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沫的《青春之歌》.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355273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7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沫的《青春之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杨沫的《青春之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杨沫的《青春之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杨沫(19141995),原名杨成业。出生于北平,祖籍湖南省湘阴县。,青春之歌剧照,1、情节取材于30年代北平的学生运动。(1)逃婚(2)绝处逢生(3)成家(4)除夕晚会(5)参加游行(6)分手(7)第一次被捕(8)乡下教书(9)第二次被捕(10)学生运动林道静通过2次出走,2次思想上的决裂,完成了由小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先锋战士转变的过程。,作品分析,2、人物林道静,是30年代从个人反抗走上革命道路的小知识分子的典型。,(1)写林道静的不幸遭遇和个性反抗的软弱无力(2)写林道静走上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的历程。(3)写林道静入党后成长为坚强的革命战士。典型意义:反映了旧中国千千万万个进步知识分子的成长历程。,其他知识分子形象:卢嘉川、江华、林红、余永泽、王晓燕、白莉萍、戴愉。3、艺术特色(1)明显的自传色彩(2)单纯的结构方式,一、从原始素材到革命叙事的变化1、原始素材是作者自身的经历一个反抗旧家庭而走投无路的女性。类似于文学史上的“子君”、“沙菲”等人物。2、革命叙事对原始素材的改造作者的创作意图:通过林道静表现一个从个人主义者的知识分子变成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过程,表现党对于中国革命的领导作用(参见杨沫我为什么写青春之歌),知识分子革命化的“苦难历程”青春之歌读解,A将革命内容与传统婚爱故事两种文学进行组装个人奋斗史:从挣扎革命恋爱史:从失败成功余永泽卢嘉川江华用人物身份的不同来使两条线索紧密组合在一起外层故事:是写林道静革命经历。内层故事:是写林道静的“情史”。(爱情至上革命爱情情归革命)B赋予主人公革命成长的思想基础、诱因及革命成熟的保证出身受压迫阶级,底层佣人的女儿(革命基础)知识背景阅读西方经典:马列著作;接受党的指引与教育革命加恋爱参加工农革命实践,改造素材为革命成长叙事的途径,二、林道静的成长过程【分析人物】从个人主义者的知识分子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1、从反抗封建包办婚姻而出走到九一八事变阶段林道静的成长起点,从个性解放开始。性格主要特征是仇恨封建的旧家庭,仇恨黑暗与罪恶的旧社会,同情底层社会,要求个性解放,追寻自由,带着个人奋斗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绪和罗曼蒂克的幻想要改变现实,失败后便以死抗争。,2、从除夕茶话会到林道静第二次被捕,是林道静成长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小说的主干,叙述林道静成长道路上的转折、发展。除夕茶话会,认识了一批革命的青年,发现了世界上与余永泽不同的另一种人,开始感到自己命运的不幸,以朴素的感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卢嘉川被捕,与余永泽决裂。“政治上的分歧,不能是走一条道路的伴侣”,表明了林道静革命成长的重大转折中国革命知识分子与自身弱点的决裂,摆脱了个人的狭小天地,把个人的反抗同民族国家联系在一起。被捕与监狱生活。林道静逐渐认识到了个人英雄主义的幻想的错误,认识到生与死的真正含义,得到新的改造。这一阶段与林道静成长相联系的是卢嘉川,他是林道静革命的引路人,精神英雄。,3、从出狱到一二九运动(小说结束),林道静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这一阶段江华替代了卢嘉川的位置,培养了林道静的革命性格。林成长对封建家庭、封建伦理道德超越对旧我超越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一条不平坦的道路:从反抗封建家庭、要求个性解放到谋求民族的解放和阶级的解放;从对劳动人民同情到为劳苦大众奋斗;从一名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到一名无产阶级先锋战士。而这正是“五四”以后,特别是30年代大多数革命知识分子所走过的共同道路。“林道静”走完了五四文学中女性没有走完的道路,完成了把个性解放的追求纳入民族历史命运道路的历程。,实际上,林道静是被动的,在小说中,是处于被爱、被改造、被男性愿望改造,其成长过程是在被三个男性的拯救、唤醒、肯定中完成的。余永泽骑士英雄兼诗人,拯救了林道静的肉体生命,唤醒了林道静生命中爱与美的意识人性、人道主义;卢嘉川革命知识分子,精神英雄,是林道静革命的启蒙者,阶级意识(斗争),精神的拯救;江华工人阶级,革命英雄。林道静的并肩战斗者,在卢嘉川精神拯救的基础上唤醒了林道静的斗争意识和女性意识。林道静成长的价值和意义在每个阶段都是通过男人来界定、建构和阐释的。,三、林道静成长中与三个男性的隐喻,三个男性都有一个共同的方向,即造就一个属于自己的林道静,要在精神上占有她,但所使用的方式和话语又有所不同余永泽西方的人道主义话语,如个性解放、反传统道德、女性独立;卢嘉川、江华马克思主义话语,马克思主义完成了林道静的成长道路。青春之歌体现的不仅是林道静的成长过程,也是国家的成长过程,她是一个群体的象征。在中国现代史上,充满着人道主义与阶级斗争的矛盾,构成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基本的冲突。最后,卢嘉川、江华拥有了林道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拥有了中国。,现代知识女性的“情史”,青春之歌的复杂性在于多种话语并存,所以近年来的解构性重读把它拆解得四分五裂。如果我们不是从理论到理论,而是立足于文本的具体分析,并把文本置于30年现代文学的框架和流程里加以考察,会发现“一女三男”林道静与余永泽、卢嘉川、江华的情爱纠葛,是小说众多话语当中的元话语,其他话语都是在此基础之上的繁衍和再生。特别耐人寻味的是,林道静的“情史”其实浓缩了现代知识女性的“情史”,从“五四”到30年代再到40年代,爱情至上、革命爱情、情归革命的三部曲形态尽在其中。,三部曲之一:爱情至上,林道静对余永泽说:“最光荣伟大的职务就是在世界上做一个人,为了保持人的尊严,我不愿马马虎虎地活在世上假如为了贪图物质享受,我早就去做姨太太少奶奶,也就不这样颠沛流离了。可是,那叫什么生活?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这是典型的以反封建和追求个性解放为依托的“五四”爱情话语。,三部曲之一:爱情至上,林道静出身于官僚化地主家庭,虽然她的生母是佃农的女儿,并且早在生下她之后就因被遗弃而自杀,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她接受良好的教育,她在物质优裕的环境里从小学一直读到高中。林道静对自由爱情的获得不是主动追求来的,而是无意邂逅,像许多旧言情小说描写的那样,她在一个“英雄救美”的神话里绝处逢生、巧遇知己。扮演救美角色的“骑士兼诗人”余永泽,就读于“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北大,是“五四”文化催生的自由知识分子的代表。“骑士”和“诗人”两个符号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五四”文化的精神气质。,三部曲之一:爱情至上,傍晚,欢笑着的海洋喷吐着白沫敲打着松软的沙滩,翱翔在空中的水鸟掠过薄暮的浮云,不时传来“啊,啊”的叫声。斜阳射在一大块嶙峋的岩石上,在它靠近海水的一小块平坦的地方,坐着林道静和余永泽上弦的月亮已经弯在天边,除了海浪拍打着岩石的声音,海边早已悄无人声,可是这两个年轻人还一同在海边的沙滩上徘徊着、谈说着。林道静的心里渐渐充满了一种青春的喜悦,一种绝处逢生的欣幸。对余永泽除了有着感恩、知己的激情,还加上了志同道合的钦佩。短短的一天时间,她简直把他看作理想中的英雄人物了(38-40页),三部曲之一:爱情至上,林道静为什么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就把余永泽“看作理想中的英雄人物了”,因为她和他都是“五四”文化培养的“新人”,所谓的“志同道合”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生发的,是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知识谱系把两人连在了一起,这从下面两人交谈的内容中可以得到充分的确认。,三部曲之一:爱情至上,余永泽不慌不忙地谈起了文学艺术,谈起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谈起雨果的悲惨世界,谈起小仲马的茶花女和海涅、拜伦的诗;中国的作家谈起曹雪芹、杜甫和鲁迅说到最后,他把话题一转,又转到了林道静的身上:“林,你一定读过易卜生的娜拉;冯沅君写过一本隔绝你读过没有?这些作品的主题全是反抗传统的道德,提倡女性的独立的。可是我觉得你比她们还更勇敢、更坚决。你才十八岁是不是?林,你真是有前途的、了不得的人!”(39页),三部曲之一:爱情至上,余永泽对林道静的仰慕和赞美是由衷的,颇似涓生在听到子君那句著名的“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力!”。林道静的好友王晓燕也曾这样夸赞林道静:“对家庭、对生活你全够大胆的,”抗婚、出走、自杀、与刚刚结识的男人自由恋爱、不久后又秘密同居,林道静确实不逊色于“五四”时代任何一个叛逆的女性!,三部曲之一:爱情至上,但也如同“五四”时代任何一个叛逆女性的结局一样,林道静在接下来的故事里很快遇到了麻烦。迷人的爱情幻成的绚丽的虹彩,随着时间渐渐褪去了它美丽的颜色。林道静和余永泽两个年轻人都慢慢地被现实的鞭子从幻觉中抽醒来了。道静生活在这么个狭窄的小天地里,她的生活整天是刷锅、洗碗、买菜、做饭、洗衣、缝补等琐细的家务,读书的时间少了;海阔天空遥望将来的梦想也渐渐衰退下去。她感到沉闷、窒息。而尤其使她痛苦的是:余永泽并不像她原来所想的那么美好,他那骑士兼诗人的超人的风度在时间面前已渐渐全部消失。他原来是个自私的、平庸的、只注重琐碎生活的男子,三部曲之一:爱情至上,生活在后“五四”时代的林道静,决心不再重蹈前者的覆辙,她在经历了短暂的“沉闷、窒息”之后,果断地对余永泽、对那个已经转轨和出现新机的时代大声宣告:“要独立生活,要到社会上去做一个自由的人!”(75页)。难怪余永泽面对林道静的“喜新厌旧”那般痛苦、悲愤、委屈,甚至做出无可奈何的迂腐而滑稽的举动(如写给共产党人兼情敌卢嘉川的那封信),因为他由此意识到了自身的贬值和遭受到的历史的戏弄!,三部曲之一:爱情至上,平心而论,余永泽没有做错什么。他勤勉好学、生活俭朴,是个好男人;他感情细腻、温柔体贴,是个好丈夫;他温文尔雅、性情适中,也称得上是个谦谦君子。可这些曾经吸引林道静的东西如今再也唤不起林道静的丁点兴趣了。从根子上讲,不是余永泽变了,而是林道静变了,或者也可以说不是林道静变了,而是林道静苦苦寻觅、赖以安身立命的文化载体变了。林道静已从旧的文化之舟跳到新的文化之舟,顺流而下,而余永泽原地不动,二者无形中自然拉开了距离。,三部曲之一:爱情至上,这从林道静对余永泽“老里老气”的穿着打扮的讽刺里可以得到佐证:“夏天,他穿着纺绸大褂或者竹布大褂、千层底布鞋;冬天是绸子棉袍外面罩上一件蓝布大褂,头上是一顶宽边礼帽,脚底下竟穿起了又肥又厚像小船一样的“老头”靴。”(86页)从两年前的情人眼里的潇洒倜傥的青年学子,到两年后的妻子眼里的“老里老气”的“老头”,这象征性地说明了“五四”爱情的过时和短命!,三部曲之二:革命爱情,林道静对卢嘉川说:“卢兄,替我想个办法吧!这生活实在太沉闷了,憋得出不来气你介绍我参加红军,或者参加共产党,行吗?我想我是能够革命的!”这种动机和请求清晰地表露出30年代的青年是怎样把爱情和革命搅拌到一起的。,三部曲之二:革命爱情,仿佛这青年身上带着一股魅力,他可以毫不费力地把人吸在他身边道静立刻被他那爽朗的谈吐和潇洒不羁的风姿吸引得一改平日的矜持和沉默(48页)这是林道静初次见到学运领袖卢嘉川时留下的印象,“魅力”是什么?革命!革命给了林道静的东西是余永泽给不了的,两个来自不同文化阵营的知识分子的差异瞬间就被敏感的林道静捕捉到了:,三部曲之二:革命爱情,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大学生,他和余永泽可大不相同。余永泽常谈的只是些美丽的艺术和动人的缠绵的故事;可是这位大学生却熟悉国家的事情(48页)林道静初次见到卢嘉川时正在同余永泽热恋,也就是说当时这个女高中生的视野还比较狭窄,她所拥有的知识和思想还都沉浸在原初的“五四”文化当中,对于新的“革命形势”知之甚少。若从小说的写作技巧来分析,此次会面是一个典型的“伏笔”,是为日后两个人的“革命恋爱”作铺垫。,三部曲之二:革命爱情,边革命边恋爱或者为了革命而恋爱,或者为了恋爱而革命,是30年代的一种时尚,这种时尚反映在当时的文学创作当中就是著名的“革命恋爱”模式的泛滥。对于林道静而言,最初的动机无疑是对婚姻的失望,换句话说她是为了“恋爱”(解决感情问题)而接近革命的。,三部曲之二:革命爱情,林道静与余永泽毕竟是自由恋爱结合的,两人有过难忘的非常浪漫的热恋,何况余永泽对林道静还有过救命之恩!于是我们听到了革命者另一种超越个人欲望的高尚无私的话语:卢嘉川看看对他流露着无限期望的一屋子青年,也向林道静那儿望了一眼,就用低沉的声音轻轻地说:“你们想找出路么?对,咱们大家都在找出路整个中国也都在找出路。那么,出路在哪儿?我想出路就在反抗,出路就在斗争,出路也就在把咱们个人的命运和国家、人民的命运结合在一起。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知识分子能有什么出路?今天,我们首先就要求得中华民族的解放,然后才有我们个人的出路和解放”(96页),三部曲之二:革命爱情,小说接下去写林道静尽管一夜未睡,但回到住所毫无倦意,耳边不断地回响着卢嘉川的热切的召唤:小林,在这个狂风暴雨的时代,你应当赶快从个人的小圈子走出来,看看这广大的世界这世界是多么悲惨,可是又是多么美好你赶快走出来看看吧!”(100页),三部曲之二:革命爱情,林道静就是这样,带着对余永泽的失望,对卢嘉川的希望,被召唤到革命队伍当中去的。当他发现林道静虽然具有强烈的革命愿望,但动机往往停留在解决个人家庭问题和情感问题时,一改平日“自然而亲切”的面孔:卢嘉川的神气变得很严峻,他的眼睛炯炯地盯着道静,“我问你,你过去东奔西跑,看不上这,瞧不起那,痛苦沉闷,是为了谁?为劳苦大众呢,还是为你自己?现在你又要去当红军,参加共产党做英雄你想想,你的动机是为了拯救人民于水火呢?还是为满足你的幻想英雄式的幻想,为逃避你现在平凡的生活?”(110页),三部曲之二:革命爱情,为了达到革命与爱情的完美融合和高度统一,卢嘉川除了对林道静进行革命理论的启蒙教育外,还引导她直接接受革命斗争的实际锻炼和考验(纪念“三一八”和“五一”大游行)。从根子上说,卢嘉川要求林道静做到的是要完成两种文化的彻底转换,即清除林道静身上昔日的“五四”文化的胎记(个性解放、爱情至上),换上全新的无产阶级革命的戎装,因为在卢嘉川看来,革命与爱情不是选择的关系,而是互动的关系,所以只有让林道静经过“脱胎换骨”成为和自己一样坚定的革命者,两个人才能真正地“志同道合”,而这才是“革命恋爱”的真正含义和至高境界!,三部曲之二:革命爱情,可惜卢嘉川的理想来不及实现就被捕入狱了,而林道静当时仍旧徘徊在个人生活的苦海里不能自拔,所以他们最后的一次见面充满了生离死别的悲剧味道。卢嘉川放下带来的一个小提包,刚刚坐下又站了起来,“小林,这些日子生活怎么样?又苦闷起来了吧?”“嗯!”道静低下头,用手指轻轻抹去眼角的一滴泪水,“生活像死水一样。除了吵嘴,就是把书读了一本又一本卢兄,你说我该怎么办好呢?”她抬起头来,严肃地看着卢嘉川,嘴唇颤抖着,“我总盼望你盼望党来救我这快要沉溺的人”(163页把“你”和“党”连在一起,可能会使卢嘉川感到欣慰,但卢嘉川绝想不到他与林道静的“革命恋爱”到此已经结束,他未竟的事业只能由他的“战友”来接续完成了。,三部曲之三:情归革命,林道静对江华说:“我常常在想,我能够有今天,我能够实现了我的理想做一个共产主义的光荣战士,这都是谁给我的呢?是你是党。只要我们的事业有开展,只要对党有好处,咱们个人的一切又算什么呢?”这种貌似高尚实则无奈的慨叹成了40年代情归革命的注脚。,三部曲之三:情归革命,卢嘉川被捕后,余永泽曾这样挖苦失魂落魄的林道静:“我不相信你的共产主义真有这么大的力量啊,可惜被抓走啦,不能成其好事啦不要紧,好在你的同志还多着哩”(180页)余永泽的话可谓入木三分,林道静后来的爱情故事果然被他言重,林道静的另一位“同志”江华成了卢嘉川的替身。卢嘉川尚属慷慨激昂、热血沸腾的青年大学生,而江华已接近于一位成熟老练、不动声色的职业革命家;卢嘉川在林道静面前大多数情况下是平等、尊重、关爱、呵护,而江华对林道静所取的态势基本上是居高临下、把自己的(革命的)意志强加给对方。,三部曲之三:情归革命,卢嘉川的身上尚有纯洁的青春血液和调皮幽默的可爱个性,而江华早已是带有官气和权利味道的老谋深算与个性泯灭;卢嘉川有令林道静心动的“挺秀的身材”、“英俊的面庞”、“爽朗的谈吐和潇洒不羁的风姿”,而江华完全是让林道静感到压抑的“身躯魁梧、面色熏黑”,和与之相匹配的来自工农大众堆里的所谓质朴其实是缺乏知识分子修养、品味、情趣的粗糙和粗俗。对于小资情调极浓的林道静来说,爱上卢嘉川是情理之中,可让她爱上江华却几乎是风马牛了,唯一能把他们联系起来的只有一种元素“革命”。,三部曲之三:情归革命,林道静第二次被捕的那个晚上,与王晓燕街头散步,看到身边走过的“青年男子”,就猜测他们当中哪个是“共产党员”,王晓燕问她“有什么根据?”,她回答“正直、朴素、刚强、严肃”这一妙笔生花的细节准确传神地点明:经过革命洗礼以后的林道静已经把革命者类型化了,已经把个人与组织、人生与政治、情感与革命模糊成一体了。,三部曲之三:情归革命,与此相印证的还有两处细节,一是卢嘉川被捕以后,“她觉得自己什么都完了”,“可是自从想起了散发传单这个办法之后,她的精神突然开朗了”,“想不到这些红绿的小纸片,把她从濒于绝望的状态中挽救出来了”。(184页)二是她逃到定县不久接到徐辉的来信,说组织派一个叫江华的人来找她,她高兴得“把信看一遍,放在桌上,一个人笑笑,一会儿又拿起来再看一遍,又笑笑。再看再笑再笑再看。”(221页),三部曲之三:情归革命,这些带有夸张成分的描写所暗示给读者的是,革命已经成了林道静的精神寄托,爱情对她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既不像“五四”那样拥有独立的价值,也不像30年代那样可以与革命比肩而立,爱情这时已经完全归入革命的范畴。如果说当初林道静是为了爱情而选择和接受革命的,那么此后,她只能是为了革命而选择和接受爱情了,而且这一过程要比上一个过程简单得多,林道静内心那种缘于“五四”个性解放的迟疑、矛盾和挣扎此时均已烟消云散、风平浪静。,三部曲之三:情归革命,请看林道静与江华初次见面时的一句对话:“把你的过去,还有你的希望什么的,也对我这个新朋友谈谈行吗?”“我很愿意告诉你。”道静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她带着沉思的姿态慢慢地说,“我是地主的女儿,也是佃农的女儿,所以我身上有白骨头也有黑骨头。”这个对话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两种身份、两种地位的关系,江华是以党的领导者定县中心县委书记的身份和地位发言的,所以带有居高临下的政审似的口吻,而林道静出身于地主的家庭,有个地主的父亲(“有黑骨头”),所以带有谦卑、自责、悔过的口吻。,三部曲之三:情归革命,这种由身份和地位决定的谦卑、自责、悔过,成为林道静接受江华领导以后的精神阴影,它无时无刻不在折磨、贬损、打击着脆弱的林道静,使林道静迅速地、无条件地否定和扬弃了“旧我”、“小我”、乃至“自我”,“恨起自己身上被这个阶级所沾染上的污点”,为此痛不欲生,大病一场,对党母亲的化身“姑母”哭着表态:“您要相信我,我会彻底地把自己交给无产阶级的。”(281页),三部曲之三:情归革命,如果说卢嘉川对于林道静的政治意义是使之“革命化”,那么江华对于林道静的政治意义则是使之“工农化”,所以在林道静最终决定把个人的感情交给江华之前,小说曾作过一次铺垫,让林道静对江华表现出如下的好感:听到这里,道静笑起来了,她忍不住地说:“老江,我真羡慕你。你做学生工作和做农民工作一样,都有一套办法。怨不得组织上调你来搞学联工作。我渐渐觉得你比老卢还更”(469页)现在的林道静既不是余永泽眼里的林道静,也不是卢嘉川眼里的林道静,而只能是江华眼里的林道静了。,三部曲之三:情归革命,“道静,今天找你来,不是谈工作的。我想来问问你你说咱俩的关系,可以比同志的关系更进一步吗?”道静直直地注视着江华那张从没见过的热情的面孔。他那双蕴藏着深沉的爱和痛苦的眼睛使她一下子明白了,什么都明白了。许久以来她的猜测完全证实了。这时,欢喜吗?悲痛吗?幸福吗?她什么也分辨不出来、也感觉不出来了。她只觉得一阵心跳、头晕、脚下发软甚至眼泪也在眼里打起转来。,三部曲之三:情归革命,这个坚强的、她久已敬仰的同志,就将要变成她的爱人吗?而她所深深爱着的、几年来时常萦绕梦怀的人,可又并不是他呀可是,她不再犹豫。真的,像江华这样的布尔什维克同志是值得她深深热爱的,她有什么理由拒绝这个早已深爱自己的人呢?道静抬起头,默默地盯着江华。沉了一会儿,她用温柔的安静的声音回答他:“可以,老江。我很喜欢你”江华对她望了一会儿,突然伸出坚实的双臂把她拥抱了。,三部曲之三:情归革命,夜深了,江华还没有走的意思,道静挨在他的身边说:“还不走呀?都一点钟了,明天再来。”江华盯着她,幸福使他的脸孔发着烧。他突然又抱住她,用颤抖的低声在她耳边说:“为什么赶我走?我不走了”她站在他身边,激动地看着他,然后慢慢地低声说:“真的?你你不走啦?那、那就不用走啦!”(515-516页),三部曲之三:情归革命,林道静不爱江华是无疑的,林道静答应江华要求的勉强和无奈也是明摆着的,可是这并不能影响她做出如此果断(草率)的决定,因为她这时已经完成了“身份”的转换,在“旧我”、“小我”相继被剔除以后,残余的“自我”势必也不复存在,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要“彻底地把自己交给无产阶级”,而眼前这个领着她在乡下革命,在城里革命,又介绍她入党的党的化身,革命的化身,工农的化身,无产阶级的化身,不正是她梦寐以求的最后的归宿吗?所以她“不再犹豫”,所以她觉得“值得”,所以她找不到拒绝的“理由”。,三部曲之三:情归革命,通过对林道静与三个男人的“情史”的解析,梳理了现代文学所演绎的现代知识女性的“情史”。而无论是在小说发表之初,还是时至今日,人们对小说的遮蔽和误读,正是导致小说内涵上的众说纷纭、纠缠不清的缘由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