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美术上册 第2课《梅竹言志》教案2 湘美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3390595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美术上册 第2课《梅竹言志》教案2 湘美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八年级美术上册 第2课《梅竹言志》教案2 湘美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梅竹言志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是能够了解中国画工具、材料,学习传统的画梅技法,领悟中国画的笔墨韵味。方法与过程目标是尝试用中国画工具、材料,体验画梅的过程与乐趣。情感与态度目标是通过梅花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的精神和热爱生活、大自然以及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情感,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2学情分析 本课选自湘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二课梅竹言志,课程类型属于造型表现型,课时分1课时讲完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梅花画法中笔墨运用、线条组织、枝干和花瓣画法。教学难点是怎样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情感,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一、情境导入:1、组织教学,教师出谜语“一片草地”(打一植物花卉)学生猜出来后再提问古人有关梅花的诗句。师问:谁能诵读一下有关咏梅花的诗句?学生回忆思考并诵读。师问:从这些诗中你能领会到梅花有怎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呢?2、教师评价小结:傲骨凌雪的坚强意志,高洁挺拔的不屈精神。这是诗人用文字语言的魅力表现出了梅花的高尚品质和人格精神。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学习的高贵品质。引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尝试使用中国画工具,运用传统绘画的表现方法来画梅花表现梅花的这种精神。板书课题:梅竹言志之梅的画法二、识梅:欣赏梅花图片,观察其特点。媒体课件三、名家画梅作品赏析:、欣赏赵之谦的梅和吴昌硕的寻梅(多媒体课件同时出示)。教师问:从这些画中你能感受到画家的一种什么精神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哪些不同?请同学们欣赏讨论并准备回答问题。2、学生自主欣赏,体会笔墨的韵味,从而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学生回答问题)3、教师评价小结: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傲然挺拔的铁骨。手法:以物寄情,托物言志的手法,以点、线为主的造型手段。不同:一个是白梅又叫圈梅(勾花),一个是红梅又叫点梅(点花)。下面我们学习梅的画法。吴昌硕红梅(齐白石)寻梅(吴昌硕)四、画梅:1、学习用笔用墨:教师评价学生回答并总结、演示用笔用墨方法:用笔:一般有中锋、侧锋、逆锋、拖笔、皴、擦、点、染等。用墨:一般分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等(加水的多少而定)。用墨的方法有蘸墨法、积墨法、泼墨法、破墨法等,水墨画中即以墨代色,故古人有“墨分五色”之说;彩墨画中,仍以墨色为主,以墨显色,以色助墨。2、学生自由体验笔墨韵味。(学生通过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自由探究、交流)3、教师示范(以点梅为例):(多媒体出示教师画梅的步骤图)教师演示:边画边讲(画主干画旁枝画花点蕊调整画面)要求学生:观察作画的顺序和笔墨的运用方法,看有没有用到刚才老师示范的笔墨方法。4、学生临摹:课件出示现代画家齐白石构图简洁的作品红梅,学生临摹练习。教师巡回指导。个别指导和集体指导结合,并给予用笔、用墨等较好的学生和其作品及时的表扬和展示。学生作业完成后,展示学生优秀作品。五、展评作品:学生根据自己对中国画梅花的认识和了解进行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师评指出学生的不足,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