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 14.2.1病毒教案 北京课改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67954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 14.2.1病毒教案 北京课改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 14.2.1病毒教案 北京课改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 14.2.1病毒教案 北京课改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 14.2.1病毒教案 北京课改版一、 教材分析:病毒作为结构最简单的生物,背放在介绍生物分类的最伊始。一方面使学生有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也将病毒最为一类特殊的生物列出,使学生间接地意识到生物学是在不断发展中的。二、 设计思想: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病毒对于学生来讲是个十分抽象的概念。他能够感受到它的存在,但却无法看到。因此首先要让学生看到它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病毒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因此采用了大量的图片和故事帮助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三、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病毒的大小、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的特点及其种类等() 让学生认识病毒对人类既有有益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2 能力目标:(1) 通过让学生对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微生物病毒之间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总结和概括的能力(2)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发那杆的探究能力(3) 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病毒会给人类造成巨大危害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待他人和科学解决问题的态度。(2) 通过对病毒危害的认识,帮助学生养成正确与防病毒性疾病的良好卫生习惯,并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3) 通过病毒对人类既有利又有害的认识,以及对其合理利用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四、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难点:病毒的大小、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的特点及其种类等解决方法:利用图片、结核病度的功能向学生介绍,帮助其记忆理解五、 教学媒体:1. 病毒图片2. 病毒繁殖的flash六、 板书设计第二节 病毒一、 病毒的基本特征1. 结构特点组成:蛋白质外壳 核酸(DNA或RND) 形态:多样2. 基本特征:非常微小、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二、 与人类关系七、 教学过程阶段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导入(利用生活实际引起兴趣)讲述:病毒这么名字我们都不陌生提问:1.谁能说说什么是病毒呢? 2.提到病毒会让你想到些什么?思考 回答演示病毒图片讲述:看来大家似乎对病毒很熟悉,但又说不清。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什么是病毒病毒的基本特性讲述:病毒是怎么被发现的呢?讲述病毒发现的故事(见附录1。病毒的发现)提问:从病毒被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病毒具有什么样的特性呢?体积微小,结构简单提问:请你观察P7上几种病毒的形态和结构示意图,3. 说说为什么科学家说病毒不是细胞?4. 他们的形态是什么样的?1. 不具有细胞的结构,只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2. 形状多样,球状、杆状、丝状设问:如此简单的结构是如何进行繁殖的呢?思考演示病毒繁殖的flash讲述:病毒只有进入细胞之后才能繁殖。它们附着到细胞表面,由细胞将病毒粒全部“吞入”。很多病毒的衣壳外面包有一层来自寄主细胞膜的外衣,可以和寄主细胞膜结合而使病毒粒进入寄主细胞。在细胞中,蛋白质外壳被酶溶解,核酸分子被释放出来。核酸分子就在细胞内进行大量的复制、组装,产生大量新的病毒,而寄主细胞也就此消亡了。提问:请你总结病毒的基本特征非常微小、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与人类关系讲述:我们听到病毒这两个字的时候更多想到的是疾病和恐惧,可我们都知道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并对除了会带给我们疾病和经济损失这样的负面影响外,有没有可能给我们带来好的一面呢?思考、回答讲述:虽然病毒有众所周知对我们不利的一面,但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科学家发现了他们对我们人类有益的另一面。首先它是研究分子生物学的好材料,另外,我们利用病毒的侵染特点,防止某些细菌的感染。还可以利用病毒的特点进行基因片段的转移进行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开放式结束讲述:不管怎么说,病毒对我们身体的危害还是不容忽视的。通过xx年非典流行的教训,我们也总结出了预防这类疾病的办法。我们学习这些知识就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病毒,将我们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你的生活中,预防疾病的发生。附录1:病毒的发现 1892年,俄国生物学家伊凡诺夫斯基间接的证明了病毒的存在。烟草有一种病毒,称为烟草斑纹病。病叶颜色不均匀,成斑纹状,叶面多皱。伊凡诺夫斯基发现,如果将病叶捣碎,将叶汁涂到健康叶上,健康叶很快也要发生斑纹病。但如果将病叶汁加热,再擦到叶上,叶不发病。伊凡诺夫斯基认为,并叶汁中必然会有导致发病的“细菌”。于是他用细菌陶土过滤器将病叶汁过滤来获得无菌的叶汁。将过滤得来的无菌叶汁擦到健康叶上。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滤过得病叶汁也能引起斑纹病。他认为有两种可能:1。这种细菌太小,能通过陶土滤器;2。细菌虽被阻,细菌分泌的毒素存在于滤液中,可以致病。他后来的实验证明,滤过叶汁中的致病因素在感染到新叶中后,由繁殖增生的能力。因此他确认,这个致病因素是个很小的、能通过细菌过滤器的、显微镜下看不到的“细菌”。从此后人们便称这种病原为“滤过性病毒”,简称为“病毒”。1935年,烟草花叶病毒被分离出来了,并被纯化为结晶。如果把结晶的病毒再注入烟草中,病毒就恢复活性,繁殖增生,而使烟叶患病。从此人们才完全肯定,病毒和细菌是截然不同的。病毒能成为结晶,说明病毒不是细胞,而是比细胞小得多、不具备细胞形态的颗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