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公输》教案 新人教版(I).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360732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公输》教案 新人教版(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公输》教案 新人教版(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公输》教案 新人教版(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公输教案 新人教版(I)械(xi) 轩(xun) 舆(y) 犀兕(xs) 鼋(yun)罨(tu) 鲋(f) 梓(z) 褊楠(pinnn) 多音字:请说之(shu) 长木(zhng) 公输盘(bn) 见我于王(xin)通假字: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子墨子九距之(通“拒”,阻挡)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 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2、小组交流文学常识关于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论语是较短的语录体散文。墨子在对话中有议论,初具议论文的规模。战国中叶为第二个发展阶段,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庄子接近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发展阶段?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 先秦诸子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辩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更使文章辞采缤纷。总之,先秦诸子散文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墨子及墨子 墨子,名翟,鲁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诸子散文代表作家。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反映了小生产者反对兼并战争,要求改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愿望,他的认识观点是唯物的。但他一方面批判唯心的宿命论,一方面又提出同样是唯心的“天志”说,认为天有意志,并且相信鬼神。墨于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现存五十三篇,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墨子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运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论辩方法进行论政,逻辑严密,说理清楚。语言质朴无华,多用口语,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公输,名盘,又称鲁班,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3、背景介绍:当时楚国是大国,占有两湖一带广大地区。宋国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带,但处于战略要地。楚用公输造器械,接连打败了周围几个国家,于是准备攻宋,墨子听到消息,便从鲁国赶到楚国去止楚攻宋。公输写的就是这件事,具体地表现了墨子的“非攻”思想。二、 朗读训练1教师先范读,纠正字音,提醒学生注意把握语气,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激烈、紧张的气氛 示例: (1)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加点词须重读,显示墨子焦急的心态,他为了阻止楚宋之战而不辞劳苦。)三 、整体把握 1、文章大意:继续了墨子劝阻出楚国进攻宋国的故事。2、感知文章结构:全文可分为两部分:交代事情的起因、详细叙述墨子与楚王、公输斗争的经过。3、劝了几个人?劝的结果怎样?用文中的词回答 劝公输-劝楚王-模拟攻守 服 善 不攻宋 语言劝说 行为劝说四、课堂小结:公输盘在民间传说中是能工巧匠,是正面形象,在本文中他既好名又好利,既要为楚国制造云梯攻打宋国,争取楚王宠信,又要标榜自己有“正义感”。此处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寻找资料,扩大知识面。五、布置作业: 1必做:熟读课文2选做:预习前三段六、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把握重点词句,掌握特殊句式的特点 对文章内容的综合分析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2、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说理多用类比的写法。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3、反对侵略,热爱和平教学过程一、 复习提问 复述课文大意 文学常识提问一、 翻译课文,把握重点词语 1、 给时间自己翻译,再小组讨论,最后提出疑问,全班讨论,订正答案。(一)为楚造云梯之械,将以攻宋。闻之,起于鲁,见公输。 替 这 用 这件事 从 拜见 第1段交代事情的起因。“造云梯之械”表明一场大战即将爆发,宋国形势危急;“行十日十夜”既表现出时间紧急、刻不容缓,又表现了墨子不辞辛苦的精神。二、研读课文:课文主体部分 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作斗争的经过。分为三步骤:用“义不杀人”说服公输,使公输理屈词穷;连用三个比喻,指出楚王攻宋之不智,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说明 楚囯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国放弃攻打宋国。具体分析第一步:(1)夫子何命焉为:夫子,对有道德的老人的敬称,等于说“老先生”。命,命令,自谦而把对方的意见说成命令,这里引申为“指教”,这句意思是:“老先生(有)什么指教呢?”(2)请献十余:请,和下文“请说之”,“吾请无攻宋矣”的“请”都是敬辞,犹言“让我,请允许”。(3)吾义固不杀人:义,道义,名词用作动词,遵循道义。固,可以作“本来”讲,引申“决”。这句意思是:我遵循道义决不杀人。(6)再拜:拜了两次(7)义不杀少而杀众:少,指北方欺侮墨子的人。众,是指将要在楚宋战争中送命的士卒。可设计的问题:(1)墨子是如何让公输盘一步步理屈词穷的?(提示:设诱“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激将“请献十金”;追击“请说之不可谓知类”。)(2)公输盘的观点是什么?墨子怎样给予致命一击的?(提示:公输盘观点是“吾义固不杀人”,他是既要攻宋,又要表示有“义”,于是便暴露出矛盾。墨子正是抓住了公输盘的弱点,以“义不杀少而杀多,不可谓知类”这致命的一击使他理屈辞穷。)补充:劝说的方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具体分析第二步:(1)吾既已言之王矣:“既”的意思跟“已”相同,(2)此为何若人:何若,若何,怎样,全句是“这算是怎样的人呢?”(3)必为有窃疾矣:窃疾,好偷的病,全句是“一定是有好偷的毛病”。(4)臣以王吏之政宋也,为与此同类:臣,墨子的谦称,以为,认为是。 之,结构助词。与,介词,跟。此,指示代词。这两句意思是:我认为大王派人攻打宋国,是跟那个有好偷窃的毛病的人一样的。墨子用理折服楚王,这是他到楚国以后的第二个回合的战斗。这一部分,墨子所用的策略都跟前一部分大体相同,但又同中有异,一切根据楚王的性格特点布置安排。楚王是一个掠夺成性的奴隶主贵族,既贪财好利,又要维护大国君主的风度,墨子准确地抓住了他性格上的这一深刻矛盾,先提出一组假设句,接着发问:此为何若人?楚王只好认为那个人“必为有窃疾矣”。一个“必”字用得妙极,显示了楚王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就为墨子的推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补充:假设一个人的做法,引出“必为窃疾”,这是委婉的语言。三、练习反馈 1、自练加点字 2、同桌提问 3、教师问,学生答四、课堂小结:面对楚王的贪财好利,墨子不单单让他 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更加注意了劝说的委婉和艺术性,充分展示出他的聪明才智。五、布置作业1必做:整理古文本2选做:导航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语汇,掌握文言句式用法。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理解人物智勇兼备的特点。 2学习在说理中运用排比句式,加强语言气势,增强说服力的说理方式。3反对战争,热爱和平教学过程复习提问 提问加点字词二、研读课文:1、分角色朗读,“子墨子见王必为有窃疾矣”。指点学生理解:当楚王神气十足地对这种现象进行嘲笑时,自己却被牵着鼻子走上了被告席位,这时墨子突然话锋一转,以连珠炮般的三组恰当的类比,向楚王发动正面进攻,彻底揭露楚王准备攻宋的无理、无义、愚蠢可恶。提问:三组类比的具体内容都是什么?(l)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2)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梁肉之与糠糟也。(3)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这样三组类比的落脚点是:把将要发动侵略战争的楚王比作患有盗窃病的人。2、齐读,轮读“子墨子曰为与此同类”。(反复体味墨子正气凛然的大无畏精神和言辞的雄辩。具体认识楚王的伪善和愚蠢补充:运用对比和夸饰的手法,比喻说理,极言楚国的富有 ,极大地满足楚王的虚荣心,达到劝说的目的。 3、分析第三步:(l)九设攻城之机变:九,表示次数多,虚指。(2)子墨子九距之:距,通假字,同“拒”。(3)于墨子之守国有余:目,通假字,同“御”。(4)虽杀臣,不能绝也:虽,即使。绝,尽。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的守御者)。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一次又一次施出机巧变换攻城的方法,墨子一次又一次抵挡住并挫败了他。两个“吾不言”生动地描写了双方的针锋相对,墨子的“吾不言”更显出他比公输盘棋高几着。至此,墨子的胜利已成定局。但又起风云,再掀波澜。思考:又有何事发生?请大家齐读后三段。分析:当公输盘准备和楚王会谋杀害墨子时,墨子临危不惧,当场予以揭穿,用事实宣布了楚国攻打来国必败,至此,楚王只得无可奈补充:楚王为什么最后放弃攻宋?这个结果说明什么? 制止侵略,单靠劝说不行,必须要有强大的实力作后盾。思考:三个回合的争斗在写法上有何不同?(前两个回合的斗争,在写法上主要是通过对话斗智,第三回合则通过斗勇。前两回合墨子主攻,后一部分墨子防守。三、综合分析: 1、文章整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本文是一篇以记言为主,趣味盎然的散文,它生动的对话、鲜明的人物形象均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作为叙事散文,事件发展跌宕起伏。安排笔墨详略得当。善于运用比喻层层推理。(1)抓住矛盾,步步深入。攻来和反攻宋,是贯穿全文的矛盾。文章记述这个矛盾的产生和发展是步步深入的。起初墨子和公输盘辩论,谴责攻来“不义”,后来和楚王辩论,把攻来与患了“窃疾”相提并论,就更深入地揭露了攻来的侵略实质。后来由辩论转到了攻守之术的实际较量,直到打破敌人的一切幻想,就比原来更深入了一步,就在这对矛盾不断发展、激化、解决的过程中,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越来越鲜明,令人感到真实生动。(2)一波三折,悬念迭生。如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见公输盘,人们满以为见面后墨子一定会劝阻公输盘攻宋,但墨子却邀请公输盘去杀人,出人意料地制造了一个悬念。见到楚王也是如此,人们以为墨子会劝说楚王,但墨子却聊起了偷窃病。又是一处悬念。当人们读到“公输盘服”和楚王称“善”的时候,一定会想到问题解决了,但这两处各自均是波澜又起,悬念再生,令人不读不快。这种一波三折,悬念迭生的写法产生了极好的艺术效果。(3)运用排比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第一部分中的5个连续的”不可谓”在语势上像连发的炮弹一样有力,在内容上从不同角度对公输盘进行斥责,令其难以招架,无可推脱。 2、语言上的特点人物语言富有表现力,能从中见出人物精神和性格特征。(1)连用五个“不可谓“,重重否定,极有气势。(2)与楚王的对话中,连用三个对比,并用夸张的手法极言楚国的辽阔,满足了楚王的虚荣心,让楚王醒悟到攻宋的愚蠢。 (3)最后一段中,长短句交错,语气时急时缓3、揣摩语气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 “义”字须重读,显示公输盘以“义”装点自己的味道,要读出他一本正经而又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傲慢的语气。) (2)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 读出疑问语气,显示质问、责备,催促之意。) (3)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 公输盘在无言以对的情况下,只好虚晃一枪,把矛盾的焦点转移到楚王身上。要读出他狡猾推脱而又仗势欺人的语气。) (4)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 注意“善哉”的虚伪。“虽然”则体现了一个霸气十足的诸侯的强硬与蛮横。) (5)公输盘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 公输盘在心里做着阴暗的盘算,要读出阴险并带有威胁意味的语气。子墨子敏锐地揭穿这一阴谋,显示出胸有成竹、镇定沉着之意。)四、课堂小结墨子的“非攻”思想在今天来看,仍不失为一个美好的理想。墨子为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不怕艰险,坚忍不拔,勇于自我牺牲的奋斗精神和始终重视实践的作风,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但子墨子的这种非攻思想也有它的局限性。因此,所谓“非攻”在墨子所处的时代是根本不能实现的。五、布置作业1必做:整理 古文本2选做:学习本文叙事明理的方法,不改变原作的基本意思,合理想像,适当扩充情节,材料可以作必要的取舍,以“墨子救宋”为题编写一则故事。六、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