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政治《10.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403756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政治《10.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10.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10.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政治10.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一探究背景材料 物联网将使我们的世界更加智能化物联网将使我们的世界更加智能化。通过物联网,主人在路上能够遥控家中的电器做家务;顾客在超市能够了解商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的主要信息,假冒伪劣商品将无从遁形;企业信息监控中心能够自动协调生产过程;农作物会“主动”发出该浇水、该施肥的各种信息。物联网还将促进新技术的研发,加快相关产业的成长,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关系到国家竞争力和民族的未来。物联网有望成为我国抢占新一代信息技术前沿的桥头堡,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新引擎。我国政府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及早谋划,有所作为。当前,物联网发展在研发水平、行业标准、人才队伍、相关政策、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问题探究1.如图所示,在互联网基础上诞生的物联网,向我们展开了一幅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联系的新图景。与自在事物的联系不同,物联网实现的联系是一种什么联系?这种联系时如何建立的?2.物联网是创新的成果,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仍然要以不断的创新为动力。运用生活与哲学中有关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如何促进物联网的发展。二知识网络结构三考点诠释考点1 创新的作用(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第一,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第二,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技术;第三,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第四,创新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解放思想是创造性实践的先导。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解放思想是制度创新的前奏。(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第一,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人的实践方式决定的。不同的实践活动决定着思维活动的不同性质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内容。第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使得人类认识的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人类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社会主义文化也不例外。(4)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例题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突破“百花授粉作物不能杂交”的传统思维模式,通过杂交获得优质水稻品种,为我国水稻增产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这说明( )。A.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C.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D.创新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考点2 全面把握创新的内涵(1)创新的内容。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理论创新是先导,制度创新是保障,科技创新是动力,文化创新是智力支持。它们相互促进,密不可分。.(2)创新的哲学依据和现实意义。 哲学依据:从唯物论角度一一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从辩证法的角度一一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只有创新,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发展的根本途径。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这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从认识论的角度一整个世界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认识具有无限性。现实意义: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3)创新的基本要求:一是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二是要从实际出发;三是提出新的创意,解决新问题。考点3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提供了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分歧的三个方面基本观点根本观点根本分歧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矛盾【例题2】“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黑格尔的这一观点属于( )。A.辩证法 B.唯物主义C.唯心主义 D.形而上学 课时练习二十1.江泽民同志指出:“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哲学上看,创新的重大意义在于( )。A.只有创新才能否定旧事物 B.只有创新才能使事物运动 C.只有创新才能发展 D.只有创新才能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2.光纤科技提升了通讯系统的能力,令网络传输速度大幅提高,CCD则令数码相机及影像系统得到普及,两者都是建立当今网络世界的基础。这说明科技创新( )。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 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能提高实践的技术水平A. B. C. D.3.“60年代,提倡有啥吃啥,巴金先生写了一篇文章,说是应该吃啥有啥,结果招致讨伐。今日当不致如斯也。”这是已故历史学家、文汇报老报人唐振常在乡味何在一文中的结尾。从“有啥陪啥”到“吃啥有啥”的转变的实现,主要的原因在于( )。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实现了更新 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开辟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 推翻了过去的观念A. B. C. D.4.“十一五”期间,天津紧紧抓住居者有其屋这条民生主线,通过实物配租、领取租房补贴或购买保障性住房等方式,改善中低收入群体居住条件。每年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量超过全市住宅建设总量的三分之一。天津抓住居者有其屋这条民生主线的做法属于( )。认识创新 制度创新 实践创新 思维创新A. B. C. D. 5.“威客”是英文Witkey(wit智慧、key钥匙)的音译。目前,“威客”主要是通过在网上提供创意、标志设计等各类智慧点子和知识产品,来为客户服务并以此获利威客提供智慧点子获利的内在原因有( )。创造性思维来源于人的主观想象 创造性思维能发现并解决新问题 正确的认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正确的认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A. B. C. D.6.2010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11周年纪念日,胡锦涛主席亲临澳门庆视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为澳门发展谱写出新的辉煌篇章,为国家发展增添了夺目光彩。此时此刻,我们要向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科学构想、为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正确道路的邓小平先生,表示深深的怀念。这里“一国两制”创新理论体现的哲理是( )。 A.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C.创新造就成功 D.创新改变世界 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新的领导集体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说明()。A.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多方面的创新,是我们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B.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解决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切问题 C.只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什么人间奇迹也可创造出来D.科学发展观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顶峰 8.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创新的重要性。 课时练习二十 1.C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创新概念的理解。 D项不属于哲学范畴;B项表述错误;A项中的“否定旧事物”与题干无关。2.C 题意旨在说明科技创新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实践工具,提高了人类的实践水平,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的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的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故本题选C项。3.A 要实现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的转变,根本方法是通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来实现,的说法都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故选A项。说法明显错误,故应排除。4.C 解答本题要抓住题干信息“抓住居者有其屋这条民生主线”的做法,是属于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材料没有直接体现。5.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创造性思维的理解。创造性思维来源于社会实钱,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决定物质,因此观点错误,舍掉;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6.B “一国两制”属于生土关系和社会制度的范畴,A项不符合建意;C、D两项不是哲理,不符合题意;B项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选。7.A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创新,它是新时期中国发展的指南,体现了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这一观点,故应选A项。B、C、D三项说法大绝对。8.解析 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依据教材不难答出,但注意不能只答理论意义,还要答出实践意义。答案 (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从而使社会制度发生变革。(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在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思维和文化的发展。(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荷生机的源泉。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