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I).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401015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I)一、单项选择题:1、2009年12月2日,第六届东亚运动会组委会在天津公布了该届东亚运动会的会徽和吉祥物图案。它们传递出丰富的和谐主题。下列思想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 ) A、仁者爱人B、人之性恶C、人之性善 D、以人为本2、在编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说的台词应当是 ( )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3、我们现在要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必须要参阅 ( )A.春秋 B.书 C.论语 D.诗4、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他们的描述符合儒家思想的是 ( )A、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B、乙生说:穿衣服体现了人们的身份地位,什么样的身份就穿什么样的衣服C、丙生说:讲究衣服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旧的衣服也未尝不好D、丁生说:穿衣服何必麻烦,按照统一的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就可以了5、海国图志是魏源于1843年编写的一部介绍世界各国历史地理情况的著作。此书后来传入日本,1854年日本翻印该书60卷,士人争相购读,此后多次再版。而该书在中国印量很小,影响有限。这说明中日两国 ( )A.社会危机的程度不同 B.变法图强的方针不同C.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不同 D.变革的社会基础不同6、19世纪末,一位维新派的代表人物第一次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胡适在评价时说:“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这位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是 (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7、中国近代先进人物在向西方学习方面,呈现出不断深入的趋势。导致这种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B西方文化成果的先进性C中国知识分子提倡和传播西学 D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不断涌入中国8、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9、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易白沙曾说:“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孔子讲学不许问难,易养成思想专制之弊;孔子少绝对之主张,易为人所借口;孔子但重做官,不重谋食,易入民贼牢笼。” 陈独秀认为,“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掊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可见,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的基本态度是 ( )A.彻底批判,全面否定 B.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C.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D.中西互补,古今交融 10、下列两组漫画反映我国近代史上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运动。下列那一人物与这一运动没有关系? ( )A陈独秀 B孙中山 C鲁迅 D李大钊11、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时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他悼念的是 ( )A康有为 B袁世凯 C孙中山 D陈独秀12、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 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 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特点 是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 被当时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接受 ( ) A. B. C. D.13、在西方世界日益关注中国的过程中,时代周刊是最典型的代表。右图是1949年毛泽东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图片,毛泽东能够成为倍受关注的时代周刊人物的原因主要是 ( )A.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引发中国社会巨变B.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C.开创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揭开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以新的形象出现在世界舞台14、如果让你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你选择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共开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新局面时期的发展,你应该借助的历史资料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15、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下列红色旅游景点最能见证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是 ( )16、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17、毛泽东指出:“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中国今日之必须,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 “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 ) A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 B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C明确提出推翻军阀统治 D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8、下列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B、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C、标志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辟D、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19、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 ) A、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线 B、四项基本原则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20、一定思想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状况的反映,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上述思想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反对清朝统治 B、反对专制统治 C、救亡图存 D、发展资本主义21、下列报刊或书籍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舆论阵地的是 ( )A B C D2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是“两弹一星”青藏铁路大庆油田三峡水利工程 ( ) A B. C. D. 23、邓小平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对邓小平这段话理解比较准确的应该是 核武器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根本因素 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 “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 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 ) A、 B、 C、 D、24、有人说“中国农业发展靠的是两平 (邓小平 、袁隆平)。”这句话说明 ( )A、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B、邓小平 、袁隆平重视农业 C、行政领导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 D、杰出人物有时能决定历史的发展25、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据此判断:他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应该是 ( ) A、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B、是否民主和强盛 C、是否人人都遵守习俗和法律 D、是否由“哲学王”来做统治者26、“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受到尊重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 ( ) A、“人是会说话的工具” B、“存天理,灭人欲”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27、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与希腊智者学派普罗塔戈拉的名言是“人是万物的尺度”不同之处体现在前者强调 ( ) A、追求真理的人文主义精神 B、追求理性的自由主义 C、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 D、追求自我的个人主义28、西方历史上的思想家为丰富人文精神的宝库,作出了各自不同的贡献。以下观点哪一项 是卢梭提出的 ( )A.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B.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教,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C.社会秩序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神圣权利,这项权利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D.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于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29、对美国人设计政府结构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 ( )A康德 B伏尔泰 C卢梭 D孟德斯鸠30、欧洲的启蒙运动的历史作用,不包括 ( )A、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B、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条件C、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促进了社会的进步D、为亚洲的民主革命作了直接的思想准备二、判断题(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每题2分)31、战国思想家荀子看到人民力量巨大,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的著名观点。 ( )32、“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 )33、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主要著作有论十大关系 论人民民主专政、新民主主义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34、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35、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其共同点是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 )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2小题,每题10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6、十七大报告强调,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纷至沓来,社会危机四伏。面对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清政府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方案。林则徐认为:“黄河南行,非河之性,古屡治而屡为患。”“欲救江淮之困,必须改黄河于山东入海。”林则徐提出,重视工商业的发展,对国家和商人都有利。实行“重商利”,要有好的政策。在救灾的过程中,要注意照顾米商的利益,要利用商人的积极性战胜粮荒。中国还应以及开展对外贸易,坚决反对顽固派闭关禁海、与外国断绝往来的愚蠢做法。林则徐、魏源等主力允许民间开矿,反对政府独占。有识之士认为,把漕运改为海运,省力省时省钱,益国利民。材料二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 、“公教” 、“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 、“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残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有识之士提出从哪几个方面来发展经济?你如何评价?(2)据材料二,与孔子相比,康有为的社会福利主张有何特点?并指出其思想来源。3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仁者,爱人”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材料二、“未受考验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苏格拉底材料三、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虽然远隔万里,但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并说明其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所具有的借鉴价值。(2)据材料二,概括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他的思想与智者学派相比,有何异同? (3)据材料一、二,指出材料三中所说的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相通的地方”。 (4)据上述材料,从思想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对东西方社会产生的影响。二、非选择题四、简答题(10分)38、江泽民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根据各自所处时代的特点和革命建设的需要,分别创立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并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请回答:(1)20世纪中国经历的后二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2)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它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3)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什么?邓小平理论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及其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又各是什么?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是什么关系?(4)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任选一人举例分析说明。高二月考历史试卷答案1-5 BCCBD 6-10 DADAB 11-15 CBABC 16-20 DDBDC 21-25 CBCAA 26-30 CACDD二、判断题: (每题2分,总分10分) 31-35 AABAA三、材料解析题: (每题10分)36、(10分)(1)从兴修水利、重商利、准开矿、与外国通商,提倡海运,革除漕运积弊等方面发展经济。(3分)评价:由于顽固派的专权,未能立即发挥大的作用。但他们的思想反映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对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经济向近代化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3分)(2)特点:社会福利制度化,强调政府救济与社会救济相结合、救济与教育有机结合。(2分)思想根源:继承了儒家“仁”的思想(大同思想),同时又吸收了西方的民主思想。(2分)37、(10分)(1)仁。(1分)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待人宽容,立人达人。(1分) (2) 理性;知德合一。(2分) 都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1分)苏格拉底弥补了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弊端;反对智者学派的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认为真理应有其客观标准。(2分)(3) 注重人的作用;强调伦理道德。(1分) (4)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1分)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思想源头。(1分)四、简答题: (每题10分)38、(1)一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2分)(2)核心:民权主义。(1分)解决问题: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的问题。(1分)(3)标志是: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革命胜利之路。(1分)标志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2分)根本性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分)关系:继承与发展。(1分)(4)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