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 专题五第11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人民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403546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 专题五第11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 专题五第11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 专题五第11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人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 专题五第11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人民版美苏争锋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背景(1)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2)二战后美苏关系破裂。(3)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并视苏联为其争霸的障碍。2过程(1)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了“铁幕”演说。(2)政治上:1947年3月,杜鲁门提出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1947年9月,苏联、波兰等九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3)经济上:1947年6月,美国提出了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1949年1月,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4)军事上:1949年,美国策划成立了北约。1955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约。至此,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二、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1美苏冷战(1)对德国的分区占领,导致德国分裂。(2)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2局部热战(1)19501953年美国侵略朝鲜,中国抗美援朝。(2)19611973年美国侵略越南。3对国际关系的影响(1)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吸取教训,发展自身,推动世界发展,第三世界崛起。轻巧识记美苏冷战一个序幕:“铁幕”演说。两个国家:美国与苏联。两个标志: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开始;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建立标志着“冷战”正式形成。三大领域:政治:杜鲁门主义与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军事:北约与华约的建立。概念阐释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和“冷战”(1)雅尔塔体系:二战后期雅尔塔等会议确定的战后世界新秩序,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2)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苏联解体标志其结束。(3)“冷战”:是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思维升华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新兴力量的崛起一、“欧洲人的欧洲”1原因:随着西欧国家的经济恢复,欧洲政治家认识到,欧洲各国的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2过程(1)经济一体化:1967年由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成欧共体。(2)政治一体化:1975年共同体的立法机构“欧洲议会”成立。(3)20世纪80年代后,欧共体的防务合作也加快了步伐。二、迅速兴起的日本1原因(1)经济上: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方针,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2)外交上: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3)科教:重视教育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2表现(1)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2)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3)1987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4)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世界上主要的贸易出口大国和对外援助大国。三、东方巨龙的腾飞1经济建设成就(1)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2)1966年之前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3)1978年以后,实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迅速增长。2外交成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四、发展中国家的呼声1原因:民族独立的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之争,希望保持和平中立。2标志:1961年在铁托、尼赫鲁和纳赛尔的推动下,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3宗旨和原则:独立自主和非集团。4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轻巧识记欧洲“一体化”思维升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易误辨析新兴力量的崛起(1)西欧联合是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下,在经济得以恢复的基础上,为维护其经济发展与稳定而产生的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不是摆脱美国的控制。(2)欧共体成立于1967年,表明欧洲走向经济联合。欧盟是欧共体的发展,它成立于1993年,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3)不结盟运动是不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组织。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裁军。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通史链接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霸权的衰落内容链接点政治西欧、日本的崛起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的霸权受到了苏联、西欧、日本的严重挑战,经济上与西欧、日本形成竞争局面,军事、科技上受到了苏联的挑战,迫使美国调整外交战略军事侵越战争失败外交推动中美关系的改善经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一、“别了,雅尔塔”1东欧剧变: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影响下,东欧剧变、新政权向西方靠拢。1991年经互会解体,华约解散。2苏联解体(1)过程:1991年8月,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八一九事件后国家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1991年12月21日阿拉木图宣言的发表,苏联完全解体。(2)影响:战后存在40多年的两极格局崩溃。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实现“美国领导世界”的意愿。2西欧:加快了一体化进程,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1999年欧元启用,并努力建立欧洲独立的防务体系。3日本:凭借经济实力加快了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4俄罗斯:调整对外政策,力图扩大国际事务中的影响。5不结盟运动和第三世界:进一步发展,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6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轻巧识记苏联解体的原因易误辨析“独联体”“独联体”是由前苏联大多数共和国组成的进行多边合作的独立国家联合体,是一种国家之间非常松散的联合形式,而不是一个国家。思维升华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1)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发挥联合国的作用。(2)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3)有利于大国关系的缓和,制约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4)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5)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两极格局的形成及其影响1两极格局的形成美国苏联“杜鲁门主义”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马歇尔计划”经互会扶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扶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出现,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领域互相攻击2两极格局的影响(1)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2)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为世界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3)面对两极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努力使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4)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在局部地区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3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和冷战三者的关系(1)雅尔塔体制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2)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集中体现。(3)雅尔塔体制下,两极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促成了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4)两极格局的瓦解,也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制的瓦解。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出现及其发展特点1二战后,美欧关系的发展演变(1)战后初期,美国通过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恢复经济,并得以控制西欧。(2)美国在欧洲采取冷战政策,建立北约组织,参加国包括英、法等西欧国家。(3)从20世纪50年代初起,随着西欧经济的高速发展,美国同西欧国家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日趋尖锐。(4)随着欧共体的成立和壮大以及欧盟的诞生,欧洲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政策,在国际舞台上积极摆脱美国的控制,成为多极化趋势下的重要力量。2多极化的出现(1)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在不断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不结盟运动的兴起。(2)苏联解体使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3多极化发展的特点(1)和平过渡:它不是通过世界大战而是经过长期“冷战”较量引起的。(2)竞争过渡: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等力量中心存在着互相竞争、互相制约的关系。(3)长期过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舞台,必然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美苏冷战下的国际局势1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史料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史证史料反映了杜鲁门的立场:美国有责任维护和平与国家安全,实质是公开干预别国内政,谋求世界霸权。2对美苏冷战的评价史料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史证史料反映了学术界力图对美苏冷战作出辩证评价,既强调了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又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既认为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又指出冷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1欧洲“一体化”的有利条件史料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最强大的武力,却都失败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史证史料表明欧洲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传统、文化、宗教和意识形态,欧洲的联合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2法国积极推行欧洲一体化进程史料1963年,法国总统戴高乐直言不讳地告诉美国记者苏兹贝克:“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说是很惬意的。有一个法国、一个德国、一个意大利和一个英国,而美国可以利用它们来相互反对必须要有一个拥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史证史料反映戴高乐总统表达了法国推动欧洲联合、自强的主张。戴高乐强调,在美苏“冷战”过程中,西欧国家走向联合,实力日益强大才能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3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史料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增加日本不仅作为经济大国的份量,而且增加作为政治大国的份量。”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在其家乡群马县的演讲(1983年7月28日)史证史料反映了日本寻求摆脱美国的控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从而冲击了两极格局,成为世界多极化的推动因素。4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史料20世纪90年代,有人在评论国际局势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的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史证史料的评论概括了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基本特点。“巨人林立”形象地反映了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美苏多种形式的“冷战”材料一乔治凯南说:“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的故事。这个旅行者就像是苏联势力。大衣就是它在东欧和其他用以掩盖它的腹脏的极权和势力地区使得那个顽固的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的,不是北风的直接胁迫,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材料二美国总统约翰逊1964年5月说:“不再是一道铁幕,而是有许多道铁幕。每道铁幕的强度和厚度不同,因而能穿过它的光线和能在它后面增长的希望也不同。我们将继续建造一座座能跨越这一鸿沟的桥梁。它们将是增加贸易的桥梁、思想的桥梁、访问者的桥梁和人道主义援助的桥梁。”材料三1955年3月,丘吉尔指出,新式武器改变了国际关系。它不仅威胁着像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他断言:“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读史三步曲粗读材料一体现了二战结束后美国为实现其全球战略,对苏实行“冷战”的原因。材料二反映美国力图对苏联进行多种形式的“冷战”。材料三反映美苏争锋过程中,“核恐怖”造成的美苏均势细读材料一中画线部分的关键信息:“北风的直接胁迫”的含义是美苏之间的直接对抗,“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的含义是美苏之间的间接对抗。材料二中画线部分的关键信息:“贸易的桥梁、思想的桥梁、访问者的桥梁和人道主义援助的桥梁”体现了“冷战”的多种形式。材料三中画线部分的关键信息:美苏两国不敢轻易动武,反倒促成了相对安全的局面史证二战后,美苏从战时盟友变为“冷战”对手,“冷战”过程中,美苏两国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但世界局部战争不断史料应用(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苏对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抗的实质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苏对抗涉及哪些方面。(3)根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美苏“冷战”“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答案:(1)美苏对抗的主要原因是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霸主,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美苏对抗的实质是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冲突。(2)美苏对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诸方面。(3)美苏对抗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两极格局形成和世界多极化趋势【临考视窗】(1)从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决定对外关系角度出发,考查美苏“冷战”的原因和实质。(2)多角度考查多极化的出现和加强,欧洲一体化进程,选取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综合考查近代以来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演变。高考例析(xx高考江苏卷)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下面地图,理解准确的是()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解题流程审题题干“被占领的德国19451949年”,反映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分析选项A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被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造成德国分裂的主要原因是美苏冷战对峙正确B项当时围绕德国领土问题,美苏两国没有出现热战,柏林被占领局部热战出现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华约建立于1955年,北约与华约对峙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与题干地图不一致排除答案:A借题发挥1美苏“冷战”形成的原因和表现2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出现实力中心经济发展状况政治目标西欧欧共体形成政治一体化日本世界第二要成为政治大国第三世界国家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发挥更大作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世界重要政治力量3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两极格局终结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加速发展。尝试应用1(xx高考福建文综卷)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解析:“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体现了冷战虽没有直接诉诸战争,但也和一场真正的战争无异。“热战”和冷战相反,专指赤裸裸的战争行动,比冷战更加残酷、血腥。故C项错误,D项正确。A、B两项材料未涉及。答案:D2(xx广东汕头检测)时人曾作诗描述古巴导弹危机:“后院洞开美梦醒,海空封锁欲断臂,前倨后恭成笑话,试看天下谁懦夫?”“前倨后恭成笑话”描述的是()A美国称霸全球的企图破产B苏联力求战略平衡的计划受挫C“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泡影D美苏争霸使双方国际形象大损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在古巴导弹危机中失败,即“前倨后恭成笑话”,即苏联力求战略平衡的计划受挫。答案:B3(xx东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月考)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材料强调不结盟运动国家()A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了霸权主义的美国B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激烈争夺C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D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与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性解析:材料反映了不结盟运动国家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的宗旨。材料不能明确体现A、B、D三项。答案:C解答选择题应适当关注程度性词语关注程度性词语主要适用于题干或备选项中带有程度性词语的题目。此类题目题干或备选项中带有“基本的”“根本的”“最突出的”“主要”“直接”“最早”“彻底”“任何”“全部”“都”“完全”“一律”“立即”等程度性词语。解答此类题,常用的方法有比较优选法,根据题干要求,确定题目要求的逻辑关系,找出涵盖最全面和解释最深刻的选项。直选法,直接从程度性词语入手,结合题干或备选项进行选择或排除,以缩小选择范围。(xx高考海南卷)点拨关注程度性词语对解答选择题十分有效,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排除无关的选项。本题程度性词语是冷战的基本特征,美国的“冷战”政策是指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美苏冷战的主要阵地在欧洲,在美国发动的对朝鲜、对越南的热战中,苏联也未直接参战,这说明美苏冷战的基本特征是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尝试应用4(xx高考浙江文综卷)越是高度的概括,越容易引起争议。对20世纪历史的概括,下列说法中争议最少的可能是()A帝国主义战争,社会主义革命,第三世界崛起,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B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冷战和走向多极化,和平、改革与发展C两次大战、两种制度、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革命与改革,和平与发展D一战和二战、冷战及局部战争,殖民体系瓦解,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自我解答_C_点拨本题的程度词语是:争议最少的说法。关键信息:20世纪的历史大事大致有: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次科技革命、两极格局、苏联的改革、多极化趋势、和平与发展等。该时期的历史特征大致归纳为:两次世界大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改革与革命、和平与发展。判断A、B、C、D争议最少的选项。5(xx云南昆明高三摸底)某版本高中历史教材的单元内容如下,此单元内容最适合的标题是()第33课现代化在英国的启动166第34课现代化在欧洲的扩展171第35课现代化在北美、东亚的扩展177第36课20世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与改革182第37课苏联现代化道路的探索187第38课发展中的新兴大国193A现代化的世界进程B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C世界的多极化趋势D现代化的不同模式自我解答_A_点拨程度性词语:最合适的标题,关键词:从材料中的“启动”“扩展”“探索”“英国”“欧洲”“北美”“东亚”“苏联”等关键词,判断最合适的标题是现代的世界进程,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世界多极化趋势,现代化的不同模式中哪一个体现了解答选择题应关注的程度性词语。6(xx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亨廷顿认为,在文明的冲突中,欧洲和美国将彼此携手或彼此分离,世界各伟大文明也将彼此携手或彼此分离;在正在来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下列说法与亨廷顿观点一致的是()A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根源于经济格局多极化B基于单一文明的政治格局更有利于世界和平C美国单极化的目标构建带来文明的冲突D多元文明的对话有利于构建稳定的世界秩序自我解答_D_,点拨本题程度性词语:与亨廷顿观点一致的说法。材料中亨廷顿的观点:“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强调构建稳定的世界秩序应让文明冲突变为文明对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