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粤教语文必修2课件:第三单元第12课鱼书.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3368566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72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粤教语文必修2课件:第三单元第12课鱼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2013年粤教语文必修2课件:第三单元第12课鱼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2013年粤教语文必修2课件:第三单元第12课鱼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2课鱼书,夜中得循州赵司马侍郎书因寄回使卢纶瘴海寄双鱼,中宵达我居。两行灯下泪,一纸岭南书。地说炎蒸极,人称老病余。殷勤报贾傅,莫共酒杯疏。,【赏析】这首诗是对赵司马侍郎来信的答复。双鱼,书信的代称。一、二句点题,说明信的来由。接下来,诗人没有立即写书信的内容,而是写自己读信之后的感受。“两行灯下泪,一纸岭南书”,薄薄的信笺是很轻的,但它来自岭南,记载着朋友的苦难和希望,它的分量是很难掂量的。这样的一封信,自然要在诗人心中激起感情的波澜,以至泪下涟涟了。“地说炎蒸极,人称老病余”,这两句是书信内容的概括。短短两句诗,友人的处境、痛苦、绝望,都已经暴露无遗了。最后两句,诗人诚恳地劝朋友饮酒自娱,好自为之,不要为那些无能为力的事情扰乱内心的平静。,【思考】这首诗的颈联的含意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课堂互动探究,写作素材积累,知能优化演练,第12课鱼书,基础自主学案,美文佳作欣赏,基础自主学案,三、词语辨析(1)行迹形迹行迹:比喻行动的踪迹。形迹:人的神色、行为流露的迹象。指礼貌、规矩。例:他见自己_败露,转身溜走了。正因为我们本是神交,不必拘泥_。,行迹,形迹,(2)精致精制精致:形容词,表示制造精巧细致。精制:动词,指在粗制品上加工或精工制造。例:在生橡胶里加硫磺_,就成普通橡胶。这个工艺品很_,从它的做工中可以看出它价格不菲。,精制,精致,(3)素昧平生萍水相逢素昧平生:彼此一向不了解。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昧,不了解;平生,平素、往常。萍水相逢: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例:虽然我们_,网络却把我们联系在一起。即使是_之人,在困境中也应该相互帮助,何况我们是朋友。,素昧平生,萍水相逢,四、词语释义光怪陆离:_扣人心弦:_意气相投:_千里暌违:_,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形容诗文、演讲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分离在千里之外。暌违,分离;不在一起(旧时书信用语)。,推心置腹:推诚相与:_分道扬镳:_名落孙山:_无巧不成书:_,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待人。,指以真心诚意与他人相处。诚,相信。,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没有巧事就编不成书。比喻事情十分凑巧。,一枝之栖:_摇尾乞怜:_,形容极小的栖身之地。,狗摇着尾巴向主人乞求爱怜。比喻装出一副可怜相向人讨好。,五、文学常识1走近作者柯灵(19092000)原名高隆仁,字季琳,原籍浙江绍兴,生于广州。1926年在上海妇女杂志发表叙事诗_而步入文坛。1941年与师陀合作根据高尔基的话剧_改编成话剧剧本夜店(后改编成电影),有广泛影响。,织布的妇人,底层,1948年到香港文汇报工作。1949年回到上海,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文汇报副社长兼副总编、大众电影主编、上海作协书记处书记、上海影协常务副主席等职。柯灵70多年笔耕不辍,给后世留有织布的妇人、望春草等52集文学作品,为了和平、不夜城等14部电影剧本和飘、夜店等3部戏曲剧本。,2资料链接在中国古代“书”“信”有别,“书”指_,“信”指_。古代书信的别称很多:“简”,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我国曾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人们把这种竹片称为简。用于写信的竹片便称为竹简。“牍”,古代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称为牍,汉代简和牍串起来写字时,诏书律令宽不超过3尺,一般书信宽不过1尺,故将书信称为尺牍。“素”,古代称白绢为素。用白绢(或绸)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函札,使人,“笺”,笺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们题诗或作画用。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函”,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邮递,这种匣子叫函。后来就称信件为函。“札”,原意为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现仍通用“信札”一词。书信的上述别称都和我国古代写信用的材料有关。,课堂互动探究,文脉探究1“鱼书”是什么意思?用“鱼书”作标题有什么好处?【提示】鱼书,出自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人常将书信称为“鱼书”。古代人将机密信件或情报用油纸封好塞入鱼腹中加以伪装后秘密传递。后经历代演绎,信使将密件塞入木制鱼状桶内,故称鱼书桶。相当于今天的信封。用鱼书为标题富有神秘色彩,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以鱼书为题新颖、别致、含蓄,具有古朴、文雅的气息,是作者语言特色的最明显的表现。,2文章写了哪些内容?作者在文中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提示】文章记叙了写信的重要作用,描述了现代社会书信往返的各种现象,并回忆了自己人生中与书信有关的三件小事。作者情感变化的线索是:寂寞回忆时的乐趣静心品味人生中的遗憾气愤渴望。这种变化表达了作者对信的特殊情感及对现代人不屑写信这一行为的惋惜,也抒发了他渴求朋友来信的心情。,3文章结尾引用吴伟业的梅村一诗,并说这是“我的心情写照”,这句诗的含意是什么?【提示】“从不谒人贪客过,惯迟作答爱书来”一句,指自己很少主动去登门造访友人,却渴求着友人经常来做客和自己一叙旧情,收到朋友的书信总是因繁忙琐事而延迟回信,但却一样的期盼着经常收到朋友的来信。表达人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却又不肯付出的微妙心态。,4本文在语言表达上有哪些特点?【提示】善于化用古诗词,许多语句中化用了古诗词文句,使语言古朴典雅、言简意赅。作者还善于使用文言词汇,如“觌面”“尺素”“一枝之栖”等,给人以富有诗蕴、含蓄深刻之感。,5作者写到了“鱼书”的哪些重要作用?【名师点拨】伟大的人格、崇高的友情是人生的“一盏明灯”,鱼书往返是友情的具体表征;邮政的发明是近代文明对人类的恩泽;书信往来,可以使天涯海角的亲人朋友将形体隔离的痛苦“取偿于精神的密接”;书信往来,可以起到滋润感情的特殊效果;有些书信会成为文学隽品。,6鱼书的语言文白兼有,含蓄文雅,试举例分析这种语言风格带来的表达效果。【名师点拨】读鱼书,古雅之风扑面而来。作者在流畅的现代汉语的行文中自如地穿插着文言词汇,不仅使所要表达的意思言简意赅,而且产生一种文雅、含蓄的修辞效果。比如,写到绿衣使者如何使相隔千里的亲友的感情亲密地联系在一起,作者这样写道:“离情别绪,使人产生依恋和怀念,是很自然的事。,有了殷勤的绿衣使者,形体隔绝的痛苦便可取偿于精神的密接。千里暌违,只要借几行雁羽,便能将一曲衷情,寄与远人,使彼此快如觌面。”在这里,作者用“暌违”而不用“分离”,用“雁羽”而不用“书信”,用“觌面”而不用“见面”。另外,文中还恰到好处地用了“鱼书”“参商”“尺素”“雁足”诸词,这些词语古朴典雅,典故叠观,含义丰富而又意思明白浅显,一点也不晦涩、深奥,从而增强了表情达意的力度和深度。,细剖深析楼主在现代这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书信越来越体现不出信息的时效性和沟通的便捷,有事情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了;手机短信、电子邮件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谁还再写纸质的书信?不知各位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请发表一下高见。,沙发写信,有时空差距,是一个流程。但书信能保持历史原汁原味的文字资料。具有艺术元素,是文学、美学、书法、邮政、包装、纸张、邮票等文化的综合载体。我对于书信还是有一份留恋。,板凳我虽然时常期盼朋友的来信,哪怕是一份廖廖几个字的明信片,那上面朋友的字迹能让我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比电话更有意思,更庄重。但是我一年到头却很少收到这样的信件,收到的却是很多铅印的商业广告,看来,以书信作为传递情感的媒体,恐怕要绝迹。不过,这也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三楼我虽然不反对书信作为艺术品具有收藏价值,也不反对有人还写纸质的信件,但我却不主张用写信作为沟通情感、传递信息的主渠道。书信的消失并不是人的情感淡薄的表现,而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试问,在以书信为主要媒体交流的时代,你一年能收到几封信?而如今,你一年能接收到多少个电话?一比较,我们就会发现书信遭遗弃的原因。,写作素材积累,信笔而往挥洒自如鱼书是柯灵的一篇随笔。作者借书信谈人情,并撷取了个人生活中一些值得吟味的人生小景,从中折射出对现实生活的思考,自始至终洋溢着对弥足珍贵的友情的渴望。文章非常重视语言的锤炼,在遣词造句中,传达出中国文字所独有的典雅凝练之美。作者善于将文言和白话、书面语言和口语熔为一炉,在他笔下,旧词新用,句式灵活多变,如行云流水一般,信笔而往,挥洒自如。,作者在流畅的现代汉语的行文中自如地穿插着文言词汇,不仅使所要表达的意思言简意赅,而且产生一种文雅、含蓄的修辞效果。比如,写到绿衣使者如何使相隔千里的亲友的感情亲密地联系在一起,作者这样写道:“离情别绪,使人产生依恋和怀念,是很自然的事。有了殷勤的绿衣使者,形体隔绝的痛苦便可取偿于精神的密接。千里暌违,只要借几行雁羽,便能将一曲衷情,寄与远人,使彼此快如觌面。”在这里,作者用“暌违”而不用“分离”,用“雁羽”而不用“书信”,用“觌面”而不用“见面”。,此外,文中还恰到好处地用了“鱼书”、“参商”、“尺素”、“雁足”诸词,这些词语古朴典雅,典故叠现,含义丰富而又意思明白浅显,一点也不晦涩、深奥,从而增强了表情达意的力度和深度。此外,鱼书的作者还善于用四字句,像“剪烛西窗,促膝长谈,心情畅适,近乎薄醉”,“投书告密,卖友求荣,卖身投靠,摇尾乞怜”之类,也用得自然、简洁、流畅,读来朗朗上口。,随堂练笔元旦即将来临,你作为高一学生,给初中教育过你的老师写一封信,向他们致以新年的问候,表达你的感激之情,汇报一下高中的学习情况,介绍新的学校、同学、老师的情况。注意书信的格式,要求语言得体,不少于100字。,1课内素材开发书信对于友谊的形成,离愁别绪的表达,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古往今来,多少扣人心弦的故事,都建立在无垢的友谊之上。伟大的人格,崇高的友情,是生涯中的一盏明灯”。书信的往返正是友情的具体表征,而邮政的发明,则是近代文明对人类的恩泽:“它缩短了人类心灵的距离。”人是感情的动物,正因为“有了殷勤的绿衣使者”,天涯海角的亲人朋友之间,方可将形体隔离的痛苦“取偿于精神的密接”。书信正是人们表达感情的桥梁。,适用话题这则材料可以用在“书信”“友谊”“沟通”等话题或材料作文中。,2鲜活素材速递“瘦肉精”再次引爆食品安全危机2011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曝光了河南孟州、温县等地一些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喂养生猪。就在报道播出的3月15日当天,河南警方立即采取行动,对“瘦肉精”事件立案进行侦查。“瘦肉精”事件也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很多人在关注这些瘦肉精究竟来自哪里,是谁生产的,又是如何在市场上流通的。,“瘦肉精”事件发生后,处在最底层的添加瘦肉精的养猪户,既是害人者,同时也是受害者。这个案件,涉及到了十几个省。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食品安全信任危机。仅截止到2011年3月31日上午,处在“瘦肉精”危机中的双汇集团,受损超过121亿元。目前的食品安全危及到人民的健康和企业的生存,企业的良心和监管部门的严格执法是确保食品安全的两道屏障,可惜屏障早已被风吹雨打支离破碎了。但愿三鹿之后的双汇能成为食品行业自我约束的镜子。,适用话题这则材料可以用在“诚信的丢失”“利益与公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等话题与材料作文中。,云中谁寄锦书来左建明从前的情形,隔上几日到办公室去,总有那么一摞信件候在那里,信里自然鼓胀着许多的惊讶、欢喜,或许还有失望与牵挂不管怎样,都足够一天的心潮起伏了。,美文佳作欣赏,但是,不知从什么时日起,那桌面上竟渐渐地荒凉起来,即使半月、二十天去一趟,也鲜有书信出现,惟有一些硬邦邦的印刷品,仿如戈壁滩上的石块,摸也懒得去摸。于是,生活中平添了许多寂寥。有次出差,妻子跟我说,你给我写封信吧。我说,电话这么方便,还写什么信。就没有写。兜里揣了手机,拿出来就讲,用得着再写信,再贴邮票,再往邮局跑吗?妻子的深意被我忽略了。,孩子出国读书已经两三年了,家里竟没收到过一封亲笔信。自然是因为有电话。后来上了网,有了电子邮件。现在更是方便,用上了电子语音通话,不花钱,每天晚上对着麦克风尽管聊,直聊得搜肠刮肚没话找话,都成了天气报告和烹饪交流了。现代信息技术把时空为人制造的期待消解了。因此,我们再也体会不到“望穿秋水”“目尽飞雁”的诗意。遥想青春初恋时,正值朔风吹雪,戎马辽东。“系书春雁足,早晚到云中”。,对于书信的期盼,大约没有谁能比过当兵的人。盼信读信复信,这循环往复经年不衰的美妙激情,正是人生的菁华。至今想起那包被妻子珍藏起来的两地书,耳边即刻传来列车“咔嚓咔嚓”的车轮声,那就好像我们的专列,专为我们传书送信。书信实在是有不可替代的品质。,你可以反复地阅读,阅读中又可生发出无穷的想象。那信纸的质地,那熟悉的字迹,那字句的删改涂抹,都令人亲切感动遐思绵绵。你甚至偶然可见信纸上轻微的汗渍,浓湿的泪痕。于是写信人的气息、心境、情感扑面而来。这时,你充分地调动起自己的记忆与想象,进而收获了一次色彩斑斓的艺术体验。对于书信,定要收藏。这比那些古玩字画等物质性收藏更为珍贵。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与精神的收藏。,旧信重读,你会发现生命从来就没有被时光的水流冲走,过去的欢乐也好,痛苦也罢,它们全被酿成了幸福。你被幸福包围着,充实而又富足。作为语言符号,一旦将文字落在书面上,它的表达便显得更为郑重。书信的基本品质是真实(除非将它用于阴谋,群英会蒋干中计,也正是基于对书信真实品质的信任)。,书信最能切近情感、事件的本原,因而具有非同寻常的认识价值。有关“我们从哪里来”这样永恒苍凉的生命叩问,也许能从书信中获得最温暖的回应。书信既是个人情感的经验史,又是宽广悠远的血亲网。假如你不仅仅收藏着自己的所有信件,而且还继承了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们的书信,那真是一部精彩绝伦的家谱。如果我们妄发谵想,将此类“家谱”伸展到秦汉之前,那真正是一部伟大壮丽的画卷!有这样的参照与镜鉴,文明的脚步该是多么强健!,书信还是艺术的。它至少具备了语言和书写的艺术。为了将情感表达得强烈或含蓄,为了将事件叙述得准确且生动,为了将理性阐述得缜密与通透,等等,你必得尽其所能选择最美的语言,最美地书写。于是,许多经典的艺术从书信中诞生。两地书、傅雷家书、曾国藩家书等等,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而二王、欧、褚、柳、米等大书法家的信札则成为后人临池的范本。,这一切,是电话和电子邮件所能替代得了的吗?而今,城市里的电信大楼是越来越气派堂皇了,端的是人如水流车如龙。零落一隅的邮政所却日渐寒伧。但是,它门前的邮筒依然恭候着您,虽然目光已有些酸楚;那小屋里依然散发着邮票、蘸水笔和浆糊的温馨,虽然有点儿清寂。,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时候,一位退休的老邮差正乘着月色蹒跚前行。他老伴的生命正处弥留之际,他记起了从前老伴的抱怨,因为他当了一辈子邮差,却从来没给她写过一封信。现在,他终于写好了,他要到远一点的地方去发信。,【赏评】书信的变迁,让人们发了许多的感慨怀念,留恋,期盼;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我们该怎样对待这种渐渐消失的“鱼书”呢?本文正是带着这种略有感伤的情调,写了有关书信的许多往事,表达了作者的怅然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