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2 .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99373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2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2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2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检测卷(四)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6江苏盐城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新中国50年系列分析报告之三认为,考察建国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总的看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9491957年,起步发展阶段;19581965年,不稳定发展时期;19661978年,停止发展时期;1978年至今,稳定快速发展时期。与“起步发展阶段”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有()“一五”计划的实施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大炼钢铁运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A BC D答案A解析“一五”计划的实施是在19531957年,故正确;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提出是在1956年,故正确;大炼钢铁运动是1958年“大跃进”的内容之一,故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2下图中的历史信息体现的建设成就是()我国制造的第一批 长春一汽生产的喷气式飞机 首批解放牌汽车A新中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B“一五”计划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C“大跃进”运动改变经济落后D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企业活力增强答案B解析第一批喷气式飞机和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都是“一五”计划的成就,故B项正确。3(2016江苏徐州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往往与重要历史事件有关并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下图所示的宣传海报所涉及的重要事件为()A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A解析根据海报中“互助模范”“组织起来”可以得出是19531956年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A项正确;“大跃进”运动是指“大办农业、大办工业”,与海报不符,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一大二公”实行平均主义,与“互助组”不相符,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包产到户,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与题目中“组织起来”不相符,故D项错误。4(2017杭州期末)1953年6月财经委员会主任陈云,对私营企业的利润分配提出了一个新的原则:即在企业的正当盈利中,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费、资方的股息红利等四个方面分配,简称“四马分肥”。这一办法()A标志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B推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C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D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格局形成答案B解析建国初期对私营企业进行“四马分肥”,建立起工人阶级对资本主义企业的监督与管理,推动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故B项正确。51956年12月,毛泽东在约见民建、工商联负责人时说,现在国营、合营企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私人可以开工厂,“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这反映了()A准备实行“一国两制”B着力发展资本主义企业C实行公私合营D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经济特色答案D解析1953年至1956年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允许私人开办工厂体现出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特色,故D项正确。6下图是一幅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宣传画,该画直接反映出我国当时()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A土地改革已经完成B“一五”建设成就显著C农业领域浮夸风盛行D乡镇企业普遍建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20世纪50年代末期”“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可知当时农业领域浮夸风盛行,故C项正确。7美国学者帕尔默在冷战到全球化:意识形态的终结?一书中描述:“指令性的公共食堂、托儿所和学校将妇女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在农田和工厂里工作。”与材料所述生产单位相吻合的是()A生产合作社B人民公社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的生产队D乡镇企业答案B解析根据“指令性的公共食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生产单位是人民公社,故B项正确。8(2016江苏连云港高一第二学期期末)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各队正大搞工业集资,收集社员家中的废铜烂铁。我便把家里的一斤半铜麻线、旧铁犁辕子和父亲在世打铁用的大锤、大钳、虎头钳等都当作废铜烂铁支援”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A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B为经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C推动国民经济恢复发展D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答案D解析“大跃进”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故D项正确。91961年,中共中央起草颁布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取消了农村部分供给制和公共食堂。这说明()A由于物资匮乏,生活必需品要凭票供应B中共中央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C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全面展开D为调整国民经济取消了人民公社体制答案B解析材料中1961年中共中央取消农村部分供给制和公共食堂,说明中共中央在进行农村经济政策的调整,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故B项正确。10(2016江苏苏州期末)1977至1978年度中国国家领导人出访活动比前一年度增长了27%。从出访领域看, 科技教育类增长率最高,从出访国家看,发达国家和正在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明显增多。这段材料可直接用于研究()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B改革开放决策形成的历史背景C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积极影响D打破僵局掀起建交热潮的表现答案B解析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故A项错误;中国于1995年决定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故C项错误;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打破外交僵局,故D项错误。11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私下签订了一份包干合同书,“(分田到户后)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由此开始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尝试。这一尝试()A消灭了地主土地所有制B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探索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答案C解析材料描述的是1978年,安徽小岗村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尝试,这一尝试探索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C项正确。12下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庆典时农民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的情景。“联产承包好”体现在()A给予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B改变农村的土地所有权关系C加速了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D推进了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答案A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是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给予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故A项正确。13(2016江苏徐州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记载:“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A农民获得生产经营和分配的自主权B改革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C改革源自安徽四川农民的自发行为D彻底改变公有制对农业发展的桎梏答案D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使农民获得生产经营和分配的自主权,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依据所学,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先开始于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后来在安徽、四川率先实行,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进行的生产关系的变革,并没有发生所有制的变化,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14(2016江苏徐州高一第二学期期末)20世纪80年代,以下两种票据在上海经济领域里同时流通,这一现象反映了()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B经营管理体制趋于多样化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D非公有制经济起主导作用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可以得出,企业股金劵显示了企业管理,粮票显示了计划管理,两者同时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21世纪初期初步建立,故A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故B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只能反映企业股金券,故C项错误;中国始终是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是重要的经济成分,故D项错误。15(2016江苏连云港高一第二学期期末)从下图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B我国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C公有制主体地位发生了改变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答案B解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是在1984年,营业执照颁发的时间是1980年,故A项错误;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的颁布说明国家承认个体经济,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故B项正确;国家承认个体经济,并没有改变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是在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6(2017江苏宿迁学业水平模拟)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坚持()A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B计划和市场相互结合C计划经济的基础作用D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答案A解析根据“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可以判断强调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性质,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社会主义”,故B项错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意味着计划经济逐渐被取代,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公有制的基础作用,没有强调是否有宏观调控,故D项错误。17(2017江苏徐州学业水平抽测)1992年全国掀起公务员辞职“下海”潮,有12万公务员辞职下海创业。这一浪潮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中国()A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B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C实施了对外开放战略D拉开了政治体制改革序幕答案B解析世贸组织1995年才成立,中国2001年加入,故A项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使“下海”浪潮的出现,故B项正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故C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政治体制改革序幕,故D项错误。18(2016江苏宿迁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国际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表示,很多人认为中国改革开放是奇迹,但他认为,经济增长不是奇迹,制度能改变才是真正的奇迹。“真正的奇迹”不包括()A逐步撤销了人民公社体制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D解决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答案D解析逐步撤销人民公社体制是制度改变,是真正的奇迹,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制度改变,是真正的奇迹,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是制度改变,是真正的奇迹,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解决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是经济增长,不是真正的奇迹,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191984年,国家允许城镇居民个人出资兴办小手工作坊、小商店(不准雇工),劳动所得收入除向国家交纳一定的工商税外,全部归己,时称个体户。当时的城镇个体户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民相比()A都属于私有经济B都获得经营自主权C都属于商品生产D都获得相同的劳动所得答案B解析城市个体户兴办小手工作坊、小商店,自主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民也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两者经营方式相同,故B项正确。20漫画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下图所折射的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资源配置问题,在下列哪次会议中明确提出了解决的基本框架()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五大答案C解析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故C项正确。21下图为“市场”一词在历届中共三中全会报告中出现的频率统计。其中1993年在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出现频率高的直接原因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C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答案B解析市场经济主要是关于城市经济发展的,其初步确立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与农村改革的关系并不大,A项是无关项,C项出现在21世纪初期,不是在20世纪末。D项是无关项,它出现在21世纪初。22(2016江苏学业水平测试)1979年1月,一封关于香港厂商要求回广州开设工厂的来信摘报送到了邓小平同志的办公室,邓小平读后当即表示:这种事,我看广东可以放手干。“放手干”的第一步是()A设立经济特区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D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答案A解析1980年国家正式将“出口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故A项正确;开放沿海港口城市的时间是1984年,故B项错误;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又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故C项错误;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在2013年,故D项错误。23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B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表明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开放沿海城市的阶段;A、B、D三项均为无关项。24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喻指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喻指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那么,“箭头”在今天看来喻指()A深圳 B宁波C海南 D浦东答案D解析浦东在长江三角洲东缘,开发浦东在20世纪90年代,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25(2017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三模)下图是“19491998年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以下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A50年代的城市化进程受“一五”计划影响B70年代的城市化进程与党的工作重心有关C80年代后城市化进程与改革开放关系密切D90年代城市化进程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答案D解析在1953年至1957年,由于偏重发展重工业,城市化进程必然受到相应的影响,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70年代基本处于“文革”时期,由于这一时期党的工作重点是在阶级斗争方面,使得城市化进程陷入迟滞不前甚至倒退的阶段,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进入80年代,由于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的城市化得益于改革开放,获得了空前的飞速发展,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于21世纪初而非90年代,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26(2017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下图所示“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得益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答案A解析1952年到1957年工业总产值增长迅速是因为1953年到1957年“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故题目说法正确。27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社会生产力造成的极大破坏。 ()时间粮食产量(万吨)比上年减少(万吨)1958年20 0001959年17 0003 0001960年14 3502 650答案A解析1958年后粮食产量的下降主要是因为此时的“左”倾错误。故题目说法正确。28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答案A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后重大转折的会议,工作重点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故本题说法正确。29(2017江苏宿迁期末)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的展开,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答案B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直到21世纪初才初步确立,故观点错误。30(2017江苏宿迁期末)20世纪90年代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答案B解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标志是内地17个省会城市的开放。三、主观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31题15分,32题15分,33题10分,共40分)31(2016江苏南京三模)建国后,价格制定机制的演变印证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价值规律对生产不起调节作用,是说不起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计划。在我国,还存着商品生产,价值规律还起作用。计划和价值规律的作用是“计划第一,价格第二”。 毛泽东文选第七卷(1957年) 材料二1985年以来,形成了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三种形式。1990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指导性价和市场价所占比重占到70%以上,在农民出售的农产品总额中,市场调节价比重达到52%,工业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中市场调节的比重占到37%左右。李凤瑞、万国庆对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的回顾与思考材料三全国抽样调查12个钢厂的自销率与产量增长率(单位:%)钢厂自销率平均自销率产量增长率平均产量增长率排名前6位07.82.9610.985.809.32排名后6位103418.782.3069.7314.38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调查研究组改革:我们面临的挑战与选择(1985年10月) 上世纪80年代因为改革进展太慢,于是给寻租活动形成了很大空间。物资分配体制和物资价格的双轨制,使得“官倒”通过倒买倒卖能够从中获利。当时生产资料、物资是双轨制,一部分是计划调拨的,另外一部分是通过市场的。计划调拨的部分是计划价格,通过市场的是市场价格,在物资紧张的情况下,两个价格就拉得很大。吴敬琏政府与市场 材料四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技术和生产组织方式都在供给侧,都在企业和市场侧,市场中的企业是提升技术的主体,市场中的企业和微观经济单位是资源组织方式的创新主体。供给侧根本不需要管理,而且想管也管不了。如果生产能力确实改进而提高,供给将自动创造需求。新技术、新产品必然有新的需求与之对应,就像一款新上市的智能手机,价格高出其它手机几倍,还出现排队抢购的现象,否则就不是创新了,需求不足的现象只发生在旧产品的能力扩张上。换言之,过剩产能的实质是创新能力的欠缺。许小年寻求经济增长新动力以供给侧改革开拓创新空间(2016年)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时商品价格产生的方式和经济基础。(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价格双轨制产生的主要因素。(4分) (3)据材料三分析价格双轨制产生的影响。(3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材料四中智能手机热卖的社会因素。这体现了什么经济学原理?(4分)答案(1)方式:国家定价(行政命令)。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2)因素: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实行政企分开,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任答4点) (3)影响:调动了个人和企业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出现“官倒”等腐败现象;产生了不公平竞争。(4)因素: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减少对市场的干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方式的创新。原理:供给创造需求。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作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二我国沿海对外开放示意图材料三1987年6月12日,邓小平会见外宾时第一次公开提出建立海南经济特区问题。他说:“我们正在搞一个更大的特区,这就是海南岛经济特区。海南岛和台湾的面积差不多,那里有许多资源,有富铁矿,有石油天然气,还有橡胶和别的热带亚热带作物。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百年中国(1)材料一中给农村带来“深刻的变化”的政策是什么?这种变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重要会议后出现的?(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5分)(3)根据材料三并联系海南建省办特区二十九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你认为海南办经济特区的优势有哪些?(6分)答案(1)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2)格局: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3)优势:资源,如矿产、热带亚热带作物等。环境,如空气、土壤、气候等。人文,如政策、侨乡、人文景观等。(答出其中两个方面即可)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给农村带来“深刻的变化”的政策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变化是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出现的。第(2)问,从我国沿海对外开放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第(3)问,根据材料“海南岛和台湾的面积差不多,那里有许多资源,有富铁矿,有石油天然气,还有橡胶和别的热带亚热带作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南办经济特区的优势。33(2016江苏徐州期末)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半个世纪的求索与奋斗,中国逐渐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建国初期,为改变国家工业落后面貌采取的发展战略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2)1984年,为了更好地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改革开放进一步提速。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2分) (3)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经历了由“模仿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含义是什么?何时初步实现这一转变?从这一转变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5分)答案(1)战略: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影响: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2)举措: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3)含义:由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间:21世纪初。认识: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借鉴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解析第(1)题第一小问战略,结合所学,直接作答即可,一五计划的特征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第二小问影响,从对国家工业化建设和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的角度作答即可。第(2)题改革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从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角度进行作答。第(3)题第一小问含义,直接作答(由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小问时间,结合所学知识,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第三小问认识,从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和借鉴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角度作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