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第八章力教案 粤教沪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75002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第八章力教案 粤教沪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第八章力教案 粤教沪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第八章力教案 粤教沪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第八章力教案 粤教沪版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引起物体的形变说明: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或演示实验,让学生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能分析某一个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通过生活实际分析、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会解释简单的现象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归纳出“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引起物体的形变”(二)教学重点理解力的概念,能分析简单情况下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说明:力的概念是力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重力、摩擦力、压力、浮力的基础(三)教学难点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对简单情况下的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进行分析说明:力的概念对初学者来说较抽象学生对施力物、受力物的提法感到生疏;不会分析某个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中的“作用”不易被理解本节课通过分析生活实例中的力,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引起形变)来体现“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中的“作用”的含义二、教学设计(一)教法指导1.本节课的地位:力的概念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是学习本章重力的基础,也是学习后面压力、摩擦力、压强、功的基础2.学生情况的分析:力对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一方面学生认识力时,不注意施力物和受力物另一方面对力的相互性没有认识3.本节课可分为三部分讲授: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说明:由于学生对力的概念会感到抽象、陌生,需多举例或做演示实验,为学生建立起力的概念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在举例或做演示实验时,突出每个力的施力物、受力物;突出每个力的作用方式,以便为教师归纳、学生认识力的概念打基础学生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没有认识或认识不全面,也需多举实例,在举实例时,让学生明确相互的两个力的施力物及受力物,还应明确两个力的方向,及两个力方向的特点(二)教学设计方案1.引入课题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力”的例子教师指出:物理中“力”的含义与生活中“力”不尽相同本节课将讲什么是力2.讲授力:(1)讲授力的概念出示图片:人推车、人拉车、人提桶分析人推车、人拉车、人提桶三个力的施力物、受力物及作用的方式举例:推土机推土、拖拉机拉犁、起重机的钢丝绳吊货物分别分析推土机推土、拖拉机拉犁、起重机的钢丝绳吊货物这三个力的施力物、受力物及作用方式由于人推车、人拉车、人提桶是学生熟悉的劳动,分析这三个力的施力物、受力物及作用方式学生易接受进而举出三个机器对物体的力,学生由人对物体有力迁移到机器对物体有力,这种认识是自然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学生易接受演示:磁铁吸引大头针实验演示及分析实验,说明: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目的是强调力必须是两物体间有作用只要两个物体有“推”、“拉”、“压”、“提”、“吸”等方式的作用,不管它们是否接触,就有力(2)力的作用的相互的举例:手提水桶,手受向下的拉力;人穿旱冰鞋推墙,人后退分析上述两实例表明:“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同时也受另一物体施加的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演示:如图8-1所示的装置演示实验证明,一个物体对另一物体有吸引力的作用,同时另一物体对这一物体也有吸引力的作用分别分析上述实例及演示实验中相互作用的两个力的施力物、受力物及方向通过分析后归纳:相互作用力的施力物与受力物的关系两物体间相互作用时,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施力物是受力物,受力物也是施力物相互作用的两个力方向相反(3)力的作用效果:分析课本图8-3,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大小分析课本图8-4,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列举一些物体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发生改变的事例,让同学分析这些物体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发生改变时受的力教师归纳: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改变演示:用力拉、压弹簧时,弹簧会伸长或缩短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通过对上述实例的分析,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归纳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力的概念后,还需要强调: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没有施力物的力或没有受力物的力都是不存在的力具有相互性:两物体之间的力是相互的说明:在讲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只讲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和相互的两个力的方向相反不介绍两个力大小相等应该说,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万有引力)但本节课只是初步建立力的概念,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认识两个物体不直接接触也可以有力的作用而万有引力学生没有感性认识基础,所以这里不要向学生介绍本节课在演示磁铁吸引铁钉时,只归纳出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而不说“一定有”力的作用第二节 力的测量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2.知道弹簧秤的构造,会正确使用弹簧秤说明1.向学生介绍“牛顿”是力的单位并通过生活中一些力的具体数值,使学生形成1牛顿的观念2.在学生观察弹簧秤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弹簧秤的构造,再向学生介绍弹簧秤的使用方法3.让学生通过实验练习使用弹簧秤(二)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弹簧秤说明:力的测量是物理学的基本测量之一弹簧秤是实验室的常用测量工具通过学生实验练习使用弹簧秤,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及操作能力(三)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弹簧秤说明:测量时,让力的作用线与弹簧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不容易做到完成课本实验中的3、4步时,不易控制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学生对1牛顿的具体观念未形成,不易估测被测力是否超过弹簧秤的量程二、教学设计(一)教法指导1.本节地位:本节是在讲力的概念的基础上,学习力的单位及力的测量,从而对力这个物理量有较全面的认识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第一次学习牛顿这一力的单位,感到生疏1牛顿的具体观念不易形成,在估测被测的力是否超量程时,把握不准,用弹簧秤测力时,带有随意性3.本节课分两个单元时间:介绍力的单位,弹簧秤的构造及使用学生分组练习使用弹簧秤说明:本节可列举学生常见的一些力,让学生对1牛顿初步形成具体观念在介绍弹簧秤的构造时,把弹簧秤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后,再由教师介绍在介绍正确使用弹簧秤时,用大的弹簧秤由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增大可见度在课堂时间分配上,教师介绍的时间不宜太多,应留2/3的时间给学生练习使用弹簧秤(二)教学设计方案1.引入课题复习: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让班上个子最大的男生和个子最小的女生分别拉拉力器,比较弹簧伸长的多少比较两人拉力的大小,说明拉力有大小,引出本节课题2.讲授力的测量(1)向学生介绍国际上常用的力的单位牛顿,并让学生记住它但不介绍1牛顿是如何规定的由手托两个鸡蛋的力约为1牛顿,推广到手托质量为100克的物体的力为1牛顿再举几个生活中常见的1牛顿的力阅读课本中一些力的大小再举一些生活中常见力的大小的例子(2)向学生介绍测量力的工具弹簧秤演示:将一弹簧挂在铁架台上,在弹簧的后面立一木板,并在木板上贴上白纸,用笔记下挂钩所在的位置用一个小力竖直向下拉弹簧,用笔记下此时挂钩所在的位置再用一个较大力竖直向下拉弹簧,重复上述实验步骤说明什么是弹簧的伸长量比较两次的伸长量,得出弹簧的伸长量随拉力的增大而增大的结论对于基础好的同学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当第二次拉力为第一次的n倍时,弹簧第二次的伸长量为第一次的n倍从而得出“弹簧的伸长量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结论借此实验简单介绍弹簧秤的测力原理观察弹簧秤:把弹簧秤发给学生观察教师利用演示用的大弹簧秤引导学生观察:弹簧秤的构造,弹簧秤的量程,弹簧秤上的单位,零刻度,一大格和一小格各表示多少介绍如何使用弹簧秤,教师利用演示用的大弹簧秤边演示边讲解介绍其它的测力计,知道弹簧秤是实验室里常用的测力计(3)学生实验:练习使用弹簧秤明确实验目的是学生正确使用弹簧秤的方法让同学阅读课本上的实验步骤第一步让学生把观察到的量程、一大格和一小格分别表示多少牛顿记录下来在做第3步和第4步时,向学生介绍如何保证弹簧秤和木块匀速前进用秤钩钩住木块,手拉弹簧秤另一端的挂环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行测拉断头发的力的大小时,让每个同学都测一次,激起同学的兴趣测后将拉力的大小与课本表中给出的各年龄组的数据比较让同学讨论节后的“想想议议”,在同学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强调:使用前轻轻拉动几次挂钩,避免弹簧被卡在壳上;若使用前指针不指零:校正零点,修正测量数据:若在未测量力前,指针指某一刻度,将测得数值减去这一刻度,所得的差是被测的力的值三、基本训练(一)基本题1.测力计是测量_的仪器,实验室里常用的测力计是_3.使用弹簧秤前,应首先选择合适量程的弹簧秤,然后用调节指针使其指到_,测量时,要使弹簧_不受到阻碍【答案】1.力 弹簧秤3.0刻度 伸长时(二)提高题1.下列力中,最接近1牛顿的是 ( )A 运动员举起杠铃的力B 拿起一个大西红柿的力C 人杠起一袋大米的力D 一只蚂蚁对地的压力2.弹簧不挂物体时长为0.1米,受10牛的拉力时长为0.15米,这时没有超过它的量程,如果受6牛的拉力,弹簧的伸长量为_厘米,这时弹簧的长度为_厘米3.现有一个弹簧秤,秤是好的,但无法调零,当它未测力时,指针已指0.1牛,能不能用这只弹簧秤测力?说明如何测量力?【答案】1.B2.3 133.能用这只弹簧秤测力用它测力时把指针所指的示数F-0.1牛即为所测力的数值第三节 力的图示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道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2.会用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表示一个力说明:1.本节列举了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分析这些实例,从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方面总结出力的三要素2.教师作好画力的图示的示范,介绍画力的图示的要领,之后带领学生完成典型的力的图示通过力的图示与示意图的比较,让学生学会画力的示意图(二)教学重点理解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说明:认识力的三要素是学习力的图示的基础通过力的图示的学习,认识图在物理中的作用力的图示十分直观地把力的三要素表现出来通过力的示意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画图技能(三)教学难点画力的图示说明:学生对用图表示某一现象感到生疏对怎样通过力的图示表示力的三要素不注意理解在画力的图示时,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如不定比例线段,不按比例线段画,箭头不是准确地标在线段的末端,力的作用点不画在施力物体上二、教学设计(一)教法指导1.本节地位:本节是在学习力的概念、单位、测量之后,认识力的三要素及力的图示的知道力的三要素,才能较全面地认识力:力不仅有大小,它还有方向和作用点力的方向揭示了力的矢量性学习力的三要素为后面进一步学习重力、摩擦力、压力等打下基础力的图示把力这个抽象的概念直观地表示出来,图示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速度及高中将要学习的许多物理量都可以用图示法表示出来2.学生情况分析:学习了力的测量后,学生对力的大小有认识,但对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特别是力的作用点没有认识用图示法表示一个力对学生很陌生,在学习力的图示法时,学生往往由于随意性造成作图不规范3.本节课分两个层次进行:介绍力的三要素;学习力的图示法及力的示意图说明:鉴于学生对力的三要素认识不够,本节课可从力的作用效果方面,通过举例,使学生认识到力的作用效果由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决定在学习力的图示时,以力的三要素为依据,讲清如何把一个力简明、形象地表示出来通过教师示范做出几个典型力的图示和学生对几个不同力的图示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力的图示法介绍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的区别,学习力的示意图(二)教学设计方案1.引入课题复习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弹簧秤的测力原理是什么?提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从而引出课题2.力的三要素通过上节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弹簧的伸长量来测量可知,力的大小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演示用力拉弹簧和用力压弹簧效果不同;举例足球运动员把球射偏了;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实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让学生阅读课本上推门及用板手拧螺母的实例;演示:用手提水壶柄的中央与用力提水壶柄的后端,两次力的作用效果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力的三要素3.力的图示先介绍力的图示的作用:把抽象的力具体、形象、直观地表示出来介绍什么叫力的图示如何在力的图示中表示出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教师示范,画几个力的图示:首先画力的作用点,作用点画在受力物的受力点上,也可以画在受力物的几何中心再画力的大小:定好比例,按比例画线段长不能随意将线段画长点或画短点最后画力的方向:用箭头表示,箭头的尖端正好对齐线段的末端教师在示范中,一定要规范画图示在此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画几个力的图示在此过程中,要人人动手画,可让12名学生在黑板上画,也可将几个同学所画的力的图示投影出来,让全体同学给他们评判教师将同学中出现的错误一一纠正4.力的示意图教师介绍力的示意图,并指出力的图示和示意图的区别教师可对一个力分别作出图示和示意图,从画图的对照中找出二者的区别教师带领同学作几个力的示意图,可让同学在黑板上画,发现问题及时纠正5.课堂练习让同学做课本后的练习在画“与地面成30角的150牛的力向右上方拉小车”,这一力的图示时,力的方向一定要与水平面成30,不能随便画第四节 重力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2.知道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3.知道重力的作用点是重心4.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成正比5.会利用公式G=mg计算重力或质量说明:1.通过大量的实例:地面附近的物体一旦离开了支持它的物体,就会落地,使学生认识到地面上或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引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2.通过演示实验,归纳出: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从而总结出重力跟质量成正比的结论即,或G=mg得出重力跟质量的关系式后,通过解例题学会利用公式计算重力或质量3.通过悬吊重锤实验,观察和分析出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4.通过教师介绍,使学生认识: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集中在一点重心形状规则材料均匀的物体,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二)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及重力的方向说明:重力是一种最常见的又是很重要的力重力公式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揭示出来重力公式在后面计算压力、压强、浮力、功时要经常用到重力的方向在生活中有较多的应用在分析物体受到的重力时要经常用到(三)教学难点重力与质量间的关系正确认识重力的方向说明:同学对重力与质量成正比不能正确理解误认为质量与重力成正比误认为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为垂直向下二、教学设计(一)教法指导1.本节地位:本节是在学习力的基本知识之后,学习重力的是从力的概念及力的三要素方面认识重力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加深对力的基本知识的理解重力是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受到的力2.学生情况分析;物体下落的现象学生见得很多,但没有从理论上认识是地球对它们吸引的结果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学生对竖直这一方向不理解,常认为竖直就是垂直3.本节课分四个问题进行教学: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的方向说明:前面学习了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本节就是从力的三要素来使学生认识最常见的一种力重力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是本节的重点,做好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分析实验的结果,归纳出,G=mg对于学生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很重要利用G=mg计算时,同学往往不注意各物理量单位,通过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在介绍重力方向时,讲清竖直就是垂直于水平面,使学生对竖直向下有正确的认识(二)教学设计方案1.引入课题提问:力的概念是什么?力的三要素是什么?从而引入课题2.重力的概念阅读课本上苹果离开了树落向地面;从手中抛出的球最终落回地面举例:跳高运动员最后落回地面;水往低处流;分析上述实例中物体都落向地面,得出:离开支持面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正在下落的物体受重力,正在上升的物体是否受重力?如正在上升的气球是否受重力?离开树的苹果受地球的吸引,长在树上的苹果是否受地球的吸引?分析上述实例,得到: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3.重力的大小先介绍如何用弹簧秤测重力,做好课本上的演示实验:用弹簧秤分别称出100克、200克、300克的砝码的重力,并计算每一组实验中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分析实验和计算结果,归纳出:重力跟质量成正比比值g是9.8牛/千克,得出计算重力的公式:G=mg得出重力公式G=mg之后,出示两道例题,已知质量,求物体受到的重力;已知重力求物体的质量例题由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在解题过程中,强调各物理量的单位,质量必须用千克,g的单位是牛/千克,重力的单位是牛4.重力的作用点介绍什么是重心用图片介绍几种规则物体的重心5.重力的方向演示:用一根线把重物悬吊起来,当物体静止时,介绍:重力的方向与悬吊物体的线的方向一致出示动画:用来区分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动画:小结: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6.巩固练习全体学生做三道练习题,巩固本节所学的知识说明:课本P96演示实验,可由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将每一组重力跟质量的比值填在表格中三、基本训练(一)基本题1.物体受到的重力跟_有关物体的_增加2倍它受到的重力也增加_倍2.一只乒乓球从桌面弹起后乒乓球在空中受到_力的作用(忽略空气阻力)3.建筑工人常用重锤线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这是利用了_的性质5.质量是50千克的中学生他在地面上受多大重力?6.一名学生受重力为588牛他的质量是多少?【答案】1.质量 质量 22.重3.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5.490牛6.60千克(二)提高题1.关于物体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质量跟重力成正比B 一铁球在空气中的重力比将它浸在水中的重力大C 重力的方向永远与地面垂直D 形状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2.在空中飞行的子弹受的力,正确的是 ( ) A 只受重力 B 受向前冲力C 只受空气阻力 D 受重力和空气阻力3.某同学站在匀速上升的电梯中,在下列几对力中,其中为相互作用力的是 ( )A 人受到的重力与电梯对人的支持力B 人对电梯的压力和电梯对人的支持力C 人受的重力和人对电梯的压力D 以上说法都不对4.起重机的钢丝绳能承受8.82104牛的力,问它能否吊起3米3的钢块?【答案】1.D2.D3.B4.不能吊起第五节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理解合力的概念2.理解求两个力的合力叫二力的合成3.掌握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说明: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力产生的效果可以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进而理解合力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其大小等于两个力之和,合力方向与两个力的方向同3.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两个力之差,合力的方向与较大力的方向相同(二)教学重点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说明:力的合成是重要的力学基础知识力是矢量,力的合成是矢量合成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是最简单的二力合成掌握了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可以解决同一直线上多力合成的问题在在后面学习浮力等章节将要应用到(三)教学难点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说明:做演示实验时,不易做好两个拉力同方向或反方向在归纳实验结论时,同学对合力的大小能理解,对合力的方向不重视应用同一直线上两力合成解决实际问题时,不注意分析两个力的方向二、教学设计(一)教法指导1.本节的地位:本节是在学习了力的三要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力的合成的知识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是力的合成的最简单的情况,也是后面学习二力平衡的基础本节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是本章重点知识之一2.学生情况分析:同学在生活中见到同一直线上受两个力的例子较多,但对合力、合成的提法感到陌生同学对力的矢量性理解不深,对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力大小易接受,往往不注意分力及合力的方向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求合力前应把分力的示意图画在受力物上使学生注意力的方向3.本节课分三个内容教学:合力和二力合成的概念,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力,用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解决实际问题说明: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分析、概括出合力和二力合成的概念做好演示实验,得出同一直线上两个同方向力的合力的大小及合力的方向;同一直线上两个反方向力的合力的大小及合力的方向在得出实验数据后,教师在黑板上用力的图示把分力和合力画出来,再总结出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规则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指导学生画好同一直线上两个分力的示意图,这一习惯的养成不仅对后面浮力等章的学习有好处,对同学进入高中学习物理更有帮助(二)教学设计方案1.引入课题阅读课本上实例,分析两个实例的共同点;一个人作用的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人共同作用的力产生的效果相同举例:两个人同方向拉犁匀速耕地的力产生的效果与一头牛拉犁匀速耕地的力产生的效果相同由此引出课题2.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在分析上述实例的基础上,归纳: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叫那两个力的合力在引出合力概念的基础上,归纳:求两个力的合力叫二力的合成做好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同一直线上同方向的两个力的合力实验的关键是保证第一次用两个弹簧秤竖直向上拉弹簧,第二次用一个弹簧秤竖直向上拉弹簧;两次将弹簧的上端拉到同一位置做同一直线上反方向的两个力的合力实验关键是保证用弹簧秤竖直向上、竖直向下拉弹簧做实验时,记下每次的分力和合力的值根据实验数据,教师在黑板上分别画出同一直线上同方向的两个分力和合力让学生比较分力与合力的大小关系、方向关系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同一直线反方向的两个分力及合力的图示,让学生比较分力与合力的大小关系及方向关系通过比较归纳出同一直线同方向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与方向的特点,及同一直线反方向的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与方向的特点3.练习:两道例题:同一直线两个同方向力的合成及两个反方向力的合成三、基本训练(一)基本题1.重力为20牛的物体受到一个竖直向上12牛的拉力,则物体受到的合力大小为_牛,方向_2.一个物体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150牛的拉力,若该物体需要200牛的水平向右的拉力,则还需对物体施加一个_牛的、方向为_的拉力3.一小车受到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作用,合力的方向向南,大小是20牛,已知其中一个力的方向向北,大小是60牛,则另一个力的大小是_牛,方向_【答案】1.8 竖直向下2.50 水平向右3.80 向南(二)提高题1.在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中,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是 ( )A 合力一定大于每一个分力B 合力至少大于其中一个分力C 合力至少小于其中一个分力D 合力可能比两个分力都小,也可能比两个分力都大3.一弹簧秤下挂一物体,物体的质量为2千克,弹簧秤的示数为19.6牛,则物体受的合力为_牛4.用起重机吊起货物,钢丝绳最多能承受19,600牛的力,这根钢丝绳能不能吊起0.5米3的钢块(钢的密度为7.8103千克/米3)?【答案】1.D3.04.不能第六节 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道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2.知道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说明:1.本节课在教学中,利用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两个互成角度力的合成法则:以两个分力的图示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表示两个分力的合力大小和方向2.本节课的教学,通过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使学生认识合力的大小随二力的夹角而改变(二)教学重点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说明:力具有方向性,是矢量平行四边形法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学习两个互成角度力的合成法则也为高中学习速度、位移等物理量的合成打下初步基础生活中互成角度的力很多,学习它们的合成可以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三)教学难点理解互成角度两个力的合成法则说明:互成角度两个力的合力是以这两个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学生对“以这两个力为邻边”感到抽象其原因是学生不能熟练地将实际中的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用图示表示出来不明确在平行四边形中,哪两个边表示两个互成角度的力,哪条对角线表示合力二、教学设计(一)教法指导1.本节的地位:本节是在学习了上节“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互成角度的二力合成的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是互成角度二力合成的特殊情况通过本节教学,可以使学生对矢量合成有初步认识,进一步理解力的方向性2.学生情况分析:本节内容对学生来说难:学生对力具有方向性认识不深刻本节中互成角度二力的合力大小既不是两分力相加,又不是两分力相减,而是以两分力为邻接边的“对角线”,学生感到抽象互成角度二力的合力方向是“对角线”的方向,学生不理解3.教法建议:本节课可分两个内容介绍:两个互成角度力的合力及合成;两个力互成角度力的合成法则说明: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介绍互成角度二力的合力鉴于上面学生情况分析,本节不定量研究两个互成角度力的合成,只是定性介绍平行四边形法则做好课本上的实验:橡皮圈在分力作用下的伸长量等于在合力作用下的伸长量,通过两次“形变”相同,得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归纳出互成角度二力合成的法则(二)教学设计方案1.引入新课提问:同一直线上同方向、反方向二力的合力大小分别是什么?同一直线上同方向、反方向二力的合力方向分别是什么?阅读课本上两人打夯的实例两人将夯提起来,所用的力F1、F2的方向是怎样的?它们的合力如何求?合力的方向怎样?引出课题2.互成角度的二力合成演示课本上的实验,关键是在木板上记下:橡皮圈被互成角度两个弹簧秤拉时拉力方向及橡皮圈到达的位置0橡皮圈被一个弹簧秤拉时拉力的方向,并保证橡皮圈到达的位置也在0比较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归纳:合力既不等于分力之和,也不等于分力之差,而是介于分力之和与分力之差间合力的方向不是某一个分力的方向在演示木板上沿分力的方向、合力的方向用同一标度作两个分力及合力的图示改变两分力的方向,重做上述实验在演示木板上沿分力的方向、合力的方向用同一标度作力的图示引导同学分析、归纳:两个互成角度力的合力是以这两个力为邻接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引导同学分析、讨论:当两个分力之间的夹角为0时,它们的合力大小、方向如何?当两个力之间的夹角为180时,它们的合力大小、方向如何小结: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是两个互成角度力的合成的特殊情况三、基本训练(一)基本题1.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当两个力的夹角从0度到90度的过程中,合力的大小将_(填“变大”、“变小”、“不变”)2.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当两个力的夹角从180度变到90度的过程中,合力的大小将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1.变小2.变大(二)提高题3.下列关于同一物体上两个力F1、F2的合力F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合力F产生的效果与两个力F1、F2产生的效果相同B 合力F可能小于F1、F2中的最小力C 合力F一定大于F1、F2中的最小力D 合力F可能等于零【答案】3.A、B、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