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教案 语文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58294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163 大小:7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教案 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3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教案 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3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教案 语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 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全 册教案 语文版 1、巴东三峡(刘大杰) 3 2、周庄水韵(赵丽宏)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冯君莉) 4、*走进纽约(刘成章) 口语交际摸拟旅游咨询 写作写一篇游记 综合性学习旅游资源调查 第二单元 5、北京喜获 xx 年奥运会主办权(许 基仁等) 6、 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等) 7、*生命之舟(梁家新等)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谭士 珍) 口语交际当一回小记 者 写作写一则本地或本校消息 综合性学习编一份手抄报 第三单元 9、纪念白求恩(毛泽东) 10、*谈语言(王力) 11、最苦与最乐(梁启超) 12、*懒惰的智慧(凯利) 口语交际交流格言 写作写一篇议论文 写字行楷字的书写原则(一) 第四单元 13、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施耐庵) 14、范进中举(吴敬梓) 15、*选举风波(秦文君) 16、*山米与白鹤(贝特西贝尔斯) 口语交际开一次头脑风暴会 写作缩写小说 第五单元 17、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贾祖璋) 18、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巴 里齐默尔曼等) 19、*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杨振宁) 口语交际小院士科普讲座 写作说明事理 综合性学习环保小课题研究 第六单元 21、小石潭记(柳宗元) 22、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3、*游恒山记(徐霞客) 24、*满井游记(袁宏道) 25、诗词五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过故人庄(孟浩然) 游山西村(陆游) 渔家傲(塞下秋风景异) (范仲淹)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苏轼) ) 口语交际古诗漫谈 写作-写一篇读后感 写字-行楷字的书写原则(二) 第七单元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27、 曹刿论战左传 28、*干将莫邪(干宝) 29、*劳山道士(蒲松龄) 30、诗词五首 观刈麦(白居易) 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口语交际-劝说 写作-改写曹刿论战 附录一 名著引读(三) 附录二 语法知识(二) (语文版)八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语文版)八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语文版)八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 一、总体要求 1学习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标变化较大,进一步强调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从“全面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变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要认真研究课标,明确教学目 的,转变教学观念,跟上时代步伐。课堂教学要从传统的传授知识型向培养思维能力型转 变。 2重视阅读教学,扩大阅读视野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极为重视,并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因此,要认真组织好阅读教 学,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除此之外,每周还要补充一定量的精美时文,以拓宽学生视野, 增加学生积累,提高阅读能力。 3加强作文指导,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训练题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说、想说话,要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创 作激情作文;作文评改也要形式多样;大力提倡周记、随笔、日记等作文形式。 4精选训练材料,明确训练目的 对课外参考资料进行筛选,认真训练、及时批改、仔细分析、讲评落实。 二、具体措施 (一)关于阅读: 1开放阅读,尽快学完统编教材,将课外阅读引入课堂。利用网络,浏览电子图书馆, 将优秀文章印发给学生,共同学习探讨。 2课堂尽量少讲,加强诵读,培养语感。生字词有作业,会注音、默写。 3关于语感培养的设想: a诵读吟咏,感知语言神妙。 b.揣摩品味,领悟语言精髓。 c.探究规律,把握语言理趣。 d.强化实践,增进运用习惯。 (二)关于写作: 1.针对学生怕作文的心理,纠正他们对作文的错误认识,培养其写作兴趣,鼓励学生 多写 。 2改革作文评改方法 采取互评法。 (详见具体方案) 3.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口语交际教学: 普通话朗读及发言。一次普通话朗读比赛。若干次讨论课或实话实说课。以学习方法、 学校生活、改善家庭成员关系、同学之间如何相处、社会公德等接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为主 题 。 (四)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1.硬笔书法作业:每日一篇,并督促学生学用结合,搞一次书法作品比赛。 2.手抄报:每月一期,搞一次展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作品。 3.流行音乐、影视作品讨论:促进听说能力的发展,提高对影视作品的辨别选择能力, 提高学生对影视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让学生远离庸俗浅薄的东西。 4.诗词抄背: 文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小学语文课要加强人文教 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形成 健全人格,就必须增加语文课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一些优秀的文学精品。 (五)、思想教育: 寓于阅读和听说训练之中,并通过艺术作品欣赏陶冶学生情操。逐步使学生的感情丰 富、敏感、纯洁、高尚、充满正义感、爱憎分明。 (六)、教学评价: 平时多考,规模小,难度小,反馈快,以促进记忆为主要目的。 成绩记入期末总成绩。其他各项语文活动,也应考评,记分或奖励。 做好学生学习动态观察资料的搜集整理。 学生各方面的进步及时通知家长。 做好家访工作,尽最大可能降低学生流失率。 三、课时安排 精读课文:34 课时 略读课文:14 课时 写作训练:21 课时 口语交际:7 课时 综合性学习:3 课时 写字练习:2 课时 课内阅读:18 课时 复习测试:14 课时 机动安排:7 课时 四、教改专题 1.作文评改的新模式探索 2.“情趣导学”中的激趣 巴东三峡教案巴东三峡教案巴东三峡教案 教材简析: 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江水,作为一部为水经作注的地理专著,有不少是 对大自然旖旎风光的专笔描述,但本文的重点则是放在与“水”紧密相关之处,这是水 经注与其他山水游记重要区别之所在。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只用不到四分之一的篇幅直 接勾勒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而用浓墨重彩描绘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 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丽,秋季的空灵肃杀。在夏水一节,作者重点突出的是 “沿溯阻绝”造成的水“疾”,并未描绘自然景色。不过,无论写什么季节的江水,又都 与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至于三峡的 其他景观作者均未触及。所以,三峡是一篇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 四季变化及其所带来的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 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多媒体教学。以优美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 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视听想象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 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让学生懂得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媒介等来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 料解决问题意识。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模仿运用。 教学重点: 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教学难点: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 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教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预习:反复朗读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 子,利用资料翻译全文。预习课后练习一,准备与同学们交流。用行楷抄写课文。 2、教师要准备的一些资料(如:“告别三峡”文化专题三峡画展、诗三峡;三峡 风光图片;录音;自制教学挂图等),以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式:活动式、研讨激发式。 教学内容、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先欣赏“三峡风光”(以长江之歌为背景音乐),后解说:2002 年 11 月 6 日, 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 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2003 年 10 月 26 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 的水位在 135 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 137.4 米,10 月 31 日,坝前水位提高到 139 米。如此 美丽的自然三峡就这样被历史分为两段:一段永远沉入水底,这是令人遗憾的;幸运的是 还有另一段烙印在了我们的记忆中。烙印在我们记忆中的,除录像、光碟、图片外,文学 作品中也保存了自然三峡的美丽。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读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 理学家郦道元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 播放三峡一文录音。 二、欣赏了三峡壮丽的风光,听了三峡一文的录音,你能说出三峡最美之景是什 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总结。 三、大家想不想用画笔把三峡最美的景画出来或用自己的话把它描述下来吗? 同学们分组合作,再读课文,理解句意,并施展自己的才能,泼墨弄文,展现这美丽 的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四、展示交流,共同总结三峡山峻水急等特点。 五、默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交流感受。 六、本课时小结 七、拓展与延伸(作业) 要求学生课后利用图书馆、网络媒介、书店等,再搜集其他写三峡风光的诗句、图片 或自己根据课文内容创作。 提供参考网址给学生: 三峡古诗选集:lifetour.tw/DREAM/ 三峡风光资料(包括文字介绍和图片):scbiztrip/gofad/ 三峡工程的全面介绍: 第 二 课 时 一、交流、展示学生课后搜集的三峡风光的诗句、图片或自己根据课文内容创作的作 品。 交流、展示后,教师补充:“告别三峡”文化专题三峡画展、诗三峡(李白 早发白帝城必不可少);三峡风光资料,包括文字介绍和图片。 二、研读课文、分析、体味、探究文章写景的方法 1、听录音,指导学生朗读,从整体把握课文。 Error!Error!:Error! Error! Error! Error! Error!Error! Error!Error! 划分句间停顿点拨:第 1 自然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 2 自然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 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 3 自然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 怪柏。清/荣/峻/茂 第 4 自然段: 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2、请 23 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仔细听后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教师点 拨后再听录音。 3、朗读比赛:分小组或男女生比赛的形式进行,以激发学生的读书的积极性。 4、讨论:疏通文意(六人小组进行讨论,每两个小组讨论一个文段,让学生充分发表 自己的见解。然后把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5、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讨论: 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为什么描写山势只有寥寥数的笔勾勒?描写江水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而 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 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讨论后教师归纳:文章整体是先写山,后写水,作者思路清晰。写景时动、静结合。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 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 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秋:林寒涧肃, 哀猿凄清。) 文章着重描写山高峰峻以及由此带来的江水四季变化。夏季是水旺的时候,秋季是水 枯的时候。夏、春冬、秋的记叙次序,是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来安排的。春冬二季 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并不是一般性的略写处理,以写景为主要 内容的三段文字,是以“水”为线索贯穿起来的。 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 “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 而写秋景,则重在绘 声,“长啸”、“凄 异”、“哀转”,渲 染了肃杀的气氛。其 描绘手法因时而变, 因景而异,显得变化 多端,摇曳生姿。而 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 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本文一共只有 155 个字,却概括千余 里,包容四季景色,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动有静,可见,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确 实是美不胜收的,同学们一定要热爱我们美丽的祖国河山,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贡献 自己的一分力量。 6、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图文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感知、记忆课文。) 三、课文质疑学生质疑,由学生或老师释疑。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赞扬勇于质疑的 精神。 四、本课时小结五、拓展与延伸(作业)搜集资料,写一篇作文描绘黄河(或自己熟 悉的河流)古今风光,注意用上本文的写法,并尽量使文章自然、流畅、生动。 周庄水韵周庄水韵 教案教案 【教学目标】 1、 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爱我世界。 2、 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3、 了解课文随“时(令) ”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4、 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5、 学会生动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2、 解课文随“时(令) ”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3、 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4、 会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 【教学设想】 1、根据本单元的四篇游记课文的教学内容,前面三篇课文写祖国山水的美丽,后一篇 是写世界现代化的城市之美,意在让学生了解祖国山川壮丽可爱,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同时引导学生扩大视野,了解发达国家现代化状况,增强对外开放意识,理解改革的重要 性。立足祖国,放眼世界。 2、本篇课文属于写景抒情式游记类散文,旨在让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 游记的写作方法,学习课文中写景时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及生动形象的语言,并能在写作 中运用。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渗透在游记中的感情,并品味散文的语言风格。 【教学安排】 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背诵“第二次游周庄”的语段。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重点学习“第三次游周庄”的语段,掌握景物描写的顺序、特点; 体味作者的感情及写景抒情式游记类散文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可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 并学会运用。 【教学过程及内容】 第一课时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有关周庄、丽江、威尼斯体现“水乡、水城”特色的有代表性的几幅对比 画面。以“高山流水”或“泉水叮当”作为背景音乐。 2、教师同时解说: 图一:对比的“威尼斯”与“周庄”如果说威尼斯体现了“水城”的富丽堂皇, 是“水中的皇宫” ;那么 ,周庄则体现了“水乡”的朴素清纯,是“水上的碧玉” 。 图二:对比的“丽江”与“周庄”马致远的名句“小桥流水人家”表现了江南水 乡特有的特色;并引用李健吾作品中的一句话:“山没有水,如同人没有眼睛,似乎少了 灵性” , (导入解说:)那么,作为古色古香的古城遗址的旅游胜地,如果没有水,也是一 种美中不足,似乎缺少一点韵味。如果说中国云南的丽江充分展示了“江南水乡“小桥流 水人家”的特色,那么,江苏苏州的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则展示了“江南水乡” “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三分水,二分桥,一半是旧城” ,难怪著名画家吴冠中曾 赞叹:“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今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赵丽宏走 进周庄,走进周庄水韵 ,一起体味周庄的水情与水韵。 (二) 、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内容。 1、配乐朗读,感性感知: 展示播放周庄的四幅画面: 第一幅“碧波荡漾、小河泛舟、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 (直接利用教科书上的插图) 。 第二幅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第三幅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第四幅春夜张灯结彩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配乐: 以“高山流水”或“表现节日热闹气氛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 2、 “听”读感知内容结构: 学生“听读”课文时,教师同时布置“听读”任务:要求学生结合教师播放的“图画” 及“听读”到的课文内容,在听完朗读后,完成下列初步感知的任务。 提问:“听”完朗读后,周庄在我们的“脑海”中是一个什么印象呢? 参考提示:充满诗情画意,如一曲悠长的乐曲,如一幅写意的画卷,如一杯醇香的美 酒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小桥流水人家” 水给古老的旧镇带来了生命,带来了活力,增添了神采,增添了韵味 提问:那么作者向我们描述了旧镇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请找出其起止段落 并用最美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画面。 采用“文字配画面,画面配文字”的方法。 参考提示:由总写到分写,共两个部分四幅“水韵图画” 。即 整体水韵图画(1 段3 段) 。 “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 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4 段6 段) 第一次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第二次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第三次春夜张灯结彩、五彩缤纷、星火辉映、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3、细读加深印象,熟悉内容,学会描述。 要求学生找出文中作者游历周庄时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描述的句子,然后点 名学生简要叙述前两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突出“水韵水情” 。并思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描 写“周庄水韵” 。采用竞赛的形式。 教师归纳总结: (1) 、概括性描述的语句 “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一个外乡人,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 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事物。 ” “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音乐出没在雨雾中, 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 “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 在河边的石街上,一滩滩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眩。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 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 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 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 泣,仿佛神秘悠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2) 、归纳小结: 文中写了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从不同的季节、时间,选择不同的景物,多角度 描写,充分表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动人心弦。写前两次到周庄,较简略,第三次到 周庄为详写。三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不尽相同。第一次时值“仲春” , “天下着小雨” ,春雨 蒙蒙,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游周庄是冬天,写小雪后 的景色。古老的砖石与清新的白雪,黑白分明,鲜明对照, “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 “水墨画”与“版画” ,虽同为画,但韵味不同。写第二次到周庄,不仅写了“令人目眩” 的色彩,而且还写了积雪融化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 不仅有“色” ,而且有“声” ,更为动人。 (三)诵读精彩语段,增强感悟能力。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诵读作者“第二次游周庄的情景”“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 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采用教师示范诵读,帮助学生理清背诵的层次和逻辑 顺序,学生同桌(前后)两人一组相互从“试背”到“熟背” 。 背诵层次示例:(以句号为单位) A第一层:第一二三句,交代第二次游历的时间、情景及描述阳光照耀下,斑斑积 雪之时周庄古镇的“水” (雪)之“色” (雪之白与古镇之古“黑” ) B第二层:第四五句,描述“阳光下,积雪融化之时周庄古镇的“水”之“声” (滴 水之声与流水之声的重叠) (四) 、作业布置: 摘录课文中你最喜欢的精彩语句或语段。 【板书设计】 整体水韵图画(1 段3 段) 。 “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印象图 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4 段6 段) 第一次烟雨迷蒙的周庄水墨画 第二次冰雪消融的周庄动感版画 “水” (雪)之“色”黑白分明对比强烈的版画 “水”之“声”如诉如泣神秘悠远的江南丝竹 第三次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第二课时 (一) 、检查背诵情况。 抽查后一齐背诵。 (二) 、精读局部重点语段(第 5 段) 。 1、学生默读第 5 段“第三次游历周庄”的文段。 2、采用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教师有选择地点拨归纳小结的方法: (1) 、描写景物方法多样。 提问:前面春冬两次游周庄,作者差不多已经写完了周庄的(“桥” )和“水” ,那 么第三次游历周庄时,作者又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有什么作用? 释疑参考: 移步换景法。第三次游历周庄,虽也是春天,却是晚上,而且正是旅游节,精神和 请调与上两次不同,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作者采用移步换景法“夜游节日梦境般 的周庄” ,除了写石桥、流水,更重要的还是抓住“水景”着墨,特别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 头看到的节日夜景,花了不少笔墨描写了彩灯、花船及礼花。表现了古镇水乡在改革开放 之后充满生机,反映了周庄人民的幸福欢乐生活且具有对外开放的意识。 烘托渲染写景。文中还写了小船划到古镇的尽头时幽静暗淡的环境。衬托出镇 上节日的礼花及倒映在水中七彩斑斓、摇曳生辉的光带,将节日周庄的夜景,描绘得淋漓 尽致;作者写听到从古镇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声渲染了周庄水乡节日欢乐的气氛。 作者巧妙地将古镇水乡悠久的历史和欢呼、五彩缤纷的现实有机地联系了起来。 虚实结合,前后照应。第二次,第三次都写了“江南丝竹”声,但一个为虚写,一 个为实写。 (2) 、写作顺序有条有理。 提问:作者写第三次游历周庄时,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他是按 怎样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参考提示:作者写第三次夜游周庄水乡,以时间先后为序。空间顺序由岸上,写到 水上,坐船夜游,描绘水中朦胧景色。再写小船经过拱桥,而至古镇尽头。然后写古镇节 日夜空的礼花及河中的倒影,最后写古镇的欢呼,由“天上”写至“地上” 。 要求学生按照作者写作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找画出最能表现周庄“水韵”的语句, 与第四段比较,说一说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周庄水韵的。 (完成“思考与练习二” ) A张灯结彩盛大旅游节日的周庄总的印象: “古老的楼房和曲折的小街缀满了闪烁的彩灯,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 多姿多彩的光带。 ” B坐船夜游,移步换景,进入周庄“梦境”: “小船在平静的诃面慢慢滑行,我们的身后,船的轨迹和橹的划痕留在水面上, 变成一片漾动的光斑,水中倒影变得模糊朦胧,难以捉摸。 ” “小船经过一座拱桥时,前方传来一阵音乐,水面也突然变得清澈剔透,仿佛是有 晃荡的荧光从水下射出。 ” “船摇过桥洞,一条张灯结彩的花船,只留下丝竹管弦声在被木船搅得起 伏不平的诃面上飘绕不绝” “我们的船划到了古镇的尽头,灯光暗淡了,小河也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平静的 水面上闪烁着点点星光。屋脊参差,深蓝色的天幕上勾勒出它们曲折多变的黑色剪影。 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原本墨一般漆 黑的屋脊,此时如同被彩霞拂照的群山,凝重的墨线变成了活泼流动的彩光。最奇妙的, 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 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随焰火忽明忽暗的河畔楼屋倒映在水里,像从河底泛 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 小结:如果说“第二次游历周庄” ,写冬日白天的雪景,着重从滴水声、流水的声音 方面来表现周庄之水声充满柔情,那么, “第三次游历周庄” ,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 头看到的节日夜景,写春夜河上所见到的七彩斑斓的礼花,着重从色彩方面来描写周庄水 乡绚丽多姿。 (三) 、品读散文语言。 1、分小组竞赛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作用及妙处。 “倒映在水中的石鞘、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 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 它朦胧眩目的花纹” “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音乐出没在雨雾中, 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 “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 “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 水,石拱桥的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 出来。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悠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 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古老的楼房和曲折的小街缀满了闪烁的彩灯,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 多姿多彩的光带。 ” “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 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随焰火忽明忽暗的河畔楼屋倒映 在水里,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 “我很难忘这个奇妙的夜晚,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夜晚,周庄在宁静的夜色中变得像 神奇的童话,古镇悠远的历史和缤纷的现实,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 ” 2、小结:文中运用了不少生动而贴切的比喻,使所状之物活灵活现,如在眼前。 文中语言清新优美,如周庄之水,柔情万般,韵味十足,与所描写的水乡景物 十分融洽。 (四) 、作业布置: 1、课后完成“思考练习四”:朗读附文江南 ,想想诗中描写的江南与课文描写的 江南有什么不同。 2、仿照课文“第三次游周庄、第二次游周庄”的内容及所用“移步换景”或“定点写 景”法,以“逛(游)”或“雨中行” “烈日下的”为标题,写作一篇描写自 己“所见所闻所感”的写景小短文(200500 字) ,要求用五个以上的比喻句。 【板书设计】 周庄水韵 结构内容: 整体水韵图画(1 段3 段) 。 “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印象图 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4 段6 段) 第一次烟雨迷蒙的周庄水墨画 第二次冰雪消融的周庄动感版画 “水” (雪)之“色”黑白分明对比强烈的版画 “水”之“声”如诉如泣神秘悠远的江南丝竹 第三次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周庄节日的夜景多姿多彩的光带 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 节日夜晚的周庄似梦境,像神奇的童话 写作特色: 多角度描写景物 语言清新优美 比喻生动贴切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青海湖,梦幻般的湖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课文题解】 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产生了独特的景色,湖水及其两岸的 景色是粗犷、质朴的,而且湖水还孕育了众多的游鱼,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水鸟,此情此景, 是那么令人难以置信,如置梦中,因此,作者把青海湖称为梦幻般的湖。 【学法指导】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描写了青海湖景色的神奇和它勃勃的生机。读课文,首先 要注意作者观察的顺序,其次,对课文中的用词要认真体会,体味作者对青海湖的情感。 【内容结构图示】 【多音字组词】 【词语解释】 倘徉(chng yng):安闲自在地步行。 扑朔迷离(p shu m l):原意指把 兔子捏住耳朵提起来,雄兔脚乱踢,雌兔眼半闭,可是在地上跑时就辨认不出雌雄了。后 来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不易看清真相。 涟漪(1in y):水面被微风吹起的细小波纹。 逶迤(wi y):道路、山川弯曲而延续的样子。 妩媚(w mi):姿态美好可爱。 震慑(zhn sh):以激起畏惧来影响或控制。 酣畅淋漓(hn chng ln l):酣畅是舒畅、畅快的意思,淋漓在此也是形容畅快。 酣畅淋漓指十分畅快。 生气勃勃(shng q b b):形容有朝气,充满活力。 【近、反义词】 近义词:质朴朴实 绝妙巧妙 欢快欢乐 雕琢雕刻 反义词:精细粗放 神奇平庸 辽阔狭小 【重点句子解析】 1我曾经领略过西湖的妩媚我却被青海湖的质朴所震慑,原先那些华丽的感慨被 一股大自然的魅力所推翻了。 这一句话通过对比,突出青海湖独特的质朴的特点。作者不惜笔墨列举了几大湖的特 点,从而和青海湖的质朴形成鲜明的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 这是一句反问话,也是对上文的总结。以反问总结更加突出青海湖是大胆的梦幻,直 扣主题。 【分段及段意】 本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 1、2 自然段):写作者去青海湖路上的情形。 第二段(第 3 至 5 自然段):具体描写青海湖的景色及其特点。 第三段(第 6、7 自然段):总结全文,写明作者的感受。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描写青海湖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为青海湖的质朴而震撼的感受。 【写作特点】 1本文运用了比喻、对比等写作手法,突出了青海湖的特点。 2本文语言文字优美,蕴含想象。如课文中描写湖水“蓝得纯净”、“深湛”、“温 柔恬雅”、“蓝锦缎似的”,语言优美简练,表达了作者对青海湖的喜爱之情。 【知识延伸】 青海湖,面积 4583 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盐水湖,由断层陷落而成。位于青海省东 北部,是青海省主要风景旅游名胜。 教案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能认读本课 8 个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青海湖壮丽的景色以及湖中蕴含着的丰富的生物资源.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 达的方法,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 2、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激发学生对美丽大自然的神往,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赏析,使学生感受青海湖的美丽神奇,培养爱美情趣。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协作探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教师适当 给予点拨。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探究全班汇报交流。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怎样描写青海湖的。 (二)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这句话的 意思。 (三)疑点 1、青海湖水为何如此湛蓝,又为何晶莹明澈。 2、为什么青海湖的美是粗犷的、自然的、质朴的? (四)解决办法 1、多读、多想、多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 2、教师提供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与感悟。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己发现问题,在读书、思考、讨论中解决问题,并引导 学生抓住重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运用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1、导语:在前几课,我们观赏了台湾阿里山的云雾,领略了江南的美景。同学们想不 想到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去旅游?那里有一处令人神往的湖泊青 海湖。 (板书课题) 2、简介青海湖 (1)先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课前搜集、了解到的有关青海湖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 多少,教师对搜集信息能力强的同学给予表扬。 (2)教师作适当补充:青海湖蒙语叫“库诺尔” 、藏语叫“错温布” ,也就是“青色的 湖”的意思。青海潮的流域面积比湖面大 10 倍,有 50 条短河从三山的四面八方汇入,没 有出海的通路,因而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湖水含氧量少,含盐量最大,又是一个 咸水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想想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了青海湖。 (三)自主诵读,合作交流 1、现在请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给你的同桌听,并跟同桌交流自 己喜欢的理由。 (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诵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并与同桌展开热烈的交流。 ) 2、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最高水平,或组织学生进行 示范性朗读,鼓励向读得好的学生学习。 ) (四)重点品读,领悟语感 1、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儿? 2、 “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这句 话的意思?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湖 水 蓝 环 境 美 青海湖 鸟(世 界) 如梦境 鱼(天 堂) 写作训练 怎样写游记? 游记,故名知义,就是游览、参观活动的记录。有意义的游览、参观人们总不想忘记, 长期留在记忆里的方法是记录在案,遗忘的时候随手翻一翻,犹如故地重游。同时记下自 己的见闻感受,拿给没有游览、参观机会的人看,又是一个交流。可见写游记对人对已都 有好处。 怎样写游记呢? (一)顺着游路写,条理清楚。 写游记跟写其他形式的记叙文一样,条理清楚是十分重要的。按游览路线的先后顺序, 既点明游览点的名称,又要说明它们的空间位置,这样就能有条不紊了。 比如记金华双龙洞就是一篇游记。文章一开始先点明了作者从浙江金华出发,去 游北山的“双龙洞”;接着写沿途的见闻,描写了一路艳丽的山景;再接下去写进入了 “外洞”,又乘船钻进了“孔隙”;出了“孔隙”,“内洞”便出现在眼前;在洞内转了 一圈,最后出了洞。这样随着游览的顺序写,层次清楚,线索分明,“游记”像一张“导 游图”,双龙洞内有哪些风景点让人看了一目了然,没有去的人也能从文中领略到双龙洞 的全貌。这就是顺着游路写的好处。 (二)抓住景物特点,注意抒发感情。 游记毕竟不是“导游图”,而是绘声绘色地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就要求描写 景物必须抓住特点,使风景点来历,形状和颜色历历在目,别人读了会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还拿记金华的双龙洞来说吧,作者不仅按游览顺序记下了景物,而且抓住特点,沿途 风景很美丽,“外洞”很宽大,“孔隙”又窄又小又低矮,“内洞”的景致很奇特。 写游记只描写景物还是不够的,还应该在记事、写景的同时融进自己饱满、丰富的感 情,这样会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的字里行间里,蕴含了作者的 赞美之情,比如,作者将溪流的宽窄缓急的变化说成是“时时变换调子”,犹如乐曲一样 美妙;看到内洞里那无数的钟乳石,石笋,写道:“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这里充满了喜爱之情,由衷地赞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写游记也要有中心,这个中心就是 作者在游览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只有做到中心明确,才算得上是好游记。 (三)不记“流水账”,详略要得当。 在游览、参观中往往看到的东西是很多的,听到的事情也不少,是不是都要记下来写 到文章里去呢?不是的。什么都写,结果什么也写不好。写游记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记 “流水账”。有的同学从听说要外出远足记起,出发前的准备,路上的琐事,一古脑儿都 记下来。而游览参观活动却只有寥寥几句。这样喧宾夺主,使文章的中心很模糊。 想不记成“流水账”,就要认真地选择材料。重要的留下,不重要的舍去。重点内容 写详细,非重点内容记简略。有取有舍,有详有略,脉络非常清楚,重点突出,才能给读 者留下较深的印象。再比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全文只写了“路景”、“洞口”、“外 洞”、“孔隙”、“内洞”几处风景点,相比而言“路景”写得简略,而“洞景”写得详 细,作者游览的目标是双龙,当然要做为重点详述。即使描写双龙洞的几处景物,作者也 没有用一样的笔墨。由于“内洞”景物奇特,洞顶酷似“双龙”的钟乳石甚为突出,洞由 此而得名。所以写得更详细;“孔隙”是连接内外洞的窄小水道,人进出必须仰卧在小船 里,别具特色,作者感受很深,因此也作了重点描写。“洞口”及“外洞”都写得很简略。 可见,游记不是记“流水账”,详略分明,才吸引人。 综合性学习 旅游资源调查 教学要求: 进行旅游资源调查。引导学生善于开动脑筋,进行实地调查,并写出准确的切实可行 的调查报告。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既有口头表达能力,又有书面作业能力。 教学内容: 一、实施方案 (一)调查前指导。 1.全班分为四个小组,每组十人左右,每组设两个负责人,班长科代表做协调员,各 小组选择“绵阳主要景区景点”中一至两个景区进行调查。协调员起调控作用,各组调查 的景点不要重复。 2.小组经过讨论选定景点后,制订调查计划,小组内部进行进一步分工调查,小组成 员应团结一致,群策群力,一起出谋划策。 3.根据调查计划,可选取相关书籍、网络、电视报道、报刊杂志等各种途径收集所需 资料。 4.向家长及老年人或向景区负责人及当地旅游局进行采访,弄清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 线索或已有的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前景等。 5.不论是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线索,还是已开发的旅游资源,要利用假期进行实地考 察,了解情况设计可行性的开发方案。 6.各调查小组在调查结束后应将收集的资料,所做记录及相关设想等,进行分类、统 计、分析,选一名代表执笔,写成调查报告(内容包括:所选景区有哪些景点、游客量、景 区优势及缺陷、如何扬长避短进一步开发等,报告形式可多样,角度自选)。小组成员间相 互合作,共同修改。 (二)学生调查实践活动。 在此期间,教师应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了解学生的调查情况,作相应的指 导,不定时召开小组长会议,交流问题及经验,共同商讨对策以共同提高。 调查程序 确定目标:感兴趣、有意义的调查对象 制定计划:确定范围、明确重点 设计步骤、选择方法 实施计划:收集资料、实地调查 做好记录、群策群力 编写报告:分析资料、发现问题 重点突出、简明客观 二、有关资料 1. 四川旅游概况 四川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复杂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出许多奇特的自 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构成了发展旅游事业的天然优势。四川旅游资源具有品位高、数量多、 类型全、分布广的特点。在 1992 年评选出的“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中,四川就拥七处之 多,居全国各省市之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 92 年 12 月第 16 届会议批准, 将中国提名的武陵园、九寨沟、黄龙三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 名录”。四川占了 2 个。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有:峨眉山、青城山都江堰、 黄龙九寨沟、缙云山、剑门蜀道、蜀南竹海、贡嘎山等处。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的有:乐山大佛、杜甫草堂、武侯祠、大足石刻、三星堆遗址等 33 处。此外,还有 19 处省级风景名胜区和 272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大熊猫、银杉等为主的各类珍稀动物、 植物保护区 17 个。 全省已形成七大旅游片区,年接待海外游客近 40 万人次,国内游客 2270 万人次。旅 游业在全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在改革开放和加速发展第三产业的大 潮推动下,四川旅游业将有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2. 成 都 市 著 名 旅 游 景 点 武侯祠 始建于西晋末年,千多年来几经毁损,屡有变迁。 武候祠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武候 祠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 杜甫草堂 位于成都西门外浣花溪畔,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流 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被尊崇为中国的诗圣。公元 759 年 12 月,为躲避安史之乱,他从长安流亡到成都,第二年三月在浣花溪畔建成茅屋一座,自称 为草堂。 望江楼 位于成都东南郊 2 公里,濒临锦江南岸,是纪 念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的名胜 之地。 青羊宫 位于成都市西门,原名青羊肆,是古代成都一处有名的物资 交易市场。唐代便开始在这里修建道观,现存建筑有:三清殿,斗姥殿, 混元殿,灵祖殿,紫荆台,八卦亭等,都是清代遗物。青羊宫最引人注目 的是三清殿前的两只铜羊。 文殊院 位于成都市北门文殊院街,古称“川西四大丛林”之一,现 为四川省和成都市两级佛教协会的办公地。 3. 都 江 堰 水 利 工 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 战国秦昭王时期,蜀郡守李冰于公元前 227 年创建的都江堰,是中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我国科技史上的一座丰碑, 誉为世界奇观。2250 多年来,引水灌溉,才使蜀地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都江堰是“天府”富庶之源,至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灌溉良 田 1000 多万亩。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组成 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主要部为都江堰渠首工程,这是都江堰灌 溉系统中的关键设施。渠首主要由鱼嘴分不堤、宝瓶口引不工程和飞沙堰溢洪道三大工程 组成。 宝瓶口引水口 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李冰根据水流及地 形特点,在坡度较缓处,凿开一道底宽 17 米的楔形口子。峡口枯水季节宽 19 米,洪水季 节宽 23 米。据永康军志载“春耕之际,需之如金,号曰金灌口”。因此宝瓶口古 时又名金灌口。宝瓶口是内江进水咽喉,是内江能够“水旱从人”的关 键水利设施。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 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 安澜索桥 安澜桥是名播中外的古索桥,位于都江堰鱼嘴分水堤之 上,横跨内外两江,长 500 米。索桥在四川西部地区起源较早。安澜索 桥修建具体年代已不从所考,但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能笮” 。水经注.江水载“涪江有笮桥”,证明至少安澜桥的修建,不会晚于修筑都江堰的年 代。“笮”意为竹索,这是川西古代索桥的主要建筑材料,故安澜索桥又被称为竹桥、绳 桥、竹藤桥等。 都江堰水利工程目前正在申请联合国都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为了申请 成功,四川省政府和都江堰市政府花巨资,下大决心,整理景区和都江堰市的面貌,已取 得了很大的成功,不信,您可亲自去看一看,我们祝愿申办 成功! 4. 乐 山 大 佛-峨 眉 山 风 景 名 胜 区 区内以乐山大佛-峨眉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主体,网络 省级风景名胜区仁寿黑龙潭、彭山仙女山和市级青神中岩寺 及峨边杜鹃池、洪雅瓦屋山等风景名胜旅游地,形成一个旅 游点较为集中的旅游区。地貌、地质、生物、气象、水文等 自然景观十分丰富。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峨眉山圣寿万年 寺铜铁佛像、大庙飞来殿和乐山麻浩崖墓、乐山大佛 4 处,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 14 处。还有省级自然保护区马边大风顶大熊猫 自然保护区 1 个。乐山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佛教名山峨眉山 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峨眉山市境内, 因其双峰对峙,宛若美女蛾眉而得名。以雄秀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充 满神话色彩的佛教名山闻名于世。峨眉山最高峰万佛顶海拔 米,全山纵横余公里,群峰叠翠,绝壁万仞,清泉 飞瀑,云蒸霞蔚。自然景色和人工建筑互为衬托,交相辉映,有崇 丽辉煌的报国寺,密林深藏的伏虎寺,绿树掩映的清音阁,峡谷一 线的黑龙江栈道,晓雨霏霏的洪椿坪,深邃莫测的九老洞,白水红 枫的万年寺,月白风清的洗象池;更有金顶的佛光、云海、日出、 圣灯等奇特自然景;以及烂漫的杜鹃花,珍贵的珙桐,悦耳的琴蛙, 逗人的猴群,无不令人叹绝神往。 乐山凌云大佛 这座佛像凿塑于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鸾峰临江一面的崖壁 上,和乐山城 隔江相望。它面对着滚滚东流的江水,体态雍容,深情自若。初到乐山的人,看到这尊佛 像,都会不约而同地喊出:啊,好大的佛像呀! 这尊雄伟的佛像高米,也就是快有 北京饭店新楼这么高了,数 十外都可以看到。它的头长.米,宽米。头顶上每 一个螺髻都 可以放入一张大圆桌.他的耳朵长米,耳 朵眼里可以钻进两个人。它的脚 背宽.米,可 以围坐0 多人。它比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最高的 大佛要 高出三倍,过去认为世界最大的阿富汗巴 史安大立佛,高米,而乐山 大佛比它要高出 18 米,乐山大佛真是大的惊人。 其它景观资源 山景:有峨眉山、瓦屋山、马 鞍山、大风顶和峨眉平原、彭眉平原及马边河、大 渡河等山川河谷风貌。 水景:有岷山、青衣江、 大渡河等流水景观;还有峨边杜鹃池、金岩温泉和 瓦屋山鸳鸯池等泉池景色。 5. 九寨沟、黄龙寺为世界自然遗产,覆盖阿坝 藏族羌族自治州。山川雄伟壮丽,风光绮丽别致, 民俗别具风采。 6.绵阳旅游资源 绵阳,古称涪郡,北倚剑门雄关,南接成都平原,西连黄龙九 寨,东临巴渝、三峡,史称“蜀道咽喉”、“川西北第一重镇”。 是四川盆地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市区新皂乡安昌河畔的边堆山考 古发掘,证明了该地是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早有绵阳的先民在 此生活。 绵阳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平武境内王朗自然保护区是大熊猫 最多的地方,超过现存大熊猫总数的四分之一;北川境内的小寨子 沟,是目前亚洲最原始状态的自然保护区;窦团山、猿王洞、千佛 山、七曲山古柏林、罗浮山温泉、仙海风景区、白马民俗风情、西 蜀子云亭、三国古战场,山水园林城市风光,有以中物院科技展览 馆、亚洲最大的风洞群、长虹商贸中心为代表的工科旅游,都极具 魅力。绵阳也是人文荟萃的地方,黄帝元妃、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发 明家嫘祖,治水英雄、先贤大禹,文昌帝君,诗仙李白,文豪欧阳 修,文学家沙汀,武林奇人海灯,均为绵阳人氏;刘备、诸葛亮、 唐明皇、司马相如、杜甫、苏轼、陆游都曾在这里留下过不朽诗文 或精彩故事;当代的核科学家邓稼先更是功勋卓著。 绵阳市旅游资源丰富,有泗洱自然保护区、王朗自然保护区、 片口自然保护区、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凤凰山森林公园、观雾山 森林公园、罗浮山-白水湖风景名胜区、富乐山、窦团山、玉女泉、 子云亭、蒋琬墓祠、大禹故里、李白故里、李白纪念馆、太白祠等名胜古迹,有被誉为西 部硅谷的科学城。白马藏族风情富于浓厚的民族气息。境内有不少国家珍稀保护动物,如 大熊猫、小熊猫、金线猴、岩羊、藏羊、毛冠鹿、小灵猫、红腹鸡、猕猴等。 位置:位于四川盆地西北 面积:20249 平方公里 人口:511.99 万 行政区划:辖涪城区、游仙区、江油市、安县、梓潼县、平武县、北川县、三台县、 盐亭县。 概貌:绵阳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地理坐标:东经 103 度 45 分-105 度 43 分,北纬 30 度 42 分-33 度 03 分。东接南充市,南连遂宁市、西南界德阳市,西靠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抵甘肃省,东北与广元市为邻。 景观:大禹故里景区,云台观风景区,佛爷洞,李白故里景区,白龙宫,海灯武馆,富乐山 三、试题样式 探究旅游资源,回答问题。 (一)四川省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 多个。你能说出三个以上吗? (二)你所在的县(市)有风景名胜区吗?请简单介绍两个。 (三)为发展本地旅游资源,请你就交通、食宿、接待、宣传、产品等方面,向有关 部门提出建议; (四)有游客知道你是本地人,他请你为他写一张最佳旅游安排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