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2社会历史的主体讲义新人教版必修4 .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96699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2社会历史的主体讲义新人教版必修4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2社会历史的主体讲义新人教版必修4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2社会历史的主体讲义新人教版必修4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案2社会历史的主体走进生活目标导航有人说,是陈胜吴广起义动摇了秦王朝统治的基础,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因此,秦朝的灭亡是陈胜吴广创造的;我们的开国元帅陈毅在总结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时则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千千万万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是人民创造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思考人类社会的历史到底是谁创造的?你如何认为?提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1.了解人民群众的含义。2.结合实例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重点)3.理解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涵、必要性及其要求。(难点)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2.人民群众(1)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主体部分是劳动群众。(2)范围: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2.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3.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1.判断(1)人民群众的构成是固定不变的。()提示错误。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其构成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2)杰出人物创造了历史。()提示错误。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3)个人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提示错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否认个人的作用,个人总会对社会发展产生或大或小、或促进或阻碍的作用。2.思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提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以及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探究点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探究导引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减少,部分地区出现农业“用工荒”,迫切需要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与此同时,中国的土地流转促进了规模种植,对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专业人才需求迫切,“职业农民”便应运而生,代表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他们提供从产前到产后的专业化服务,日渐成为农业生产和现代农业的主力军。(1)你知道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吗?(2)为什么职业农民是“农业生产和现代农业的主力军”?答案(1)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新型“职业农民”通过自己的劳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革,并为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核心归纳杰出人物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杰出人物一般是指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中对历史发展起着重大推动作用的伟大人物。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总是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为基础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是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源泉,杰出人物只有依赖人民群众,才能有所作为。如果只承认杰出人物的作用而否认人民群众的作用,就会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观。典型例题例1(2016全国丙卷)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讴歌劳动者,是因为()劳动者是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体和真正英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者在劳动创造中的作用日益融合劳动者的知识结构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A. B. C. D.答案B解析讴歌劳动者的原因在于劳动者的重要性,答案为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者在劳动创造中的作用日益融合、劳动者的知识结构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均与设问指向不符。探究点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探究导引网友“南飞雁”在“建设美丽中国,我们应该怎么做?”的跟帖中指出:“一个人可以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可以影响一个社区,千千万万个自觉的绿色环保达人就可以让我们的中国更美丽。”(1)你知道“建设美丽中国”的来源与内容吗?(2)网友“南飞雁”的跟帖内容是如何体现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答案(1)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 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建设美丽中国”需要人人参与,家庭、社区乃至全社会行动,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核心归纳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关系党的群众观点是党制定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和前提、基础,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具体要求和体现。没有坚定的群众观点,就不能在工作中贯彻群众路线;反之,只有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热情,而没有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也不可能把工作做好。典型例题例2(2016江苏高考)0.0150.04毫米,这是90后铣工张志坤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控铣项目中摘得金牌的精度,然而像张志坤这样的人还是凤毛麟角。今天,我们呼唤工匠精神,呼唤的不仅是一个个技艺超群的职业英雄,更是一群群爱岗敬业、创新创业的广大职工和基层群众。这是因为()A.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B.劳动群众是我国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C.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D.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答案D解析题意中我们要呼唤广大职工和基层群众“爱岗敬业、创新创业”,因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正确答案是D;A、B在题意中没有体现;C说法错误,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工作方法。1.下面对人民群众的认识,正确的是 ()人民群众指广大劳动群众人民群众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人民群众在不同的国家范围相同人民群众在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范围不同A. B.C. 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人民群众的有关内容。观点错误,劳动群众范围比人民群众的范围小,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人民群众在不同的国家范围不同,舍去;说法正确,故应选C。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对历史的创造作用主要表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世界观总是正确的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者A. B.C. 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故符合题意;观点错误,人民群众的世界观不一定是正确的;观点错误,虽然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但不能说是决定者;故应选B。3.马克思说,“人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下列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人的有目的的意识活动引领社会历史发展人与社会的矛盾决定并改变社会的性质和面貌人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客观社会条件的制约A. B.C. 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是历史的剧作者”,体现了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人又是历史的剧中人”,体现了人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客观社会条件的制约,符合题意。说法错误。故选B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据此回答45题。4.要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这一做法的哲学依据是()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B.社会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唯一途径C.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能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D.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如实反映答案A解析社会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不是唯一途径,B项说法错误;C项不是哲学道理;社会意识不一定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如实反映,D项错误;只有A项符合题意。5.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说明()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劳动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A. B.C. D.答案B解析与材料无关;符合题意;“人们”与“人民”不是一个概念,舍去;故应选B。一、选择题题组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习近平主席强调,各级国家机关加强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在要求,是人民对自己选举和委派代表的基本要求。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其依据是()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B.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C.劳动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D.脑力劳动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答案A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A项最符合题意。2.人民群众是社会道德建设的主体,这表明人民群众()A.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力量B.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C.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D.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答案C解析社会道德属于精神层面的问题,表明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C符合题意。3.“要讲民主的话,不要关在屋子里只读亚里士多德,要多坐地铁和公共汽车。”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正确意识来自实践,书本知识是错误的B.民主政治建设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C.要尊重群众,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D.民主政治建设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人民群众和实践的作用,A观点错误,不能说书本知识是错误的,我们要尊重书本知识,题干说的是“不要关在屋子里只读亚里士多德,要多坐地铁和公共汽车”,即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故C观点符合题意;B、D均不符合题意。4.鲁迅先生说,有一回拿破仑过阿尔卑斯山,说:“我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兵。下列说法与鲁迅先生观点一致的有()A.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B.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C.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D.大人物心理之动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答案A解析鲁迅的观点坚持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A项与此一致;B、D两项夸大了英雄人物的作用,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C项过分夸大热情的作用,错误。5.在美国历史上,华盛顿创立和缔造了美利坚合众国;林肯避免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内部分裂。因此,有人认为,正是这些英雄推动了美国历史的发展。这种观点错在()A.没有认识到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C.没有认识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没有认识到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答案B解析认为英雄推动历史发展的观点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它否定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舍去A项; C、D两项与题意无关,故应选B。题组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十三五”规划中指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原则。据此回答67题。6.人民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体现了()A.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C.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D.一切对人民群众负责答案D解析A项与题意不符,不选;B项是一种工作方法,未直接指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符合题意;C项虽说明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地位,但无法准确对应题干。7.从哲学上看,强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原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这一观点是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的客观要求A. B.C. D.答案C解析与题意无关;不是哲学道理,舍去,应选C。8.要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理论工作者,就必须特别注重深入实际、社会,深入群众,不断地汲取丰富、鲜活的营养。从唯物史观看,这主要体现了()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 B.C. D.答案C解析不属于唯物史观;错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符合题意,故应选C。9.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说,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文艺创作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是因为()文艺作品属于意识范畴,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文艺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文艺创作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文艺作品源于创作者文风作风的转变A. B.C. D.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符合题意;优秀文艺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文艺作品源于创作者的实践活动,说法错误,故应选B。10.“人民是土壤,它包含有一切事物发展所必需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土壤上的花朵与果实。”这句话启示我们()A.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个人成果包含着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劳动C.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D.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人民群众,题干问的是启示即方法论角度,A、B、C都是世界观,故不符合题意。题干说到人民是土壤,它包含有一切事物发展所必需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土壤上的花朵与果实,说明我们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D符合题意。11.荷锄是农民,登台是演员,忙时青纱帐里寻不见,闲时几日散去万千兵中国“魔术之乡”河南宝丰县在抓好农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以魔术为代表的农村特色文化产业,全县有5.5万人从事魔术表演,年创收达10亿元,当地群众也因此走上了致富路。这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推动者,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A. B.C. D.答案C解析河南宝丰县农民注意抓好农业生产,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符合题意;同时又大力发展以魔术为代表的农村特色文化产业,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符合题意;表述错误。故选C。12.漫画统一武器(作者:张吉亮)讽刺了()形式主义,工作只重形式不管内容平均主义,追求无差别的利益分配本位主义,只顾本单位不顾大局和整体官僚主义,作决策漠视群众的意愿和要求A. B.C. D.答案C解析漫画讽刺一味注重形式上的统一,而没有认识到内容的重要性,即犯了形式主义错误,工作只重形式不管内容,没有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同时也没有尊重团队其他人的意见,犯了官僚主义错误,作决策漠视人民的意愿和要求,符合题意;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漫画揭示的主题是政府的工作作风和政府的民主决策,没有强调利益分配,也没有涉及单位与大局和整体的关系,舍去。二、非选择题1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要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坚持共享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答案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表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持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在“十三五”建设实践中,坚持共享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让各族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历史唯物主义所包含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然后结合材料明确需要调用的知识点是什么,组织答案时要注意材料和原理的有机结合。14.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文艺创作最根本的是要扎根人民生活。“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魂的躯壳。”习近平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说明“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魂的躯壳”。答案(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因此,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文艺要反映好人民的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要扎根人民生活。(2)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是文艺创作的主体,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巨大的力量,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解析本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载体,主要考查群众观点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运用教材知识,理论联系材料组织答案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