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电气时代的来临教案 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69412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电气时代的来临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电气时代的来临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电气时代的来临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电气时代的来临教案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方面:(1)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2)通过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力的进步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新发现。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概念的理解。(2)使学生认识到,在生产力飞速发展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这是因为经济技术发展较晚的国家,可以直接采用新技术,因而发展速度较快,可以赶上首先发达起来的国家。重点、难点分析本节重点、难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层次分析,它反映了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即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这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因此,这部分内容应作为教学重点内容之一。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 每当同学们打开电灯读书、打开电视看节目,或者使用微波炉的时候,我们都需要什么呢?(学生发言) 请学生再举几个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类似的例子。 那么电这个奇妙的东西是谁发现的呢?它的发现把我们带进了一个什么时代?它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又产生了什么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2学习新课 一、 人类对“电”的认识其实人类最初对“电”的认识是从天空中的“闪电”获得的,知道它是一种会发光、发热、伴有声响、可以杀人毁树的力量,由此产生了“雷公”“电母”的传说。那么,人类对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的小字部分,并结合自己的课外调查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第一小组学生介绍人类对电的认识过程。 教师从学生的介绍中注意引导归纳人类认识电的过程:摩擦生电雷电电磁感应电池的发明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发电站的建立电力的广泛应用。 利用学生介绍的材料帮助学生形成两点认识: (1)有时人类对某种自然现象或规律的认识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还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但每一项科学技术的发现或发明都是在继承和发展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实现的,是一个承前启后、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过程。 (2)科学研究对生产不仅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还有正确的指导作用。二、能源领域的巨变1.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人类从认识电到广泛使用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人类开始进入到电气时代则由发生在19世纪下半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启大门的。那么为什么在19世纪最后几十年时间里能够发生重大的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呢?请各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展开讨论。(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并注意点拨学生充分运用本学期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证) 师生共同归纳: 当时世界上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政治的稳定带来了经济繁荣,从而使人们有条件潜心研究科学,使自然科学有了新突破。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大发展,自然科学有了新的突破,这就为新的科技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这些成果运用到工业生产中去,从而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通过讨论,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学研究对生产不仅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还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2.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定义及主要内容。 提醒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明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定义和主要内容。 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归纳: 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与应用。(教师提醒学生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与应用这两个内容在下一节课中学习,本节课重点了解电力的广泛应用) 3.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课本中的一句话:“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为核心的革命。”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大特点和亮点。)三、围绕“电”的发明电力的应用,引发了一系列改变人们生产和生活条件的发明与创造。其中,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的成就最为突出。 1. 发明家爱迪生。 爱迪生是同学们很熟悉的一个发明家,他的很多发明创造都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第二小组的同学给大家介绍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并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所收集到的爱迪生的发明成就。 在学生讲述的基础上,教师指出,爱迪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学,却对人类贡献这么大,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他的发明创造都是他一个人努力的结果吗?他的经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学生小组开展讨论) 教师出示爱迪生的一段话:“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帮助学生开展讨论。 师生在讨论中加深认识:爱迪生的成功主要归功于他的勤奋、创造性才能和他所依靠的集体的力量。一个人的成功不会从天而降,努力才有回报。 2. 电器的使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从20世纪初开始,电成为西方国家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能源,电熨斗、洗衣机、电风扇、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相继进入家庭,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西方国家率先进入了电气化时代。那么我们国家的人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大规模使用电器的呢?我国比西方国家在电气化方面落后了多少年?请第三小组给我们介绍他们的调查结果。 (教师鼓励各小组的成员就自己在生活中使用电和电器的感受积极参与发言,从中加深理解电气化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作用。) 教师小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就是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动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迅速地改变着社会上生产与生活的面貌。由于使用电力,其他工业部门也快速发展起来,特别是钢铁行业的发展,使人类在材料领域告别了棉花时代,进入到钢铁时代。电气化和钢铁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现代工业的崛起。 能力拓展: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认识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那么,假如现代人离开了电,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教师出示有关2003年8月14日美国、加拿大部分地区停电的图文资料) 提问:从发生在我们今天现实生活中的停电事故,同学们得到什么启发?(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并进行总结,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 1. 电力的使用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作用。 2. 人类是否只能一味地依赖电力这一能源? 3. 你对能源的开发有什么建议?课堂小结教师启发学生围绕板书总结本课的知识点。板书设计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背景:政治制度稳定,经济繁荣。 人们潜心研究,产生新技术革命。表现: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 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 新交通工具的出现。特点:以电力为核心的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围绕电的发明:发明大王爱迪生电灯、留声机等。电带来的影响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