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孔孟论学》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378646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孔孟论学》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孔孟论学》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孔孟论学》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孔孟论学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掌握文言文的一般语气和节奏,感知每则语录的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理解举例、对比、比喻说理的方法。 了解古人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明确学习中思考的重要作用,学以致用。【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古人的学习态度和方法。难点:孟子的语录。【课文提示】1孔子,名丘,字仲尼,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人尊奉为圣人。晚年,他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的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首开私立学校的先河,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2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书。它对我国思想史和文化史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自汉以来,儒学成为两千年封建文化的正统。论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语录体散文,主要是记言,又是先秦文学语言的总集。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的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它们都是儒家经典。3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人。他是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孟子,是孟子的弟子们整理的孟子言论,其间杂有弟子的话语。孟子除了阐述儒家的“仁”的主张外,还提出了“义”的观念,提出了“性本善”、“养浩然之气”等一系列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命题。【正音正字】论(语)ln罔wn殆di譬p篑ku暴p弈y鹄h弗f杵ch【积累词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能有生者也。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仁人无敌于天下【朗读课文】【课文简析】孔孟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孟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关于学习的内容。孔孟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课文的几则语录,体现论语的文学特点。首先,它们全是用当时的规范口语写成的,明白如话。其次,语言自然流畅,简约朴实,不事雕琢,不求辞采,却能表达出深刻的道理。再次,它们有一种从容不迫、多方启发的风格,体现出所谓“文如其人”的文章规律,使读者如同亲眼目睹“循循善诱”的师长。最后,论语偶尔也有生动的比喻,使读者耳目一新。孟子也属语录体。孟子善于论辩,孟子的比喻,有故事,有情节。课文中“弈秋诲人”的故事,就是一例。这种故事往往成了寓言。这样的寓言是为了说理,为了辩论。孟子的寓言,多有民间故事色彩。孟子里许多寓言至今仍然家喻户晓,如“五十步笑百步”、“揠苗助长”等。【课外作业】1完成“学习建议”。2按要求,逐句翻译全文;尽量把课文中的单音节词,翻译成现代双音节词。3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孔子、孟子的生平及其学派。第二课时【朗读课文】【串讲课文】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懂得礼仪,四十岁不受迷惑,五十岁明白规律,六十岁耳朵顺畅,七十岁随心所欲,不会逾越规矩。”分析:孔子的学,包括礼(仪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诗书。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懈怠)。”要点:“而”转接连词,相当于“但是”。则:连词,组成前因后果的句式,翻译成“就”。分析:这句讲学和思的辩证关系。知识是人类经验的总结,后代要学习、传承前辈的知识,并且积极思索,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只学不思,一定学不好;只思而不学,只是空想,容易胡思乱想。只有学习与思考结合,才能学到正确的知识,不致陷于迷误。原文:自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翻译:自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谥号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因此谥号为文。”原文: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翻译:孔子说:“譬如堆积土山,差一筐没有完成,如果停止了,我也要停止!譬如填平洼地,即使倒一筐完成,如果继续,我也要去干!”原文: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能有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翻译:孟子说:“不要奇怪王不聪明。即使天下有一种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冷它十天,没有能生存的。我和王相见少,我退居在家对王冷淡到极点,我怎么能让王萌发善心?譬如下棋的技术是小技术;不专心致志就学不了。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虽然也在听,心里一直认为有天鹅要来,想拿弓箭射它,即使与那个人一起学习,不如那个人。是他的智力那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原文: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翻译: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武成篇,就只取其中二三处罢了。仁人无敌于天下,凭最仁的人去讨伐最不仁的人,怎么会使木棒在血中漂流呢?”第三课时【朗读课文】【思维训练】(根据班级情况,选择若干讨论)1本文六则语录,内容涉及哪些方面?孔孟论学选论语四则:介绍自己做学问的几个阶段;向弟子传授做学问的方法;鼓励弟子治学应该善始善终,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孔孟论学选孟子二则:关注人性的修养,主张专心、持久,不能一暴十寒;阐述做学问不能迷信书本,应该有独立的见解。2孔子的四则语录,有什么特点?这些孔子语录,有两个特点:第一,精粹警策,内涵深厚,文字简洁,有格言的色彩,也可以成为独立的判断,在不同的语境中自由引用。第二,语录虽然是片断的,但是相互间有联系,不是一般的联系,而是深刻的内在联系,有一定的系统性。3哪些成语是由本文的语录演变而成的?一暴十寒不耻下问三十而立不惑之年专心致志4下列语录分别阐明了什么道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学离不开问,要善于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能有生者也。学习不能一暴十寒,而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要读书而又不能迷信书本,读书要有怀疑精神、批判精神。. 分别归纳孟子两则语录的论据和论点。论据是:两人向弈秋学弈,专心程度不同导致结果不同。论点是:学习要专心致志,坚持不懈。论据是:自己不相信武成关于周武王伐纣杀人很多的记载。论点是:学习要有怀疑精神。或者“尽信书,则不如无书。”6. 从本文,你懂得了什么?学习有助于修养,能提高人的素质,使人终身受益。学与思、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不能迷信书本。学习要专心致志,不断积累。)【拓展学习】概括和分析四则语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文,行,忠,信。1讲学习的关键问题。只有爱好学习,视学习为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2讲关于学习的方法。学习不是一次完成的,要反复温习,获得新知识。3讲学习与实践的关系。学习不能停留在书本上,要经常实践。4讲学习内容。孔孟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这四种东西是学习纲要。【课外作业】1整理课堂笔记。2预习勉学,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