.,考题剖析,返回目录,立体几何解答题的解法,解法2:点A在平面BCDE内的射影G在直线EF上.连结AF,在平面AEF内过点A作AGEF,垂足为G.ACD为正三角形,F为CD的中点,AFCD又因EFCD,所以CD平面AEF.AG平面AEFAGCD又AGEF且CDEF=F,CD平面BCDE,EF平面BCDEAG平面BCDEG为A在平面BCDE内的射影G.即点A在平面BCDE内的射影在直线EF上过G作GH垂直于ED于H,连结AH,则AHDE,所以AHD为二面角ADEC的平面角.即AHG=.设原正方体的边长为2a,连结AF,考题剖析,返回目录,立体几何解答题的解法,考题剖析,返回目录,在折后图的AEF中,AF=a,EF=2AE=2a,即AEF为直角三角形,AGEF=AEAFAG=a.在RtADE中,AHDE=AEADAH=aGH=cos=.,解法3:点A在平面BCDE内的射影G在直线EF上.连结AF,在平面AEF内过点作AGEF,垂足为G.ACD为正三角形,F为CD的中点,AFCD又因EFCD,所以CD平面AEFCD平面BCDE,平面AEF平面BCDE又平面AEF平面BCDE=EF,AGEFAG平面BCDEG为A在平面BCDE内的射影G.,立体几何解答题的解法,即点A在平面BCDE内的射影在直线EF上过G作GH垂直于ED于H,连结AH,则AHDE,所以AHD为二面角ADEC的平面角.即AHG=设原正方体的边长为2a,连结AF在折后图的AEF中,AF=a,EF=2AE=2a,即AEF为直角三角形,AGEF=AEAFAG=a在RtADE中,AHDE=AEADAH=aGH=,cos=,点评折叠问题一直以来是立体几何解答题中的热门问题,这类问题一方面考查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二方面考查空间点线面关系的推理能力,解决这类问题时,要注意到折叠前与折叠后空间关系与空间量的变化情况,一般来说,在折线的同一侧,空间关系与空间量是没有变化的,在折线的异侧,空间关系与空间量是可能变化的.,考题剖析,返回目录,立体几何解答题的解法,6.(2007四川成都市模拟题)如图,在各棱长均为2的三棱柱ABCA1B1C1中,点A1在底面ABC内的射影O恰好线段AC的中点.()求侧棱AA1与平面AB1C所成角的正弦值;()已知点D为点B关于点O的对称点,在直线AA1上是否存在点P,使DP平面AB1C?若存在,请确定点P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题剖析,返回目录,立体几何解答题的解法,解析()连结A1O,则A1O平面ABC.三棱柱各棱长都相等,AO=1,OA1=OB=,BOAC.故以O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则A(0,1,0),B(,0,0),A1(0,0,),C(0,1,0),=(0,1,).设平面AB1C的法向量为n=(x,y,1)则解得n=(1,0,1).由.而侧棱AA1与平面AB1C所成角,即是向量与平面AB1C的法向量所成锐角的余角,侧棱AA1与平面AB1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考题剖析,返回目录,立体几何解答题的解法,()BOAC,点D为点B关于点O的对称点,点D的坐标为D(,0,0)假设存在点P符合题意,则点P的坐标可设为P(0,y,z).DP平面AB1C,n=(1,0,1)为平面AB1C的法向量,n=z=0,z=由,得,y=0.又DP平面AB1C,故存在点P,使DP平面AB1C,其坐标为(0,0,),即恰好为A1点.,考题剖析,返回目录,立体几何解答题的解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