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五、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说课稿 教科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73896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五、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说课稿 教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五、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说课稿 教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五、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说课稿 教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五、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说课稿 教科版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 涉及的概念:本章所涉及到的概念有凸透镜、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凸透镜成像规律,光的折射等; 涉及的定律:光的折射;本章有两大特点: 综合性、实用性比较强,于日常生活联系特别紧密; 概念性很清晰,本节知识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对凸透镜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放大镜”上,对凸透镜能成很多性质的像不能够很快接受,所以本章要教会学生凸透镜能成像以外还要告诉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光的折射。本节知识学习比较难,考试时若题目在物距、像距和焦距上下工夫,学生对“放大、缩小、变大、变小、前移、后移”等变量很难把握。要在学生的概念形成阶段就要理解三个物理量间的关系。本节也是下几节的基本知识,如果本节没学好,照相机、眼睛、望远镜等就很难深入学习。学习本节,学生会提出一些诸如:凸透镜为什么能成倒立的像,实象与虚象的区别是什么等问题,课堂主要为学生解开谜团。2、目标: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认知水平以及面向全体学生为原则,就本内容定以下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凸透镜成各种像的条件,及物距与焦距的关系。(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烛焰、凸透镜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3)、理解实像与虚像的区别。3、过程与方法:(1)、设置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探究乐趣,产生成功喜悦。(2)、通过合作、交流、分析、论证、归纳、表述等形式对透镜的成像规律有较好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尝试用“实验-分析-归纳”的科学探究方法去探究科学规律。 (2)、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们的团结协作能力4、重难点:本节是概念课,从课程标准的知识扩展和理解概念层次都有较高要求。重点知识:(1)、理解凸透镜成各种像的条件,及物距与焦距的关系。(2)、理解实像与虚像的概念和区别。难点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二、教学程序设计:1、引入:本课堂用实验引入的方式为主,以问题引入的方式为附并搀加点复习引入的思维方式等。器材:蜡烛、镜子、凸透镜等一是小孔成像,二是平面镜成像,三是凸透镜成像。2、概念形成阶段(包括探究性实验):体现在突出重点,克服难点上。、凸透镜的相关概念、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光路图。、教师提倡学生做出凸透镜成像条件的猜想,然后利用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进行演示。、组织学生利用“多媒体”完成探究实验,并记录相应的数据(这些探究问题可以板书在黑板上,也可以印成学案发给学生)。光屏上能不能找到像?什么条件下(什么距离时)光屏上便找不到像?当光屏上的没有像时,从逆着光线的传播方向去观察,能不能看到像?光屏离凸透镜怎样的距离时,光屏上便能出现像,此时,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什么条件能成既倒立又放大的像?3、巩固练习:由浅入深的巩固知识以及编写几道“形成性”的练习题。三、教学体会:1、作为一门科学的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本身固然很重要,但作为教学中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猜想,实验、讨论等方法,尽可能再现知识的发展过程,在先物理思维,使学生受到科学的严谨性的教育。2、教师的课堂提问是把知识引向深入的重要渠道,从引入新课到课后小结,我都尽力设计适当的问题,创造物理情境,并通过自己有意识地引导、点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