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 新人教版(V).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395825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 新人教版(V).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 新人教版(V).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 新人教版(V).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 新人教版(V)案例背景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本课的重点是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难点是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学情分析要注意借助历史资料,初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知道学生初步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和掌握1921年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苏联农业集体化、1936年苏联宪法和斯大林模式的确立。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思考其作用,讨论总结苏联(苏俄)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重大举措,探讨斯大林模式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方法通过对向学生引入有关历史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能力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对比和分析,培养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形成自己的科学观点和知识结构,达到教学目标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情感价值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学生认识到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是被历史证明了的。通过对苏联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的了解,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部分中所学习的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教学策略合作学习法、史料分析法。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教学难点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教学准备ppt课件等知识梳理见导学练知识纲要1.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 _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_。2.在_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_,允许_并存,大力发展_,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_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_。当时加入苏联的有_、_、_和_。后来,苏联扩大到_个加盟共和国。4._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_。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_国变成强盛的_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同时,苏联加快了实现_的步伐。5.苏联在_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_国家”。_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_”。6.“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_包围,国内_、_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教学过程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是无产阶级打碎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伟大创举,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然而,帝国主义国家却对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发动了武装干涉。俄国的地主和资本家、沙皇将军建立了反革命军队,掀起了叛乱。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把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苏维埃俄国出现了严重的困难。为了打击敌人,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在党和列宁的领导下,苏维埃俄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呢?在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叛乱以后,苏俄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又会是什么呢?这是为什么呢?学生集中注意力,准备参与学习活动答:一是加强红军建设,二是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无产阶级政权。答:苏俄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是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学生提供课前搜集的资料:战后的苏俄,城市经济萧条,工厂大批倒闭停产,农村土地荒芜。1920年时,全俄工业总产值只有一战前1913年的15.5,粮食产量仅为战前一半。同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也已经不能继续实行了。探索新知这是什么原因呢?对于这个问题,列宁也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列宁的话说明了什么?答: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效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最终战胜了敌人。但是,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生产生活的诸多限制,也引起了他们的不满,阶级敌人利用农民的不满,在一些地区组织叛乱,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答:这就说明1918年开始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能适应新的情况,必须加以调整,尽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探索新知同时,列宁也开始关注俄国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为建设社会主义,党制订了俄罗斯全国电气化的远景计划,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的大生产。而要使这一切成为现实,就要恢复发展经济,特别是要首先恢复和发展农业。因此,在这个关键时刻,党需要制订新的经济政策。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怎样的探索? (教师概括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原因,也可由学生完成)新经济政策主要有哪些内容呢?它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有哪些不同?答:1921年3月,根据列宁的提议,布尔什维党通过了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的决议,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学生分组制出前后经济政策对比表格,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思考。探索新知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有哪些进步?总的说来,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对于苏俄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有没有数据可以说明?这里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苏联”。如果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布尔什维克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在经济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那么苏联的成立则是党在政治上采取的另一个重大举措。有谁能给我们讲述一下苏联成立的背景和大致过程?(如条件许可,教师可运用世界地图拼图的欧亚部分,指导学生根据所学到的地理知识,按入盟时间拼接完成苏联疆域,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分组回答:农业方面: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余粮可由自己支配和交易,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工业方面: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有利于工业的发展;商业方面:恢复了国内自由贸易,活跃了流通,刺激了生产。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学生提供课前搜集的资料:到1927年,当时的苏联经济已经恢复到了战前1913年的水平。根据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讲述联成立的背景和大致经过。学生完成拼图探索新知(教师向学生介绍苏联的国旗、国徽、国歌等有关知识,也可由学生来讲解)在这里,请同学们注意区别这几个历史名词:“沙俄”、“苏俄”和“苏联”。1924年,列宁逝世,这对苏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列宁对苏俄(苏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做的贡献永垂史册。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斗争。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实现的呢?能不能说一说大致的发展历程?学生总结辨别:沙俄(1547年1917年)、苏俄(1917年1922年)、苏联(1922年1991年)答:1928开始,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放弃新经济政策,转而在全国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集中力量重点发展重工业,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答:“一五”计划开始于1928年,主要力量和资金集中于重工业,奠定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二五”计划开始于1933年,重点完成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简述一些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探索新知取得的成果怎样?能不能用数据说明?苏联用十几年的时间走完了资本主义国家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走完的道路。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苏联人民的自信心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地位,而且也为以后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苏联的重工业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的情况。但与此同时,其农业在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则是比较落后的,贫富分化也不断发生。如何发展农业。如何使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何使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联共(布)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集体化的成果怎样? 学生提供课前搜集的资料:由于苏联人民的艰苦奋斗,在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期间,苏联取得了重大成就。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由沙皇时代的2.6上升到1937年的13.7。学生解释农业集体化: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改造为大规模的集体经济。 答:到1937年,全国基本完成工业集体化,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93,耕地面积达99,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探索新知工业化促进了农业集体化,农业集体化是工业化的继续。但是,这当中好像出现过一些问题,有没有同学查到?这样的结果是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邓小平说过:“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同学们怎样理解这句话?什么是“列宁的思路”、“后来苏联的模式”。很好,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斯大林模式”。这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认识的一个重要问题。首先,“斯大林模式” 形成的标志是什么?答:在集体化过程中,由于急于求成,出现了一些不当的行为,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人民产生了不满的情绪。讨论回答:列宁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俄国国情决定的。它是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后来苏联的模式”指的是“斯大林模式”。答: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也就是“斯大林模式”建立的标志。探索新知(“斯大林模式”的基本特征就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教师可以据P9小字部分内容,结合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帮助学生分析:经济上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上是个人的高度集权)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种模式形成的背景如何?同样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从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呢?(结合我国实际 ,引导学生用生产力标准分析产生弊端的原因及其造成的结果,思考解决弊端的方法,使学生通过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学生总结斯大林模式的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弊端。(略)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回答:当时苏联外有帝国主义的包围,领导国家的权力需要集中起来,才能有效对付外部的挑战。同时由于当时苏联的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比较容易产生个人崇拜,导致个人专断。学生可参考P10四点“斯大林模式”弊端,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如国民经济各产业比例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处理好“三农”问题、保护资源与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等,言之有理即可。探索新知最后,请同学们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一下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特点?在教师引导下回答: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两次转折的结果和影响是不同的。知识应用1.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用一种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指的是 ( )A农民向国家交纳固定的粮食税 B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C实行余粮收集制 D建立集体农庄,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2. 1924年,列宁逝世,家住莫斯科的小姑娘尼娜给在国外的父亲写信告之此事,她在信封寄信人的地址栏上应写的国名是 ( )A.沙皇俄国B.苏维埃俄国C.苏联D.俄罗斯3.第17题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是在 ( )A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后 B新经济政策实施后 C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时 D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4.当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形势越来越严峻时,有人曾向列宁提出建议,必须发展商品经济。 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了列宁的提议,决定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C实行“产业复兴法” D推行“玉米运动”拓展延伸1.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时间是 ( )A.1917年 B.1918年 C.1919年 D.1921年2.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的时间是 ( )A.1919年 B.1921年 C.1922年 D.1936年3.苏联刚成立时的加盟共和国不包括 ( )A.俄罗斯联邦 B.乌克兰 C.白俄罗斯 D.亚美尼亚4.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是在 ( )A.十月革命时期 B. 苏俄内战时期 C.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D. “二五”计划时期5.1936年苏联新宪法规定国家的政治基础是 ( )A. 工农联盟 B.社会主义 C.共产党领导 D.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 6.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标志是 ( )A.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通过 B.农业集体化方针的通过C.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D.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7.1937年,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有 ( )A. 4个 B.14个 C.15个 D.16个 8.苏联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起止时间是 ( ) A.19211936年 B.19261936年C.19281937年 D.19281938年9.阅读下列材料苏维埃俄国农业总产值在1925年至1926年度约为97.46亿战前卢布,而1913年到1914年度为102.25亿战前卢布。1925年谷物生产达到45亿普特,超过了战前的平均收获量,战前最后10年全国的平均收获量约为40亿普特。1921年至1922年度苏联的粮食采购量是3814.07万公担,而1925年至1926年度就增加133%以上资本主义各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加国),为了使农业达到战前水平,花了1年以上的工夫。德国在10年之内才把主要谷物作物的产品增加了21%。法国甚至于到1931年还没有恢复到战前水平。苏维埃俄国在5年内把谷物产品增加了77%。苏维埃经济的发展,学习杂志社1955年版回答:(1)根据材料回答,苏俄经济在1925年几乎达到战前水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苏俄实施该政策的背景是什么?(3)该政策的实施有何意义?回顾反思通过对向学生引入有关历史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能力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对比和分析,培养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形成自己的科学观点和知识结构,达到教学目标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作业练习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