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电子题库 第二章 第一节学业水平达标 中图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81271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电子题库 第二章 第一节学业水平达标 中图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电子题库 第二章 第一节学业水平达标 中图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电子题库 第二章 第一节学业水平达标 中图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电子题库 第二章 第一节学业水平达标 中图版必修3读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关系图(如图),回答12题。1土壤植被覆盖与土壤侵蚀的关系是()A正相关B负相关C不相关 D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2有关我国土壤侵蚀的问题,正确的是()A西北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流水侵蚀最严重B东南地区植被覆盖率高,土壤侵蚀不明显C西南区降水多,水土流失最严重D东北土壤冲刷严重,黑土肥力下降解析:从图中能看出,植被覆盖率越高,土壤的损失减少程度越显著,即土壤侵蚀程度越小,故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表现为负相关。流水侵蚀发生在降水较多、地形坡度较大、植被较少的地区。东南低山丘陵由于降水多、地势坡度大,在植被遭到破坏后极易造成水土流失;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黄土高原;而西北气候干旱则不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东北有肥沃的黑土,被流水冲刷后会使表层黑土变薄而肥力降低。答案:1.B2.D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流水侵蚀作用,使地表呈现出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其中典型地貌有黄土塬,又称黄土平台,是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据此回答34题。3图中能够反映出黄土塬地貌的是()A BC D解析:选C。黄土高原的塬地就是沟壑之间的较平整的土地,从等高线图中看出,两侧较稠密狭长分布的等高线表示沟壑,中间很稀疏的等高线表示地面较平坦,为塬地,只有图符合。4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有()A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的丘陵山地、北方的土石山B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北沙漠地区、北方的土石山C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的丘陵山地、北方的平原地区D黄河流域、珠江流域、华南的丘陵山地、北方的土石山解析:选A。水土流失发生的三大条件是:地势有一定的坡度、降水较多(特别是暴雨较多)、植被较差。西北的沙漠、北方的平原和珠江流域都不满足以上条件。5关于黄土高原地区人地矛盾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还有许多宜农荒地,加大对其开垦可以缓解人地矛盾B人口自然增长率属全国较低水平,使该地区人地矛盾日益缓解C向陡坡地、林地、草地要粮,是解决人地矛盾的有效途径D不断垦辟新地,会出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加剧人地矛盾解析:选D。黄土高原人地矛盾突出,人口增长快,故B项错误;人口多,不断垦荒种田,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了人地矛盾,故A、C项错误,正确答案为D项。6黄土高原以丰富的能源资源,脆弱的生态环境、尖锐的人地矛盾著称于全国。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2)简述水土流失的危害。(3)黄土高原土地利用中落后的耕作制度是_,使原来的林草植被种源破坏殆尽。目前,形成新的水土流失物源和促发机制是_。(4)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应注意贯彻的原则是_。(5)黄土高原能源资源丰富,在能源基地建设中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_。(6)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主要表现在(双选)()A地下矿产丰富,地面矿点多B处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的地区C土壤遭到侵蚀后,难以恢复原来的肥力D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的掌握。答案:(1)自然原因:地貌形态的不稳定与黄土易侵蚀性;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稀少。人为原因:人类在长期农业生产过程中,毁掉了大面积的森林和草原;不合理利用土地。(2)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3)轮荒、开垦陡坡开矿(4)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紧密结合(5)交通运输、水源紧缺(6)CD一、选择题下图是“我国境内沿38N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1图中乙地形区较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水体污染C土地沙漠化 D土地盐碱化解析:选A。乙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严重。2造成乙地形区这种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的自然原因是()破坏植被该地区夏季多暴雨土质疏松距海遥远,气候干旱A BC D解析:选C。由于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加上黄土土质疏松,易被流水冲刷,所以水土流失严重。3甲地形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A水土流失的治理 B商品农业基地的建设C荒漠化的防治 D农业中低产田的治理解析:选D。甲为我国黄淮海平原,受盐碱、旱涝、风沙的危害,中低产田广泛分布。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不包括()A使黄土高原上的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B使黄河下游河段更易发生洪涝灾害C使黄河中下游河段不能建设任何水利工程D使黄土高原自然灾害有加剧之趋势解析:选C。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它会使黄土高原因表层土壤中营养元素流失而日趋贫瘠;也会使下游河床因泥沙淤积而抬高,从而带来严重的洪涝灾害;水土流失还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从而使自然灾害多发。但这并不是说在黄河中下游就不能兴建水利设施了,位于河南的小浪底就是中游河段大型的水利工程,它对黄河中游的水、沙有着极大的调节作用。鱼鳞坑是陡坡地植树造林的整地工程。采取挖坑的方式分散拦截坡面径流,控制水土流失。挖坑取出的土,在坑的下方培成半圆的埂,以增加蓄水量。在坡面上,坑的布置上下相间,排列成鱼鳞状,故名鱼鳞坑。读图完成56题。5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A BC D6鱼鳞坑主要发挥的地质作用是()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解析:第5题,植树应选在鱼鳞坑的内部,均位于鱼鳞坑的外部,不能起到蓄水保土的目的。第6题,鱼鳞坑有利于拦截坡面径流,使得泥沙在坡面上沉积。答案:5.B6.D7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是()A平整土地 B修水平梯田C深耕改土 D植树种草解析:选D。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是植树种草、绿化土地。A、B、C项皆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而非根本措施。8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小流域治理中,生物措施的功能是()A蓄水保土 B改善生产条件C创建旅游景点 D利用光热解析:选A。林草具有保持水土、涵蓄水源的生态效益,生物措施主要是植树、种草。耸立于福建、江西两省交界处的武夷山绵延500多千米,其南段福建省一侧的长汀县,有韩江支流流过县城。离县城22千米的河田镇,曾经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这里原名柳村,据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当时境内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的河田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据此回答910题。9“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10“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解析:根据材料和当地的亚热带季风特征可知:该地降水丰富,故造成该地“红色荒漠”的自然原因应是水蚀作用;人为原因主要是滥伐森林,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剧,导致山石裸露,形成石漠化。答案:9.C10.A二、综合题11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是世界上泥石流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1:中国泥石流分布图。材料2:中国泥石流成因地域差异。区域成因类型特点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区冰川泥石流规模巨大,频繁而猛烈川滇山地降雨泥石流较频繁,与人类活动密切黄土高原暴雨激发的黄土泥石流频率规模强度均不及山区泥石流华北和东北地区暴雨引发的泥石流频率低,但规模大且凶猛(1)说出我国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地区。(2)分析黄土高原泥石流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3)为了防治川滇山地频发的泥石流,列举人类正确的应对措施。解析:第(1)题,我国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地形崎岖、降水量大的西南地区。第(2)题,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夏季多暴雨,易诱发泥石流。第(3)题,恢复植被,科学施工有利于防范泥石流。答案:(1)西南地区。(2)夏季多暴雨;土质疏松;地表崎岖;植被覆盖率较低。(3)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大型工程(如开矿、修路等)对山体的破坏;加强法制管理。12读黄土高原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是黄土高原周边的地形区,其名称分别是_、_、_、_。(2)当河流的冰层融化时,若上游方向的融化时间比下游方向早,就会造成水流受阻,水位上升甚至泛滥,这种现象叫“凌汛”。黄河干流上的A、B、C、D四河段,有凌汛现象的是_和_。(3)甲、乙、丙三地,哪地最适宜建窑洞?为什么?解析:本题以黄土高原局部等高线图为背景,考查学生对黄土高原特征、居住地形成原因及水土流失问题治理的理解、应用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由图中可获取的信息有:黄土高原东、南两侧为山脉;黄土高原的地形多种多样,有中间平坦四周陡峭的塬面,也有陡坡、缓坡及沟谷等。解答本题可先明确图中、甲、乙、丙、a、b、c、d分别代表的具体地理事物,再结合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及地理问题和治理措施进行分析即可顺利解答。第(1)题,根据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和中国主要地形区可知图中、分别为: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第(2)题,有凌汛现象的河段为从低纬流向高纬的地区。第(3)题,建窑洞时应考虑采光、通风、排水和防寒等多方面的因素,以适合人类居住的需要为根本。答案:(1)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2)AD(3)丙地。丙地位于向阳坡,采光条件好;位于山脊上,不易积水;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防寒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