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21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99098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21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21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21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21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逐渐形成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斯大林逝世以后,针对这一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苏联领导人选行了改革,但收效甚微。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力图通过改革振兴苏联,但后期改革逐渐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国家逐渐陷入泥潭。1991年,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苏联解体了。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国际舞台上叱咤风云的超级大国,但最后却解体了,这充分反映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在学习本专题的过程中,可以运用联系的方法把握历史事件之间内在、本质的联系,将已学的历史知识系统化,进而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的根本特点和整体结构。提高历史学习的效果。历史学习中的联系有多种,如因果联系、时间联系、空间联系、人物联系、事件联系,等等。同学们可以以时间为主线进行前后联系,从整体上把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以及经验和教训,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在学习过程中,应总结苏联的经验与教训,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前提示资料卡片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 凶狠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 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 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苏俄革命诗人 杰米扬别德内依十月革命后,面对严峻的内忧外患,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军事上的胜利。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权曾试图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结果并未成功。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历史的必然,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资料卡片布列斯特和约1918年3月,苏俄与德奥签订的屈辱性和约。苏俄因此赢得了宝贵的3个月的和平时机,争取和组织群众,整顿经济,建立红军,巩固政权,为赢得对帝国主义和反革命势力发动的3年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1918年11月13日,苏俄政府利用德国战败的时机,宣布废除该条约。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世界上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接管了国家政权。列宁以务实、谨慎的态度,与德国签订了条件苛刻的布列斯特和约,使苏俄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领导苏俄各族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然而,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引起帝国主义的恐惧和仇恨,它们妄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而国内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也企图恢复“失去的天堂”,不断在各地发动叛乱。1918年3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协约国决定对俄国进行武装干涉。于是,帝国主义干涉者与苏俄境内的反革命势力勾结起来,从四面八方向苏维埃俄国发动疯狂进攻。苏俄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国内战争。 到1918年下半年,苏俄失去了主要的粮食产地,四分之三的领土落人敌手,整个苏维埃政权陷入重重包围。“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面对如此险恶的形势,苏维埃政府在经济领域实行了一系列战时特殊措施,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解决粮食这一最紧迫的难题,苏维埃政府实行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后来将征集对象又扩大到肉类、马铃薯等各种农产品。在工业方面,不论企业大小,一律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管理政策。在产品分配上,国家取消了自由贸易,粮食等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统一分配,实行实物配给制。为了保证前线官兵和工厂劳动力的需要,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规定“不劳动者不得食”,凡1650岁的公民,只有完成一定的劳动义务才能领取相应的口粮。知识链接苏俄三年国内战争 1918年5月,5万多人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发动叛乱,10月被红军击溃。从1919年开始,协约国伙同苏俄国内反动势力发动3次大规模武装进攻:1919年3月,西伯利亚的前沙皇俄国海军上将商尔察克在英国支持下向红军发动进攻,年底被红军击败;1919年夏到1920年初,以前沙皇将军邓尼金指挥的白军为主,英、法等国派军队参战,从南方向莫斯科发动进攻,1920年3月被击败;1920年4月,协约国怂恿波兰军队进攻苏俄。10月苏波停战,次年3月签订和约。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它适应了战时需要,把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保障了红军的军备供应,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使苏维埃政权经受住了考验,站稳了脚跟。但是,在实行这一政策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如以极低价格强行征粮,甚至连农民必需的口粮、种子粮也予以征收,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学习思考 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 列宁:论粮食税 读一读这段话,说一说你对它是怎样理解的? 1920年底,苏俄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由于经历了4年世界大战和3年国内战争,整个国家已是满目疮痍,工农业产量大幅度下降,人民连面包、衣服、肥皂等生活必需品都得不到满足。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导致粮食匮乏,许多人死于饥饿。粮食、原料和能源的缺乏,使得大批工厂无法开工,大量工人到乡下谋生,工人阶级队伍涣散。 经济危机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俄国共产党的许多领导人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一种手段,认为可以在战争结束后继续利用这一非常政策,把陷入经济灾难中的国家拯救出来,实现向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因此,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后,农村实行的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消,反而得到了强化。这引起了在战争期间默默承受重负的农民的强烈不满。在城市里,许多工人因生活条件恶化也心怀不满,纷纷罢工。农民和工人的不满情绪也牵动着军队士兵。1921年2月28日,波罗的海舰队主要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水兵叛乱,参加者多为刚刚穿上军装的农民,他们甚至提出了“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政治口号。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表明国内不满情绪已经非常严重,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学习思考 有的同学说,新经济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有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重新走回资本主义道路的危险;有的同学说,只要经济命脉掌握在国家手中,国家资本主义就可以受到控制,苏俄就可以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 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谈一谈你自己的看法。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显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列宁在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根据这一报告,党内一致通过了废止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的决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会后,苏俄在农业、商业、工业等各个领域陆续实施了一系列新的经济政策,统称为新经济政策。内容不断丰富的新经济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农业上,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工业上,改变国营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经济核算,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商业方面,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分配制度上,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1925年,国民经济已基本得到恢复,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有了初步好转。由于新经济政策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工人农民的欢迎,工农联盟得到巩固,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总结战时共产主义的经验教训找到的一条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列宁从俄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有益探索。资料卡片 1922年加入联盟的共和国有俄罗斯、外高加索、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到1940年,苏联共有1个加盟共和国。 十月革命后,俄国国内建立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和其他一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莫斯科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1924年1月,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苏联第一部宪法,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1913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农业生产情况 年份项目1913年1920年1925年1925年 1913年农业总产值(%)10067112112种植业(%)10064107107畜牧业(%)10072121121粮食(万吨)7.6504.5197.24794.7牛(万头)6.0605.2506.210102.5猪(万头)2.0901.7502.180104.319131926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工业生产情况 年份项目1913年1920年1925年1926年总产值(按1926/1927年度价格计算(亿卢布)102.5114.1077.39110.83产值指数(以1913年为100)10013.875.5108.1_此栏是1925年与1913年对比的百分比。从背景、目的、内容、效果等方面,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做一比较。(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如表格、知识结构图表等。)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0年,许多农民给各级苏维埃机关提交请愿书,要求停止余粮收集制。奥格涅茨省的一个农民在信中写道: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的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做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负担我们毫无怨言地承受着这些重担;但是,1920年对余粮征集额的增加,这是我们无力负担的,农村缺少鞋子、衣服和日用品。材料二 在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中,参加者占领要塞,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立即取消粮食征购队”等口号,并组织起“临时革命委员会”,发布的告喀琅施塔得要塞和市民群众书中声称:执政的共产党完全脱离群众,没有力量把群众从全面崩溃的现状中拯救出来,只有靠全体工人的努力和决心,才能给祖国提供面包和燃料,才能让人们穿上衣服和皮靴,才能使共和国摆脱困境。 陈新明: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列宁领导的俄共(布)采取了什么对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