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第26课《古文二则》练习题 语文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3405301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第26课《古文二则》练习题 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第26课《古文二则》练习题 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6.古文二则(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 的人才观。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畎亩()傅说()胶鬲()法家拂士( )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入则无法家拂士 。 困于心衡于虑 。 曾益其所不能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所以动心忍性(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空乏其身 ( ) 舜发于畎亩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 )百里奚举于市( )( )苦其心志( )人恒过( )5、翻译句子:(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 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7、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和 。(用课文词语回答)8、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分析。 9、孟子在选文第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 10、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二)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 )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弗食不知其旨( ) 教学相长( ) 虽有至道( ) 知困,然后能自强( )也 2 翻译句子。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 故曰:教学相长也译文: 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 ) 与( )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 的道理。 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