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I).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403684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I) 教学目标了解实践的含义和特点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教学重点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教学难点了解实践的特点教学方法理论与生活相结合,自主探究【导学】一、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 改造 的 活动。它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 为主体、以 为对象的 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 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 的存在变为 的存在。( 即:(1)是一种物质性活动。(2)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2、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 、 、 的特点。(1)客观物质性第一、实践的基本要素: 、 、 是客观的。第二、实践的过程及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2)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 、 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3)社会历史性社会性:不是单个人的 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 着的。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的总之,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即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 、 、 、 。(1)实践是认识的 。 获得认识的 途径 有两个,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而获得的直接经验;还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的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认识的 来源 是唯一的,只是实践。(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第一、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第二、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第三、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只有把 和 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满足这一要求处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 。(4)实践是认识的 与归宿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 和 。【课堂巩固】一、判断题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2、实践是获得认识的主要途径。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4、人们认识世界是为了追求真理。5、科学发展观可以检验认识正确与否。6、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因此,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7、只有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8、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因此,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9、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因此,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10、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因此,人们获得知识只有参加实践。11、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因此,只要人们参加实践就能推动认识的发展。二、选择题1、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发生,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句话表明( ) A对同一事物,人们的认识都是相同的 B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C真理就是科学理论 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真理2、我国月球探测近期规划共分“绕”、“落”和“回”三个阶段。目前我国月球探测的所有工程都在围绕“绕”这一目标进行。围绕“绕”这一目标进行科学实验,体现了实践是A、客观物质性活动 B、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C、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D、社会性和历史性活动3、在当代,人类的交往已超出了民族和世界的范围,世界各国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国家的重大实践问题,都与整个世界密切相关。这说明实践是A、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B、直接现实性活动 C、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社会性和历史性活动4、历史上,作为丝绸之路重要交通枢纽的楼兰古国因为树木和水源的破坏导致生态恶化,从绿洲变成了荒漠。为了不让敦煌重演楼兰悲剧,敦煌近年来把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酒泉市正在着力进行“引哈济党”调水工程,把青海省大哈尔腾河的水引入党河。这告诉我们A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B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C实践是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D实践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5、毛泽东同志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的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句名言的寓意是强调: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B、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6、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为和平探索太空作出了巨大努力。中国的神舟系列探索、嫦娥系列探索,使我们中国人对太空的认识一步步加深。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7、实践之所以能够检验认识是否正确,是因为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8、漫画君子动口不动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D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9、针对目前我国交通现状,为了保证人民生命安全,xx年公安部出台了新的交通规则,闯黄灯扣6分的规定引发了诸多新的交通问题。公安部在积极调研、多次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对闯黄灯作出新的规定:对目前违反黄灯信号的,以教育警示为主,暂不予以处罚。这体现了()A在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推动着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B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人们认识的发展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D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三、简答题为继续保持中国经济发展,xx年3月27日至29日,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前往江苏、上海考察。针对苏沪等地取得的新成绩及存在的新问题,李克强突出强调,实践已经证明,成绩的取得与问题的解决都要求:“我们要用开放促进改革,要以勇气和智慧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这就为经济领域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通过调研了解了苏沪等地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通过调研进一步明晰了经济领域工作思路;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在实践中被证明是正确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本次调研是为了继续保持中国经济发展。6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教学目标理解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运用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教学重点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教学难点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教学方法 理论与生活相结合,自主探究【导学】一真理是客观的 1含义:真理是标志 与 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反映。2最基本的属性: 。3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 和 ,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2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 和 的统一。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 和 往往是相伴而行的。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1)从认识的 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2)从认识的 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1)认识的 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2)作为认识 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3)作为认识基础的 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课堂巩固】一判断题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3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所以真理可以有多个。4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条件性。5真理是客观与主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6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7真理可以被推翻。二、选择题1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一定的学习压力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如果压力过大,反而会影响学习效果。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说明A.真理是有条件的 B.同一个对象有多个真理C.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统一 D.真理与谬误无法区分2利用气象卫星资料,可以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估计台风强度,监测台风移动方向和速度,以及狂风暴雨出现的地区等。以上内容A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认识 B是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C属于真理的范畴 D是正确的世界观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A、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B、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 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D、客观符合主观的活动4、 一个科学研究小组对5000只“冰川豹蛛”进行测量后发现,1996-xx年间,这种蜘蛛的体形平均增大了8%-10%,同期当地每年的解冻期提前了20-25 天,这支持了他们的猜想,剧烈的气候变化对当地蜘蛛的生长产生了影响。该研究小组负责人表示这种影响的后果很复杂,一下子无法估计出来,这一说法体现了 规律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世界总有一些秘密不能为人所理解 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A B C D 5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圆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 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 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C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6看下图,很多人都认为是螺旋,其实是圆!这一现象告诉我们()A人的感觉是不可靠的B人的意识不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C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7xx年9月21日,我国科学家研制的世界首台结构动态可变的拟态计算机,在上海通过了国家863计划项目验收专家组的验收。测试表明,拟态计算机典型应用的能效,比一般计算机可提升十几倍到上百倍,高效能特点显著。材料告诉我们()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实践随着认识的发展而发展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A B C D8爱因斯坦说:“谁要是把自己标榜为真理和知识领域的裁判官,他就会被神的笑声所覆灭。”这表明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B人类永远不能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神或上帝是绝对真理的拥有者 D人类的认识是无限深化、发展的三、简答题材料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分为三个阶段:载人飞船阶段,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掌握了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关键技术;空间实验室阶段,xx年11月3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突破了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建成中国空间站,预计2020年之前完成,要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材料二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高低不仅影响到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影响到一国的综合国力。目前,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仅为3.27%,相当于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提高我国公众科学素养迫在眉睫。结合材料,运用人类求索真理的哲学知识,分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程。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各阶段取得的成果来自于科学实验的实践,并在科学实验深化认识。(2)真理具有条件性和具体性。载人航天工程三个阶段取得的成果,说明真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发现、检验和发展真理。载人航天工程三个阶段的实践反映了人类不断探索宇宙空间,认识科学真理的发展历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