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测试 沪教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3369190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测试 沪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测试 沪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测试 沪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一、单选题1.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4%,将该气体5g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粉末,完全反应后,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 ) A.5gB.6.7gC.15gD.20g2.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至平衡。在一只烧杯里注入一定量稀硫酸,在另一只烧杯里注入相同质量的盐酸,然后分别投入相同质量的锌粒。待两边烧杯中不再有气体放出,天平的状态是() A.仍平衡B.左边略高C.右边略高D.无法确定3.实验室有碳酸钾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75g,使之与500g质量分数为14.6%的盐酸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82.7g固体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44%B.46%C.50%D.55%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532123反应后质量/g待测12296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D.反应后甲的质量是5g5.如图表示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这个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CaO中起催化作用B.该反应中CO2是生成物C.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6.下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依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由5个原子构成B.化学变化的后硅元素的化合价不变C.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和生成的丁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7.银制容器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变黑,原因是银和空气中的微量硫化物等物质发生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Ag+2H2S+O22X+2H2O,则X的化学式为() A.AgSB.Ag2OC.Ag2SD.Ag2O28.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120152反应后质量/gm2908A.m的值是1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是29:89.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铁生锈B.酿酒C.食物腐烂D.蜡烛燃烧10.某不纯的氯化钠样品中只含有一种杂质,取该样品11.7克,溶于适量水中,然后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得到29.7克白色沉淀,则所含杂质不可能是() A.氯化镁B.氯化钙C.氯化铝D.氯化钾11.在“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中,二氧化锰是() A.氧化剂B.催化剂C.反应物D.生成物12.下列对如图所示四个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甲乙丙丁A.甲和丁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B.乙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C.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定量实验,实验前需检查乙和丙装置的气密性D.为探究酸碱是否发生反应,丁实验必需准确量取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13.“绿色奥运”是xx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之一,为了减轻大气污染,在汽车尾气排放加装“催化净化器”,可将尾气中的NO,CO转化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的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是( ) A.CO2、NH3B.O2、CO2C.N2、CO2D.NO2、CO214.小明同学对所学的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物质与用途B安全常识稀有气体焊 接金属的保护气乙醇汽油汽车燃料煤气泄漏关闭气阀、严禁烟火电路失火用干粉灭火器灭火C物质的分类D物质鉴别混合物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区别醋酸和酒精闻气味区别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检验A.AB.BC.CD.D15.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认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增重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要注意合理摄入人体必需元素,不足或过量均不利健康C.从酸、碱、盐溶解性表中可以查出物质的溶解度大小D.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二、填空题16.张明老师在探究燃烧的条件时,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在铜片上罩了仪器a(1)仪器a的名称是_ (2)罩上仪器a的作用是_(3)由和实验事实,能够获得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 (4)热水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和_17.燃烧是最常见的化学变化(1)烤羊肉串时,用扇子扇能使炉火更旺,其原因是_(2)铁棒在氧气中不能燃烧,但细铁丝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并_ (3)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产生大量棕黄色的焰,向集气瓶中加入蒸馏水,震荡,得到黄色溶液,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 18.(1)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不通过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填序号,下同)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2)通过探究发现燃烧的条件可用如图所“火三角”来表示现将一根火柴点燃,有甲、乙两种放置方式,你认为按_(甲或乙)方式放置,火柴会燃烧更剧烈、更彻底,原因是_(3)结论应用:请你结合工业生产或生活中的实例,就如何使燃烧得到充分燃烧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提出一条具体建议:_ .1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物质MNQP反应前质量(g)181232反应后质量(g)X26212(1)表中X的值是_ ,上述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 。(2)有同学说:“Q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你_(填同意或不同意)该同学的看法,理由是_ 。 20.硝酸可发生反应:4NHO32NO2+X+2H2O据此回答:(1)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反应(2)X的化学式为_,推断的依据为_(3)硝酸的保存应注意_ 21.可燃物燃烧除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说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有关 三、实验探究题22.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小花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白磷为白色蜡状固体,有剧毒,不溶于水,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然后她进行了如下实验: (1)按A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A铜片上的红磷_,A铜片上的白磷_,C水下的白磷_ (2)B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为_,在使用组装好的B装置前,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然后加入药品并将B和C装置连接滴入双氧水,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其中MnO2的作用是_,C装置中水下的白磷燃烧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 (3)从以上实验分析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为:可燃物、_ (4)你猜想一下,实验室中白磷应该保存在_中 23.(xx安徽模拟)老师上课时做了镁在氮气中燃烧实验,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了“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吗?”这一问题,并进行了如下探究 (1)【实验】将用砂纸打磨光亮的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后伸入底部铺有细沙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仍燃烧,生成白色固体(MgO)外,还有一种黑色固体将镁条打磨光亮的目的_,在集气瓶底部铺层细沙的原因是_写出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通过该实验可知_(填“能”或“不能”)用CO2扑灭活泼金属的火灾,探究之后请说说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_ (2)【实验反思】不能用镁条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主要原因是_ 四、综合题24.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b_ (2)写出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填字母)某同学用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为了较好地控制反应速率,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 (填字母) (3)你认为实验室制取气体时要注意的是:选择适当的反应,包括_和_选择合适的_;需验证所制得的气体 (4)某工厂利用废铁屑与废硫酸起反应来制取硫酸亚铁现有废硫酸49t(H2SO4的质量分数为10%),与足量废铁屑起反应,可生产硫酸亚铁的质量是多少? 25.利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1)可以利用厨房中的_清洗水壶中的水垢。打开汽水瓶塞,有气泡冒出,说明气体溶解度与_有关。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以采取的灭火方法是_。除味剂中的活性炭可以去除冰箱里的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_性。 端午节吃粽子是无锡地区的一项传统民俗。制作粽子的原料有:糯米、瘦肉、食盐等。上述原料的主要成分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_。 (2)材料对我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用作保险丝的武德合金属于_。A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下列方法不能防止钢铁腐蚀的是_。A表面镀铬 B表面涂油漆 C部分浸入食盐水有一种用“冰蚕丝”面料做的衣服,面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纤维,鉴别“冰蚕丝”和天然蚕丝的化学方法是_。 26.(xx宜昌)“魔力蜡烛”可以增加生日宴会气氛制造蜡烛时,在烛心中掺入镁粉(镁粉在430时能自燃)每次吹灭蜡烛时,余烬会引燃烛心中的镁粉,产生火花,又重新电燃蜡烛 (1)镁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 (2)“魔力蜡烛”能“死灰复燃”,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 2.【答案】A 3.【答案】A 4.【答案】A 5.【答案】D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D 9.【答案】D 10.【答案】D 11.【答案】D 12.【答案】D 13.【答案】C 14.【答案】C 15.【答案】B 二、填空题16.【答案】烧杯;防止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物质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升高温度;隔绝空气 17.【答案】扇进去的空气中含有更丰富的氧气,促进碳的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物质;2Fe+3Cl22FeCl3 18.【答案】;乙;这样燃烧产生的热可以充分使火柴受热,使其达到它的着火点;可将煤或其他燃料加工成粉末状或气体(或燃料燃烧时不断的鼓入空气) 19.【答案】13;化合反应;不同意;催化剂还必须满足另两个条件:能改变反应速率且反应后本身的化学性质也不改变(合理即可) 20.【答案】分解;O2;质量守恒定律;避光,低温 21.【答案】与空气(氧气)接触;氧气的浓度 三、实验探究题22.【答案】(1)不燃烧;燃烧;不燃烧(2)分液漏斗;检查装置气密性;2H2O2 2H2O+O2;催化作用;4P+5O2 2P2O5(3)使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4)冷水 23.【答案】(1)除去镁表面的杂质;防止集气瓶炸裂;2Mg+CO22MgO+C;不能;物质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2)镁条在空气中能与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反应,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四、综合题24.【答案】(1)试管;集气瓶(2)CaCO3+2HClCaCl2+H2O+CO2;E;C(3)药品;反应条件;收集装置(4)解:废硫酸中含有硫酸溶质的质量是:49t10%=4.9t设设可生产硫酸亚铁的质量为xFe+H2SO4=FeSO4+H2 98 152 4.9 t x= x=7.6 t答:可生产硫酸亚铁7.6 t 25.【答案】(1)食醋;压强;用锅盖盖灭(或放蔬菜等合理答案);吸附;食盐(2)A;C;灼烧后闻气味 26.【答案】(1)2Mg+O22MgO(2)温度达到着火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