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江苏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几点建议.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3374880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766.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江苏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几点建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2014江苏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几点建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2014江苏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几点建议.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提高现代文阅读复习效率的几点建议,金陵中学王奎礼Email:jlwkl,2,一、需要讲的不能偷懒,二、指导学生学会阅读,三、示范引路教会反思,3,什么是小说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小说的表现手法:人物的、情节的、环境的小说的命题点:三要素、语言、主题,一、练前讲,4,1、分析小说描写的环境特点,2012年邮差先生11.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4分)答案:平静,恬淡,人际关系友善,生活节奏舒缓。,2、分析环境描写的表现特色,2010年溜索,5,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答案: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分),6,3、分析环境寓意及环境描写的作用,2011年这是你的战争1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6分)昆明下着雪。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几个学生从校门走出,不顾雪花飘扬,,7,雪越下越大了。弗之走得很慢,自觉脚步沉重,回到住处时,只见院子里腊梅林一片雪白。此刻,弗之的外甥、生物系学生澹台玮正在萧子蔚老师的房间里。子蔚站起身,走到窗前。学已停了,腊梅林上的雪已消了大半。子蔚默默地看着他下楼,又到窗前,看他出了楼门,沿小路往腊梅林中去了。,8,答案:(1)深刻寓意雪:昆明很少下雪,用下雪天寒渲染气氛,暗示战事紧急,形势严峻。腊梅林:用傲雪的腊梅,象征爱国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2)表现人物孟弗之见到雪白的腊梅林,暗喻他路遇蒋姓学生后的沉重心情。萧子蔚、澹台玮面对雪已消了大半的腊梅林,暗示他们消解了内心的淡淡纠结,彼此之间理解更深了。澹台玮走入腊梅林,人与梅相映,隐喻坚贞人格。,9,环境,环境,情节,人物,主题,10,二、练后讲,例如2009年13题: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学生1:反问、设问,突出强调了都江堰的原生态是生命之泉。,学生2:比喻拟人手法,把都江堰写活了,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上善若水。,11,1.读文本,略读,又称跳读或浏览。所谓略读,指快速阅读文章以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主旨、结构思路和表现手法等的阅读方法。换句话说,略读是要求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整体感知文章,从而加快阅读速度。,(一)略读,12,A.运用意群略读,不要在只言片语上纠缠,也不追求对所有细节都理解,只要能以最快的速度掌握该掌握的内容即可。B.要善于抓住一些细节,如:文章的标题、脚注、标点符号等,对文章进行预测略读,以便快速地整体感知文章。,1.略读的技巧,13,C.以一般阅读速度,阅读文章开头的一、二段,力求抓住文章大意、背景情况、作者的文章风格、口吻或语气等。D.阅读段落的中心句或结论句。抓住中心句就掌握了段落大意,然后略去细节不读,以提高略读速度。E.略读应特别关注的词句和标点:,14,词语表起承转合、序列、举例等的词语。,句子如起始句、衔接句、抒情句、议论句、反问句、引用句、比喻句、总结句、中心句、主旨句等。,标点如分号、冒号、破折号等。,15,2.略读的任务,了解体裁,知晓立意,把握思路,明确手法,感知语言,标明节号,标注重要词语和句子,16,(二)精读,首先题目就该精读,其次是在审清题意,找准有效阅读区域之后的阅读,更该是指向明确的精读。精读时,考生应该读清内容层次,读知句子间的关系,读懂句中的关键标点,知晓句子的结构,把握句中表意的关键词语,从而找到答题需要的重要信息。尤其是对于分析理解题,这一点更为重要。,17,新风气的代兴也常有一个相反相成的现象。它一方面强调自己是崭新的东西,和不相容的原有传统立异;而另一方面要表示自己大有来头,非同小可,向古代另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自。例如明、清的批注家要把水浒儒林外史等白话小说和史记汉书挂钩搭线,西方十七、十八世纪批评家也要把新兴的长篇散文小说遥承古希腊、罗马的史诗。这类暴发户造谱牒或者野孩子认父亲的事例,在文学史上常有;它会影响创作,使作品从自然的天真转而为自觉的有教养、有师承,所以未可忽视。,18,问题:请用文中的词语,稍加组织,填在横线上,不超过20字,注意前后的衔接。文中用“暴发户造谱牒”、“野孩子认父亲”作喻,来说明当时的现象。,19,新风气的代兴也常有一个相反相成的现象。它一方面强调自己是崭新的东西,和不相容的原有传统立异;而另一方面要表示自己大有来头,非同小可,向古代另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自。例如明、清的批注家要把水浒儒林外史等白话小说和史记汉书挂钩搭线,西方十七、十八世纪批评家也要把新兴的长篇散文小说遥承古希腊、罗马的史诗。这类暴发户造谱牒或者野孩子认父亲的事例,在文学史上常有;它会影响创作,使作品从自然的天真转而为自觉的有教养、有师承,所以未可忽视。,20,新风气的代兴也常有一个相反相成的现象。它一方面强调自己是崭新的东西,和不相容的原有传统立异;而另一方面要表示自己大有来头,非同小可,向古代另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自。例如明、清的批注家要把水浒儒林外史等白话小说和史记汉书挂钩搭线,西方十七、十八世纪批评家也要把新兴的长篇散文小说遥承古希腊、罗马的史诗。这类暴发户造谱牒或者野孩子认父亲的事例,在文学史上常有;它会影响创作,使作品从自然的天真转而为自觉的有教养、有师承,所以未可忽视。,21,问题:请用文中的词语,稍加组织,填在横线上,不超过20字,注意前后的衔接。文中用“暴发户造谱牒”、“野孩子认父亲”作喻,来说明当时的现象。,新风气向古代另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自,22,2012年17题: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它对论述“笑的价值”有什么作用?,我们热衷于参加葬礼、探望病人,远胜于参加婚礼和庆典;我们头脑中总摆脱不掉一个老观念,认为眼泪里含有某种美德,而黑色是最相宜的服色。真的,没有什么比笑更难做到,也没有什么比笑更可贵的了。,答案:人们通常认为悲伤是更可贵的情感,但作者对这一看法持否定态度。这段话反证了笑更难做到也更可贵。,23,2.读题目,题目,是命题老师和考生交流的主要手段,是命题老师向考生下达的指令,是命题老师给学生的善意的提醒,更是对考生答题时的无情限制,因此,题目是考生一切答题行动的指南。读懂题目,审清题意是拿高分的前提。,24,1.读知题目类型,根据高考能力点划分,现代文阅读题题型有理解题、概括题、分析题、评价题、鉴赏题、探究题,各种题型问题所指是不一样的,答题时思维角度也不尽相同,复习时,应该加以全面总结,悉心指导,精心训练,以便学生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方法。例如:,25,原因题的解答,就文章内容问原因:对文章信息的进行准确筛选与分类,并对筛选的信息进行概括和整合。,就文章标题问原因:应考虑标题的意思、标题是怎样统率全文的、标题的艺术性等内容。,就文章结构问原因:应从文章思路上分析,看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对表达主旨与情感有什么作用。,26,就文章表现手法问原因:应指出用了什么手法,这一手法本身有何作用,对表达文章内容与作者情感有何作用。,例如:2010年第17题:作者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2009年第12题: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2008年第15题: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27,2.读出隐性信息,如2008年第12题: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侯银匠中年丧妻,身边只有一个女儿侯菊。在同年的女孩子还只知道抓子儿、踢毽子的时候,她已经把家务全撑了起来。开门扫地、掸土抹桌、烧茶煮饭、浆洗缝补。事事都做得很精到。,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精细能干,28,再如2009年11题: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答案: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29,3.读明题目限制,如2008年第12题: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此题有三个限制“小说第二段”限制了有效阅读空间,“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限制了思维价值取向,“具体说明”限制了答案表述时内容上的要求。,30,答案:第二段写父女相依为命,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最后父亲在女儿出嫁后很孤独等情节提供了依据(或作了铺垫)。第二段写侯菊精细能干,为下文女儿改装花轿、出嫁后出租花轿、逐渐成为陆家的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了依据(或作了铺垫)。,31,再如2010年的12题: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答案: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2)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32,4.读懂题目提醒,如2009年的第13题: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描写,属于表达方式,除了描写,还有记叙、说明、议论和抒情。“不以描写见长”,那么以什么见长呢?稍稍一想,就知道议论和抒情相结合。,33,再如2011年的13题:孟弗之与蒋姓学生、萧子慰与澹台玮的对话场景,对比鲜明,请从学生形象和对话情景两个方面加以分析。,答案:学生形象:同是高材生,四年级蒋姓学生处心积虑逃避责任;三年级澹姓学生毅然要求入伍,人格高尚。对话情景:前者先平和交流而后尖锐冲突;后者对话始终心平气和,含蓄内敛。,34,5.读准阅读空间,如2008年第18题:本文认为水浒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本文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引用鲁迅的话有什么作用?,读完文章可知,作者是在第二节谈及水浒作者和鲁迅的,作者对李逵的态度是在文章的第一节表明的。,35,再如2011年17题:鲁迅在文章结尾提出的“挖”,包含哪些深意?,全文提及“挖”的是文章的第七、八、九三节:最奇怪的是北几道的河道,竟捧得河身比屋顶高得多了。当初自然是防其溃决,所以壅上一点土;殊不知愈壅愈高,一旦溃决,那祸害就更大。于是就“抢堤”咧,“严防决堤”咧,花色繁多,大家吃,36,苦。如果当初见河水泛滥,不去增堤,却去挖底,我以为决不至于这样。有贪图金牛者,不但金老鼠,便是死老鼠也不给。那么,此辈也就连生日都未必做了。单是省却拜寿,已经是一件大快事。中国人的自讨苦吃的根苗在于捧,“自求多福”之道却在于挖。其实,劳力之量是差不多的,但从惰性太多的人们看来,却以为还是捧省力。,“挖”与“捧”结果大为不同。,“挖”是“自求多福”之道。,多数人还未摆脱“捧”的惰性。,37,6.读清问题数目,如2008年第18题:本文认为水浒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本文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引用鲁迅的话有什么作用?,如2009年第17题: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异类的存在不仅正常而且必需”,为什么?,38,答案:2008年18题:本文作者认为水浒作者对李逵的行为持欣赏态度。本文作者在情感上亲近李逵,在理智上则否定李逵。鲁迅的话与水浒作者态度形成对比,对本文作者观点是一个有力论据。2009年17题:宇宙万物间普遍存在异类现象,所以是正常的;异类的存在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所以是必需的。,39,再如2010年12题: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答案: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2)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40,7.读知表达形式,答案的表达形式是用短语还是用句子?是用单句还是用复句?如果是短语,那用什么短语;如果是单句,那用什么样的单句;如果是复句,那又该是什么关系的复句。这些往往是由题干决定。,41,如2007年16题:文章第三段阐述了波兹曼的媒介文化观,请作简要概括。(不超过40个字),答案:媒介影响认识世界的方式,应当引导人们思考,书籍有助思考,而电视排斥思考。,至少是单句,抑或复句,42,再如2009年的题:从全文看,黄永厚的“冰炭同炉”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冰炭”同一个问题的相反的两个侧面,“同”必须是“匹配”的。由此可见,答案应该用相对相反的并列复句表达。,答案:既关注现实、褒贬是非,又淡泊宁静、低调处世;对懂画的朋友慷慨相赠,把重金购画者拒于门外;,43,将自己对现实人生的态度借历史人物的孤高傲世表达出来。(这第三点可以说很牵强)补充:对靠时尚确立自身价值的画家不屑一顾,同时,又认为人各有志,不必非议。,学生的主要错误是对“冰炭同炉”不太了解,不知用并列复句表达每个要点:,44,学生1:视图书为第一生命,涉猎广泛;但他十分低调,深居简出,淡泊明志;几乎不办画展,不肯出书;拒绝重金购画;对靠市场确立自身价值不屑一顾;他孤傲中有一种顽强的自信。(不明题意,不知何谓“冰”、何谓“炭”,何谓“同炉”,句式不对,0分),学生2:具体表现在:,45,冰:十分低调,深居简出,淡泊明志,孤傲自信,不与世同流合污,视金钱如粪土,放弃去日本画取悦个人的画展。炭:对绘画执着与痴迷,历经苦难却热爱生活,率直,对朋友毫不吝惜画,画风张扬充满激情。(不明题意“同”,“冰”是“冰”、“炭”是“炭”,没有“同炉”,句式不对,0分),46,8.读清题目分值,要看清并揣摩题目的分值。试题的分值往往提示了答案所必须的要点,因为高考阅卷是“踩点给分”的,每个答案要点的配分如果不是整数会给阅卷带来不便。所以,答案所需要要点数一般应是能被总分值整除的。,47,反思,1.错在哪里?,2.为什么错?,3.怎样才能不错?,48,2012年17题: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它对论述“笑的价值”有什么作用?,我们热衷于参加葬礼、探望病人,远胜于参加婚礼和庆典;我们头脑中总摆脱不掉一个老观念,认为眼泪里含有某种美德,而黑色是最相宜的服色。真的,没有什么比笑更难做到,也没有什么比笑更可贵的了。,错例:概括叙述了人们因持有老观念,热衷于参加悲哀的活动。侧面描写出笑的难得。,49,2012年13题:“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邮差先生拿着信,着街道走下去,没有一辆车子阻碍他,没有一种声音教他分心。阳光充足地照到街道上、屋脊上和墙壁上,整个小城都在寂静的光耀中。他身上要出汗,他心里假使不为尊重自己的一把年纪跟好胡子,他真想大声哼唱小曲。为此,他深深赞叹: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50,答案:这句话借说天气,表达了邮差对小城生活的满意心情;写“这个小城”的天气好,说明是对生活通常状态的感受。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对于小城生存状态的礼赞。,错例1:邮差对小城十分满意,说明他是个易于满足、知足常乐的人。,错例2:这是邮差对小城天气由衷的赞美。感叹句结尾,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旨。,51,错例1:反问、设问,突出强调了都江堰的原生态是生命之泉。错例2:对比衬托:突出都江堰的不同之处;用其他山衬托都江堰,表现都江堰对人类的影响之深,作用之大。错例3:情景交融,写景的同时抒发自己的感情。,2009年13题: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52,再见!,金陵中学王奎礼Email:jlwk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